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新课标背景下的一堂好课的六大标准都说“教无定法”,那一节好课是不是就没有了标准呢?我不这样认为好课是有标准的好课可以从学习内容、学习过程01和学习感受来看,其标准是动态发展的从学习内容来看,一节好课,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从学习结果来看,一节好课,学生除了收获学科知识和技能,更要在学科思想方法上、迁移所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有所进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学会”和“会学”上有所进步从学习过程来看,一节好课,如果是教师讲授,基本要求是内容清晰、有条理,表达逻辑严密,情感积极投入,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但是,更好的是学生要独立或者合作完成具体的任务,学生是主动学习者,有分析预测、设计方案、动手实践、评价、质疑、表达观点等行为,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并可以进一步发展高阶思维能力从学习感受来看,一节好课,是学生听了还想听、不愿意下课的课学生往往经历了困难,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任务,成功的喜悦才会更强烈所以,好课的重要标准是看学生的收获,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有多少学生有收获学习真正发生了,学生有实际获得的课,就是好课比、推理、判断的思维过程,探求问题的答案或结论,在知识的形成过程、制作过程中亲自尝试思维的飞跃基于知识必须化为熟练技巧9列宁说“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解得越深刻,掌握得越巩固,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就越快、越丰富,思维能力就越强,正所谓“熟能生巧”、“巧中出奇”因此,教学中必须把最基本的概念、定理、法则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讲解、练习,直至烂熟于心,成为构成学生智力的基因教学过程始于课内,终于课外10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决不是全部教师在课外还必须通过批改作业、个别辅导、与学生交谈等工作才能最后完成教学任务若上完课即走人,课外不与学生接触,不主动收集学生反馈信息,也就是不把课堂教学延续到课外,那么,课上得再“漂亮”也决然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好课的标准是动态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教育的目标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到三维目标,再发展到学科核心素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好课的标准也就随之变化了曾经,很多老师认为讲清楚、有逻辑就是好课,却忽视了学生有没有学会、是否理解了、是否会应用等问题在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记住了就可以而现在,能举一反三都无法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了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每个学科都要有贡献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贡献,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好课要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好课的着眼点是发展学生面向未来的素养02教育要面向学生的未来,而不是我们的过去教师用已有经验上课,但着眼点应该是学生的未来在经济全球化、科技迅猛发展、文化多元交流的时代,跨界创新成为未来世界的特征因此,现在学生在获得学科关键能力的基础上,更加需要全球胜任力、数字读写能力等跨学科能力,更加需要懂得理解和尊重、具备坚毅的性格、敢于承担责任、在困境中能够积极努力想办法、能够不断地创造新价值这些素养的获得不能靠学生倾听,也不能靠增加新的学科来实现,因为既没有课时,也没有这样的课程这就要求必须让学生在现有的学科学习中,特别是国家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这些素养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就是要深化学生对学习本身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策略,能够调控自己的学习,特别是有体悟、善于反思地学习,并根据学习诊断和反馈改进自己的学习能力怎样的好课才能超越今天面向未来?03在课堂观察中我发现,目前,还有不少课堂以讲解为主,很多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机械的,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课堂参与度不高,越是高年级学生表现得越明显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生对学科本质缺乏理解,也不能迁移应用,属于浅层学习、无意义理解的学习从书本上找答案、听老师正确解析、看视频直观感受,都是获取信息的学习,而面向未来的好课,应该是生成新信息、形成新思路、触动心灵的学习好课的标准在发展,教师要特别关注以下两点首先,让学生有自主实践的机会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积累活动经验,因此,应多给学生获取直接经验和体悟的“做中学”“议中学”“言语活动中学”的机会例如,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通过发现与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与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等一系列任务的完成获得相应能力再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陌生知识的“现场学习”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增加视角,从学科思想方法的角度思考教学内容每个单元的核心概念(知识)是什么?概念的内涵是什么?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背后的思考是什么?概念和其他概念之间关联的逻辑是什么?需要什么类型的学习实践?其次,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机会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学习目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供学生选择学以致用是一种重要的策略,关注应用性实践,需要给学生面向真实情境的学以致用的机会,将方案和创意实现并表现出来学以致用需关注三个转向,即学习的内容从孤立、有限,转向学科内主题间和跨学科的关联;学习的方式从倾听、记忆和模仿练习,转向动脑想、动手做、动嘴说、动笔写;学习的结果从掌握技能技巧、解题的套路,转向获得方法、理解本质、构建思路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困难,但是解决困难的经历和结果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其想象力得到发展,增加了解决问题的视角,增进了彼此的理解,特别是提高了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有冲突的真实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唤醒每个学生身上隐藏的智慧,使其获得超越学科的面向未来的素养教师怎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课一直是好课呢?04一是教师要永远