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绪论案例案例一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用什么方法研究1879年,一个名叫诺尔曼•特里普诺的美国心理学家第一次就常识性社会心理学的假设进行了实验让10T2岁的孩子单独或者成对地卷钓鱼线(但不告诉他们真正的意图)结果发现,许多孩子在两个人一起卷时的确卷的更快创立了社会心理学的粗略模式摹拟现实世界情形的实验,要将研究者的真正B的掩盖起来并对变量进行存在与不存在时造成的对照研究,这一方法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模式,且社会助长向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主题案例二克劳兹的故事克劳兹是纽约某一贫民区长大的孩子,刚刚过了他20岁的生日他的父母在他十岁时离婚了,父亲因为吸毒和抢劫被判入狱,母亲也抛弃了他克劳兹从小就和一群小流氓混在一起,偷窃,抢劫、吸毒,什么事都干过去年的12月25日圣诞夜,他趁着一个小商店店主全家过圣诞节的机会,从小商店后面的窗户里爬进去,偷了一大包东西出来在他刚刚觉得大功告成时候,正在附近巡夜的警察皮特蓦地浮现在他的面前,皮特喝令克劳兹站在原地,但克劳兹并没有理会皮特,而是撒腿就跑皮特鸣枪示警,这时克劳兹也拔出自己携带的手枪,向皮特射击,并打伤了皮特,克劳兹因此得以逃脱一年后克劳兹在抢动银行时候被警察抓捕归案,他因为一系列的罪行被判终身监禁对于这件事不同的理论会怎样解释克劳兹的攻击性呢在生物理论看来,攻击是一种本能,特别是与人类的染色体特异性或者激素水平的变化或者大脑受伤等等而学习理论则会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这一行为,止匕外,理性决策论、诱因理论、认知理论对克劳兹的行为都会赋予不同的解释案例三你会选择哪扇门一一你的判断概率有多高?假设你正在参加一个游戏,你可以选择三扇不同的门在其中一扇门的暗地里是一辆轿车,而另两个门后面是山羊你选择了一号门,然后主持人说我们来看一下另两个门后面到底是什么,主持人打开了三号门,后面是山羊然后他问你“你是否会选择二号门?”这个时候你会改变主意,转而选择二号门吗?在你继续阅读之前,请你先做出你的选择许多人会认为在这个时候是否改变决策都没有什么差异原因是他们认为在主持人打开其中的一扇门之后,剩余的两扇门暗地里有轿车的概率是相同的然而这并非正确的答案正确的答案是你应该改变你的决策对于这个问题,萨万特是这样来解释的当你从三扇门中挑选第一扇门之后,你就有三分之一得机会获得大奖,而有三分之二的机会获得山羊但是随后主持人上台来给你提供线索如果轿车在二号门,他就会选择三号门来给你看;而如果轿车是在三号门,他就会选择二号门来给你看因此,如果奖品是在二号门或者三号门的后面,你只要改变你的决定,你就可以获得大奖,只要它是在二令人万分惊讶的是,百分之六十三的教师当真继续进行下去,而且向来进行到底然而他们并非施虐狂,想从正在发生地痛苦中体味到快感(标准性格测试显示,在完全的服从受试者与那些中途即拒绝进行下去的人之间没有差别);相反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在遵照研究者的命令进行下去时,自身却体着切肤的痛苦这个服从实验可说是揭示了许多正常人,例如二战中的德国军队频繁地按指令折磨和杀害数百万手无寸铁的平民,盲目服从权威的心理机制案例二当预言落空时认知失调理论玛丽安•基切夫人是一位家庭主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声称接受到来自超级生物的信息,据她说这些超级生物是克拉利昂行星上的的守护者,她对媒介说,1954年12月21日,一场洪水将要到来,并将整个北半球淹没,生活在这里的所有人(只除下少数经选择的人)都将归于死亡太空飞船将于某时在某地降落,以拯救信仰者,并把他们带到安全地带但飞船既没有在特定的时间到来,也没有在后来几度更改的地方降落12月21日最终过去了,也没有发生任何洪水基切夫人又声称收到了来自外星人的旨意,由于信徒的良善和信徒创造的光亮,上帝已决定收回这场灾难,让世界重归安宁当预言落空之后,其中一些信徒,特殊是向来心存怀疑和不太确信者,根本无法承