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高考18个虚词精讲精练I
一、而【知识速递】(-)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7.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此”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
①缪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日“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课堂实练】
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速记故事】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表承接,“于是”)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第二人称,“你”、“你的”)翁”一句,大为感佩,乃(表判断,“是”)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表转折,“竟然”)日“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表条件,“才”)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作乃尔(“这样”),无乃(表猜测,“恐怕……吧”)自高耳
六、且【知识速递】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②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日(《赤壁之战》)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3.让步关系,尚且,还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①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暂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课堂实练】
①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②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④且.何谓阁子也?(《项脊轩志》)()
⑤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答案
①副词,“姑且,暂且”
②副词,“将要”
③连词,表并列,“一边……一边……
④句首语气词,“还有”,表示进一层
⑤连词,表让步,“尚且”【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且如】就像
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速记故事】“存者且(暂且、姑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表递进,而且、并且)委政奸佞之人,则李唐且(副词,将要)亡,必矣且夫(况且,再说)志土且如(就像)河水清且(表并列关系,又)涟矣,于斯世则无进身之途纵有“死且(尚且、还)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何用?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④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⑥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⑦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答案
①连词,表示目的关系,译为“为了、为的是,来”
②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并且”
③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
④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⑤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⑥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⑦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固定词组】【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既而】不久,一会儿同“已而”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速记故事】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表并列,并且)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表假设,如果)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表转折,然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而(表递进,而且)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表修饰,可不译)思也三思而(表承接,可不译)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而(代词,同“尔”)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也
二、何【知识速递】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课堂实练】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⑤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答案
①通“呵”,“喝问”
②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什么”
③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哪里”
④疑问副词,“为什么”
⑤副词,表程度深,“多么”【固定词组】【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何以】即“以何”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何乃】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速记故事】一日,曹操疾甚,急召御医,医遁寻华佗,曰“子不遁,何(为什么,疑问代词)哉?”曰“曹公可治”曰“汝从何(哪里,疑问代词)而来?敢出此狂言!若医无效,何(凭什么)以保其性命?”曰“公勿虑何(什么)疑之有?凡事且疑,何(什么时候)时而乐耶?开颅取异物即愈,且俗医何(怎么,疑问副词)能及我也?”曹操仰天笑曰“其间闻何(什么)人诳语,敢自比扁鹊之功,我命在天,何(为什么)如托命于汝?”操呼左右,命斩华佗泣曰“奈何(为什么)不信?曹公何(怎能)乃太区区!”无何(没多久),曹操薨
三、乎【知识速递】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盖通盍,何,怎样)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③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有不同的含义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④吾尝疑乎是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四)句中表停顿
①于是乎书(欧阳修的《相州昼锦堂记》)【课堂实练】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般之战》)()
③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答案
①介词,相当于“于”“对”,表示对象
②语气助词,表示推测,“吧”
③语气助词,表示感叹
④用作介词,相当于“于”“比”,表示比较
⑤助词,用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速记故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表揣测语气,“吧”)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介词,“于”,在)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日“可塞赋敛也”嗟乎(表感叹语气,“啊”“呀”),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表感叹语气,“啊”“呀”)!而王胡为乎(语气助词,表句中停顿)好乐甚?若王专于理事,必恢恢乎(词尾,”……的样子”)而有余,则王之所为其胜乎(介词,表比较,“比”)好乐者也臣之鸳顿,所言者谬,王能谅之乎(表疑问语气,吗)?
四、其【知识速递】
(一)用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的”,“它的”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它”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3.活用为第
一、二人称译为“我的”“自己”“你的”“你”
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4.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莫,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另一种注解难道是……恐怕是……吧】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沛然下雨,则苗淳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课堂实练】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骰之战》)()
②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③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④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⑤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⑥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
⑦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⑧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⑨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答案
①语气副词,表婉商语气,“还是”
②语气副词,表揣度,“大概”
③副词,“岂,难道”
④指示代词,表远指,“那、那个、那些”
⑤代词,表第三人称,“他”“他的”
⑥副词,表假设,“如果”
⑦代词,表第三人称,可译为“他的”
⑧代词,表第一人称,指自己
⑨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固定词组】【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速记故事】狐谓狼曰“羊肉其(表感叹语气,多么)鲜乎!君其(表假设,如果)有意,叼其(指示代词,其中的)一而啖之,得饱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口福”狼曰“其(表疑问语气,怎么)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第三人称代词,他的)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表选择,是……还是……)无闻邪,其(表选择,是……还是……)畏主人邪?及其(第三人称代词,它们)嬉逐,愿为一雪其(指示代词,那种)耻君其(表祈使语气,表希望)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表反问语气,难道)无辞乎?”犬悟狐之野心,且知路曼曼其(音节助词,调节音节)修远矣,乃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五、乃【知识速递】
(一)用作副词
1.表示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强调出乎意料,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3.表示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可译为“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②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译为“你的”、“你”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课堂实练】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③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史记•项羽本纪》)()
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齐恒晋文之事》)()
⑤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答案
①副词,表承接,“才”
②副词,表转折,“竟、去『
③表示范围的限定,相当于“仅仅”“只”
④副词,表判断,相当于“就是”“原来是”
⑤代词,表第二人称,“你的”【固定词组】【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乃尔】译为“这样”尔,副词,词尾
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