还剩1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小题3】
1.“工作十余年”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人生体验请加以梳理概括【小题4】
1.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背离•回归•痛苦;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真实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答案]【小题1】B【小题2】D【小题3】
①对自己人生定位的茫然;
②努力改变被冷漠地轻视现状的艰难;
③工作之初对社会世故的无意识;
④对无力拯救亲人摆脱生活困顿与困扰的痛心【小题4】甲组示例
①“我”背离村庄,来到城市,努力摆脱乡村穷困的生活和记忆里生活的沉重
②“我”一直没有忘记乡村,每年回乡收秋,并投入到乡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中
③“我”走出乡村,但不能帮助亲人摆脱困境,内心充满痛苦与伤感乙组示例
①文章所有的叙述来自村庄自身,用一种写实的笔法叙述
②文章反映了脱贫攻坚前乡村真实的情况
③作者对乡村既想逃离又有着深挚的爱,表现情感的真实性
④细节真实,如父亲没有扛起麻袋,却被麻袋带倒等细节[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文章将城市与乡村对比来写……突显城乡的差异”,文中主要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当时部分偏远农村依然贫穷的现状,并未提到城市,所以“将城市与乡村对比来写”“突显城乡的差异”说法错误故选Bo【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D.“,恨’的存在,冲淡了‘爱”错误,我“恨”乡村的贫苦,但是“恨”没有冲淡“爱”,所以我会“回归”农村,试图改变农村贫苦的现状文中“无法相抵”,指二者无法中和,无法释怀故选D【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自己是谁,这是对自己身份、人生定位的茫然;“在现实和世故面前,我的一切努力似乎都那么苍白无力一个人在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发出的声音会被冷漠地轻视我暗暗地、发着疯地钾着一股劲儿,努力让自己强大起来……可是在另一种声音的笼军下,我又能是谁?我经常会在一句‘你爸爸是谁的询问里困惑”,这是努力改变被冷漠地轻视而不得的无奈;“工作之初,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句询问背后的世故,因为我的确是一个没有故事和城府的人,又哪里会把这些联系到一起呢”,这是工作之初对社会世故的无意识;“我是如此微不足道,哪有什么力量拯救自己的亲人,让他们不再饱受生活的困顿与困扰”,这是对无力拯救亲人摆脱生活困顿与困扰的自责与痛心【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甲组依据“这些年自己拼命地背离泥土、背离村庄、背离记忆里无法遣散的那些生活的沉重”可知,“背离”在文中指“我”背离村庄,来到城市,努力摆脱乡村穷困的生活和记忆里生活的沉重;依据“自负责单位的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我走过了太多的村落,看着村庄在长久的苍凉中被注入新鲜的元素,心情也随着脚步对村庄的深入探索而起起伏伏”“尽管我早已习惯了城市生活,但是每到秋收季节,我仍会义无反顾地回乡,忘我地与那片黑土地继续抗争”可知,“回归”在文中指“我”一直没有忘记乡村,每年回乡收秋,并投入到乡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中;依据“我是如此微不足道,哪有什么力量拯救自己的亲人,让他们不再饱受生活的困顿与困扰”“而我的父母,在剩下的时间里,在风湿性关节炎复发的疼痛和重感冒的围困里,继续他们的劳作”可知,“痛苦”在文中指“我”走出乡村,但不能帮助亲人摆脱困境,内心充满痛苦与伤感乙组文章的真实性可从叙述人称、内容、情感的真实、细节的真实等角度加以分析本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真实可信;“在这里,所有的叙述都不是来自故事,而是来自这个村庄自身”“自负责单位的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我走过了太多的村落,看着村庄在长久的苍凉中被注入新鲜的元素,心情也随着脚步对村庄的深入探索而起起伏伏”,文章所有的叙述来自村庄自身,用一种写实的笔法叙述;此外,文章反映了脱贫攻坚前乡村真实的情况;“可无论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仍然无法与父辈的村庄彻底割裂、分离尽管我早已习惯了城市生活,但是每到秋收季节,我仍会义无反顾地回乡,忘我地与那片黑土地继续抗争”“在我的记忆里,村庄留给我最多的印象就是贫穷与自卑,因为这些,才有了我后来挣命般的苦读与逃离多少次,我只身携带着文字,从现实中出逃,又被生活一次次无情地遣返这个村庄,竟让我无力爱恨相抵”,作者对乡村既想逃离又有着深挚的爱,表现情感的真实性;“我缩着扁膀走出来,父亲看了我一眼,说饭菜热在锅里,田野里风太大,你吃完早饭留在家里看家”“父亲向较低的地势走下一步,蹲下身,试图用全身的力气抡起那满满一麻袋玉米可是,那个麻袋并没有妥帖地伏在父亲的背上,而是偏离了他预期的方向,重重地倒向父亲右臂的一侧,也顺势将他带倒在泥泞的地上”“看见我,他微微一愣,非常直接地将他刚才经历的痛苦,以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进行了转换,僮硬地挤出了一个笑脸那个笑,像是把借来的表情黏到了脸上,比哭泣还让人难受”,这些生活的片段、细节描写让读者感觉真实可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日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日“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殉死,又相之”子日“管仲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或日“管仲俭乎?”