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讲解建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建井地质报告是对矿井建井全过程地质工作的总结,是地质勘探报告的延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由于它对原勘探地质报告作了难和补充,因而其文字和图纸必须精炼,凡原报告已有交待,而建井期间又没有新发现的新进展的部分,应一律从略,但对新获得的资料必须认真综合分析,充分予以总结凡与原报告的观点和结论有不同的部分,以及怀今后生产或矿井补充勘探有重要关系的地方,则必须交待清楚编写内容可分为文字说明和附图两大部分
一、文字说明第一章概论、矿井交通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井田地质勘探简史、地质报告(或补充勘探报告)提交审批的情况;
1、老窑、火区、岩溶陷落范围及分布情况;
2、建井期间补充地质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巷探)的情况
3、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开拓方式,水平及采区划分,以及其它有关设计参4数等;
5、矿井基建施工单位,开、竣工日期,实际完成的井巷工程量,以及采区和工作面的准备情况等6第二章井田地质构造特征、井田总的构造特征;、开拓区范围内响应要断层、褶皱(褶曲)煤层的产状要素,各主要构造的控制1程度及其对煤(岩)层的破坏情况
2、井田内已控制地质构造的可靠程度;、井田内中小型构造的特征、规律及其对煤层开采的影响程度;
3、岩浆侵入体的分布、产状、对煤层与煤质的影响情况;
4、岩溶陷落柱的分布及其对煤层的影响5第三章煤系、煤层及煤质特征
6、煤系地层煤系地层的地质朝代、厚度、岩性、含煤层数、可采层数、煤层总厚度以及煤系变化情况
1、煤层煤层特征,分层叙述煤层的最小、最大厚度和一般厚度,层间距,结构,顶(底)板岩性及稳定性
2、煤质特征、瓦期情况3第四章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4、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各含水层(组)分布规律和特征、井巷实见涌(突)水点位置、涌(突)水量及处理情况
1、井巷涌水量与巷道长度的关系
2、矿井充水因素,矿井涌水量大小,变化趋势及防治措施3第五章储量与三量计算
4、储量计算或核算的依据和方法;、矿井储量和可采储量(未经个性的块段,按原储量统计);
1、储量的增减情况及其原因2第六章结论
3、对建井过程中基本些地质问题的结论、对原地质报告的评价
1、尚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和对该矿井今后矿井地质工作的建议2
二、附图
3、井田地形地质图,~、回风水平地质切面图;~11200015000;、运输水平地质切面图,~21100015000;、通过首采区的勘探线地质剖面图(经过修改的),~31100015000;、井筒(立井、斜井、平峒)地质素描图,~41200012000;、采区上(下)山地质剖面图,~512001500;、首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和储量计算图,~61100012000;、水文地质综合性图件;71100012000;、重算储量的基础表和汇总表;
89、煤质、水质化验成果表;、建井期间施工的钻孔成果表10附录五各种地质说明书的编制要求11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一)文字说明应包括、采区位置、范围、四邻关系、井上下对照关系,以及勘探钻孔的情况;、想念采区实见地质、水文地质情况概述;
1、地质构造区内煤(岩)层产状变化情况,断层与褶皱的特征、分面范围和对2它们的现有控制程度,它们将给本采区开拓、开采带来的影响;
3、煤层区内各可采煤层的厚度、结构及其可采范围,特别是对上一个可采煤层可采性的预测;
4、煤层顶、底板及各煤层的层间距分层叙述各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含水性及有关物理力学性质,并重点说明各煤层群(组)之间的间距和岩性变化关系,5以便设计部门考虑分组或联合开采的可能性和选择较理想的岩巷开拓层位、预测区仙可能存在的岩解剖学侵入体,古河床冲刷等情况;、水文地质阐明本采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有无突水的危险怀,对防水煤柱和探6防水等的要求,并预测采区的最大涌水量(指开拓开采期间的涌水量高峰值,而不7是指突然透水量)和政党涌水量;、储量;、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提出注意事项和建议8
(二)附图
9、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预测图,,、采区回风水平和运输水平的地质切面图,
