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9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技术导则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4设计文件要求
4.
0.1项目方案设计投标文件应根据设计招标文件中的绿色建筑的目标要求,在设计文件中编设绿色建筑专篇
4.
0.2方案报批文件应含绿色设计专篇,其中应包含项目的绿色设计目标、使用的绿色设计手段、技术及投资估算等,并按照《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审查技术要点》附录A的格式填写审查表
4.
0.3初步设计应根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方案报批文件中绿色设计专篇的审查意见进行设计初步设计说明中应含绿色设计专篇,并按照《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审查技术要点》附录A的格式填写审查表
4.
0.4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含绿色设计专篇,该专篇应由建筑专业综述,分专业进行说明,并应注明对绿色建筑施工、调试与建筑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并按照《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审查技术要点》附录A的格式填写审查表
4.
0.5施工图设计审查阶段应进行绿色设计专项审查,由施工图审查机构出具绿色设计审杳合格文件5场地及总平面设计通常规定本章所指场地及总平面设计适用于民用建筑绿色设计的项目场地及总平面设计阶段场地及总平面设计应考虑场地原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优化建筑布局.场地及总平面设计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四川省及成都市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标准场地规划场地内应无超标污染物排放,总平面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用房,并满足当地规划部门要求场地布局应满足建筑日照标准,同时应兼顾周边建筑的口照要求,不得影响周边建筑应达到的国家规范要求的日照标准居住建筑规划配置综合服务设施时,有关设施宜集中设置并与周边公共服务设施协调共享场地建设强度操纵应符合下列要求应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与容积率应满足《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并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批准的设计条件总平面交通.1场地内交通系统规划应符合下列要求1机动车停车应满足节约用地的要求,应合理确定机动车停车位数并优先使用地下停车与立体停车方式;2应操纵机动车室外停车数量比例在满足有关规划管理条例之外,住宅室外地面停车数量占总停车量的比例不宜超过10%;(成都市中心城区居住建筑停车位应全部使用地下停车位);3应合理布置自行车停车处,自行车停车距建筑出入口距离不宜超过150m宜在轨道交通站点与公交站点周边布置自行车停车设施;4停车场地应考虑生态设计,利用植物或者遮阳棚等设施提高室外停车位遮荫率.2场地内慢行系统规划应符合下列要求1用地红线内应设步行系统联系各功能空间,用地红线外宜建立联系要紧公交站点、公共服务中心与到周边功能区的便利步行系统;2步行系统设置应符合无障碍交通要求并应满足排水、防滑等要求;3步行系统设计应结合绿化设计,采取绿化遮荫措施,提高步行道的舒适性;4宜利用坡地或者滨水区域设置具有休闲、健身、观景功能的公共步行系统
5.4场地物理环境场地声环境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I噪声敏感建筑物应远离噪声源;对固定噪声源,应使用适当的隔声、降噪措施与隔震措施;对交通干道的噪声,应采取设置声屏障或者降噪路面等措施;2应注重声环境的主动式设计,运用科技手段营造健康舒适的声环境;3场地声环境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宜对用地周边的噪声现状进行检测,并对项目实施后的场地内环境噪声进行预测场地光环境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利用地形合理布局建筑朝向,充分利用自然光降低建筑室内人工照明能耗,宜采用计算机光环境模拟,优化建筑规划布局;2应合理地进行场地与道路照明设计,室外照明不应对居住建筑外窗产生直射光线,场地与道路照明不得有直射光射入空中,地面反射光的眩光限值宜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3建筑外表面的设计与选材应合理,并应有效避免光污染场地热环境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合理布置用地与建筑,有效利用自然通风,降低室外热岛效应;2宜使用立体绿化、复层绿化方式,停车场、人行道与广场等宜采取乔木遮阳措施;3采取相应措施,区域日均热岛强度不应高于
