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的地方官苏轼
⑨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时光,人生跌入谷底似乎不见天日当我们望着窗外的雨,想着不知道何时会结束的倒霉光阴时,不如想想苏轼总有一天,料峭的春风会吹醒今日颓唐的酒,那时山头斜照相迎坚持,熬过当下病痛的日子、流浪的日子、蛰居的日子、恐惧的日子、为所爱之人牵挂的日子,回首之时,我们也会像躬耕黄州东坡时的苏轼那样,道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⑩到那时,不妨按照他的菜谱烹一锅东坡肉吧
16.读第
②段中《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这首词,回答问题
(1)请解释“漏断”的含义
(2)苏轼在《寓居定惠院》中,赞美海棠,悲叹海棠,实际上也是寄托自己的情操;而《卜算子》写“飘渺孤鸿影”,实则写自己这篇文章的作者把两首诗词的情感归为一类,你同意吗?请具体分析
17.在
④⑤段中集中描写了苏轼治理疫情的方法,这些处置措施中,哪些地方恰好符合了现代科学的防疫知识及措施?请简要分析
18.如何理解“苏轼的气镇住了瘟疫的气”?【答案】
16.
(1)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漏声已断”,即指深夜⑵《寓居定惠院》中,诗人悲叹自身的遭遇,海棠在黄州“苦幽独”的精神苦闷同样是诗人自指,但“东坡先生饱食之后,闲得无事,便摩拿着肚皮漫步,不论是民居还是僧舍,只要看到修长的绿竹,就拄着拐杖敲门要细加欣赏J虽是写“苦却常杂以愉快而幽默的笑语,苦中有乐,苦乐交织,使诗歌显出一种独特的格调《卜算子》写苏轼被贬黄州后,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独寂寞却也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综上所述,两首诗词在情感表达上还是不完全一样的
17.
①“时大疫,乡俗禁往来动静”,采取必要的隔离手段,防止疫情扩散
②“苏辙采取的方法也是多制圣散子和糜粥,遍谒病家予之”,给予必要的防疫药物,及时治疗,尽量遏制疫情蔓延;
③“稳定米价,救济灾民,减价售米”,避免哄抬物价,稳定民心;
④“建造治病场所‘病坊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答出三点即可)
18.“瘟疫的气”可分为两方面
①产生疫病的气候气候应该按照规律变迁,不按规律乱来会容易产生疫病;
②人呼出纳入的气它无孔不入,弥漫于四周而容易传播“苏轼气”苏轼自身的浩然正气以及超凡的管理能力苏轼出得世亦入得世,逆境与顺境皆不移其志;自身难保之时还不忘民生,开药方救人无数,做起地方官来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既能务实操作,又能目光长远防患于未然正因为这些原因,“苏轼的气镇住了瘟疫的气”,实则是对苏轼自身人格魅力和治理能力的赞美【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鉴赏评价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进行答题本题有两个问题先看第一个问题,题干要求解释《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这首词中“漏断”的含义从语境来看,“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由“月”“人初静”可知,此时是夜晚,且“人初静”是在“漏断”的情况之下,由此可以推测“漏断”应该与时间有关,“漏”是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漏断”即漏声已断,指夜深再看第二个问题,题干问的是“苏轼在《寓居定惠院》中,赞美海棠,悲叹海棠,实际上也是寄托自己的情操;而《卜算子》写‘飘渺孤鸿影,实则写自己这篇文章的作者把两首诗词的情感归为一类,你同意吗”,这是比较阅读,比较的点是形象和情感,要求考生针对本文作者“把两首诗词的情感归为一类”来谈自己的看法,考生可以同意,也可以反对,如果同意,可以从文中作者的分析中寻找依据,如反对,则可以针对两首词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来陈述看法先看《寓居定惠院》一作,第二段中说“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前面“江城地瘴蕃草木”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环境,也可以理解为政治环境,这是交代环境之恶劣,“只有名花苦幽独”的“苦幽独”的“名花”可以理解为诗人的自比,“雨中有泪”“凄怆”“月下无人”“清淑”都可以看出名花的处境,也可以看出诗人的处境,但后几句中“食饱”“散步逍遥”“自扪腹”“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又能感觉到诗人的苦中之乐,所以这首诗歌中应是苦乐交织的再看《卜算子》,上阕写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下阕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没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J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由此看来,两篇作品的情感表达还是不完全一致的【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在
④⑤段中集中描写了苏轼治理疫情的方法,这些处置措施中,哪些地方恰好符合了现代科学的防疫知识及措施?请简要分析”,然后浏览
