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内容:
课题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揣摩文章的语言
2、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在人的一生中,同学们,你们想过自己到底问什么而活着吗?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西方的一位伟人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他就是本文的作者罗素
2、板书我为什么而活着
3、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了解
4、作者简介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严厉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二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二、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勾画出文中有疑难或印象深刻的句子
2、思考罗素为什么而活着?明确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知.作者为什么把追求爱情作为活着的第一条理由?交流、点拨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爱情可以带来狂喜;第二,爱情可以解除孤寂;第三,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作者为什么追求知识?交流、点拨一是可以了解人类心灵;二是可以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三是能够理解毕达哥拉斯思想的威力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类、自然和社会.作者活着的第三条理由是什么?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交流、点拨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于是,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唤,眼前浮现的是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表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博大胸怀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人更加痛苦.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段话的?交流、点拨这段话再次重申活着的理由,并表明对自己一生的肯定确实,爱情、知识、同情•,写在了罗素生活的旗帜上,高高飘扬他的追求激情,追求知识,关爱人类,从不同角度塑造了伟人罗素这篇文章,可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四、品味语言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的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交流、点拨“像飓风一样”说明激情的无比强烈,“深深的苦海”指的是人生的苦难,“濒临绝望的边缘”指的是作者渴望减轻这些苦难但是无能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溶入形象的比喻中,使的文章的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五、拓展延伸出示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生活图片,学生观看后结合自己实际生活谈感想板书设计我为什么而活着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