1.5℃o宜用计算机模拟手段优化室外热环境设计;4室外活动用地、道路铺装材料的选择在满足用地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在项目地下室以外的场地区域应选择透水性铺装材料及透水铺装构造,透水铺装率不宜小于45%场地风环境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I建设规划用地应营造良好的风环境,保证舒适的室外活动空间与室内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减少气流对区域微环境与建筑本身的不利影响;2建筑布局不宜形成完全封闭的围合空间,宜结合地形特点使用错列式、斜列式、自由式等多种排列方式;3针对不一致项目类型,宜进行场地风环境典型气候条件下的模拟分析,优化建筑空间布局;4宜进行场地污染物浓度的模拟预测,优化建筑功能布局与场地污染源位置6建筑设计通常规定建筑设计应遵循被动措施优先的原则,根据周围环境与场地条件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朝向、形体与间距,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等自然资源建筑设计应合理操纵建筑形体与空间布局,利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遮阳等措施,提高室内舒适度宜使用适宜于成都地区的太阳能利用技术,与建筑进行一体化集成设计建筑造型应符合建筑功能与技术的需求,结构及构造应合理宜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时使用计算机模拟等建筑性能与环境分析技术,对朝向、方位、形状、围护结构、内部空间布局等进行分析与优化,并在设计深入过程中进行完善与检验建筑空间布局建筑设计应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建筑中的休息交往空间、会议设施、健身设施等空间与设施宜共享,建筑应避免不必要的高大空间与无功能空间宜充分考虑建筑使用功能、使用人数与使用方式的未来变化,选择适宜的开间与层高,室内分隔应提高空间使用功能的可变性与改造的可能性应将人员长期停留的房间布置在有良好口照、采光、自然通风与视野的位置住宅卧室、医院病房、旅馆客房等有私密性要求的空间宜避免视线干扰室内热环境要求相同或者相近的空间宜集中布置人员长期居住或者工作的房间或者场所应远离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空气污染等污染源设备机房、管道井宜靠近负荷中心布置,应统筹管线路由机房、管道井的设置应便于设备与管道的维修、改造与更换,在设计时考虑预留检修门、检修通道、扩容空间、更换通道等建筑的主出入II、门厅邻近应设置便于口常使用的楼梯,楼梯间宜有自然通风与天然采光,并宜结合消防疏散楼梯设置,楼梯间入口应设清晰易见的指示标志宜设置便利的自行车停车位与自行车服务设施,有条件的办公、学校等建筑可配套设置淋浴、更衣设施建筑出入口位置应方便步行者出行及利用公共交通,设置与公共交通站点便利联系的人行通道宜充分利用建筑的坡屋顶空间与其他不易使用的空间应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地下空间宜使用措施引入天然采光与自然通风,应充分利用地下人防设施进行平战结合设计,人员经常使用的地下空间应设置完善的无障碍设施建筑围护结构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应符合《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I/5027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墙体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外墙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等部位的外保温层宜闭合,避免出现热桥;2宜使用自保温墙体材料;3温度要求差异较大或者空调、供暖时段不一致的房间之间宜有保温隔热措施外窗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不宜大面积设置凸窗飞凸窗的上下及侧向非透明墙体应做保温处理;2外窗框与外墙之间缝隙应使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充并用密封材料嵌缝,公共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机检测方法》GB/T7106规定的6级要求,居住建筑外窗的气密性7层及7层以上不低于6级要求,7层以下4级要求,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GB/T21086规定的3级;3外墙外保温墙体上的窗宜靠外墙主体部分的外侧设置,否则,外窗洞II周边墙面应做保温处理4金属窗框与幕墙型材宜使用隔热金属型材;5宜使用获得节能性能标识的门窗产品合理使用屋顶植物绿化、建筑垂直植物绿化有条件的建筑宜使用浅色屋面、通风屋面与屋面遮阳等屋面隔热措施遮阳宜使用外遮阳或者玻璃自遮阳要紧使用空间的东西向外窗宜设置可调节外遮阳,南向外窗宜设置水平式外遮阳,天窗宜设置遮阳设施西向与南向宜选用遮阳性能较好的玻璃关于使用房间空调器的住宅,在建筑设计中应统一设置空调室外机位置,并有利于空调排热建筑材料所选用建筑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GB18588与《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住宅、旅馆、学校等建筑的平面及竖向尺度、建筑构件等宜进行模数化、标准化设计建筑造型应简约,应减少纯装饰性构件的使用,将建筑功能与装饰构件相结合避免出现下列情况1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格栅与构架等作为构成要素在建筑中大量使用;2单纯为了标志性效果在屋顶处加设塔、球、曲面等异形构件;3使用女儿墙装饰构件与透明、非透明材料增加建筑高度与加大建筑体量4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公共建筑的装饰性构件的造价超过项目建安总造价的