④⑤段,找出苏轼治理疫情的方法,并筛选出与现代科学的防疫知识及措施相合的内容,分点作答即可如第四段京苏蔡在黄州遭遇疫情时候的做法,如“时大疫,乡俗禁往来动静,惟巫祝是卜当时的人同样是禁止往来”,这是禁止往来,属于隔离的手段,防止疫情扩散;如“苏轼采取的方法也是多制圣散子和糜粥,遍谒病家予之,所活无数”,这属于提供防疫的药物,遏制疫情的蔓延如第五段是写苏轼在杭州遭遇疫情时候的做法,如“在杭州治理疫情的苏轼,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向朝廷请示,诏免本路上供的米的三分之一,稳定了米的价格;二是得了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上百,换成米来救助饥民;三是到第二年的春天,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这三个措施缓解了饥民的困顿局面”,这一做法可以避免哄抬物价,可以稳定民心;如“苏轼还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坊治病在处理当前棘手的问题之余,苏轼清楚地意识到,杭州是水路交凑之重地,因此因疫病死亡的人比他处要多他收集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自掏腰包拿出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病坊一一可以认为是传染病医院,并储备钱粮来提前防备疾病这相当于提供集中的治病场所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作答【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到文中找到设题的句子,圈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这些关键词的含义,最后理解句意首先找到“苏轼的气镇住了瘟疫的气”所在的位置,圈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如“苏轼的气”“镇住”“瘟疫的气二这句话在第八段的开头然后结合语境理解这些关键词的意思从上文来看,
四、五两段写苏轼治理疫病,第六段是分析瘟疫的传播,如第六段说“气更偏向于指代气候气候应该按照规律变迁,不按规律乱来会容易产生疫病气也可是人呼出纳入的气,它无孔不入,弥漫于四周而容易传播”,这是说产生瘟疫的气候以及人呼出纳入的气,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来理解“瘟疫的气”这一关键词语;第七段在上文分析瘟疫之气的基础上来谈如何抑制瘟疫,如“正因为因气而生,因气而散,治疗也是要提升自身的气,用自身的浩然正气来驱散疾病”“此德行不仅是人自身的浩然正气免疫力,也是治理者的管理能力”,可见能够抑制瘟疫之气的是人的浩然正气和人的管理能力,第八段就具体展现苏轼的“气”,如“出得世亦入得世,能烹猪肉,能躬耕田园,逆境与顺境皆不移其志,这是在困境中见天地、见自己、见苍生的苏轼;自身难保之时还不忘民生,开药方救人无数,做起地方官来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既能务实操作,又能目光长远防患于未然为官一方便尽忠职守造福一方,这便是千年前黄州及杭州大疫中称职的地方官苏轼”,由此可以看出“苏轼的气”是指他自身的浩然正气以及超凡的管理能力最后来看“镇住”一词,“镇住”即“压制住苏轼的浩然正气和管理能力压制住瘟疫的气,这是对苏轼人格魅力以及治理能力的赞美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表意准确、语言连贯、符合逻辑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些被我们看作
①的乡下人,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士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是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的确如此,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以现在的情形来说,最大多数的人是要
②地到田里去的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都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种直接
③—的传统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地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原本
④—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想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寒冷的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那里的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一一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
⑤—,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取材于《乡土中国?乡土本色》【答案】
1.土头土脑2,拖泥带水3,向土里去讨生活
4.最适宜于放牧
5.土的束缚【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的补写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需要先浏览整个语段,把握整个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分析横线前后的句子,把握句式和句意,再根据这些来填写句子或词语这段文字是展现中国的乡土性第一处,此处填写的词语是来修饰“乡下人”的,语境说“那些被我们看作……的乡下人”,考生需要结合前后的内容找到“我们”对乡下人的看法或评价,如下文“我们说乡下人士气可见此处要突出的是乡下人的“土”,所以填写的内容应该与“土”有关,如“土头土脑”;第二处,前面说“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展现乡下人与泥土之间的关联,此处是形容最大多数人到田里去的状态,自然是“拖泥带水”;第三处,语境说“据说凡是从这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都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种直接……的传统”,“这种”指代的内容应该是在前面,结合前面“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可知,这种传统是指向土里讨生活;第四处,语境是说“到了这原本……的草原上这里是形容草原上原本的生活状态或生活方式,自然是“放牧”;第五处,’结合后面“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可知,这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会受到“土的束缚”考生可以根据这种方式进行补写作文(50分)
