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鸵霞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了解庄子与惠子的友谊和两人在思想、性格上的差异
3、欣赏濠梁之辩的机智巧妙和对中华文化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过《奇葩说》这个节目吗?今天我们要讲两个好朋友见面抬杠的故事,就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要请同学们做评委来评一下庄子和惠子哪个说得有道理
二、解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庄子和惠施在阳光明媚的日子到濠梁去游玩但作为辩论大师诡辩大师的庄子,和擅长逻辑学辩证法的惠施却在濠梁之上展开了辩论,这段关于快乐不快乐的辩论,可以说是这个人类文明史上第一场重要的辩论赛,是非常有趣的一场辩论,“濠梁之辩”被历代文学家哲学家津津乐道,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
三、介绍惠子惠子,名字叫惠施,他是九流十家中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也是重要的代表人物,名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流派,特别擅长于辩证法和逻辑学与惠子有关的故事庄子妻子亡故,他鼓盆而歌,惠子来吊唁,责怪庄子,庄子说生死是一种自然气息的变化还有惠子相梁的故事《庄子•秋水》载惠施曾任梁国相,那么庄子作为老朋友去见他,惠施觉得庄子的水平比自己高啊,是不是能替代自己做梁国相,,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然后就嘲笑他,惠施就如猫头鹰一样,逮着这个老鼠高兴的不得了啊,以为凤凰要来抢它的老鼠庄子与惠子,一位是道家的一代宗师,一位是名家的大腕人物;一位穷得叮当响,一位是贵为相国;一位视名利如敝屣,一位却汲汲于富贵;一位喜欢深居简出,一位则不甘寂寞两人的出身与个性如此的不同,却偏偏结交成了朋友那么,他们友谊的基础是什么呢说来奇怪,那就是辩论庄子与惠子他们俩一见面就辩,在《庄子秋水》篇中运斤成风的成语,讲到庄子过惠子的墓地时感慨道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庄子一直把惠施当朋友,赞赏他的学识、智慧与辩才
四、
1.朗读课文两个同学一组分角色朗读,体会这篇寓言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像念绕口令的特点
2.解读课文、在理解文言词句的基础上注意对文理的理解第一段倒装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句,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判断句《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判断)是鱼之乐也(”……也”表判断)翻译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鲸(tiG)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第二段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一词多义安知鱼之乐助词,的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代鱼的快乐子之不知鱼之乐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五、男女同学分角色朗读重点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理和情感,读出相应的语气如第一句,要读出庄子悠然自得的、愉悦的语气;第二句,是“安”反问句,无疑而问,显然惠子认定庄子不可能知道“鱼乐”,因此要读出惠子问中带着肯定,甚至是有意刁难的、咄咄逼人的语气;第三句,庄子不正面回答,而是以问对问,要读出庄子针锋相对但又从容不迫的语气;第四句,惠子前半句是一个让步,后半句则以庄子的逻辑发起气势汹汹的反攻,最后的“全矣”则表现出一种胜券在握的得意,要注意读出语气的变化;最后句,庄子依然不正面回答,而是将辩论拖回原点,然后巧妙地偷换概念,一击制胜,语气依然是缓和、冷静、从容总体来看,惠子的攻击性比较明显;而庄子则始终从容不迫地巧妙应对,将对手的攻势瓦解于无形止匕外,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二人对话语气的辨析,加深对二人性格的理解:惠子语气的步步紧逼,正与他对于事理本原的寻根究底相契合;庄子语气的悠然、从容,则是他能够感知到“鱼乐”的重要原因
六、课堂活动濠梁之辩,我来当评委那么在这场辩论赛中,你赞同哪一方呢?我们来模拟奇葩说里面的辩论,把这场辩论分为的庄子和惠子的两次开杠,三个回合同学们来作为评委,每一回合结束后,说说你赞同哪一方第一个回合在一个惠风和畅的日子里,庄子和惠子在濠梁上游玩,看到水中的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庄子一句不经意的感叹“稣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被惠子抓住不放,论辩由此展开惠子质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你快乐不快乐,这个问题是很难正面回答的;庄子也是辩论大师对吧,庄子反应很快,他立刻用惠施的逻辑反驳说,庄子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知不知道鱼快乐不快乐,)立论基础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个立论基础是惠施的,因此反驳起来很有力,所谓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这三句是最有名,这种方法经常在辩论大赛中被借用,其实这段辩论到这里并没有完,但是接下来惠施,惠施可是逻辑学大师啊,他在逻辑学上其实是功力很深的,所以他立刻反驳,他的反驳非常有力第二回合惠反驳庄之反驳在这里惠施首先依据庄子的逻辑反驳了庄子这一反驳看似更加有力,是反驳之反驳惠施首先承认自己的确不知道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