0.5%;居住建筑的装饰性构件的造价超过项目建安总造价的2%o建筑设计应与装修设计协调,宜与装修设计同步进行,应考虑装修工程的需求办公、商场等需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的分隔宜使用便于拆改、便于再利用的装配式轻质隔墙,非装配式隔墙围合的房间总面积不宜超过需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总面积的30%宜使用工业化雨篷、栏杆、烟道、楼梯、门窗、百叶,及整体厨卫、单元式幕墙、装配式隔墙、复合式外墙、集成吊顶等工业化建筑构件宜使用工业化的装修方式应选择耐久性好的外装修材料与建筑构造,并应设置便于建筑外立面保护的设施室外钢制构件宜使用不锈钢或者热镀锌处理等防腐性能较好的产品;有大面积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宜设置擦窗机建筑的五金配件、管道阀门、开关龙头等频繁使用的活动配件应选用长寿命的产品,并易于更换,应考虑部件组合的同寿命性建筑不一致寿命部件组合宜便于分别拆换与更新建筑隔墙、建筑外窗与建筑室内装修材料等宜使用石膏板、金属、玻璃、木材等可再循环材料宜优先选用脱硫石膏板、粉煤灰制品、秸秆、锯末等利废材料宜合理利用场地内的已有建筑物与构筑物;宜充分利用建筑施工与建筑拆除后的旧建筑材料宜选用速生的材料及其制品;使用木材时,宜选用速生木材制作的高强复合材料有条件时宜选用储能材料、有自洁功能材料、除醛抗菌材料等功能性建筑材料建筑声环境建筑室内的同意噪声级、围护结构的空气声隔声量及楼板撞击声隔声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要求居住建筑的卧室、起居室的的同意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dB夜间不大于35dB楼板与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临街时不小于30dB;产生较大噪声的设备机房等噪声源空间宜集中布置,并远离工作、休息等有安静要求的房间,当受条件限制而紧邻布置时应使用有效的隔声减振措施噪声源的位置还应满足下列要求1宜将噪声源设置在地下;2宜避免将水泵房等噪声源设于住宅的正下方3电梯机房及电梯井道宜避免与有安静要求的房间紧邻;4产生噪声的洗手间等辅助用房宜集中布置,上下层对齐当受条件限制,产生较大噪声的设备机房、管井等噪声源空间与有安静要求的空间相邻时,应采取下列隔声减振措施1噪声源空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有安静要求的使用空间;2噪声源空间与有安静要求的空间之间的墙体与楼板应做隔声处理,门窗应选用隔声门窗;3噪声源空间的墙面及顶棚应做吸声处理4电梯等设备应采取减振降噪措施有特殊音质要求的房间声环境设计,应优先使用优化空间体形,合理布置声反射板、吸音材料等措施公共建筑的走廊与门厅、车站、体育场馆、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室内空间应做吸声设计,宜设置矿棉板、穿孔板、木丝板等吸声顶棚,可使用吸声墙面、空间吸声体等措施毗邻城市交通干道的建筑,应加强外墙、外窗、外门的隔声性能,住宅的沿街外窗空气声计权隔声量应不小于30dB宜将走廊、卫生间等辅助用房设于毗邻干道一侧;可使用声屏障等设施来阻隔交通噪声住宅、学校、医院等有声环境要求的房间对楼板撞击声压级有要求的房间可使用浮筑楼板、弹性面层、隔声吊顶、阻尼板等措施加强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当使用地面供暖时,可结合地面供暖的保温层加强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浮筑楼板的减振垫应沿墙体上翻不低于地面构造完成面高度建筑使用轻型屋盖时,屋面宜使用铺设阻尼材料、设置吊顶等措施防止雨噪声建筑日照与天然采光进行规划与建筑单体设计时,应符合国家与成都市对日照的要求,应使用规定的日照模拟软件进行日照分析每套住宅应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应符合《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与《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关于采光的要求,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当1套住宅设有2个及以上卫生间时,至少1个卫生间设有外商;2(公共建筑)办公、宾馆类建筑75%以上的要紧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标准值宜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的要求;3地下空间宜有天然采光;4天然采光时宜避免产生眩光,应使用合理的遮光措施;5设置遮阳设施时应符合日照与采光标准的要求有条件时宜采取卜.列措施改善采光不足的建筑室内与地卜.空间的天然采光效果1使用采光井、采光天窗:下沉广场、半地下室等;2设置导光管、反光板、反光镜、集光装置、棱镜窗、导光光纤等建筑外立面设计不得对周围环境产生光照污染,幕墙建筑的设计与选材合理.,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18091的要求,不应使用镜面玻璃或者抛光金属板等材料;玻璃幕墙应使用反射比不大于
0.30的幕墙玻璃;在城市主干道、立交桥、高架桥两侧如使用玻璃幕墙,应使用反射比不大于
0.16的低反射玻璃