受自己信仰所托的预言的失败一一宣布退出而一些坚定的信徒一一甚至辞掉了工作,变卖家产一一更加坚定不移地信仰由基切夫人传达出来的真理,以此消弥信仰与令人失望的现实之间的冲突当预言落空后,这些信徒体味到了认知失调,为了调整心理的失调,本身抱有怀疑心的信徒通过改变态度和行为来调整自己的认知失调,而那些坚信的信徒反而通过更加信任来调整自己的认知失调案例三得寸进尺,登门坎的技术在加利福尼亚的帕罗阿尔多市,一个大学生挨家挨户按门铃,自我介绍是“安全行使公民活动”的代表,并提出一个荒谬的要求允许其在该家前院的草坪里放置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小心驾驶”的字样(该要求之所以荒唐,是因为从其所拍摄的照片上可以看出,漂亮的大房子被一块写得极差的巨大标志牌遮挡的不伦不类)固然,大多数的居民没有允许但有些人却允许了为什么,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已不是第一次请求两周前,另一位学生自称是“交通安全居委会”的志愿者请求在他们院中矗立一块三平方英寸的标志牌,上面整齐地写着“安全驾驶”,他们已答应下来这一无害的要求,没有被先前这一要求软化的居民中,惟独百分之十七的人允许树立牌子而先前允许在院中矗立三平方英寸确标志牌的居民中,有百分之五十五表示赞同这是一种说服理论中的“登门坎”技术,这是基于一致性原则一旦我们答应了较小的一个请求后,我们有可能答应随后的较大的请求如果我们拒绝,意味着与前面的行为发生了冲突号门或者三号门的后面但是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决定,那惟独奖品在一号门后面的情况下,你才干够得奖轿车位置你的选择主持人打开你改变决定结果一号门一号门二号或者三号二号或者三号你失败一号门二号门三号门一号门你获胜一号门三号门二号门一号门你获胜二号门一号门三号门二号门你获胜二号门二号门一号或者三号一号或者三号你失败二号门三号门一号门二号门你获胜三号门一号门二号门三号门你获胜三号门二号门一号门三号门你获胜三号门三号门一号或者二号一号或者二号你失败社会知觉和认知案例案例一尊重的力量某日富商闲来无事,就到大街上散步,刚走不远,他看到前面有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正满脸堆笑地向他走来,眼神里充满渴望富商见此怜悯之情油然而生,毫不犹豫地将一元钱丢进推销员的怀中,就缓步走开了他以为能听到一句感谢的话,回头看时正遇上推销员那不领情的眼神,他才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就连忙返回,很抱歉地对推销员解释说“对不起,我刚才忘了拿笔,希翼你不要介意”说着便从笔筒里取出几支铅笔,最后又说我们都是商人,都不能做赔本的买卖你有东西要买,而且上面有标价,我照价付给了你钱,我也要拿走我买的东西”这件事富商并没有放在心上,他只是觉得对任何人都应该尊重,不管他自己是ffi BEG-口TO芟几个月过后,富商出席一个商业活动,作为公众人物,许多人都与他寒暄快到中午用餐时,他身边的人不那末多了,这时一位穿着整齐的年轻人迎上前来,用充满感激的目光凝视着他,富商感到很纳闷,但一时也想不起来这个人是谁,此时年轻人说话了“您早就不记得我了吧?我也是才知道您的名字,但不管您是一个名人还是一个普通人,我永远忘不了您我是数月前那个铅笔推销员,当时您的举动给了我足够的尊严在此之前我向来觉得自己像个乞丐,一个推销铅笔的乞丐,不配得到任何人的尊重因为不少人都只给我钱,并没有拿走一件商品,他们都认为我是一个乞讨者,直到您走过来并告诉我,说我是一个商人为止您虽然拿走了一元钱的商品,但却为我重新找到了尊严您的话使我重新树立了自信,我立志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商人,今天我做到了谢谢您!”尊重他人能使他人获得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自尊心的提高案例二对美貌的刻板印象及美貌的相对性戴恩让大学生被试观察三个与他们年龄相近的人的照片,有魅力、中等魅力、缺乏魅力要求被试在27项人格特质上逐个评价三个人(婚姻、事业),结果发现人们对长相漂亮的人的评价要高于普通的人,人们往往认为漂亮的人婚姻幸福,职业较好,威望也高与不漂亮的人相比,漂亮的个体更为自信、温暖、诚实、强壮、谦虚、友好、合群和有知识这恰恰表明了对美貌的刻板印象,也即人们认为美的就是好的但是美貌并非绝对的比如影视世界往往被漂亮的人所占领,一些人认为这些完美的形象产生了一种不切实际的标准,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些传播媒体所造成的漂亮标准,在日常生活里是否确实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呢?为了验证这一点,肯贝利等人