子日“管子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节选自《论语》,有改动)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日管仲,而日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日竖习、易牙、开方,而日管仲何则?竖习、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故仲宜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候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成,犹得为诸候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吾观史鳍,以不能进遽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节选自苏洵《管仲论》,有改动)
1.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故仲宜因A桓公B之问C举天下D之贤者E以自代F则仲虽死G而齐国未为H无仲也【小题2】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表示推测,与《师说》”其皆出于此乎”中的“其”的用法及意义相同B,治,太平,与《齐桓晋文之事》“奚暇治礼义哉”中的“治”意义相同C.“放四凶”中的“放”,与《屈原列传》“自令见放为中的“放”意思相同D.不肖,文中指不贤明,也可指不才,品行不好,没有出息等,也可用作谦词【小题3】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和子贡都认为管仲不为旧主殉死,而又效忠新主,是不仁的;而孔子认为管仲仁,没有缺点B.苏淘对于齐国治理好的原因,更强调鲍叔的功劳;对于齐国祸乱的原因,更强调管仲的过错,语出新奇C.春秋五霸中,齐桓公、晋文公最强,且齐桓公的才能要胜过晋文公,但晋国霸主地位却比齐国长久D.苏淘的《管仲论》,立论明确,逻辑严密,采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阐释见解,很有说服力【小题4】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
(2)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小题5】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苏洵对管仲评价的异同点[知识点]孔子前551-前479,论说文,苏洵1009-1066[答案]【小题1】CFG【小题2】B【小题3】A【小题4】1功业的完成,并不是在成功之日完成,必然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2他们本来就是祸乱国家的人,但是重用他们的人是齐桓公【小题5】相同点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使齐国富民强,建立了不朽功绩不同点孔子认为管仲不节俭;苏洵认为管仲不能举荐贤才[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管仲应该趁着齐桓公询问之时,推荐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即使管仲死了,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因桓公之问”作“举”的状语,因状语较长,可在其后C处断开;“举”的宾语是“天下之贤者”,“以”表目的的连词,连接“举”和“自代”,中间不断开,其后F处断开;“仲”作主语,“死”作谓语,主谓结构完整,其后G处断开故选CFGO【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实词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我们大概都会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了(被异族统治)/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B.“意义相同”错误太平/讲求句意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C.正确句意有了舜这样的圣人,才知道流放四凶;/却使自己被放逐呢D.正确句意它的君主虽不贤明故选Bo【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没有缺点”不正确,结合“管子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分析可知,孔子认为管仲有不节俭的缺点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非成于成之日”判断句,并不是在成功之日完成;“非”,不是;“由起“,原因引起2“乱”,祸乱;“顾”,但是;“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判断句【小题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观点的能力相同点结合材料一“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和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分析可知,二人都认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使齐国富民强,建立了不朽功绩不同点材料一“管子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表明孔子认为管仲不节俭;材料二“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表明苏洵认为管仲不能举荐贤才参考译文材料一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死说管仲是不仁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盟会,不靠武力,都是管仲出的力这就是他的仁!这就是他的仁!”