20.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以“酸甜苦辣在家上课”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者记叙文如果写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如果写记叙文,要求主题积极健康,有思考深度;有细节描写;语言得体【答案】范文酸甜苦辣在家上课由于新冠病毒的爆发,整个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马路上行人、车辆少得可怜,整个城市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而我们也在本该开学的日子里,开启了我们的停课不停学的旅程网络上课时间到了,传出的不再是上课铃声,而是一个小小的弹窗按说,这应该是一堂美妙的语文课新奇的上课体验,再加上调试课的成功,让我对这节语文课愈发期待毕竟,这可是第一次在家上学就连平时对手机不感冒的老爸和对电子产品油盐不进的老妈也赶来,要看看李老师会怎么讲这节课伴随着“叮”的一声脆响,一个弹窗蹦了出来,我迫不及待的点开它然而,想象中的李老师并未出现,只是一个仿佛打满马赛克的画面,以及一个在不断翻动的白圈李老师见状,便关掉了直播,去检查网络了旧问题解决掉了,新问题接踵而至,卡顿、没声音、黑屏……可以想象,屏幕那边的李老师是多么忙乱还好,这些问题很快就处理好了不知不觉间,语文课就顺利结束了我不禁松了一口气谢天谢地,终于能上一节正常的课了下午,生物老师的直播提醒映入眼帘快下课时,生物老师又开始了激动人心的提问环节“同学们,胰岛素能不能在尿液中被检测出来?把答案打到对话框内J老师提的问题,我认为的答案是“不能”但我还是想先看看学霸们怎么回答,静观其变,避免答错了出模不一会,张同学回答“能”这让我有些疑惑接下来,王同学等越来越多的人填上的答案是“能”,我动摇了这时,老师催促着我们尽快回答,没时间了,我只能随大溜了,下定决心,我在屏幕上和大家一样也打上了“能二然而,老师的解释让我大吃一惊,居然是“不能”!我顿时产生了一种“煮熟的鸭子飞了”的感觉,懊悔无比!时间过得可真快,终于,这周的最后一节课到了政治答疑课毕竟是答疑课,老师肯定要知道我们的疑问,才能给我们解答于是乎,政治老师开始了自己曲折的“连麦之路二上课了,老师率先喊了一位同学“请xxx和我连一下麦”这名同学也是很配合可能是老师电脑的问题吧,老师听不见他说话这名同学也是非常的“敬业”,不停的问“喂?喂喂喂……二到最后老师实在没办法,只好结束了与这名同学的连麦而这名同学却依旧给老师发申请,死活要连一次麦老师也是没想到这名同学这么执着,给了他一个“安慰奖”“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背过了”他这才肯罢休这下可给同学们不回应老师的理由了,好家伙,没麦的、没摄像头的、没网的、卡顿的……最后还来了一个刚去上厕所的没看到连麦要求的,结果是一个也没连上一周的课结束啦!没想到网课完成了我小时候渴望在家上课的梦想,带给了我们知识的同时,还带给了乐趣!走到窗外,看到了楼下院子中的一抹黄色,原来是迎春花开了,想必教学楼后面的草丛里那一株迎春花也开始绽放自己的美丽了吧!希望疫情尽快结束,我们赶紧走出家门,拥抱春天,重回学校,正式开启2020年美好的校园生活或许那时候,我们又会想念这段上网课的充满酸甜苦辣的经历酸甜苦辣在家上课,这必将是属于我们这代人的集体回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本题要求以“酸甜苦辣在家上课”为题作文,同学们写这篇作文时,要注意提炼出材料中的“写作点”,也就是根据这个题目确定与之相关的写作思路,这是写好本文的关键注意不管是写成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文章都应该酸甜苦辣情感兼具,不能单独写某一种情感立意
(1)网课让我进步
(2)网课的酸甜苦辣
(3)正确对待网课
(4)网课利弊皆有,取舍因人而异可用素材
(1)“停课不停学”对保障正常教学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但也要防止落实和执行过程中的异化和走偏有一线教师反馈,个别学校超前讲授,以“不停学”之名,行提前教学和假期补课之实;个别在线教育机构和平台提前上线新学期学习资源,以免费公益之名,行市场推广之实,不仅给仍处于假期中的学生增加额外负担,导致新的“教育焦虑”,也让“停课不停学”的内涵被曲解,背离了假期定位和政策初衷
(2)要严格遵守假期规定,确保假期属性严格意义来讲,只要各地没有宣布正式开学,就仍处于假期当中,相关教学安排,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安排就需符合假期定位个别学校把疫情期间看成“弯道超车”的机会,在原有寒假作业基础上布置新的在线学习内容,还有一些家长要求孩子大量学习在线教育机构提供的免费学科类课程,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增加了额外负担从这个角度来说,日前发生的小学生“组团”给一些在线教育平台和工具打“1星差评”,留言“还我假期”就不难理解了
(3)要明确“不停学”究竟该“学”什么因为疫情,这个假期承载了特殊而厚重的教育使命在寒假和延期开学阶段,广大教师、机构应以身心健康为核心倡导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科学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等,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锻炼、自主劳动、自主探究,实现更有价值的自主成长
(4)每临大事有静气,教育尤是如此我们期待,在这个特殊的假期,更多学校、在线教育机构、家长能保持一份静气与定力,让教育能始终沿着情怀、温度的方向稳健前行这不仅是学生之需,也是未来之需,国家和民族之需参考结构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题目是《酸甜苦辣在家上课》,文章开篇写“由于新冠病毒的爆发,整个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马路上行人、车辆少得可怜,整个城市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而我们也在本该开学的日子里,开启了我们的停课不停学的旅程J接下来记叙了网课过程中“我”的心路历程结尾收束全文点明中心:“酸甜苦辣在家上课,这必将是属于我们这代人的集体回忆」文章娓娓道来,给人以思想启迪,文笔不错,值得学习【点睛】命题作文审题时可以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虽然不是同一概念,但二者有交叉的地方有些命题本身就是话题,这样的命题与话题作文,二者立意完全相同而有些命题就不能仅仅把它看作话题,因为它已经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了,这样的命题作文,立意必须严格服从题目的指向(作文的标题也不得改变)话题作文,尽管话题即观点,但也可以反过来立意,评分标准中对这样的立意是认可的,只要它符合“在话题范围内”的要求《史记》材料二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J——《孟子•滕文公下》【答案】