(1989)设计了一项现场研究他们在男性大学生看一部“霹雳娇娃”(由三位漂亮女士主演的电视剧)的先后访问这些大学生实验中两名实验者的助手到大学生宿舍,请他们帮忙解决一项私人争论,让大学生评定照片(这张照片事先已被评定为中等,在一个7分量表上得4分)上的女孩的漂亮程度正如预测的一样,刚刚看过“霹雳娇娃”的男学生对相片上女孩的评价比未看过的低该研究揭示了漂亮的对照效果外貌普通的人常因为另一个刚出现过的异常漂亮者,而被认为较不具吸引力肯尼斯和维勒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他们想知道对照效果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而与其相反的辐射效应又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他们假设是由于长相普通的人和漂亮者之间的关系造成为了这种差异为此,肯尼斯设计了一项研究,实验中被试看到两个人,其中一位是长相普通的目标个体,另一位是外貌较好或者是其貌不扬的比较个体,这两个人有时扮作朋友,有时为目生人这两种不同的人际关系产生了不同的效果(目生人、朋友);当他们被认为是目生人时,产生对照,而当两人是朋友时,则产生辐射效应案例三香味正在消失的非语言线索?——香水的销量虽然没有爆跌,但是正在稳步下降华尔街日报,1998年12月27日---------Ari Kopelman的总经理在拜访朋友时经常设法看一看主人的卧室在一个又一个的化妆台上,他看到一大堆用了半瓶的香水堆积着“每一个女人一定都积压了能用157年的香水Kopelman先生说人们称它为嗅觉器官的转变如今,女人们走在走廊上,上班和外出吃饭,香水的香味少多了亚特兰大一位31岁的叫Maiy Collins的市场主管说“我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喜欢香水和在它上面花费大量的时间了”香水工业是在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那时作战回来的Ggs为他的情人带来了经典的Chanel5随后昂贵的香水成为了梳妆台上必备之物香水工业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了60亿(美元)的盛况但它的发展在90年代初慢了下来而且在过去的几年以每年2%到4%的速度下降异变的女人们开始在上班时回避使用香水……潮流的创造者们抓住这一情况展示他们自己低调的香水产品淡雅化给香水工业带来了发展但他仍然继续着人们逐渐抛却使用传统的大牌香水的过程……“我过去时常购买Chanel和Joy”巴尔的摩的一位叫DorothyLiadaklis的女士说但她现在随便买一些药店的浴用凝胶代替“我不知道发生改变的是香水还是我自己……”面部表情、目光接触、手势、身体动作一一这些是非言语沟通的基本通道但是,在某种程度上,香味也是一种非言语线索毕竟,通过使用香水,我们能向别人传达微妙一一或者不微妙的信息“我是浪漫的”“我是敏感的”“我是神奇的”一一可使用的词语之多只会受到广告的想象力的限制那末为什么各年龄段的人都减少了香水的使用一一或者,至少他们花高价买丰富的广告所宣传的名牌产品的愿望减少了呢?