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读师德师风心得体会读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篇一」“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惟愿百姓岁岁安康,即使云翳重重,也不肯掩了这一世的清明《湖南省师德师风教育读本》中严禁收受礼物的篇章让我印象深刻深受母亲的影响,我毅然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印象中母亲总是一袭长长的棉麻白裙,手拿着粉笔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一笔一划勾勒,描绘汉字的魅力,以致在头脑里,老师的形象应该就是母亲那个模样儿时,家里是很热闹的,常常会有大人来家里他们眼神里无不掬满笑意,进来就好一阵寒暄趁着母亲倒茶的功夫,他们便捧出他们的“伴手礼”一一常常是鸡蛋和自家栽种的果蔬,有时还是里三层外三层用布包裹着的钱大人们边塞给母亲礼物边说“老师,真的不知道怎么谢谢你,对我的崽,你操了太多心了,辛苦了,这些都不值钱,你一定要拿着”有时只一篮鸡蛋,却恰如群山万壑,压得母亲动弹不得“非吾义锚铢勿视,义之得千驷无愧”大人们总说自己话语粗涩,不善言辞凭着率性的热情侵袭着母亲倾心教书育人的执念母亲无奈地笑“礼物,我很喜欢,太感谢了但我更喜欢它能用在我喜欢的孩子们身上”母亲只得轻轻将礼物推回坐在竹床上乘凉的我望着香樟枝梗间渗透的白月光,云影掠过,又瞬间清明,低头便恰巧看见落在茶碗里的好风景互相固执的推操,都是真心言谢的伎俩暑假期间,仔细阅读了李长娟的《有效教学与师德修养》,收获颇多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20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世界各国的教育者的关注对有效教学与师德修养的探讨是近几年的事情,案例研究正是有效教学和师德修养之间的一座桥梁《有效教学与师德修养》是作者多年积累的教育教学和理论研究的成果,这样一本具有真实情境的教育教学案例并融入作者更多个人情感和反思的书是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和思考的《有效教学与师德修养》这本书将师德修养问题与有效教学问题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通过大量生动的、有情境的教育教学案例,结合作者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感悟与反思,多层面、多角度地阐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决策,引领着读者们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有效教学与师德修养》在内容上除绪论外共分为五个话题话题一,备课行为与师德修养;话题二,课堂教学行为与师德修养;话题三,课堂调控行为与师德修养;话题四,对学生评价行为与师德修养;话题五,教师合作与师德修养其中著者对每个话题先进行问题揭示,引领读者阅读和思考,然后分步对每个案例进行评价,最后对每个话题进行讨论与评析,把有效教学与师德修养的讨论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而话题四“对学生评价与师德修养”对我启发很大首先以崔永元的一段话引入,然后从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对学生评价行为与师德修养的关系书中那些生动的、有情境的教育教学案例,引发了我对师德修养与有效教学问题的思考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对于学生的课业,对于学生的其他行为我们做教师的该如何评价?不同的评价是否会对学生的有效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给孩子一个公正的评价,使教师的教学真正成为有效的教学,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书中谈到,评价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才能习得积极的课堂评价能够使学生获得鼓舞、鞭策,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创造性思维,使课堂教学知情相融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用赞赏的眼光,多角度多方面地看待学生所做出的努力,并加以肯定如果对学生的活动不加鼓励,将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教师适时的激励性的评价会给学生以信心,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激励源于欣赏,欣赏源于尊重,老师只有像尊重自己最尊重的人那样尊重自己的学生,教学民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孩子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既需要教师有教育机智,但更需要教师从“热爱学生”师德要求的基本出发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人民是教育的对象》中提出“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可见,教育机智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只有教育机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就像一杯没倒满的水通常老师们只看到“一半是空的”,却总看不到“一半是满的”一一前者否定,后者肯定,哪一种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呢?当然是后者上海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就用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我们老师作出了榜样贾志敏老师有这样一个教学小细节他在上《程门立雪》一课时,老师让学生给生字组词一位学生站起来给“尊”字组词“尊,遵守”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他没有错,他还没把话说完呢!老师神情自若,微笑地望着那位学生“遵守的‘遵‘,去掉”那位学生立即领悟过来“遵守的‘遵‘去掉走字底,就是尊敬的‘尊”“你们刚才笑得太早啦!”课堂上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听课的教师不禁为执教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叫好!有位教育专家认为“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去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一一自尊心我们不难看出回答问题的孩子的确把问题答错了贾老师却不慌不忙,神态自若,说“他并没有错,他还没把话说完呢!”