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了,而不是自己有没有教到让学生与情境(任务、真实问题)持续互动,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建构新知识、新认识、创生新意义的过程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习具有综合性、群体性特征,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是交叉进行的,在理解中应用,才能在应用中理解、建构新的认识,形成新的思路因此,重要的是学生要有经历和体悟,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他们二是教师要不断学习,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学会专业化的学习设计,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边思考边讨论,边实践边解决,以此帮助学生“学会”教师要把学生的成功放在更长的时间轴上来考量,这也是对教育目的和教学价值的追问好课需要好的学习设计和实施05一是要有好的情境素材将学习内容和真实生活关联起来,能造成认知冲突,挑战学生的认识角度凡是针对学生认识障碍、需要理清认识思路的素材都是好的素材二是要有好的驱动任务教师要能够设计出有价值的学习任务一一为什么?怎么办?思路性、关系性的任务是好的任务三是要有好的学习活动思考、研讨、探究,概括、分析、解释,预测、设计、评价,建构模型等,凡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深度参与课堂的活动都是好的学习活动四是要有好的教师行为连续追问、证据反驳、思路外显、教练指导、搭设支架、引导启发、对认识方式评价、模型化,这些行为有利于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有利于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是好的教师行为因此,好课可能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有基本要求学生被触动、被激发,深度学习发生了,学生的成长有增值,就是好课好课是有爱心、有责任、有智慧的课,是教师以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在每一天、每一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中,在体验、感悟、改进中创造出来的教研共同体可以帮助教师上好课06分析当前课堂教学现状,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教学目标虚化泛化、教学方式表面化、教学活动缺少层级性、师生和生生之间缺少深度对话、教师缺少引导追问和模型化等这些问题都难以通过教师个体的努力来改进,但可以通过校内或校际的教研共同体务实、系统地改进教学来实现教研共同体是一个专业的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是以教学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导向,强调教师彼此深度互动、教与研交替进行、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的学习团队教研共同体进行集体性教学改进,在备课时可以从五个要素(目标和内容、素材和情境、问题和任务、活动和指导、反思和改进)对教学设计进行研讨,逐一说明每个要素背后的考量,以及学生在学习时可能的表现在课后,逐一讨论实际情况,并与预期进行比较,从多个维度来评估学生学习的效果,对教师教、学生学的实际表现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特别关注任务与学习目标的契合性,任务的开放度、复杂性,学习活动之间的内在关联,学生高阶能力发展的表现,关注教师在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支架、追问、引导和思路建构等行为“课比天大”,这是刚入职时校长对我说的,我一直铭记在心用爱和责任,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的职责,上的每一节课都是好课,是学生的幸福!图片附上好课的十大经典法则我们不提倡任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因为“教无定法”,但教学又必须有“法”一一亦即教学所必须共同遵循的规律依据课本,超出课本
1、必须以大纲和教材为“本”,不能随心所欲,开无轨电车
1、但又不能囿于课本,而应对课本进行加工提炼,化难为易,化繁2为简,深入浅出,加深加广包括
①讲出学生通过自学阅读仍体会不到的内容,发拙课本背后和字里行间蕴藏的奇珍异宝
②讲出教师自己钻研教材的心得体会,独到之处,要有见地,有升华处,从而引导学生超出课本达到新境地2疑始疑终按对立统一观点,教学过程应是解决矛盾的过程,教学由矛盾始,到矛盾终,如此不断循环往复螺旋式向前发展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授课一开始就应提出一个J鲜明的学生不易回答的问题,以引起矛盾,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引起注意,逼使并诱导学生的思维“入路”然后再进行讲授或谈话、演示、实验等等来解决矛盾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问题,一可使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二可激发新的求知欲,三可收到“欲知后事且听下回”的余味无穷之效要有适当的难度和密度3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教学就是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的过程所谓适当的难度就是处于“最近发展区”水平的知识难度一适当,就能激发学习兴趣,刺激智力的发展在难度的把握上,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对高难度的内容,要化难为易,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教1对较容易的内容,要从不同角度以及在和其它知识的联系中找出2隐藏在内部的本质、精髓
③复习旧课,不能简单重复“炒冷饭”,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系统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适当的密度即适当的容量必须充分估计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安排足够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否则,教学过程松散、拖沓,不仅浪费时间,还使学生注意力涣散,抑制学生思维活动,影响学习积极性教学要博而精4“量”的积累才能引起“质”的飞跃,博大方能精深广征博引,拓宽视野,把基础打厚打实,才能使学生学深学透,才能攀高峰“精”即指对大纲、教材规定的主要内容要理解其精髓,掌握其精华要讲得精到,用语精炼,有点睛生辉的功力浅者深入,深者浅出5对浅显的内容深入开掘,不要停留在知识表面,而要揭示其内涵对深奥的内容将难点解剖成若干个较易理解的组成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阐释具体问题抽象化,抽象问题具体化6对于具体的内容要加以综合、归纳、概括,上升为规律性的、抽象的概念对于抽象的问题要加以分析、解剖、比较、举例、演示、实验,具体化为学生容易感知的事物温故而知新7在复习过程中引入新知,使温故与知新水乳交融,既强化了旧知的印痕,又激发了学习新知的欲望同时,教师要严格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态度,及时评分,以督促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8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对开发学生智力极有价值,其核心就是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要注意不能让学生简单地学习现成的结论,而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