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以死相殉,反又去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匡正天下,人民到现在还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大概都会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了被异族统治难道像普通男女那样守着小节小信,在山沟中上吊自杀而没有人知道吧”有人说,“管仲俭约吗?”孔子说“管仲有三处家业,对于公事却不管,怎么谈得上俭约呢?”材料二管仲为相辅佐齐桓公的时候,齐桓公称霸于诸侯,排斥打击了夷、狄等少数民族,管仲一生都在为使齐国国富民强而努力,诸侯不敢再叛乱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相继得到重用齐桓公最后在宫廷内乱中去世,直到齐简公时期,齐国没有一年是安宁的功业的完成,并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祸乱的发生,不是发作时所产生,也会有一定的根源和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说是因为管仲,而说是因为鲍叔牙;齐国发生祸乱,我不说是因为竖刁、易牙、开方的原因,而说是因为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人,固然是导致国家动乱的人,但是重用他们的人,是齐桓公有了舜这样的圣人,才知道流放四凶;有了仲尼这样的圣人,才知道杀掉少正卯那么齐桓公是什么人呢?但是使齐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啊!管仲病危的时候,齐桓公询问可以为相的人选正当这个时候,我想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唉!管仲以为齐桓公真的能够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齐桓公相处很多年了,也该了解他的为人吧?齐桓公是个耳朵离不了音乐,眼睛离不开美色的人,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管仲应该趁着齐桓公询问之时,推荐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即使管仲死了,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这三人又有什么可让人担心的呢?不说也罢!春秋五霸中没有比齐桓公、晋文公再强的了晋文公的才能比不上齐桓公,他的大臣也都赶不上管仲;而晋文公之子晋灵公暴虐,不如齐孝公待人宽容仁厚可晋文公死后,诸侯不敢背叛晋国;晋国承袭了晋文公的余威,在后世还称霸了一百年之久为什么呢?它的君主虽不贤明,但是还有老成持重的大臣存在我阅览历史,因为不能使卫灵公任用贤臣蓬伯玉和斥退宠臣弥子瑕,为此死后进行了尸谏;汉代萧何临死前,推荐了曹参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就应该如此啊!国家因一个人而兴盛,因一个人而灭亡;贤能的人不为自己的死而感到悲痛,而忧虑国家的衰败因此一定要推选出贤明的人来,然后才可以安心死去那管仲,怎么可以没有荐贤自代就撒手人寰了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甘州遍・秋风紧毛文锡秋风紧,平方责雕行低,阵云齐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辇青家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臭风皇诏下,步步蹑丹梯【注】
①蕃奚多指西北方少数民族
②丹梯又称“丹墀”,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小题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平硬雁行低”中的“低”,与“野旷天低树”的“低”有异曲同工之妙B.词人听到号角、战鼓声四起,万端愁绪油然而生,尤其是报国无门之愁怨更为明显C.词人运用了视觉、听觉、触觉,真切生动地描写了边塞环境,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D.词的下片通过描写飞沙迷路、马蹄沾血,极力渲染了悲壮气氛,突出了战争的惨烈【小题2】
1.清人陈廷焯评这首词的结尾说“结以功名,鼓战士之气”,结合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知识点]边塞征戍[答案]【小题1】B【小题2】
①“凤皇诏下,步步蹑丹梯”写出战争胜利后,皇帝下诏赏赐将土,将士们踏着丹梯上朝的景象
②用将士获得功名结尾,激励处在恶劣环境中的将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报国无门之愁怨”错误,本词作者对边塞的荒寒景象和战争的酷烈场面作了交叉描写,表现了边塞将士戍边的艰辛和劳苦并以经过浴血奋战面大破顽敌荣立边功的将士,将受到朝廷的封赏和君主的恩赐来鼓舞士气所以“报国无门之愁怨”于文无据故选Bo【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主旨的能力考生首先要理解“结以功名,鼓战士之气”的含义,即将士获得功名结尾,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然后结合诗词内容进行具体说明全词最后写道“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凤凰诏下,步步蹑丹梯”深秋,将士们穿上冰冷的铠甲,冲锋陷阵,挥戈杀敌随着顽敌纷纷饮刃面毙,不但骑在马上的将士血染征袍,就连纵横驰骋的战马,也血沾飞蹄蕃奚,这里泛指北方入侵之敌经过浴血奋战面大破顽敌荣立边功的将士,将受到朝廷的封赏和君主的恩赐全词结句“步步蹑丹梯”,可以理解为想像荣立边功后,便会受到朝廷封赏;也可理解为有功之臣正迈步丹墀,受到朝廷封赏时的情景不管哪种解释,都有一种号召、鼓舞的力量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河流和树木做比,反面申述国君德行不深厚,是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的句子是“
①,
②”
(2)现代人常通过饮酒排遣心中的郁结,这可以用曹操《短歌行》中“
③?