给学生留足了面子,给了孩子宝贵的自尊接着给了孩子一个台阶“遵守的‘遵‘,去掉,孩子马上领悟这样,问题解决了,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通过贾志敏老师的课例,让我们深深地领略了其学识和修养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如何利用教学机智“化干戈为玉帛”,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有效的教学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就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教育就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如果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那么,教育就不能称其为教育只有美好的、充盈的灵魂才能唤醒另一个灵魂”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发自灵魂深处的对学生的赞扬、赏识、暗示是何等重要!这种赞扬、赏识、暗示是由内而外的,它是以爱为前提的发自灵魂深处的评价才能激起孩子对学习的渴望,教师的教学才真正有效!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和情感有巨大的影响,评价彰显师德,评价是门艺术评价要发自内心,以情动人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呼唤“尊重、信任、理解、激励、提醒和宽容,”最为可贵的是“爱”请记住,你的成功将是学生进步的保证,学生的进步也就是你成功的证据请相信,你的赏识既能造福学生的一生,也能造就自己的成功!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以赏识寻优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永续发展,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教师的价值,全在于学生的成功所以,学生的成功也就是教师的成功在教学中,要先学生之忧而忧,为学生之乐而乐总之,我认为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和情感有巨大的影响,评价要发自内心,以情动人一句温暖的话能排除学生心头的冰雪,排除学习障碍,温暖学生的心房;而尖酸刻薄的语言会像刀子一样,伤学生的心,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更有甚者一蹶不振,就此离开学校,告别学生生涯!因此,我们应在评价孩子中提升师德修养!学生需要知识的滋润,同样也需要心灵的关爱面对学生,我们一定要少一些讽刺和挖苦,多一些耐心和友善在学生遇到凄风苦雨、寂寞忧伤、痛苦绝望的时候,送上一句抚慰的话一句话是一个人品德、学识、素质、修养的综合体现,让我们做一个有爱心和教养的人,做一个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怀的人!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如今我也是一位人民教师,家长们聊表心意和感谢的微信红包也是常有的,只需手指轻轻几点,我的钱包又会丰满不少看着橘色的微信红包,总想起儿时的白月光《论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母亲什么也没说,但就是这样教会了我人生得需留白,一方净土,却趣味横生母亲教书教得很好,不仅仅是每次联考都拔得头筹,更是在于她对学生的爱不会因为性别、家境、性格等原因有失偏颇也许爱的方式各异,但殊途同归母亲说她能懂得《明史》所说“惟廉者能约己而爱人”红色,虽热情得让人不可抗拒,但母亲却从不让白色沾染半分,独爱自己这教育一亩三分地的纯白如今母亲已经退休了,在教育界奉献了半辈子她总说“职业生涯中,所遇之阻色斑驳陆离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是属于你的,欣然接受;不是属于你的,拿着也不安心你要有你的坚守、你的原则,这样你才不会过得越来越没有自我”我靠着母亲的肩膀,听她絮叨许多次当年廉洁从教,母亲用整个职业生涯为我指明了一条不偏不倚的路,这不仅仅是国家、社会、学校的要求,更应该是自身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称号的坚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知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古人竟是如此有智慧,不贪私,独念这清白,足以胜过众色践行师德师风,职业生涯无愧于心,这是一辈子的坚守读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篇二」看了这本书,第一个感受是纠正了我对一些心理学原理的认识具体地讲,以前关于教学方面的心理学理论自己是知道一点的,但是看书之后发现,有些理论不是自己以前认识的那样,以前的认识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比如关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好多次用到这个心理学原理在看杂志上的文章之时,偶尔也能看到作者引用这个心理学原理然而,殊不知,艾宾浩斯是利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来得出这个遗忘规律的后来的研究证明,如果学习材料是有意义的概念和原理,一旦学生理解之后,就很难遗忘这个时候,显然不能用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描绘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与遗忘这段论述对我的冲击是很大的站在“心理学”面前,我感觉自己真得太渺小了同时,这段论述也让我联想到了我们平时教学中要多多增加有意义的学习对此,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例如根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可知学习有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之分在言语信息的一个亚类一一符号学习中,因为符号学习属于机械学习,故学习者可以在无意义材料中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使机械学习易于记忆这种改进记忆的方法被称为记忆术那么我们可否作这样的推论,对于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材料,如果记忆者采取记忆术来记忆,那么其遗忘规律就不在是“先快后慢”了再如,当前在讨论教学问题时,经常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说法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一般的说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尊重学生,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等等这些当然是对的,但显然是不具体的当今建构主义学习观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教学时应仔细考虑学生带到教学情境中的已有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同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教学责任在“规则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一节中更是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完全由