进而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因为我不是你,所以我不知道你,那么你也不是鱼,所以你也不会知道鱼具体说来,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就是说我不是你,所以我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鱼快不快乐,我们把它化成数学公式就是AWB所以A一定不了解B知道不知道鱼快不快乐,这个逻辑就是庄子提供的逻辑“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个公式就确立了,那么同样“子固非鱼也”,那么B不等于CB就是庄子,鱼就是C那根据前面的那个公式我们就推知你庄子B一定不了解C鱼快乐不快乐,你看他说“全矣”肯定是这样了,这是逻辑确认从逻转学的角度来看辩论赛的评委可以判定,惠子同学完胜,庄子同学已经完败了第三回合庄子溯本求源这场辩论赛到时就可以结束了,但是庄子诡辩大师,他才不肯轻易的认输,他说啊,“请循其本”啊,你看他说请回到问题的本源,其实就是绕过了这个逻辑公式了啊,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那这个话的潜台词,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很快乐,好咱们俩老朋友了,你要问我啊,我有什么好瞒你的呢,我知之濠上也,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他虽然回答了这个问题,但辩论赛还是要判他输,因为完成了一个概念的偷换,在一个“安”字上做文章“安”,既有“怎样”“如何”的意思,也有“哪里”的意思,惠施问howareyou你怎么知道的,你如何知道的他却回答“whereareyou”他又换了个概念,故意理解为“在哪里知道”,于是庄子答以“我知之濠上也”,论辩至此戛然而止“结论经过三个回合后,你赞同哪一方呢?关于这场“濠梁之辩”的结果,有人说是庄子赢了,有人说是惠子赢了,你认为是谁赢了?从故事讲述者角度出发,庄子是赢家,因为庄子“结辩”之后惠子没有再说话,自然是认输的表现不过也应该看到,这个故事是庄子的后学记述的,庄子占上风也是理所当然.《庄子》中所载庄子与惠子辩论,几乎都是以庄子获胜而告终
七、学生讨论
1、庄子到底知不知道“鱼之乐”?其实,就这段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而言,我们不必斤斤计较于逻辑的合理性和论辩的技巧,而可以从二人的思想、性格、气质差异上来看待这段对话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而庄子本身就主张物我的交合和变化(庄周梦蝶),追求一种从容闲适的快乐O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人与外物,人与人都有共同点,都有互相感通之点
2、庄子有出游从容的体验,他把这种快乐也移到外物上去,仿佛外物都有同样的情感,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3、(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而惠子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对于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庄子自然也就缺乏理解与认同了
2.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庄子注重主观审美的直觉体会,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感通契合短文中的“鱼之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惠子偏重于偏客观知识的逻辑分析论辩言语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是持以寻根究底的态度,追求知识性的判断而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教师总结庄子喜欢举例子、讲故事,重感性,重情感;惠子则擅长抓住逻辑的漏洞,重逻辑性,重理性八.拓展延伸结合《秋水》寓言,思考这个寓言故事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这篇寓言是出现在庄子《秋水》篇的全篇的最后,是作为《秋水》篇的最后点题的部分,那个庄子他要说明的是什么呢?其实和整个秋水篇要表达的主旨息息相关,《秋水》篇一开始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河伯自以为是的河伯看到是海神啊,望洋而叹,承认自己以前的见识太浅薄了,没有见过大场面,这是因为河伯由于目光短浅,不知道天外有天我们很熟悉的那个坐井观天,那个成语其实也出自于秋水篇,井底之蛙为什么见识浅薄啊,是因为他认识的局限造成的,那么其实整个秋水篇在讲认识论的问题,认识论的局限境界上的差异,以及达到认识论最高境界的那种途径秋水篇后面接连用了好儿个寓言故事,其实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揭示这种认识论的境界“濠梁之辩”之前就说寓言“惠子相梁”,惠施曾任梁国相,那么庄子作为老朋友去见他,惠施觉得庄子的水平比自己高啊,是不是能替代自己做梁国相,然后就嘲笑他,惠施就如猫头鹰一样,逮着这个老鼠高兴的不得了啊,以为凤凰要来抢它的老鼠,这是谈的不同层次的认知的差异那么第三个就是庄子现身说法,和惠施的濠梁之辨,就是鱼快乐不快乐这场辩论,虽然在辩论上输了,那么庄子其实要表达的是方法论上的境界差异会是呢,惠施只能依据大家所知道的,比如说现实的逻辑、辩论的方法来触及这个表象,庄子已经超越了大家所掌握的这种表面的技巧而直达问题的本质问题的本质就是庄子要说的是,我已经达到了和鱼的生命的快乐共振的地步,都有在天地间从容往来的快乐但是你惠氏是永远不会理解,你的眼光的局限,思维的局限会导致你认识上的局限所以庄子和惠施的关于“鱼快乐不快乐”辩论,表现他在认识论上达到的最高境界,说的是他己经知道鱼快乐就够了,他和鱼一样快乐,至于他是怎么知道的,当然这是井底之蛙的惠子,永远也难窥其傲的庄子擅长寓言,他说的好像是一个辩论赛的故事,但是他要表达的哲学认识却远远超越了一-场辩论赛,他给我们的启迪也不至于一场辩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