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我国刑事诉讼中管辖权异议制度建立设想公2司诉讼理由是什么浅析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权异议王立强管辖权异议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赋予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就目前来看,法律的这一规定还比较笼统,虽有较多的司法解释,但在使用中仍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以致学术界和业务界具体实践中都产生了一定的分歧
一、管辖权异议概述我国民事诉讼法第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从这一规定来看,管辖权异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38“第一,前提条件,提出管辖权异议必须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第二,时间范围,”是在提交答辩状期间,这也正是当事人行使管辖异议权的期限根据我国民诉法第条的规定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日内提出答辩状那么当事人对管辖权提出异议的期限应当就是接到起诉状副本后的日内第三,主体条133“15”件,即谁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这是目前争议最大的问题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来15看,能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只能是本案的当事人,但这里的当事人到底指的是哪些人,是所有的当事人还是被告一方当事人以及是否包括涉案第三人,民事诉讼法无明确规定,仅是在司法解释中有些零散的规定若干年的实践理论认为享有管辖异议权的应当是被告方当事人
二、实践中管辖权异议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一)管辖权异议制度设计的行政化色彩我国管辖权争议的解决模式,在立法规定和实践操作中带有鲜明的行政化特征在我国行政化解决管辖权冲突的进程中,当事人显然不能通过诉讼程序确立的行政化规则实质性的主导管辖权冲突解决的逻辑方向、管辖权争议解决行政化模式的程序规则及弊端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在解决管辖权冲突时起主导作用,而且在相关法院协商不成的情况下习惯于通过上级用行政1命令手段解决按照既存的管辖权冲突解决方式,对发生的管辖权争议,各争议人民法院应该首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要逐级上报申请上级法院指定管辖法院指定管辖程序也凸显出浓厚的行政化的色彩我国司法解释规定,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发现本院不能行使管辖权时,先由合议庭进行合议后作出决定,或由独任审判员作出决定,报请上级人民法院,由上级人民法院在本院辖区内指定管辖法院,继续本案的审理两个以上法院发生管辖权争议时,应上报双方共同的上级法院,有共同的上级法院指定管辖法院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法院后,以书面通知报送的;人民法院和被指定的人民法院对管辖权异议处理程序也大致如此,由于我国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而是惯于运用行政手段来处理、管辖权异议中当事入诉讼权利义务虚无当事人缺乏参与解决管辖权争议的机会和场合,不能就管辖权问题进行攻击和防御,当然也就不能富有意义的影响管辖2权争议解决的结果从理论上讲,当事人不得不以不正当的手段骗取审判管辖,导致管辖权冲突因为法院受理案件时便存在着随意的契机,因为确定管辖也同样存在着诚实信用的约束问题,法院也不得利用违法手段,规避民事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的规定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级别管辖规定几个问题的批复》(法复第号)分别从约束当事人和法院的角度做了两条规定当事人在诉讼中增加诉讼请求从而加大诉讼标的额,致使诉讼标的额超过受诉法院级别管辖权限的,19965一般不再子以变动但是当事人故意规避有关级别管辖等规定的除外按照级别管辖规定应当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上级人民法院交由下级人民法院审理的,;该下级人民法院不得再交其下级人民法院审理但是,当法院违反、规避级别管辖时,当事人如何运用诉讼手段进行抗辩则我国立法和司法解释未见定论
(二)规避管辖权的行为实践中存在这这种现象某些当事人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得有管辖权的法院无法受“”理案件,而没有管辖权的法院反而可以受理案件的行为笔者暂且称这种行为为规避管辖权的行为,这种现象在实践中大致存在这样几种情况、将不是被告的人虚列为被告,使案件规避真正被告所在地法院的管辖,使得没“”有法律上关联的法院取得了案件的管辖权
1、利用法律对第三人规定的缺陷,将不是被告人的人列为被告,把真正的被告列为第三人,从而规避了真正被告人即第三人所在地人民法院的管辖
2、受理法院擅自改变案件的定性,从而达到取得案件管辖权的目的,这对另一方“”“”当事人而言,是一种法律欺诈行为,篡改提起诉讼理由,本属于民事纠纷的案3件,当事人硬要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自诉,使案件避开对方当事人所在地人民法院管4辖
(三)第三人的管辖异议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条的规定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无权对案件的管辖权提出异议对于被告的管辖异议权,现在没有太大的66“争议,关键就在于第三人是否有权就管辖问题提出异议传统观点认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只是参加到他人之间一开始的诉讼,在诉讼中支持所参加的一方,以维护自身利益法院对案件有无管辖权,是依据原告、被告之间的诉来确定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既非原告又非被告,无权行使本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所以无权提出管辖权异议反映在司法习惯上就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明确规定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一审中无权对管辖权提出异议的做法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无权提出管辖权异议,导致其无法对抗审判权的恣意受理、审理案件,当然更无从维护自己的实体权益理由在于首先,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后可能形成两个诉,一是原告、被告之间的本诉,二是第三人与其中一方当事入之间形成的参加之诉在参加之诉中,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地位往往是被告,但却没有被告享有的一系列诉讼权利,用来对抗来自法院的恣意管辖其次,不允许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提出管辖权异议不利于防范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在审判实务中,一些法院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的目的,任意追加与被告之间不存在法律关系的外地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并判决该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通过这种方式,受诉法院规避了民诉法关于管辖权的规定,扩张了自己的管辖权,对原本无管辖权的被告与第三人之间的案件作出了判决因此,笔者认为,为杜绝上述诉讼陋习,也为遏制地方保护主义,应赋予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权利至于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不能提出管辖权异议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则是可以成立的,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其一,如果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主动参加他人已开始的诉讼中,应视为承认和接受受诉法院的管辖并且,即使受诉法院对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提起的诉讼原本无管辖权,由于参加之诉于本诉之间的牵连关系,受诉法院也基于合并管辖取得了对参加之诉的管辖权其二,如果是受诉法院通知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该第三人如认为受诉法院对他的诉讼无管辖权,可以拒绝参加诉讼,以原告身份另行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而不必提出管辖权异议
三、实践中管辖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上文所提的管辖权异议行政化处理方式的弊端和规避管辖权行为等问题的存在,更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在这些深层次原因中,对诉讼成本的考虑大概是其中一个比较简单的原因因为,对被告来说,参加一场意想不到或者说没有准备的诉讼意味着要支出预算外的费用,更何况是在外地同样的,对原告也是如此,若是到外地去参加诉讼,车旅费、取证费、律师费等各项费用肯定要比在本地进行诉讼高得多但事情并不如此简单众所周知,我国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使得当事人仅信任当地人民法院,所以千方百计地使得当地人民法院受理没有管辖权的案件然而,仍有更令人忧虑的理由选择管辖权常常是一种以选择法院或法官为目的的策略,这一战略的有效性依赖于不同法院之间的司法结果可能存在的差异,换言之,当事人从不同法院之间的司法结果的一些差异中获取利益所以,在诉讼中通过管辖权的确定而获得可能作出有利于己方的判决结果,是一种精巧的诉讼技术但由于我国的国家结构实行单一制,无论实体法还是程序法都是统一的所以,按照一般理论来看,各法院之间判决结果应当是完全一致或至少大体一致,选择管辖权的目的只可能是方便诉讼和减少自己这方面的诉讼成本,如差旅费、取证费用、证人出庭费用等等尽管如此,由于在实务中,跨省(直辖市)、跨地区的诉讼经常出现地方保护主义对异地诉讼者的歧视待遇,所以管辖权大战可能归结于制度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