6.7建筑风环境建筑应对自然通风气流组织进行设计,使空间布局、剖面设计与门窗的设置有利于组织室内自然通风宜对建筑室内风环境进行计算机模拟,优化自然通风设计房间平面宜采取有利于形成穿堂风的布局,避免单侧通风的布局外窗的位置、方向与开启方式应合理设计,且有利于自然通风1居住空间应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5%2公共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玻璃幕墙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者设有通风换气装置;3公共建筑的室内卫生间应有良好的通风措施住宅建筑宜使用可调节小扇窗、自然通风器等在供暖季节时便于通风换气的措施当使用自然通风器时,应有方便灵活的开关调节装置,应易于操作与维修,宜有过滤与隔声功能楼梯间、走廊外窗应使用可开启的封闭式外窗宜采取卜列措施加强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1使用导风墙、捕风窗、拔风井、通风道、自然通风器、太阳能拔风道、无动力风帽等诱导气流的措施;拔风井、通风道等设施应可操纵、可关闭;2设有中庭的建筑宜在上部设置可开启窗,在适宜季节利用烟囱效应引导热压通风;可开启窗在冬季应能关闭有条件时宜采取下列措施加强地下空间的自然通风1设计可直接通风的半地下室;2地下室局部设置下沉式庭院;下沉庭院宜避免汽车尾气对上部建筑的影响;3地卜.室设置通风井、窗井-,乙—刖s《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技术导则》是根据成都市政府所颁布《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工作方案》的要求,在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绿色建筑的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标准,并结合成都市城乡建设进展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完成本导则共分12章,其要紧技术内容包含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设计文件要求、场地及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水排水设计、暖通空调设计、建筑电气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室内装修设计本导则主编单位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本导则参编单位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室内空气质量建筑材料中甲醛、苯、氨、氢等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混凝土外加剂释放氨的限量》GB
18588、《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与《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要求居住建筑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活度与浓度需同时满足《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的要求.吸烟室、复印室、打印室、垃圾间、清洁间等产生异味或者污染物的房间应与其他房间分开设置公共建筑的要紧出入口宜设置具有刮泥地垫、刮泥板等截尘功能的设施其他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应满足《无碍障设计规范》GB50763的要求在建筑入口、卫生间、电梯、停车场等处应设置完善的无障碍设施及标以,应保证轮椅使用者与视觉障碍者能够顺利通行与使用有集中餐饮的建筑应设置有机垃圾收集场所,收集后送区域集中处理风冷空调的室外机位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排出空气与吸入空气之间不应有明显的气流短路,并应避免热污染,便于清扫与维修7结构设计通常规定建筑场地选址应躲开危险地段应优先使用资源消耗少的建筑结构体系,有条件的工程优先使用装配整体式结构结构材料选择应遵循卜列原则1应尽量就地取材,使用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环保节能建筑材料;2应选择资源消耗少、对环境影响小的材料,且优先使用可再循环、再利用材料;3应根据结构特点合理使用高强或者高性能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高强钢筋、高强钢材与新型墙体材料;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利用工业或者生活废弃物生产的墙体材料;4宜使用工业化生产的结构材料5现浇混凝土应使用预拌混凝土;砂浆应使用预拌砂浆;6不应使用国家及地方政府限制使用的材料;7禁止使用高耗能、污染超标的材料