④”两句诗来表达
(3)老李年近古稀,深感时光易逝,想借有关流水的诗句抒发感慨,一时想不到合适的句子,上高中的孙子为他想了两句“
⑤,
⑥”[知识点]名句名篇默写[答案]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唯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教育心理学中,A,可以将学习方式划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老师们常说“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解题”,就是让学生在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建立非任意的、实质性的联系,是基于理解的意义学习与之相对的机械学习,是指在末对信息做出理解的情况下通过重复来记住信息,即死记硬背
①有的小朋友把《三字经》背得驾轻就熟,
②可一问“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意思,
③则乱答一通;
④有的学生背乘法口诀三七二十一”很熟练,
⑤但一问“七乘以三是多少”,
⑥却答不出来……
⑦机械学习如果被过度使用,
⑧特别是大量用了本应进行意义学习的内容上,
⑨会让学习变得枯燥,⑩学生也会产生痛苦甚至厌烦的情绪死记硬背是否会对大脑产生影响?人类的大脑是终生可塑的,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塑造大脑神经网络连接的过程,掌握信息越多,越利于在学习和生活中解决问题,但如果过分重视书本知识,缺少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B最后变成了“书呆子”这就像吝啬的守财奴一样,金钱没有变成价值,反而变成了负担【小题1]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小题2】
1.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知识点]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答案]【小题1】A根据对所学材料是否理解B大脑会越学习越僵化【小题2】语句
①,修改为有的小朋友把《三字经》背得滚瓜烂熟语句
⑧,修改为特别是大量用在了本应进行意义学习的内容上语句⑩,修改为也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甚至痛苦的情绪[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根据后面“可以将学习方式划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可知,前面句子主要涉及根据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内容,又根据“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解题”和“在末对信息做出理解的情况下通过重复来记住信息,即死记硬背”可知,这里主要涉及的是对所学材料是否理解的情况,故此空可填入“根据对所学材料是否理解”这样的内容B处,“掌握信息越多,越利于在学习和生活中解决问题”和“如果过分重视书本知识,缺少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最后变成了书呆子”是两种对大脑影响的相反的情况,前一种情况能让大脑越来越活跃,而后一种则会让大脑僵化,故此处可填入“大脑会越学习越僵化”这样的内容【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句
①,搭配不当,根据句意,这里是说背诵得流利纯熟驾轻就熟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背得驾轻就熟”应改为“背得滚瓜烂熟”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语句
⑧,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句子应改为“特别是大量用在了本应进行意义学习的内容上”语句⑩,不合逻辑,按照情绪的特点,应是先产生厌烦再痛苦,故可改为“产生厌烦甚至痛苦的情绪”句子主语应与前文一致保持文义畅通,因此“学生也会”修改为“也会让学生”
(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过了两年五四运动发生了报纸上的如火如荼的记载唤醒了觉新被忘却了的青春他和他的两个兄弟一样贪婪地读着本地报纸上转载的北京消息他在本城唯一出售新书报的“华洋书报流通处”里买了一本最近出版的《新青年》,又买了两三份《每周评论》这些刊物里面一个一个的字像火星一样地点燃了他们弟兄的热情那些新奇的议论和热烈的文句带着一种力量压倒了他们三个人,使他们并不经过长期的思索就信服了
①于是《新青年》、《新潮》、《每周评论》、《星期评论》、《少年中国》等等都接连地到了他们的手里每天晚上,他和两个兄弟轮流地读这些书报,有时候还讨论这些书报中所论到的各种问题他们常常称他做刘半农的“作揖主义”的拥护者他自己也常说他喜欢托尔斯泰的“无抵抗主义”,就是这样的“主义”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它给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自己并不觉得矛盾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有两重人格的人