可能有不少因素导致了这一趋势首先,世界各国的人们一一特别是美国,香水的最大市场之一一一现在都非常频繁地换装而且,一个人如果穿着牛崽裤和汗衫,就没必要使用50美元一盎司的香水了第二,如上文所说的,有工作地女性不愿意擦着浓烈的香水上班她们觉得那会给老板和同事传达关于职业行为的错误信息先后,香味有转淡的趋势(如有软啤酒和清谈食品)似乎也呼叫淡雅的香水并且这些香水在比大规模商场里的香水部便宜的地方一一药店一一就能买到总之,许多趋势结合在一起减少了女人和男人对香水的使用这对于香水工业来说是一个坏消息,但却使许多对浓烈的香味感到刺激和厌烦的人感到高兴不管怎样,越来越多的人断定他们能通过除了与鼻子有关的通道以外的其他通道来进行非语言沟通,这是很清晰的人际关系案例案例一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恶性校园枪击案一一他为何开枪杀人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恶性校园枪击案的创造者,震惊全美枪杀案凶手赵承熙是CS爱好者,读大学时,赵承熙总是戴个帽子,坐在后排,很少在课堂上发言,也几乎不与人交谈他的同班同学回顾说,在英国文学入门开课第一天,大家都围坐在一起介绍自己,但赵承熙却独自坐在一旁一言不发老师发现他在签名册上只写了一个问号,于是问他“是叫问号吗?”赵承熙还是不回答写作课教授露辛达•罗伊说,两年前赵承熙写了不少表现愤怒和暴力情绪的诗歌,令她十分耽心,于是叫他不要参加集体课,此外对他进行辅导,还劝说他去做心理咨询但显然这些方法都没有奏效赵承熙曾经写过两个剧本,有十几岁孩子讨论杀害老师的情节,还有男孩与其继父大打出手的描写犯罪学教授苏桑•古德尼很明显他时不时承受着某种困扰或者折磨,很明显他需要发泄出来,这些剧本是他抒发内心世界的一种途径,因为他无法对其他人敞开心扉赵承熙案例浮现进一步引起了人们对攻击性行为原因的思量,是游戏暴力导致还是属于个人人格问题,抑或者是一种新类型的精神疾病,类似于邱兴华的杀人行为等等案例二旁观者效应他们为何不实施救人行为1964年3月13日凌晨,一位妇女在纽约市被谋杀了这位妇女的名字叫凯蒂,她的工作是酒吧管理员,当时她正下班回家当她从停车场穿过街道回到她住的公寓时,一个拿着匕首的男人逼近她她开始跑开,但是男子赶上并且揪住她,并且用匕首刺她她大声呼救,许多公寓的灯都亮了,人们从窗口探出头来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这名攻击的男子准备离开,但当他看到没有人过来匡助受害者时,他又回过头来刺杀这位妇女她又尖叫起来,但他猛捅数刀,直至她死去后来的调查显示38位目击者看见和听见了这次可怕的持续45分钟的袭击,但是没有人出来提供匡助,或者向警署报案旁观者在这次事件中拒绝提供匡助的行为,成为媒介讨论的焦点,人们试图回答“为何他们不提供匡助?”可能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已经变的冷酷无情,对他人的事情不感兴趣可能是大都市的生活令人们变得冷漠也可能是电视、电影中的暴力情节令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暴力事件感到麻木在这起谋杀案之前不到一年,肯尼迪总统被人暗杀,这个事件被搬到银幕上;在接下来的那个星期天早上,疑凶竟朝着静止的屏幕和投影镜头开枪射击可能这一系列事件的积累效应使得人们不可能体味到一个目生人求救时的困境人们总是说,过去的人总是有多友善,而现代社会有些地方出了问题,使人们变得如此冷漠然而,即使是在那些趣闻中,我们也能轻易地发现亲社会行为的例子和冷漠的例子,如果人们已经变坏了,为什么会有人在发现一个装满钞票的袋子后将里面的7万美金全部归还呢(Hurewitz,1998)为什么会有人冒着生命危(wei)险从150英尺高的桥上跳入水中,去抢救一个自杀的妇女呢(Fitzgerald,1996)这两种彻底不同的行为使两位社会心理学家,John Darley和Bibb Latane开始思量对亲社会行为的科学解释他们讨论这一问题,在他们讨论时,一个新的假设产生了旁观者没有对危(wei)险事件作出反应,并非因为他们不关心受害者,而是情境中有些因素使他们感到犹豫,他们设计了实验,并提出了“旁观者效应”的理论所谓旁观者效应是指,在一个突发事件中,当旁观者的数量增加时,亲社会行为发生地可能性反而会减少在凯蒂被谋杀的事件中有不少的目击者,有38位探出窗口来看个究竟的人都可以采取助人行为,但每一个人都只承担了1/38的责任,很明显,这还不足以促使他们采取行动随着亲社会行为研究的进一步拓展,人们发现,在一个危(wei)险事件中,旁观者是否提供匡助,须经历五个步骤是否注意到突发事件一一解释突发事件为突发事件吗?