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内容:
中医辨治寻常性瘗疮例80正常性癫痫是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发生在青少年身上临床表现以黑头麻痹、炎症丘疹、后脓伤口、结节和囊肿为特征复发率难以恢复,留下痕迹,影响美观笔者于1996年6月2000年3月用梅花针叩刺拔罐加中药治疗该病,同时与单纯用耳穴压丸及中〜药治疗相比较,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表现及诊断分级标准1本组80例全部为门诊病例,经皮肤科确诊为寻常性座疮,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1332岁;病程2个月15年;病情程度I级H例,H级16例,〜〜III级5例,IV级8例对照I组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1430岁;病程1个〜月io年;病情程度I级5例,n级io例,in级3例,w级2例对照n组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1433岁;病程1个月12年;病情程度I级8例,II级6例,IH级4〜〜例,W级2例诊断分级标准根据2000年7月在南京召开的“座疮分级与治疗选择”学术会议上公布的“寻常座疮国际改良分类法”,按皮损程度分为I IV级轻度(I级)皮损主要为粉刺,可〜见少量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少于30个;中度(H级)有粉刺,并有中等数量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为3150个;较重(III级)有大量丘疹和脓疱,偶见大的炎性皮损,分布广泛,〜总病灶数为51100个,结节少于3个;重度(IV级)为结节/囊肿性座疮或聚合性座疮,多〜数有疼痛并形成囊肿,总病灶数在100个以上,结节/囊肿在3个以上治疗方法2治疗组采用中药及服用工艺
2.1取穴
(1)大椎、肺俞(双);
(2)膈俞(双)、脾俞(双)操作:每次选用一组,两组交替选用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叩打至渗血为度,出血部位拔罐1015min,将瘀血拔出,3d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d〜同时口服中药:黄苓12g,桑白皮15g,野菊花15g,天花粉15g,丹参12g,生地黄15g,牡丹皮12g,虎杖12g,生山楂30g,白花蛇舌草30g,水煎服,每日1齐由15d为一疗程加减:皮疹多或久病结节囊肿难以消退者,选加三棱、莪术、桃仁、石见穿、皂角刺、帽瓦楞、海藻、夏枯草、浙贝母、全瓜篓等;皮疹作痒者,加苦参、白鲜皮、地肤子;月经不调或经前皮疹加剧者,加当归、红花、益母草、肉茯蓉、锁阳;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生大黄、枳实;神疲乏力者,加党参、黄芭治疗期间嘱患者少食辛辣肥甘之品,忌用油脂类化妆品和其他治疗座疮的药物,避免用手挤压胶布把王不留行固定
2.2inO.2取耳穴:肺、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神门、面颊用
0.2cniX.2cm胶布把王不留行固定在耳穴上,由患者自行按压上述耳穴,每日3次,每次5min,隔日换贴1次,2周为一疗程治疗期间不用其他治疗瘗疮的药物,少食辛辣肥甘之品比较组
2.3单独采用中药治疗,方法同治疗组治疗效果观察3治疗效果标准
3.1治愈;皮损消退295%,无新的皮损;显效:皮损消退>60%;好转:皮损消退>20%;无效:皮损消退〈20%治疗结果见表
3.21治疗嘴唇疏泄4现代医学认为,座疮的发病机理较复杂,主要是内分泌失调,皮脂分泌增多及毛囊上皮角化异常,上皮细胞不能畅通排出而淤积在毛囊口而形成粉刺另外,毛囊内寄生的座疮丙酸杆菌也是刺激毛囊引起座疮的重要原因中医学认为,座疮的发生多由肺经风热熏蒸于皮肤;或过食辛辣油腻,脾胃蕴积湿热,外犯肌肤而成;或冲任失调导致肌肤疏泄功能失调而发因此,针对其发病机理,用梅花针叩刺、火罐、中药及耳穴压丸疏风清肺、清化湿热、调理冲任,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综合疗法的疗效较好在治疗座疮的同时,我们注意到,某些患者的伴随症状如失眠、月经不调、腰痛、便秘等也得到好转或消失针灸与中药,虽然治病手段不一样,但其渊源均出自《黄帝内经》,同为治疗疾病的一支两脉,古代名医大都善于针药并用,“以针刺导其先,汤药荡其后”,“毒药攻其内,针石治其外”临床实践证明,针灸与中药在治疗上有机结合,可互相弥补,相得益彰,取得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