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水调歌头》知识清单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诵读理解
1、字音阙(qu6)琼(qi6ng)不胜(sh eng)绮(qi)婵(chdn)娟(juGn)
2、字词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达旦到天亮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不胜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但只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3、译文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通宵痛饮直至天明,大醉,趁兴写下这篇文章,同时抒发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像中秋佳节如此明月几时能有?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高遥在上的宫阙,现在又是什么日子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烟火暖人心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阴晴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
二、文学常识
1、作者苏轼(1037—1101),宋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与其弟苏辙和其父苏洵合称为“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且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速记韩柳三苏欧王曾)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元祐更化时,苏东坡认为新法并非完全不符合实际,故又反对彻底废除新法绍圣绍述时,苏轼更被一贬再贬,最后直到现在的海南省苏轼的失意与他的政治选择有很大关联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2、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阕叙事,下阕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作者对此阕也颇感自豪,在《与鲜于子骏书》中,他曾说此词“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自是一家”
3、文体知识
(1)体裁豪放词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土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日‘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2)题材思亲
三、主要内容
1、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和缘由,记叙了自己的情感变化,抒发了个人的苦闷感慨和对亲人的真挚怀念总领全篇,引起下文
2、问天写月下饮酒幻想乘风归去——喜爱人间生活1对天上宫阙的向往2幻想和现实的内心矛盾3对人间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3、、问月写对月怀人感伤离别——对离人的祝福1过渡句,描写月光转移2怅恨久别之情3自我宽慰,胸怀旷达4祝福天下离人
四、艺术手法
1、想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想乘风归去是为了忘却官场的失意、兄弟分离的烦恼作者想象天上生活的孤独清冷,表现了内心理想与现实、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2、寓情于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描写月光的转移,既写月光,也写月下离人,自然过渡到怀念子由的兄弟深情
3、直抒胸臆1感伤离别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2乐观旷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3祝福亲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用典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问句开篇,表达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疑问,也表达了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化用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祝福,也表达了作者的乐观态度和豪迈情怀
5、反问、拟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用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将月亮人格化,表面上是埋怨月亮不通人情,实则寄寓作者思亲的深情,也表达了不能与亲人团聚的离人们的同情
五、思想感情
1、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的想象,紧紧黑线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将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哲理的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及热爱之情1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表现作者旷达的胸怀,乐观的情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3理想与现实、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4哲理启示我们要乐观面对生活,面对挫折“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情感变化21以问天开篇,引发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情感高亢激昂;想象“乘风归去”情感浪漫丰富,通达豪放;2下片写月光流转,引出问月,情感幽深绵长;转为议论后,情感通透豁达;3最后发出美好的祝愿,感情热烈而奔放、出世与入世精神31“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表现出遗世独立的一面;2“高处不胜寒”的畏惧,表现出安于世俗的愿望;3词人的“出世”之想,是基于咏月的浪漫情怀,不能简单理解为渴望回到朝廷的惶恐不安
六、语言赏析
1、炼字角度1弄有做出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好,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2欲、恐想要,担心、害怕,透露出作者欲去迟疑又留恋人间的复杂矛盾心理,也暗指其因政治上失意而想逃避现实的心理3转、低、照“转”、“低”表示夜深,“照”引出下文不眠之人,几个动词既是写月光,也写月下离人,抒发了对兄弟的深深思念之情
2、写法角度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化用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祝福,也表达了作者的乐观态度和豪迈情怀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用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将月亮人格化,表面上是埋怨月亮不通人情,实则寄寓作者思亲的深情,也表达了不能与亲人团聚的离人们的同情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寓情于景,描写月光的转移,既写月光,也写月下离人,自然过渡到怀念子由的兄弟深情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问句开篇,表达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疑问,也表达了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3、意象角度月以明月起笔,又以明月结尾,明月皎洁,月光如水,诗人对月亮寄予了美好的情思全词实际上是以月作为咏叹人事的背景或衬托,表面上写对月的绵绵遐思、无限依恋,实则是写亲情,写对亲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