——是否愿意承担行动的责任一一知道如何做一一决定去匡助在这五个步骤中,任何一个步骤受到妨碍,亲社会行为就不会发生社会动机案例案例一聪明的犹太裁缝有一个犹太裁缝勇敢地在一个反犹太街区开了一家裁缝店为了把他赶出这个街区,每天都有一群年轻人跑到他的店门口向他大吼“犹太人!犹太人!”失眠了几个晚上以后,裁缝想出了一个办法那群人再来他店门口时,他宣布,任何称他为“犹太人”的人都将得到一毛钱得到激励后,第二天这群人更加高兴地跑来大叫“犹太人!犹太人!”裁缝微笑着给了每一个人五分硬币(他解释说今天只能付这么多)这群年轻人还是很满意地离开了,毕竟5分钱也是钱接下来的几天,犹太裁缝就只给那群年轻人每人一分钱,并再次解释他付不起更多的钱固然了,一分钱再也不那末有激励作用,一些年轻人开始向裁缝抗议裁缝再次申明,他不可能付更多的钱,这些年轻人要末拿一分钱,要末就离开于是,这群年轻人决定离开,临走前还冲着裁缝大叫“你只出一分钱,还想让我们叫你犹太人,真是疯了!”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因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触发的,由于年轻人喊叫裁缝“犹太人”的目的是为了让裁缝不舒畅,结果当裁缝宣布他很乐意被称作犹太人并表示愿意为此付钱时,他巧妙地改变里了那帮年轻人称呼他为犹太人的动机,这一动机由单纯的反犹太主义变为了金钱激励当裁缝宣布他再也不付钱时,他便成功地诱发了一种心理上的不一致状态(或者说是唤起不协调),让那帮年轻人觉得好像免费滴奉承了裁缝一样,这与他们的初衷是违背的,因为他们的初始动机是为了骚扰裁缝,而不是让他过的开心案例二猫天生会捉老鼠吗?中国心理学家郭任远在1930年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他把小猫分成四组第一组小猫出生后就与母猫隔离,不能看到母猫的捕鼠行为;第二组小猫与母猫一起生活,可以看到母猫的捕鼠行为;第三组小猫出生后就与母猫隔离,而与老鼠一起生活;第四组小猫看到老鼠时就受到电击,形成为了逃避老鼠的条件反射这些小猫长大后,见到老鼠的反应就不一样第一组无动于中;第二组表现出捕鼠行为;第三组即使见到别的猫抓老鼠,也不会去摹仿;第四组则是猫怕老鼠,见到老鼠就逃跑郭任远作为行为主义社会心理学家,用此一实验批评了麦独孤的本能论连猫捉老鼠这一行为都是后天性的,更何况是人的复杂行为呢?这表明人的复杂行为并不能彻底凭本能来获得说明案例三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做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他将在该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那位当代最伟大的推销员,作精彩的演讲当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运动服,脚下是一双白色胶鞋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年轻人站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台上老人这时开口和他们讲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拉开架式,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那吊球动也没动他就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气喘嘘嘘另一个人也不示弱,接过大铁锤把吊球打得叮当响,可是铁球仍旧一动不动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象认定那是没用的,就等着老人做出什么解释会场恢复了平静,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然后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敲了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一次用小锤“咚”敲了