7.2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的高度等选用经济合理的结构型式抗震设防地区,结构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使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结构平面宜简单、规则结构竖向体形宜规则,刚度宜均匀变化优先使用工业化生产的结构构件根据上部结构与地基情况,优先使用天然地基8给水排水设计通常规定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应因地制宜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类水资源水系统规划方案应包含中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的综合利用给水排水系统设置应合理、完善、安全室外排水使用雨、污分流系统卫生滞具应使用节水型器具,给水排水设备使用节水、节能高效产品给水排水系统建筑节水设计应符合《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O555与《四川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1/T009的有关要求,运行中节水率不应低于10%使用市政水源供水时,应充分利用城市供水管网的水压当需要加压二次供水时,应根据城镇管网条件,综合考虑建筑物类别、高度、使用标准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二次供水方式二次供水技术措施应满足《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40与《城市建筑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DBJ51/005的有关要求给水系统水压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给水系统应合理分区,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静水压不宜大于
0.45MPa;2给水系统应使用减压、限流节水措施,用水点处供水压力不应大于O.2MPa且不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压力;3住宅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入户管供水压力不应大于O.35MPa热水系统用水量较小且用水点分散时,宜使用局部热水供应系统;热水用水量较大、用水点集中时,应使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并应设置完善的热水循环系统热水系统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选择,应优先选择可再生能源,设计时应对项目建设地附近进行调研,合理选择热源;2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分区宜与给水系统分区一致,并应有保证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平衡的措施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差不宜大于O.02MPa;3设集中热水供应时,应设干、立管循环系统用水点出水温度不低于45c的放水时间,住宅建筑不应大于15s医院、旅馆等公共建筑不应大于10s;4公共浴室淋浴器宜使用即时启闭的脚踏、手动操纵或者感应式自动操纵装置,供水系统宜使用操纵出流水头、水压稳固、温度操纵等节水措施民用建筑的给水、热水、中水及直饮水等给水管道,应按下列要求设置水表计量1用水计量仪表应按使用用途与水量平衡测试要求分类设置;2公共建筑不一致用途、不一致计费标准或者不一致付费单位的供水管;3住宅建筑的居民生活用水与景观、绿化等公共设施用水的供水管;4住宅分户水表的设置,应满足四川省地方标准《住宅供水”一户一表”设计、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DB51/T5032的有关要求避免管网漏损,宜采取下列技术措施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2合理操纵供水系统的工作压力;3设置分级计量水表;4室外埋地管道应选择适宜的管道敷设及基础处理方式当设有下列系统时,应采取节水措施1冷却水应循环使用;2游泳池、水上娱乐池(儿童池除外)等应使用循环给水系统,排出废水宜回收利用;3蒸汽凝聚水应回收再利用或者循环使用,不得直接排放;4设有集中空调系统的大型建筑,空调冷凝水宜回收再利用给水排水设备、管道的设置不应对室内环境产生噪声污染列建筑排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或者回收利用营业餐厅的厨房含有大量油脂的洗涤废水;2洗车台冲洗水;3水温超过40℃的锅炉、水加热等加热设备排水;4作为回用水水源的生活排水5医院、实验室等排出的有毒有害污废水,应进行消毒处理,按照排放条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后再行排放含放射性元素的医院废水应按环评要求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节水器具与设备水龙头、淋浴器、家用洗衣机、便器及冲洗阀等应符合现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的要求节水型卫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级应达三级以上,并优先选用《当前国家鼓励进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中公布的设备、器材与器具绿化浇灌应根据绿地的面积大小、植物类型、管理形式与水压等因素,使用微喷灌、渗灌与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冷却塔应选用飘水率低的产品冷却水量小于及等于1000n/h的中小型冷却塔飘水率低于
0.015%;冷却水量大于10m/h的大型冷却塔飘水率低于