7.B
8.C
9.D
10.孔子心中的理想社会可以通过曾皙的描述看出曾皙虽然没有讲怎样治理国家,也没有说出如何出使会盟,只是描写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雪,咏而归”但这正是儒家礼乐治国的盛世图景和美好愿望而这正好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思想相吻合在节选文段中,孟子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农耕社会图景首先,这个社会的核心人物国君,有仁爱之心,且能“推恩”于百姓;其次,国家有凝聚力,有吸引力,仕者、耕者欲至,商者、行者欲来,天下“疾其君者”欲归附;再次,国家富足,百姓有恒产,足温饱,人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最后,社会教育水平高,百姓知孝悌,懂礼节,不仅自己的家中安乐和睦,而且所有的人道德高尚,充满爱心,整个社会和谐美好总之,孟子描绘的是一幅国泰民安的理想图画
11.不被采纳的原因战国时代特点为君主行霸道称王,与孟子推行的仁政思想有很大差别孟子形象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儒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入世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之志【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B项,”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从语境来看,前面说“陷于罪”,意思是犯了罪,犯了罪自然要受到惩罚,而选项翻译为“做榜样”,这显然与情理不合,“刑”应解释为“处罚”故选Bo【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C项,两个“以”都是介词,用;A项,第一个“为”介词,替,第二个“为”是动词,做;B项,第一个“然”,代词,这样,第二个“然”是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D项,第一个“若”,连词,至于,第二个“若”是动词,像故选Co【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然后根据这些句式的特点进行选择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又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本题要求选出“不是倒装句的一项”A项,“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未之有”应为“未有之”;B项,“技经肯繁之未尝”是宾语前置句,“之”起到提宾作用,应为“未尝技经肯紫”;C项,“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是宾语前置句,“何以”应为“以何”;D项,“夫子何哂由也”意思是“夫子为什么笑仲由呢,这是普通的疑问句,不是倒装句故选Do【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节选文段及下面的链接材料,简析孔子和孟子心中的理想社会各是怎样的状态”,然后分别浏览节选文段以及所给的链接材料,找到二人描述理想社会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来概括孔子和孟子心中的理想社会状态先看选文,找到孟子描述的理想社会状态,如“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这些内容凸显出国君的核心作用,“仁人……”“明君……”指出作为国君要有仁爱之心,“制民之产”“必使……”是说仁爱的国君推恩于百姓;如“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这是说百姓有恒产,足以饱身养家;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是说对百姓施以礼义道德的教育,让百姓知道孝悌,懂得礼节;如“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想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这是说国家有凝聚力,无论是仕者,还是耕者、商者、行者都想来由这些内容可以概括出孟子的理想社会状态然后结合链接材料分析孔子的理想社会状态浏览语段可以发现,孔子并没有直接表明自己对理想社会的看法,而是借助对曾皙描述的肯定来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所以考生要分析曾皙描述的画面“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意思是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雪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这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既有优美的山水环境,又能在世界的和谐中体会到真正平等放逸的生活,而“舞零”“咏”更能让我们感受礼乐教化的力量,展现出儒家礼乐治国的盛世图景和美好愿望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孔子的理想社会状态【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筛选整合文化经典语段内容,分析概括文化经典中人物形象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学生结合下面两则材料内容,分析概括孟子的政治主张没有被战国时期君主采纳的原因,以及反映了孟子哪些形象特点本题有两个问,