②在旧社会里,在旧室庭里他是一个墓气十足的少爷;他跟他的两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新青年【小题1]
1.文中加点的词“贪婪”和“压倒”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小题2】
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顿号或分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小题3】
1.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一样,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这就像吝啬的守财奴一样,金钱没有变成价值,反而变成了负担
(2)这些刊物里面一个一个的字像火星一样地点燃了他们弟兄的热情[知识点]一般词语,标点符号,语句(语段)表达效果[答案]【小题1】“贪婪”写出了觉新和他的兄弟对五四运动消息的渴求心理“压倒”写出了《新青年》等刊物中的观点和语言的巨大力量,使他们信服【小题2】
①书名号中间加入顿号,增加了停顿时间,强调了每一种刊物
②分号准确切分了分句间的关系,将觉新的两种人格进行了对比【小题3】
(1)表类比,将“书呆子”和守财奴进行类比,说明“书呆子”不能将知识转化为价值
(2)表比喻,将进步刊物比喻成火星,说明进步刊物能够点燃热情[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含义的把握能力“贪婪”本指贪心并且不满足本处是说觉新和他道德兄弟不知满足地读着本地报纸上转载的北京消息,表现出了觉新和他的兄弟对五四运动消息的渴求心理“压倒”本指指在力量或数量上胜过或重要性超过的意思本处是说进步刊物中的议论和文句具有巨大的力量,让他们信服,所以“压倒”写出了《新青年》等刊物中的观点和语言的巨大力量,使他们信服【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①顿号表示停顿,书名号之间可以不加标点符号,这里面加入了顿号,增加了停顿时间,从而对每种刊物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②分号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本处强调了两种情况,即在旧社会、旧室庭里觉新所扮演的身份,他跟他的两个兄弟在一起时他所扮演的身份,二者正好是相对立的,所以分号准确切分了分句间的关系,将觉新的两种人格进行了对比【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1将“书呆子”不能将知识转化为价值和守财奴不能将金钱转换为价值进行比较,运用了类比的手法,说明“书呆子”不能将知识转化为价值2本句中“像……一样”表比喻,本体为这些刊物里面一个一个的字,喻体为火星,这些进步刊物像,说明进步刊物能够点燃热情
四、写作60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好的表达需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好的表达要符合情境,恰到好处好的表达能够彰显一个人的学识和高度,能够促进问题的顺利解决,能够唤醒沉睡的人,能够营造温馨的氛围,能够增强一个人、一个国家的话语权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知识点]材料作文,青年成长,哲理•思辨,生命关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分为两层第一层讲〃好的表达的评价标准言之有物指表达要有思想、有内容;言之有序”指表达要有逻辑性;言之有理”指表达要有道理,有事实根据或理论支撑;言之有情指表达要真诚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好的表达要符合情境,恰到好处,指表达要符合身份、场合、谈话对象等情境因素,分寸掌握恰当第二层从多角度分析了好的表达”的意义写作时,应当围绕好的表达的标准去写,当然,也可以分析好的表达的意义,也可以阐发如何才能表达好,或者兼具几个方面写好这个作文需要广泛联系生活,从中寻找到具有启示意义的材料,写出独特感受和理性思考从课本中挖掘材料,提炼对话题的认识,是写好此次作文的重要途径比如,若写记叙文,考生可以书写自己表达我心的故事,也可以讲述自己对于他人表达的经历、感受,写人叙事中可以运用细节刻画、心理描写、对比衬托等多种手法来凸显好表达带来的改变,体现其影响力结尾可以通过人物之口,卒章显志,点出好表达的力量若写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论述什么样的表达是好表达,为什么好的表达是有力量的,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好自己也可以运用并列式或层进式结构,选取其中一个点来论述立意
1.以我真心发我真言
2.好的表达当适应情境
3.不拘表达形式,追求表达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