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就那样“咚”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就这样持续地做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人仍然一小锤一停地工作着,他好象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人们开始忿然离去,会场上浮现了大块大块的空缺留下来的人们好象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地肃静下来大概在老人进行到四十分钟的时候,坐在前面的一个妇女蓦地尖叫一声“球动了!”刹时间会场即将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球以很小的摆度动了起来,不子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人们好象都听到了那小锤敲打吊球的声响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唯、唯”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老人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老人开口讲话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末,你只好用一辈子的耐心去面对失败不少的人以为成功很难,成功要付出太多、成功会很痛苦,就不去想和追求有的人不肯付出一时的努力去博取成功去换取一辈子的幸福,却甘愿用尽一辈子的耐心去面对失败的痛苦那些追逐成功的人,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成就,就因为他们有梦想和肯于奋斗,他们不用去为生存本身发愁,他们时刻想着如何让身后变得更好现在你还能说成功太累,成功太难这可笑的话么?你是选择创造、追求成功的生活呢?还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你可以不思成功,但你的生活并不会因此而轻松你追逐成功,你会因此而生活得更好社会感情案例案例一决定你饿的是胃还是思维?沙切特及其同事拉里•格罗斯招募一批志愿者,一些是胖子,一些身材正常,宣称让他们参预一项对躯体反应与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研究实验者哄骗志愿者将手表交出来,因为要在他们的手腕上绑一个电极,但实际上,绑在他们身上的电极只是个幌子,目的是引诱他们脱下手表研究者还在房间里留下一些饼干,告诉志愿者一一实验期间他只能一个人呆着一一随便享用房间里有一座经过修改的座钟,要末走的慢一倍,要末走的快一倍一阵子之后,志愿者认为到了午餐时间,但实际上时间还早,其他人认为还未到午餐时间,实际上午餐时间早已过了认为已到正常午餐时间的肥胖者,比认为还未到正常午餐时间的肥胖者吃的饼干要多,正常的志愿者则吃的饼干同样多,不管他们认为是否午餐时间结论决定这些肥胖者饥饿感觉的不是胃,而是思维这一实验事实上揭示了某种心理唤醒状态取决于认知因素案例二在美女和女巫之间的选择年轻的亚瑟国王被邻国的伏兵抓获邻国的君主被亚瑟的年轻和乐观所打动,没有杀他并承诺只要亚瑟可以回答一个非常难的问题,他就可以给亚瑟自由亚瑟有一年的时间来思量这个问题如果一年的时间还不能给他答案,亚瑟就会被处死这个问题是女人真正想耍的是什么?这个问题连最有见识的人都困惑难解,何况年轻的亚瑟,对于他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但总比死亡要好得多,亚瑟接受了国王的命题一一在一年的最后一天给他答案亚瑟回到自己的国家,开始向每一个人征求答案公主,妓女,牧师,智者,宫庭小丑他问了所有的人,但没有人可以给他一个满意的回答人们告诉他去请教一个老女巫,惟独她才干知道答案但是他们警告他,女巫的收费非常高,因为她昂贵的收费在全国是出名的一年的最后一天到了,亚瑟别无选择,只好去找女巫女巫答应回答他的问题,但他必须首先接受她的交换条件和亚瑟王最高贵的圆桌武士之一,他最亲近的朋友一