学生独立发现规则的情况较少,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这样的观点让我联想到,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的发起者是教师,同时教师也是确保这个“过程”得以顺利通畅的关键因素类似地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说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一直以为这种教学论是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然而事实是这些教学论就是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在世纪年代才开始兴起还有,如看了“学习心2060理”部分就会发现,机械学习在学习心理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强化刺激这些手段具有正统的心理学意义看了这本书,第二个感受是让我看清了我们平时一些看似“不太好”的做法,其实具有重要的心理学原理具体地说,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一些教学方法被“素质教育”或者“新课程”套着一些“帽子”,殊不知,在这些“帽子”下面,隐藏着重要的心理学原理比如桑代克根据迷箱实验,提出可以把学习看做是刺激与反应的联接,并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这三个定律反应了学习动机、练习、强化和反馈在这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习的实质是条件反应形成和巩固的过程,其中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动机和强化虽然这些研究成果与当今建构主义心理学具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的本质据此我不得不联想到朱国荣老师在杭州的那堂《长方形面积》课中,在学生已经发现“长乘宽”就是“每行几个乘几行”之后,朱老师安排了一系列的关于“每行几个,有几行”的强化练习当时我觉得这个过程有点死板,或者说给予学生再次去体悟的成分少了一点,感觉“不太好”但从今天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过程,才发现那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看了这本书,第三个感受是增加了我对教学与心理学关系的理解具体地说,以前只知道该这么做,但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什么理论依据,是不知道了,而在看书之后,我找到了教学与心理学的联接比如张兴华老师在《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一文中提到南京师大涂荣豹教授在其著作《数学教学认识论》中鲜明地指出,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模式就是“同化和顺应”郑毓信教授也曾经说“建构主义似乎并不能看成一个全新的主张”张老师据此提出实现建构的途径无非是传统心理学中“同化和顺应”的缘故,意义建构的过程无非是同化和顺应这样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当时看到这里时心中打了个问号这一次,算是对此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比如书中这样说“学习的同化论或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结构同化(或建构)新知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同化和建构是同一件事情因此,说“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模式就是同化和顺应”是完全正确的换句话说,传统心理学虽然只是研究动物和低级思维,例如机械记忆或反应之类的,但其原理在人的学习过程中是通用的再如,我们来思考“用圆规画圆”属于什么学习?一般认为这是一种动作技能而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来看,“用圆规画圆”是智慧技能既然是智慧技能,那么在教学时就得按照智慧技能的教学策略展开,而不是去思考“动作”的问题看了这本书,第四个感受是增加了我做好教学研究的信心具体地说,以前总认为教学研究是一件非常深奥的事情,是那些非常聪明的人才能有实力去完成的事情,但是现在,我想我也可以去尝试比如,国内外心理学家、学者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水平并无显著的相关,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显著相关再如,调查显示,不经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就成为专家教师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成为专家教师,就必须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我们都身在教学一线,正在进行着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都有成为教学专家的可能性,因为我们具备这样的条件读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篇三」爱生奉献光耀师魂“爱生、奉献”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是师德之魂,是师德的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都无一例外的要求为人师者必须具有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一种甘愿付出的情怀,这种情怀已成为几千年来为人师者永恒的道德信条它告诉我们“爱生、奉献”意味着教师职业不期待“收支平衡”、不期待“立竿见影”、不期待“掌声、鲜花”,它意味着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爱心理解是一种认知因素,尊重是一种态度,它能使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而爱心则是一种情感,即是天然的情感,又是理性的升华,这种爱纯洁而真挚的,普遍而持久,这种爱是在理解和尊重之上建立起来的,是情理相容的,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因为它能满足学生需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又能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这种师爱是教师魂中之魂这样的师爱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教育对他们进行智慧启发和心灵陶冶所带来的内心充实、和谐、光明和快乐,从而实现个体身心素质的全面的、生动的、活泼的发展,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师德的真正的内涵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奉献这种师爱,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奉献的职