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分析概括孟子的政治主张没有被战国时期君主采纳的原因,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能力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要仔细阅读题目所给的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概括,回答问题第二问要求分析材料中反映了孟子哪些形象特点,是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根据人物的言行举止以及文本中对人物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人物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第一问仔细阅读题目所给的两则材料,可以确定第一问的答案在材料一中,仔细阅读材料一,根据材料一中“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可以概括出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一一君主行霸道称王“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子“述唐、虞、三代之德”,就是说孟子推行的是仁政思想业绩是说孟子推行的仁政思想与当时的君主行霸道称王的时代特点不符合,这就是孟子的政治主张没有被战国时期君主采纳的原因第二问,要求孟子的人物形象特点分析孟子的形象特点,抓住孟子的言行分析即可得出比如材料二写孟子“去齐”,也就是离开齐国,之所以离开齐国,是因为齐国的国君没有采纳他的政治主张,但是他并没有灰心,还是乐观认为“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说明其具有儒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入世精神“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就表明了孟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我期许还有“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认为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而孟子正是这样一位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之志的大丈夫根据以上分析,概括孟子形象特点【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
一、关注词性差异
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
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
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参考译文(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凭借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不会到根本上来呢?(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市场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向您奔走求告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做到这种地步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志愿明白的(把王政之道)指教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一试”(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却有长久不变的心,只有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不遵守礼仪法度,无所不为等到(他们)犯了罪,接着就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百姓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假使一辈子都遇丰年,就一辈子都可以吃饱,在荒年也不至于饿死这样之后驱使他们向善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家禽家畜生长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适宜种植、收获庄稼的时节,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慎重办理学校的教育,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夜归临皋
①(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
②,何时忘却营营
③?夜阑风静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注释
①此词作于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当团练副使,临皋在湖北黄冈县南江边
②“长恨”句引用庄子典《庄子知北游》云舜问乎丞曰“道何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③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奔走钻营,追逐名利
12.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A.上阕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苏轼纵酒狂饮的豪兴B.接下来三句写诗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侧耳细听,家童鼾声如雷,敲门无人答应,词人内心愤懑,只好倚着拐杖,倾听那昼夜不息的滔滔江流之声C.下阕前两句“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是很富哲理的议论,也饱含着诗人切身的感受和深沉的感情,悔恨自己为功名利禄奔波,现在开始想忘却它了D.最后三句诗人沉浸在宁静美好的大自然中,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遐想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飘逸潇洒,富有浪漫主义情调
