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美国批判思维运动开拓者罗伯特•恩尼斯认为,批判性思维是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与行动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建构性的思维、一种实践取向的思维,当然也是一种具有质疑与反驳倾向的思维,而质疑是一种批判形式,是批判性思维的源头批判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石,没有批判性思维就没有创新的基础为此,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培养批判性思维来促成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意识、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型塑本文以“维护秩序”教学为例,探究通过创设多样情境、精选案例设疑与启发深度对话等,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一、创设丰富多样情境,以发散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教师在课堂上设置开放性多样性课堂情境,将教材知识点转化为逐层递进的问题,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经过深层分析与推理,形成多样独特的个人观点,充分激活思维的活力,扩充思维的张力,增强思维的发散性发散性思维可以避免思维总是局限在特定的模式里,因而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可产生独特的新思想,培养批判性思维“社会秩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大部分仅仅停留在单
一、模糊和抽象的认识上知识是所有思维特别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要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在掌握教材有关社会秩序知识的基础上去接触、认识社会秩序的复杂性和全面性为此,笔者创设各种不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学校上下学时间段经常发生交通拥堵的混乱状况,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链请同学设想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什么结果?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混乱状况的出现?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况?由这种混乱状况的存在得到什么启示?设计这个质疑的问题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审辩、思考和批判身边乃至社会生活中的不遵守秩序与违反规则的行为和现象,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引导学生在设疑与解疑的深度思考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方案,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强化包括批判性思维在内的高阶思维能力优化教材“相关链接”案例《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按照违法行为的情节和后果,对吸烟行为人处以罚款;对吸烟导致列车火灾等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笔者针对这个案例设置如下问题在动车上吸烟是什么行为?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规定?不同时期,对违反规定者的处罚有什么不同?铁路部门对吸烟者的处罚是强制性的还是非强制性的,为什么?设计以上问题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度理解社会规则的作用建构性思维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内容,学生经过问题链的完整理解与深度思考,通过知识与思维的纵深发展,建构起“社会秩序一社会规则一惩罚机制”的完整知识链条,以问题带动知识的建构,以知识的建构推动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以上三个精选案例的设疑与运用也是“桥接”的过程“桥接”是将学生课外实际生活经历与课内所学联系起来,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必由路径,能使我们在面临问题时能够积极思考、判断和决策,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利用社会生活、时政热点以及身边的经验等案例中进行设疑、审视与解疑,能够引导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课外社会实践当中,实现知识技能在社会实践中的转化,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同时,达成健全人格与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开展深度审辩对话,以观点碰撞培养批判性思维“对话”可以促进思维和个体的发展,利用对话进行教学,实现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及自主建构过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激活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对话环节,渗透探究和启发式教学,强化学生的审辩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在“维护秩序”的教学中,笔者的对话教学主要设计了教师引导下全班自由对话、小组交流对话并分享、全班分组批判辩论等三个深度对话环节,以不同的对话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批判社会生活中破坏秩序与规则的现象,强化批判性思维,由此警示与反思每个学生遵守秩序与规则,达成核心素养对话环节一为了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启发学生深度思考,笔者改变传统常规的师问生答启发式对话,实行角色互换,由学生审辩追问,教师再引导其他学生回答学生通过深度思考去设置问题,其他学生抢答的同时也积极思考组织设疑这样的设疑与抢答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兴趣中带动思维的高速运转和创造,在思维的创造中带动批判性思维与核心素养的形成笔者先用多媒体展示社会秩序的相关场景,对社会秩序的有序与无序进行对比辨析引导学生开展设疑与抢答对话:[学生问]以上场景展示了什么的社会状态?1[学生答]体现了有序与无序的社会的状态2[学生追问]哪些是有序的?哪些是无序的?3[学生对展示的每一幅场景逐个判断并纠正]4[学生追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哪些类似的有序和无序的场景5吗?[学生思]举例公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座、班级里自习课吵闹、核6酸检测、交通秩序、安全检查等等[学生追问]你能分析一下社会生活的有序和无序分别会造成什7么样的影响吗?[学生答]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行和人民安居乐业,8为人民提供安全和机遇,感受生活的美好[学生追问]由此,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一些9破坏秩序的行为?[学生悟]我们要懂得审视、思考并分辨社会生活中的现象,要10明白社会秩序需要制定一些规则来让每个人来遵守[师总结]每个人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下都需要维护社会秩序这一组对话由浅入深,设置目的在于通过审辩式设问与解答明确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延伸和拓展思维,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用审辩分析的思维去看待社会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深度思考,为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打下知识和社会阅历的基础对话环节二对社会规则的种类进行交流对话在课前布置学生查询资料、现场访谈、问卷调查收集社会生活中相关规则课上安排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在小组进行交流对话,教师深入小组启发点拨,推动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设置这一对话的环节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在了解道德、纪律、法律这三大规则的基础上,明确社会规则的多样性和普遍性,化抽象为具体,化单一为多样,打开思路,延伸思维触角,对社会生活中的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和行为进行对话与辨析在对话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学会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在对话追问中审辩不同立场和不同观点;在观点的对比碰撞中进行深度辨析,形成批判性思维对话环节三全班分成正反双方对社会规则的制定与否进行批判辩论一组是正方,支持社会规则的制定;一组是反方,反对社会规则的制定两组各自讨论汇总之后安排代表给出四分钟时间进行阐述,正反双方就各自的观点说明道理,举出论据安排这个对话辩论的环节目的在于辩论中提高对问题认识的程度,通过正方的收集举证和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确社会规则的重要性等教材相关论点;同时通过反方的举例陈述,让学生在认识与审辩社会中存在社会规则限制人们的言行自由的误区,让学生在辩论中去思考与讨论矛盾本身的不可消灭性与客观必要性,这是批判性思维比较高阶的一种思维状态学生通过观点的碰撞去审视、辨析、批判、归纳、分享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强化了批判性思维,在此基础上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