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内容:
读《音乐是什么》有感通过对《音乐是什么》这本书的观看,对芥川也寸智的音乐世界有了初步的认知,作为一名音乐专业大一新生,我认为自己对音乐是有一定的鉴赏力的但和他相比,显然还是不够芥川也寸志继承了父亲的感性天赋,再加上从小受到家庭的良好文学熏陶,在踏上音乐之路以后,对音乐的理解和切入点和普通人迥然不同,令我受益匪浅和普通音乐教程截然不同的是,开篇不是叙述音乐本身,而是高深莫测地对寂静进行陈述对他而言,对音乐的鉴赏是在〃创造音乐的过程,便是针对寂静之美,追寻以声音为素材的全新美感的过程〃他认为,片面的音乐不足以窥到音乐的魅力只有在演奏结束的一刻,才能把握作品全貌这个时候也是〃鉴赏音乐〃最关键的时刻,一曲完毕,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酣畅淋漓,令人无限沉浸在“万籁俱寂”的关键时刻,所以对大多数“普通人”对音乐鉴赏的理解演奏还没结束就欢呼鼓掌的人,是最讨厌的因为对他而言最重要的瞬间被打断了音乐的完整性和对声音的探索度没有完成,这是对音乐多么赤诚和热烈的感情!众所周知,音乐是与噪音相对的震动有规律的声音大多数是人声与乐器发出的声音,作者从音乐的三要素入音调、振幅、音色入手,娓娓道来,向我们徐徐展开音乐世界的美丽画卷人耳对音高的范围从到万几乎所有演奏的16-20HZ2Hz,音乐都可以达到人们耳朵能欣赏范围的极限值因此,芥川也寸志认为绝对音准是天生的,不能通过后天训练获得音强虽然与音波振幅成正比,但人耳察觉却恰恰相反,以为1000Hz分界线,低于和高于这个值,在人耳中的呈现都是“响亮”而决定音色的,则是泛音作者还对旋律、奏法,音乐原则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不是枯燥式的叙述,而是通过娓娓道来的详细叙述和大量的实例,使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一种明朗清晰的对音乐的理解在芥川也寸志的音乐认知里,对普世音乐的理解进行了重新的定义他认为,与其说音乐的是被人们创造出来的,不如说是它原本就在那里,只是通过我们的不断发现,寻找到了一条返回我们内心音乐世界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