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24.“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
25.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分析参考答案
1.D
2.A
3.C
4.B
5.
①〃简笔水墨勾勒”照应美术作品这一说法,点明了画境;
②〃在巨大的木板中”凸显了渔人的渺小,契合作者在这幅美术作品前的观感
6.哪怕再稍稍用一点力气唯有对母亲绵绵不绝的思念
7.
①用词上,连用三个“热”起强调作用,写出了热的程度
②句式上,连续问句的使用,起到强调作用,强调其实重庆热得干脆
③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用“地狱”“脑浆沸腾”等词,形象生动地说明重庆的炎热
8.
①开展文艺活动,传承沫若文化
②强化学术交流,弘扬沫若精神
③推动文旅融合,打响沫若品牌
9.我推荐《傅雷家书》本书主要收集了傅雷写给在国外求学的儿子傅聪的书信这些书信谈及文学、艺术、人生等很多问题,能够给人启迪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该书感情纯真、质朴,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读之令人动容
10.C
11.A
12.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轻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铸建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诗中歌唱那把地球推倒的雄奇之力,更有力地表现了奋发自信的乐观主义情绪,洋溢着“五四”时代蓬勃进取的精神和诗人自己飞扬凌厉的朝气
13.D
14.B
15.郭沫若的《霁月》反映了诗人的欢乐心情与美丽自然的高度契合前两节写诗人向情景的投入,后两节写诗人和情景的契合自然景象和“我”的高度融合使自然拟人化了,诗人不仅和明月交谈,和银海唱和,还要他们给自己温暖,使内在的生命之流与外在的万有生命成为一体,这种浑然一体的化境令人向往
16.本诗的诗境由一系列意象构成,这些意象组成一个意象系统,这个意象符号系统既是动态的,又是特定的首先,是动态的幽光浸洗的森林,是说黄昏时分的新雨已停而残留着点滴,月光照着,才闪着幽光;白杨行道坦坦导引着人前行;暗香在一阵阵亲吻同时又是特定的这样一个森林寂寥、暗香浮动、月光闪烁、波音幽渺的大自然,只是诗人无意间遇到的,是不可重复的,诗人捕捉到并亲自感受它,又有序化地将其组合成一个过程,构成了一个具有独创的审美意义的美的形式,促进了抒情意向的完满表达
17.B
18.
①闻一多的《红烛》化用“蜡炬”这一古典意象,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象征自己对祖国的一颗赤诚的心,故“红烛”比“白烛”更好
②象征的表现手法
19.
①在“死寂的原野”上,小河却仍在冰下“低语”
②在“严酷的冬天”,“我”却享受着“人生的乐趣”
③诗人笔下,“严酷的冬天”与“感情的热流”并存,两者相反相成,交叉渗透,丰富了诗歌意蕴
20.C
21.D
22.D
23.B
24.
①〃水瓶”和“井”室而常满,刘禾女的内心也空而常满;
②〃空而常满指十分充盈,感到满足:
③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
25.
①可直陈内心,并将眼前所见与个人记忆结合起来,让禾女的形象更为丰满;
②通过刈禾女情绪的起伏变化,形成内在的韵律感;
③充分调动个人感宫,多角度呈现人与原野的关系;
④从“我”的角度抒情,“我”既指刈禾女,部分地方也可指诗人,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B.诗歌借助拟人的手法,诗人与自然通篇互动,有助于诗人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表现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C.诗歌描写细腻,堪称清新、秀丽,体现了温柔含蓄的风格,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也不失其浪漫主义的风格D.诗歌四节的安排颇具逻辑性,前两节主要写诗人对于美景的欣赏,后两节写诗人和美景的交融与互动
15.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任孚先评《霁月》诗“反映心灵对自然美的契合”,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
16.诗人精心采撷了一系列意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这些意象有何特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红烛闻一多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二)冬(之一)穆旦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我爱在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独自凭吊已埋葬的火热一年,/看着冰冻的小河还在冰下面流,/不知低语着什么,只是听不见/呵,生命也跳动在严酷的冬天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我爱在雪花飘飞的不眠之夜,/把已死去或尚存的亲人珍念,/当茫茫白雪铺下遗忘的世界,/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1976年12月
17.下列对两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红烛悲剧性命运的疑虑也是诗人不曾直接融入自我的现实原因严谨审慎的闻一多从不会不经理性的思考而轻率地将他物呼为同类
8.“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在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集中抒发C.《冬(之一)》第三节写冬夜生活的乐趣,有“温暖的炉火”,有“好友”,有“回忆”,屋内小环境中的温暖压倒了冬日的严寒,快乐驱赶了忧伤D.穆旦的诗歌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诗中意象的内涵具有开放性,如“严酷的冬天”和“冰冻的小河”均有象征意义
18.蜡烛有红有白,诗人为什么以“红烛”为题?它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19.《冬(之一)》并不是一首单色调的诗,而是体现了现实生活和诗人感情世界关系的复杂性,甚至是矛盾,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矛盾之处阅读以下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一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闻一多《红烛》节选)
20.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白,表现的是诗人的一片赤子之情,对祖国前途的执著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是诗人的历史使命感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想象,联结北冰洋和太平洋,使得意象异常之大,显示其宏伟、壮观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从抽象到具体,以无与伦比、气吞山河的气势,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憧憬、对力的推崇,这是作者呼喊,也是时代号角D.“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如此因果何等不公平,但这是社会使然,诗人劝勉红烛的同时也是劝勉自己“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21.下列对两则材料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烛》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读起来连贯、上口,形成诗歌浓郁的抒情氛围,易于抒发作者的感情,富有感染力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以铺陈排比的句式,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C.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诗人歌颂红烛奉献的精神,并从中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D.《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严格遵守格律,节奏感很强随着感情的推进,句式,节奏也同时发生变化,显出一种内在的韵律美刈禾女之歌(辛笛)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我想告诉给妹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蓝的天空有白云是一队队飞腾的马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在苏格兰高原
22.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乡野的对比B.”我想告诉给妹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刈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C.“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刈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
23.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