1、采区地质剖面图,,
2、采区煤岩层综合柱状图,3
二、回采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4
(一)文字说明、工作面的范围和与邻区及地面的关系;
1、区内煤(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本工作面的影响,并预测断层落差,掘进找工业区方向以及褶皱的位置和形态
2、本工作面实见煤厚,煤层结构并预测其变化情况;、煤层顶底板(包括伪顶、直接顶)的岩性、厚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变化情3况;
4、本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条件,有无突水的危险性,主要含水层和主要导水构造与本工作面的关系等对防水煤柱、探放水等措施提出具体建议,并预计本工5作面的最大涌水量;、岩浆侵入对本工作面工业区层可能造成的破坏情况;、储量;
6、在地质、水文地质工作中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中的注意事项7
(二)附图
8、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预测图,或、有代表性的工作面地质剖面图或局部地质构造剖面图,或11100012000;、相邻煤层或本煤层群的地层综合柱状图,21100012000;
三、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311000
(一)文字说明、工作面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和地表的关系;、本工作面各实见点地质构造(包括倾斜、褶皱、断层)的概况,实见或预测的1落差大于三分之二采高的断层向工作面内部发展变化的情况;
2、各实见点煤层厚度和结构的情况,及其向工作面内部变化的规律;、各实见点煤层顶板(伪顶、直接顶)的厚度,岩性,裂隙组的方向和发育情3况;
4、推测工作面内岩浆侵入体、河流冲刷带、陷落柱等的具体位置及其对正常回采或合理分层的影响;
5、储量;、对工作面最大涌水量的预计;
6、工作面尚存在的地质、水文地质问题和对今后地质工作的有关建议78
(二)附图、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实测图,根据需要填绘煤厚等值线,夹石层厚度等值线或相邻煤层间距变化等值线(图)等或;
1、工作面、四壁的有关地质素描图,;
1100012000、与工作面有关的主要地质剖面图,;
21500、包括老顶在内的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311000附录六矿井收尾阶段地质总结的编写提纲和内容41200
一、文字部分、矿井基本情况(包括开发史、矿井建设情况、井型、开拓方式以及与相邻矿井的关系等)
1、矿井现状(指当时回采、掘进、开拓的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截止到提出本报告前一年末的矿井地质储量
2、现存可采储量(包括各种呆滞煤量、尚能全部或部分回收的煤柱和可供老区复采的煤量等)的分布状况
3、有关地质、水文地质、岩移破坏等情况、建井以来在地质、水文地质上所发生过的大事和对它们的认识
4、对煤系沉积特征、煤层稳定性(煤层厚度结构及煤质变化)和地质构造、矿井5水文地质特征,岩浆活动等主要规律的认识
6、进一步改进地质勘探和矿井地质勘探的意见、矿井资源的回收情况,各种损失的统计与分析,并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析数7据8()勘探储量的可靠系数系指截至本报告编写时,矿井现有范围内的累计采出量、累计损失量、核实剩余储量之和,与相同范围内原勘探报告中地质储量之比1()勘探储量有效利用系数,系指截至栓报告编写时,矿井累计产量和尚可采出的煤量之各,与相同范围内原勘探报告中地质储量之比2()矿井回采率()矿井地质、水文地质损失率
3、地压、地温、瓦斯地质等方面的有关规律
4、矿井结束前尚需解决的地质地质及安排意见9102
二、附图部分、井田地形地质图,~;、井上下对照图,~;
11200015000、工业广场平面图,~;
21200015000、矿井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3150011000、矿井煤(岩)层对比图,~;
4120011000、主要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并附原地质报告的煤层储量计算512001500图),~;
6、矿井水平地质切面图(附地质报告的原图件),~;
1200015000、矿井地质剖面图(附原勘探线剖面图),~;
71200015000、井筒及有代表性的石门、主要运输道地质素描剖面图,~;
81100012000、井田地质构造纲要图,~;91500120001012000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