业,这就需要教师用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看待自己的职业,用一种忠诚和热情去从事自己的事业,也就是说教师需要遵守一定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奉献”自己读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篇四」“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然而,教师并非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置身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那只有具备严格的自律,高尚的师德水准,才能在现实的教育生涯中守身如玉,专心致志地做好本职工作关于师德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春秋末期,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师德规范;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并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以此作为从教择师的标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明确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学高信为师、身正堪为范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精神,公正无私的高尚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激励着他去英勇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们誉为“万世师表”,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师德榜样是无穷的力量,引导教师学习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先进事迹,请有经验的老师作师德讲座或进行现身说法,对促进教师师德规范,提高是德水准是十分必要的我曾到县中去听过一次教育局组织的师德演讲活动,教师们演讲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在教师队伍中引起了激烈的反响每个初涉教坛,豪情满怀,立志奉献;有的身残志坚,倾其所能,甘为人梯一个个典型事例生动感人,从平凡中见伟大,在奉献中见真情,激起了广大教师情感上的共鸣使大家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是人类最崇高最伟大的事业,从而树立起“角色”理想,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师德范畴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斯大林所说“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要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在学生眼里,教师是智慧的化身,道德的典范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不成熟的少年儿童,他们正处于动态的发展中,有着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给学生予扶危定倾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教育工作者都能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在这半亩方田里勤耕力作,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让自己的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而燃烧读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篇五」师德师风是作为一个老师不可或缺的,也是成为孩子们喜欢甚至依恋老师的重要原因那如何成为一位有高尚师德的老师呢?怎么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最依恋的老师呢?我想有以下三点第一,要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要真正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切合学生的心灵,例如学生关心流行歌曲、明星、小说等,我们老师也可以试着去关注,这绝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而是教育的需要当然爱优生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班上的优生多一些,但其实后进生需要我们更多的的关注,教师应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他们以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唤起向上的信心,千万不能因为孩子的表现不好就放弃他,这个世界唯一一个与你的孩子没有血缘关系,却愿意因为你的孩子进步而高兴,退步而着急,满怀期待、助其成才,舍小家顾大家并且无怨无悔的“外人”,就是老师,我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第二,要拥有独特的教学魅力要拥有独特的教学魅力除了必备的知识素养和能力之外,课堂实战经验和终身学习尤其重要记得我刚进入学校教书,虽然第一堂课准备很久,但还是失败的结束了,学生觉得无趣,自己在讲台上也不知所措,当时恨自己把第一堂课搞砸了,关键是这才开始,难道今后每天都要这样过吗?这不是折磨了自己也耽误了学生吗?为了不再重蹈覆辙,拖累学生,我开始买书、听课,把自己班上的教学进度延后一两节,摸清每个化学老师课表,每堂课都先去听有经验的老师课,听一次不顺畅,就听二次,二次还是不满意,听第三次,听到觉得自己也熟练了,可以自信地去上课了为止,然后再对照听课笔记适当修改教案,有疑问的地方再请教其他老师,反复听课上课,并对课堂反思慢慢的学生开始在课堂上露出佩服的眼神和收获的笑脸,质量测评的结果也在进步,获得了成就感,我就越有干劲了,越来越喜欢上当老师了,觉得要在教育路上走到底了!第三,还应谦虚地向学生学习刘铁芳教授说过,好的教育永远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共同分享、相互鼓励,并最终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彼此成全的活动我就曾了解过,一个老教师让一问题学生中午在办公室教自己书法的事,我觉得那样的场景很美作为当代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信息爆炸时代的成长的孩子,培养的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和接班人,所以需要向李老师一样的名家学习,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学做最好的老师!读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篇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