0.005%管道直饮水系统净化设备应使用节水设备,并根据条件考虑弃用水的回收利用非传统水源利用非传统水源的利用,应根据原水水源的水质、水量与用途,进行水量平衡与技术经济分析,合理确定水源利用类别、系统形式、处理工艺与规模民用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居住建筑不低于1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15%办公楼、商场等公共建筑不低于20%.2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增加雨水渗透量,并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合理确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利用雨水资源;2建设用地年均外排雨水量不宜大于开发建设前的外排雨水量3新建建设项目应按《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要求,配建蓄水池等设施调节极端天气的雨水流出量、防涝与雨水资源再利用;4合理设计卜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雨水入渗设施,补充与涵养地下水资源,营造良好的水文生态环境;5雨水利用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水系、生态湿地与景观水体等的调蓄、生态修复与净化作用;其次再考虑集中或者分散的集蓄与利用方案.3应优先利用城市或者区域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作为小区中水水源邻近没有集中再生水源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中水设置.4人工景观水体水源不得使用市政自来水与地下水井水,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使用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2景观水体宜设置循环处理系统3河系发达、有条件时,可使用河水与农用灌溉渠水.5非传统水源利用过程中,务必采取确保使用安全的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I非传统水源应符合相应的水质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川水水质》GB/T18928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非传统水源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连接;3水池(箱)、阀门、水表、给水栓及取水口均应有明显的非传统水源的标志;4公共场所使用非传统水源时,给水栓、取水口等应设带锁装置5非传统水源在处理、储存、输配等过程中应有足够的消毒杀菌能力9暖通空调设计通常规定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应满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及《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1/5027的要求施工图设计阶段,集中供暖、空调系统设计应对供暖房间或者空调区域进行冬季热负荷与夏季逐时冷负荷计算设置舒适性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等应符合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暖通空调系统分区与系统形式应根据房间功能、建筑物朝向、建筑空间形式、使用时间、物业归属、操纵与调节要求、内外区及其全年冷热负荷特性等进行设计居住建筑不宜在整栋楼设置集中供暖或者空调系统当设置集中供暖或者空调系统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电驱动的集中空调系统能效比应大于
3.2;2锅炉应满足本导则
9.
2.8条第3款的有关规定;3输配系统能效应满足本导则
9.
3.1条、
9.
3.2条的有关规定;4空调冷热源、输配系统用能、空调冷热水及冷却塔补水应有计量措施,同时需按楼栋与居住单元设置计量装置居住单元内应设置室温调节措施经济技术比较合理时,空调系统宜设置热回收装置排风热回收装置务必保证空调新风不受排风污染及印室、吸烟室、厨房、卫生间、垃圾间等可能产生污染物的房间应按照污染物性质及浓度,根据其危害程度设置排风系统,且排风系统的设置应符合《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地卜车库、人员聚集的公共空间宜安装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其通风系统宜与空气质量检测装置联动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宜选择低噪声、低振动的设备,并根据使用性质与使用场合的要求,采取相应的降噪与隔振措施冷却塔降噪措施不应影响其换热效率空调设备末端及室外机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1空调末端安装位置应有利于室内气流分布;2单元式空调机、多联机空调系统室外机的设置位置应避免室外机气流互相影响,其遮蔽措施应保证设备散热充分冷热源民用建筑供暖空调系统应优先使用电厂或者其它工业余热作为热源当具有废热蒸汽、烟气或者不低于80c的废热热水可利用,且经济技术比较合理时,宜使用汲取式制冷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供暖空调系统冷热源宜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在满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中所要求的前提下,且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宜使用蓄冷(热)系统供冷(热)应用分布式热电冷三联供系统时应满足卜.