13.“家童鼻息已雷鸣”与“夜阑风静毅纹平”动静结合,下列诗句与此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B.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鹏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C.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D.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14.下面这首《东坡》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做,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临江仙?夜归临皋》和《东坡》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东坡
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荤确
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荤(lud)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貌)【答案】
12.B
13.D
14.相同都表现了作者在仕途受挫时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不同《临江仙?夜归临皋》下阕“长恨此身非我有,揭示出对身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和无法掌握命运的悲哀;“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诗人悔恨自己为名利奔波,难忘世俗名利烦扰的矛盾与苦闷;《东坡》一诗,通过对雨后澄明境界的引入,写出了独自行路的畅快没有艰险,哪里来征服的欢欣!没有“荤确坡头路”,哪有“铿然曳杖声”!一个“莫嫌”,一个“自爱”,在对比中体现了他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掌握关键信息,最后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选项B项,“敲门无人答应,词人内心愤懑,只好倚着拐杖,倾听那昼夜不息的滔滔江流之声”理解错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写了回家后,家童已经睡着了鼾声如雷,敲门无人应答,词人就倚着拐杖,倾听那昼夜不息的滔滔江流之声勾勒出了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没有体现出词人内心愤懑故选Bo【13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出了明月透过松林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的景色,“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光色辉映,营造出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B项,“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鹏深树鸣”,写出了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幽草涧边生”是静态,“黄丽鸟深树鸣”是动态,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C项,“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写出了明月清辉映照,万籁俱寂,老僧轻轻的敲门声,惊动了夜宿的鸟儿的情境,用僧人的敲门声反衬周围环境的幽静D项,“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风急”“猿啸哀”“鸟飞回”,勾画出了一幅冷淡惨白的动态画面,没有动静结合故选Do【1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本题中,从两首诗词的注释中可以看出,《临江仙夜归临皋》和《东坡》都是在苏轼仕途受挫之后所写《临江仙夜归临皋》写诗人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东坡》一诗,通过对雨后澄明境界的引入,写出了独自行路的畅快,体现诗人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绝不气馁颓丧的精神态度由此可见,《临江仙?夜归临皋》和《东坡》的相同点是,都表现了诗人在仕途受挫时对精神境界的追求,都体现了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不同的是,《临江仙?夜归临皋》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夜阑风静”“小舟江海”,如此良辰美景,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苏轼政治上受大挫折,忧惧苦恼,向道家思想寻求超脱之方这两句颇富哲理的议论,饱含着诗人切身的感受;揭示出对身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和无法掌握命运的悲哀,表达了诗人悔恨自己为名利奔波,难忘世俗名利烦扰的矛盾与苦闷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而《东坡》一诗中,“莫嫌荤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描写了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然而有什么了不起呢?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体现出了作者对待仕途挫折,从来就是抱着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通过对雨后澄明境界的引入,写出了独自行路的畅快;一个“莫嫌”,一个“自爱”,在对比中体现了他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
