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高中政治课“问题式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课题组组长林宜照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PBL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目前国外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医学教育中发展出来的,在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先后在60多所医科学校中推广在短短的
二、三十年,该教学模式已风靡全球,对各办学层次、各学科的教学与培训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后期,PBL模式已受到美国教育界的认同与肯定,将其称为“最为恰当的学校管理者养成模式:现在,除了加拿大、美国的大学外,澳大利亚、巴西、埃及、英国、印度尼西亚、荷兰、尼日利亚以及瑞典等国的大学也正在应用或者在他们的教育中介绍PBLo当前在国外研究动态归纳如下国外对于PBL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关于学生业绩的研究、关于学生态度的研究、关于元认知技能的获取和运用的研究和关于影响PBL效果因素的研究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学应用的深入,在线PBL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不过大都处于理论阶段和试验阶段在国内对于PBL开展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上世纪90年代,主要是介绍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并逐步尝试和探索将PBL引入到国内的教学实践之中PBL进入课程的设计,使其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发展日益成熟在医学教育中开展PBL,主要是实行导师制,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分组活动,解决一个指定的实际问题导师通常是由教授或者高水平的研究生来充当,主要是在学生解决问题时提供帮助,也对出现的知识性问题进行必要的解释和提示由于PBL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在短期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得到了其它领域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普遍认同清华大学的张建伟博士、北师大的刘儒德教授等专家和学者在介绍与推广PBL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PBL在国内教育领域的发展当时的研究领域主要是PBL基本理论、中小学研究性学习、大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改革、与传统教学设计相结合等当前国内对PBL的研究主要对PBL进行理性思考和大范围应用比如结合我国的教育实践,对PBL引入后的应用前景和是否符合目前的教育现实进行思考;借助网络技术,把PBL应用于网络教学实践中,与网络教学情境相得益彰,探索网络环境下PBL的教学系统设计的流程的方法等将PBL的研究领域从中小学教学、大学培养模式扩・展到更细化的单一学科教学、具体专题教学设计、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革新、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开展等领域如PBL与我国的教育现实、在中华文化背景下开展PBL的探究、对中学实施PBL的可行性分析、程序设计课程PBL教学应用、网络环境下PBL教学系统设计等文章就是目前研究的真实写照目前的研究,人们对PBL的理论研究多于应用研究对网络环境下PBL课程开发和设计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于PBL实施以后的效果分析和评价手段的研究有待加强笔者认为,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应该继续加大对PBL进行实证研究的力度,通过深入实践来完善PBL的应用,真正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育领域的研究方法多以人文研究方法为主,调查研究、试验研究等实证研究方法需要更多的运用到后期PBL的研究中去;PBL在国内的研究已经从医疗卫生领域推广到其他领域的教育上,但是应用于中小学综合课程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中,理论研究多于实际应用,实际应用需要加强;目前的研究,人们没有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及时恰当的结合起来;目前对网络环境下PBL课程开发和设计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于PBL实施以后的效果分析和评价手段的研究有待加强PBL为国内目前几个学习模式的研究热点之一,它和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对我国教学改革很有启迪意义的因此,我们可以将PBL作为一个突破口,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创造性学习,达到培养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为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准备综上所述,PBL的这些教育主张与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育思想具有基本的一致性因此,在我国新课程的具体实施中,我们认为完全可以引进PBL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但这种引进不是照搬,而是有选择地吸收其适合于我国教育现实的内涵,并且要最终实现PBL向我国教育实践的迁移由于目前的教育现状却不尽人意课堂教学与实践应用脱节,教学方式单一,知识的传授局限于机械复制等如何改进传统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J因此在借鉴国内外有关PBL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拟从PBL与政治课堂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出一种教学策略,期望能形成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为实践提供参考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实施的主要环节是教学”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许多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都发生的变化,对于很多的新型的教学模式,都想去尝试一下他们不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但困于相应的操作指导,因此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茫然要解决这一现实、重要的问题,关键在于理论如何指导具体的实践过程,并与各学科相整合,走出一条适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将“问题式学习PBL的模式与政治学科相结合,探索该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出一套有效的实施的具体步骤,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提供操作指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多种综合能力,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2.研究的意义1理论上PBL是产生于西方的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国外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效,而在国内则基本上还在于理论的探索上,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较少,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探索PBL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不仅丰富了其教学理论,而且为形成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参考2实践上本着对PBL教学模式的研究,使广大教师了解该教学模式,形成适合我国实际、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并将它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掌握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的操作步骤,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综合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概念的界定“问题式学习”,英文名称为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Barrows于1969年首创的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式学习主要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主张,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不同对于问题式学习的内涵界定,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国外学者对PBL内涵的描述主要有以下几种BarrowsKelson:PBL既是一种课程,也是一个过程它由仔细选择和精心设计的问题构成,这些问题要求学习者综合应用批判性思维技能、问题解决的能力、自我指导的学习策略以及团体合作能力组织学习说它是一个过程是指普遍运用了用来解决问题或应对生活和事业中所遭遇的挑战的系统方法Duch:PBL是一种激励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指导性的方法,并且通过在小组中协作,寻求真实世界中的问题的解决这些问题用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发起主题的学习PBL将使学生批判的、分析的进行思考,并且去寻求和运用适合的学习资源MagoDonnelly:PBL是一种教学法策略,它通过创设与实际相关或一定背景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资源,给予引导或指导,使学生获得大量知识和解决问题技能SageTorp:PBL是让学生围绕着