列要求1建筑热、电、冷负荷应匹配热负荷应稳固或者可采取蓄热措施实现热负荷平衡;2系统年平均能源综合利用率应大于70%o使用区域供冷的项目应满足下列要求1建筑容积率高,供冷半径小,空调冷负荷密集,具有较长的供冷时间,有明确用户,且通过全年能耗计算分析与经济技术比较合理;2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合理时使用大温差小流量、变流量操纵与加强绝热保温等技术措施不应使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等作为直接供暖与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设备容量与台数的搭配应以系统全年高效运行为原则当使用集中空调系统时,冷热源效率符合下列规定1所选的冷水机组能效比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中“表2能源效率等级指标”中的2级;2单元式空调机名义制冷品能效比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中“表2能源效率等级指示”的2级;3锅炉的额定热效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规定房间空调器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2021.3与《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I455中规定的节能型产品多联机空调(热泵)机组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中规定的2级使用多联机空调系统时,根据实际配管修正后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破低于
2.8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具有先进可靠的融霜操纵;2关于同时供冷、供暖的建筑,宜选用热回收式热泵机组空气源热泵机组在冬季设计工况时机组能效比(C0P)冷热风机组不应小于
2.6冷热水机组不应小于
2.8关于全空气系统,在室外气温适宜的条件下,如春秋季、夏季夜间等过渡季,应充分利用室外空气消除室内余热,或者使用冷却塔制冷的方式为建筑物内区免费供冷输配系统空调、通风系统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应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有关要求选配空调冷热水循环水泵时,应计算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并标注在施工图设计说明中,且应满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要求暖通空调系统供回水温度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1除温湿度独立调节的显热处理系统与冬季冷却塔供冷系统外,电制冷空调冷水系统的供回水温差不应小于5C;2除利用废热或者热泵系统外,空调热水系统的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10℃;3当使用冰蓄冷空调冷源或者有低于4c的冷冻水可利用时,宜使用大温差供冷系统供暖空调水系统布置与选择管径时,应减少并联环路之间压力缺失的相对差额当设计工况时并联环路之间压力缺失的相对差额超过15%时,应采取水力平衡措施空调机组的设置宜靠近其服务区域,空调通风系统的作用半径不宜过大考虑后期系统运行保护的方便,空调通风系统应根据需要设置调试用的调节阀及保护用的风管测定孔、检查孔与清洗孔操纵与监测大型公共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应设置检测与监控设备或者系统,并应满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中的要求检测参数应包含室内、外的温、湿度,冷热源机组进、出口水温及压力,水泵流量及压力等根据设计中的运行策略,合理设置监控与管理系统,使各类设备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各类设备在高效节能状态下运行,达到节能的目的新建、扩建或者节能改造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应安装能耗分项计最装置及能耗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应具有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能耗统计数据中心进行联网所需配置的通信接口,并可实现建筑能耗准确的实时监测及统计暖通空调系统的能量计量应按照物业归属与运行管理要求进行设置,并应满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中的有关要求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应建立完善的能耗分项计量监测平台,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用电量分项计量空调系统中冷热源、输配系统等用电量应能实现独立分项计量;蓄能系统冷热源的夜间电价低谷用电量应单独计量;2热驱动冷水机组能耗计量汲取式机组,应对机组的耗气(油)量、耗热水量、耗蒸汽量进行计量;3锅炉能耗计量燃气(燃油)锅炉,应对锅炉的耗气(油)量进行计量4供冷量、供热量计量应对冷热源机房的总供冷量、供热量分别进行计量;使用外部冷热源的单体建筑,应对建筑消耗的冷热量分别进行计量;5空调系统补水量计量应对空调系统补水量进行计量暖通空调自控系统设计应明确部分负荷运行与各功能分区运行的策略暖通空调系统的操纵应实现不•致房间室内空调的操纵与调节功能地下汽车库的通风系统,应根据使用情况对通风机设置定时启停(台数)操纵或者根据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44设计文件要求55场地及总平面设计6通常规定.2场地规划.3总平面交通.4场地物理环境76建筑设计9通常规定9建筑空间布局9建筑围护结构10建筑材料11建筑声环境12建筑日照与天然采光13建筑风环境14室内空气质量15其他157结构设计16通常规定
