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Z-06-069吴逢梅《唐诗五首》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以“唐诗中的暮色”为题,理解古人借景抒情中景和情的关系.以“唐诗中的远游”为题,理解不同处境下,诗人因远游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的差异性第一课时一.导入日落时分有怎样的一番景色?又使人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呢?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野望》,谈一谈你从这首诗里读到了怎样的自然美景?用你的语言来描绘一下引导・秋色・落晖牧人猎马傍晚时诗人站在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金黄的秋色,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回去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明确野望之景萧瑟静谧美丽.从诗歌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情感?引导“皆”・“惟”・“归”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有生活气息然而“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作者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反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薄暮时分《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所生之情“众鸟欣有托”那些鸟儿都因为有树枝可以栖宿而感到异常欣喜,可我“何所依”?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暮色当头,心无所依,故野望彷徨明确心中之情(彷徨无依惆怅孤寂追温)补充《唐诗矩》前写野望之景,结处方露己意
三、四喻时值衰晚,此天地闭、贤人隐之象也故末寄怀《采薇》,盖欲追踪夷、齐之意全诗语言质直清新,自然流畅,以情写景,景中寓情,借日暮山野秋景,写忧郁苦闷、彷徨无依、孤独寂寞的心情.朗读诗歌《黄鹤楼》,找出与暮色相关的诗句,谈谈你的感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引导日暮之时,崔颠眼中的暮色给你怎样的感觉?想想,愁为何而愁,使人愁的真的是烟波吗?烟波渺渺不见乡关,所以才有乡关何处的喟叹?我的家在哪里呢?而什么样的人才会这样询问?漂泊在外,见不到家的人结合注释讲解作者生平信息,河南开封,湖北武汉而为什么作者要到此时才会发出这样的喟叹?这就源于他眼前所见的景色了烟波浩渺,遮住了他的远望.结合黄鹤楼从传说起笔的写法,赏析“空”字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颍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题题诗在上头”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顾《黄鹤楼》为第一”楼空天空人空江空“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望着烟雾迷蒙的江面,不由得使人愁绪顿生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历历清楚可数晦暗莫名的思乡之心世事苍茫成云烟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好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三.合作探究.对比《野望》《黄鹤楼》暮色的异同,体悟古人是如何借暮色抒情?.交流收集的与暮色相关的诗文,做一个暮色之下情感分类的专题第二课时.导入远游,到远方游历广义的远游,身在远方,无论是求学当官,都是一种远方经历走入唐诗,看看唐朝诗人的远游.整体感知.远游之出使西北,名为出使实则受排挤出朝廷的王维结合诗句,从景色和情感两个角度来解读王维的西北之行.远游之向着梦想,故乡再好,都挡不了李白为了理想挥别故乡的步伐结合诗句,赏析李白《渡荆门送别》诗中的“游”和“怜二.远游之我所掌管的远方,山西白居易,杭州太守出游时,愿把他乡认故乡结合诗句,由浅及深,思考白居易最爱的到底是什么?爱江南景,爱江南,爱我所治理下的江南?三.合作探究比较三首诗中,诗人因远游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的差异性,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