一加温结婚亚瑟王惊骇极了,看看女巫驼背,丑陋不堪,惟独一个牙齿,身上发出臭水沟般难闻的气味,而且时常创造出猥亵的声音他从没有见过如此不合谐的怪物,他拒绝了,他不能强迫他的朋友娶这样的女人而让自己背付沉重的精神包袱加温知道这个消息后,对亚瑟说“我允许和女巫结婚,没有比拯救亚瑟的生命和保存圆桌更重要的事了”于是婚礼宣布了女巫于是回答了亚瑟的问题女人真正想耍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每一个人都即将知道了女巫说出了一个伟大的真理,亚瑟的生命被拯救了于是邻国的君主放了亚瑟王并给了他永远的自由来看看加温和女巫的婚礼吧,这是怎样的婚礼呀!亚瑟王在无法解脱的极度痛苦中哭泣加温一如既往的谦和,而女巫却在庆典上表现出她最坏的行为她用手抓东西吃,打嗝,放屁,让所有的人感到恶心,不舒畅新婚的夜晚来临了加温依然坚毅地面对可怕的夜晚,走进新房是怎样的景象在等待着他呀!一个他从没见过的漂亮的少女半躺在婚床上!加温惊呆了,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美女回答说,因为当她是个丑陋的女巫时加温对她非常的好,于是她在一天的时间里一半是她可怕的一面,另一半是她美少女的一面那末加温想要她在白日或者夜晚是哪一面呢?多么残酷的问题呀!加温开始思量他的困境在白日向朋友们展现一个漂亮的女人,而在夜晚,在他自己的屋子里,面对的是一个又老又丑如幽灵般的女巫呢?还是选择白日拥有一个丑陋的女巫妻子,但在晚上与一个漂亮的女人共同度过每一个亲密的时刻?如果你是加温,会怎样选择呢?也许你会选择白日是女巫,夜晚是美女,理由是妻子是自己的,不必爱慕虚荣,苦乐自知就可以了;也许你会选择白日是美女,因为可以得到别人羡慕的目光,至于晚上,可以在外作乐,回到家里,漆黑的屋子,美丑都无所谓了但加温是如何选择的呢?加温没有做任何选择,只是对他的妻子说“既然女人最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那末就由你自己决定吧”于是女巫选择白日夜晚都是漂亮的女人假如你没有做出像加温一样的选择,那末你是否可以扪心自问,有时我们是不是很自私?以自己的喜好去安排别人的生活,却没有想过人家是不是愿意而当你尊重别人,理解别人时,往往得到的更多如果我们多一些爱心,多一点关心给人,我们是不是也会得到更多的回报?社会态度案例案例一你会接受命令去伤害一个无辜的人吗?耶鲁大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征集自愿者做了如下实验将自愿者分为教师和学生角色,真正的被试是扮演教师角色的自愿者其过程是这样的让假的受试者即学生坐在一张桌子前,双臂被绑起来,电极接到手腕上他说,他希翼电击不要太重,因为他有心脏病然后,教师被带入邻近的房间,他可以在这里对学生说话,也可听到学生的声音,但看不到他桌子上有一个闪亮的金属盒子,里面安装着电击发生器,上面陈列着三十多个开关,每一个开关上标着电压数(15到450),另有“轻度电击”、“中度电击”等,在435上标着“危(wei)险严重电击”,还有两个开关,上面简单地标着“XXX”教师这个角色,研究者说,是宣读一些成对的词(如蓝色、天;狗、猫)给学生听,然后考查他们的记忆力先念一组词中的第一个词,然后念四个可能的答案,让他选择其中正确的一个学生只要按动面前的按钮,教师桌上的灯泡就会亮起来每当学生选择出错误的答案,老师就按动开关,给他一次电击,从最低的水平开始每当学生再犯一次错误,老师就给他一个更高级别的电击刚开始,发展的非常顺利学生给出正确答案,也给出错误答案,老师在每一个错误答案之后给学生轻微的电击,然后继续进行下去但随着学生所犯错误的增多,电击程度也越来越高一一固然,这些仪器都是摆设,实际上根本没有电流从中流进——情况越来越糟糕了到75伏时,学生发出了可听见的呻吟声;到120伏时,他喊出声来,说电击已使他很痛苦了;到150伏时他喊出声来“放我走吧,我不想试了……”每当教师想动摇时,站在旁边的研究者说“继续下去”当电压到达180时,学生喊叫起来“我实在受不了了!”到270时,学生嚎叫起来教师再次犹豫不决,研究者说要求你进行下去,这是绝对必须的“超过330时,隔壁惟独沉静与选择错误答案的解释一样一一研究者说:你别无选择,必须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