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县财政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XX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决策部署,体现了我们党对乡村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好这项工作,我单位对2022年XX村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调研,对了解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基本情况和问题难点提供有力依据,为下一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夯实基础
一、基本情况XX村位于XX镇北部约X公里处,距离县城X公里全村辖X个自然村X个村民小组共X户X人,耕地面积X余亩,产业结构以苹果、玉米为主2022年,XX村被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我们抓住这一难得的政策机遇,在省市财政部门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是坚持“民主决策、规划先行、分类实施、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以村基础建设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要模式,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景一文化”的思路打造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既保留了原村落的自然状态,又展示了村域文化特色二是整体规划,协同发展依托XX镇XX村国家第五批传统古村落的地理属性和区位优势,通过硬化、美化、亮化、绿化等工程对全村面貌进行提档升级,提升村民幸福指数,为产业发展夯实基础三是完善项目管理根据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夯实各级责任,县、镇、村三级紧密结合,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通过政府采购程序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倒排工期,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组织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全力推动项目如期完工四是强化项目绩效管理按照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建立了“事前有评估-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评价”的绩效管理体系,从而提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政策成效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的实施,使XX村焕发了新活力,将美丽乡村建设同XX村传统村落保护、农村集体产业发展相结合,挖掘利用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历史古迹等,提升和展现乡村的文化品位,也能让绵延的地方历史文脉得以有效传承和发扬,充分彰显乡村的特色和韵味
二、存在的难题
(一)项目资金投入与基层和群众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由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定位较高,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基础配套等工程量大,投入资金也相对较多,但因项目资金投入有限,只好“看菜吃饭”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而基层和群众要求加快建设的愿望又很迫切,由此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有待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仅仅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但通过调研发现,虽然这些年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的开展,村内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离和美乡村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基础设施条件还需进一步提高,这就导致大部分美丽乡村规划只重视基础设施、污水处理等生活方面的建设和重点村庄美化、环境治理等生态方面的建设,对农业生产方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三)资金投入渠道较少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集体经济收入比较薄弱,未能对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支持,加之美丽乡村建设投资大、见效慢、收益小,无法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仅仅靠财政资金的投入远远不够,不能满足美丽乡村建设的需求
三、意见建议
(一)强化基层政权,引导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主战场在村庄进一步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影响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有人干事、能干成事、不会出事,推动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协调,积极采纳村民、党员代表的合理意见,千方百计调动和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者、受益者,从而凝聚人心,推进发展
(二)统筹管理,科学规划切实发挥资金集成优势,统筹整合乡村振兴各类财政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村生产、生态、生活系统发展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社会化投入机制,集聚更多的资源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三)为民而建,以民为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必须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抓,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要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农民群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建立健全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农民应该干的事、能干的事就交给农民去干,健全农民参与规划建设和运行管护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