15.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借景抒情,“,,”便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②荀子的《劝学》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积水成渊,蛟龙生焉J就说明学习要注意积累
③韩愈的《师说》这篇文章针对当时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而写其中“,”就阐明了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为下文针硬时弊张本4《赤壁赋》中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曹操率领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能文能武、乐得意满的一代英雄形象【答案】
1.鹰击长空
2.鱼翔浅底
3.万类霜天竞自由
4.积土成山
5.风雨兴焉
6.道之所存7,师之所存也
8.醐酒临江
9.横槊赋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本题要注意如下词语鹰、翔、竞、醐、槊、赋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黄冈、苏轼与瘟疫
①黄州,今湖北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距离武汉78公里如今,在全国范围内,当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数,仅次于武汉截至2020年1月30日公众眼里的黄冈标签,一是苏轼苏东坡,二是黄冈秘卷如今又多了一样
②元丰二年1079年十二月,苏轼受乌台诗案影响,被贬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那年他四十四岁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苏轼到达黄州,上谢表后人评论此谢表“悔而不屈,哀而不怨”他先是住在黄冈县东南的定慧院,定慧院杂花满山,却有海棠一株,诗道“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分明是说他自己在定慧院,他还写下“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醒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经历大劫难、初到偏僻之地的苏轼,心情可见一斑
③刚到黄州的苏轼,如同当今的湖北乡亲一样,人皆畏避,唯恐与他交往牵连到自己,日子过得不可谓不艰苦起初他担心自己一家人吃不饱穿不暖,但哀怨的情绪并没有持续太久元丰四年1081,苏轼开垦东门外荒地数十亩,买牛一具,躬耕其中,将其命名为黄州东坡,自称“东坡居士”,与田夫野老相从于溪山间,日子过得津津有味元丰五年,他在东坡筑屋,其时飘雪,遂命名为东坡雪堂在黄州他看似一无所有,却又迎来了人生转折《定风波》、《前、后赤壁赋》均创作于这个时期,境遇的大开大合,开启或是印证了他豁达的副本,一开始的忧闷一扫而空,从此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④元丰三年,黄州遭遇了一场大疫本无处事权、自身难保的苏轼惦念当地百姓,用“圣散子方”予以治疗,所全活者不可胜数他提及,自古论病,以伤寒最为危急,以“圣散子方”来治疗,尤为有效苏轼也将“圣散子方”授予了任监筠州盐酒税的弟弟苏辙“时大疫,乡俗禁往来动静,惟巫祝是卜”当时的人同样是禁止往来,因为内心惶恐而求助于巫卜,苏轼采取的方法也是多制圣散子和糜粥,遍谒病家予之,所活无数
⑤数年后,转知杭州的苏轼又碰到过一起疫情,在杭州治理疫情的苏轼,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向朝廷请示,诏免本路上供的米的三分之一,稳定了米的价格;二是得了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上百,换成米来救助饥民;三是到第二年的春天,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这三个措施缓解了饥民的困顿局面苏轼还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坊治病在处理当前棘手的问题之余,苏轼清楚地意识到,杭州是水路交凑之重地,因此因疫病死亡的人比他处要多他收集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自掏腰包拿出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病坊”一一可以认为是传染病医院,并储备钱粮来提前防备疾病
⑥当一种有传染性的疾病开始广泛传播,疾病便升级成了瘟疫,古人喜欢把瘟疫的起因纳入“气”的理论体系里曹植《说疫气》“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从天地间穿入人体内五脏六腑的“气”,和传染病联系在一起后,“气”更偏向于指代气候气候应该按照规律变迁,不按规律乱来会容易产生疫病“气”也可是人呼出纳入的气,它无孔不入,弥漫于四周而容易传播
⑦正因为因气而生,因气而散,治疗也是耍提升自身的气,用自身的浩然正气来驱散疾病一一可以说是增强自身免疫力?卫生工作也要改善环境中的气一一可以说是增强空气流通?似乎也说得通瘟疫爆发时期,民众通常会想象,有一种弥漫的圣水或者火来驱散那股邪气,以及最高阶的武器一一人的德行此德行不仅是人自身的浩然正气免疫力,也是治理者的管理能力
⑧苏轼的气镇住了瘟疫的气”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园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的苏轼,出得世亦入得世,能烹猪肉,能躬耕田园,逆境与顺境皆不移其志,这是在困境中见天地、见自己、见苍生的苏轼;自身难保之时还不忘民生,开药方救人无数,做起地方官来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既能务实操作,又能目光长远防患于未然为官一方便尽忠职守造福一方,这便是千年前黄州及杭州大疫中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