解决一些结构不良的、真实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有针对性的、实践性的学习,它包括两个过程,即课程组织和策略指导国内学者对PBL定义的描述主要如下几种观点刘儒德认为,问题式学习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建构过程,以此过程促进学生掌握灵活的知识基础和发展高层次的思维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张建伟认为,问题式学习是一种问题取向的教学思路,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姜美玲认为,问题式学习是一种教学模式,它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建构过程,籍此过程促进学生掌握灵活的知识基础和发展高层次的思维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综观不同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PBL是通过围绕结构不良的、开放性的或模糊的真实性问题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方式去寻求真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它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张问题是学习的起点,注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小组合作和教师的指导或促进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2、理论依据A、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思想是目前在世界各地教育界都比较盛行的学习理论,其哲学思想可以溯源于古希腊时代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知识来源于人对事物的感觉:到18世纪后半期,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认知过程中知识的来源是感性、知性、理性及其经验的知识要素综合作用”到20世纪,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和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该理论强调学习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建构主义要求学生通过高级思维活动来学习,学习者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转换,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和概括,解释有关的现象,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这与传统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各种事实性信息及概念原理的记忆、复述和简单应用无疑是不同的,建构主义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意义建构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教学通过设计一项重大问题或任务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创设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习者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PBL的理念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完全是一致的PBL从问题情境出发,学生在对问题情境分析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学生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的问题解决活动B、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人格和自我的充分发展,是学习者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动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的一种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J这种学习以个体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为特征包含四个要素:一是学习者整个人都要参与到学习之中,其参与既包括认知参与,也包括情感参与;二是由学习者自我发起,其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三是学习具有渗透性,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及个性等都发生变化;四是学习由学习者自我评价,他们知道自己想学什么、自己学到了什么,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学习的促进者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师生之间容易形成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学生缺乏主动运用知识的机会和情境,缺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易养成思维的依赖性C、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研究儿童认知发展与认知学习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发现学习的因素》中提出,要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的思想和结构,学生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真正的学习来自于个人的发现,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为了增加学生所拥有的知识量,而且要为学生的发现和发明创造条件,发现学习强调归纳推理和探究过程这两种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出,发现学习与PBL具有很强的联系,发现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对科学知识理解的过程PBL实际也是一种发现学习,即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源,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过程,二者都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都强调归纳推理方法的应用对教师的要求方面,都主张教师不直接奉送真理,而是给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运用发现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获得对问题的解答,这种方法在教学中证明是有效的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原则及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闽清高级中学高一的学生,随机抽取所教的四个平衡班级为实验班,另外的为对照班,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相对较为认真,也喜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这为实验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验中采用对比研究法、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统计法等,这些方法有利于收集到可靠的实验结果,特别是设计了一份较为合理的问卷调查,还有课堂综合评价表在做实验的同时,其实也是我校政治课题组的课题的研究的过程,因此可以说是本组成员群策群力的成果特别一提的是,负责校课题研究的是我组的一位高级教师,有相当丰富的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第一阶段理论论证(时间
2007、9—
2008、2)
1、确立研究课题,成立课题小组
2、进行理论学习,明确研究目标
3、组织课题讨论,论证其可行性和重要意义
4、撰写开题报告第二阶段教学实验(时间:
2008、3—
2010.2)
(一)初步实施阶段(
2008、3—
2008、6)
1、教学实践根据研究课题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尝试
2、案例分析开展若干次说课、听课和评课活动
3、交流小结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总结并相互交流
(二)进一步实施阶段(
2008、9—
2010、2)
1、展开教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教学实验
2、收集资料注重对过程资料的收集,形成初始材料
3、交流小结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总结并相互交流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时间:
2010、3—
2010.6)
1、进行课题论文的撰写
2、申请结题总结研究成果
3、成果展示课题成果以教案、教学论文、课件等形式展现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已有的研究条件
1.学校重视教学科研工作,要求每个教研组结合本组特色开展课题研究,并给予必要的帮助,这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其中更有利的是,负责此项工作的就是我组的一位高级教师
2.本组成员在前些年对相类似的问题有过探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近些年对新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也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3.本组成员易与学生走在一起,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了平等、民主、和谐关系,这为课题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及拟解决的途径相关的文献较少,查找的难度较大,特别是本课题的实践方面更不多,得出的实践经验也不多拟通过图书馆、网络、教育书店等解决
六、最终成果形式课题成果以论文形式展示
七、课题参加人员课题负责人林宜照(一级)课题组成员黄秀兰(高级)、刘东升(一级)、张维水(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