167.2结构设计8给水排水设计17常规定
8.2给水排水系统1783节水器具与设备车库内的co浓度进行自动运行操纵以排除房间余热为主的通风系统,宜根据温控装置来操纵设备的启停使用定风量的空调系统形式时,新风系统应有可调节措施,在满足室内空气质量品质的前提下,宜使用变新风比操纵方式在满足室内空气质量品质的前提下,人员密度相对较大且变化大的房间,宜使用新风需求操纵为保持空调运行期间建筑物内部新风与排风的平衡,应合理操纵新风机组与排风机的运行,减少无组织新风关于末端变水量系统中的风机盘管,宜使用常闭式电动二通阀与可调风速结合的控制方式对末端变水量系统中的组合式空调器的表冷器或者加热器,应使用温控电动阀的操纵方式10建筑电气设计通常规定应使用合理的供配电系统与智能化系统,合理应用节能技术与设备,优先选用可再循环材料制造的电气设备.应使用高效照明光源、灯具及附件应对项目所在地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光能、风能及热电联产等进行评估,当技术、经济合理时,宜使用可再生能源作为电力补充能源当设置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时,宜使用并网发电系统发电系统应避免对建筑物及周边环境产生污染供配电系统应结合项目情况合理确定用电负荷取值应根据用电负荷性质及用电容量,合理的选择供电电压等级、变压器的容量与台数;并应考虑不•致季节负荷变化情况下的节能措施变配电所应靠近负荷中心,电气竖井及楼层配电间宜靠近变配电所设置功率因数补偿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使用就地补偿与变配电所集中补偿相结合的方式,且应使用自动无功补偿装置;2关于三相不平衡或者使用单相配电的供配电系统,宜使用分相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变配电所宜对供电系统进行谐波监测,当供配电系统谐波超出有关国家或者地方标准的谐波限值规定时,宜对建筑内的要紧谐波源设备或者其所在线路采取谐波抑制与治理措施10KV及下列的电力电缆截面应结合技术条件与经济电流进行选择照明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通常显色指数等指标应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有关规定应结合项目性质与建筑平面布局,合理利用天然采光,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具有天然采光条件或者天然采光设施的区域,应设置合理的人工照明,人工照明应能分区独立操纵;2宜设置智能照明操纵系统,系统宜具有实现人工照明随室外天然光变化自动操纵与调节的功能;3具有天然采光的居住建筑公共区域.,其照明宜采取光控与感应相结合的操纵措施各类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OO34规定的目标值除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外,照明设计应选用高效照明光源、高效灯具及节能附件,并应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OO34中的有关规定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特点、建设标准、运营管理等因素确定照明操纵方式,照明操纵应采取分散与集中、手动与自动相结合的方式,并应满足下列原则1天然光照明与人工照明相结合区域,其照明操纵应满足本导则第
10.
3.2条有关要求;2停车库、开敞式办公室等大空间的通常照明宜采取集中或者分区集中操纵,局部照明宜采取分散操纵方式;3住宅楼的楼梯间应使用节能自熄开关操纵,电梯厅、走廊等公共场所宜使用节能自熄开关操纵;4公共建筑的电梯厅、走廊等应结合项目情况,设置人体感应操纵、时间操纵、智能照明操纵系统操纵、BA系统操纵等任一节能操纵措施;楼梯间应使用节能自熄开关操纵,公共卫生间宜采取节能操纵措施室外照明应满足本导则第I
1.
3.6条有关要求电气设备配电变压器应选用Dynll结线组别的变压器,并应选择低损耗、低噪声的节能产品,配电变压器的空载损耗与负载损耗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规定的节能评价值应使用配备高效电机及先进操纵技术的电梯、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步道,且应符合下列要求1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步道应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操纵装置,并应设置自动操纵其启停的感应传感器.2当2台及以上的电梯集中布置时,其操纵系统应具备按程序集中调控与群控的功能配电及操纵元器件应选用节能型产品能耗计量当项目有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时,可再生能源发电应设置独立计量装置公共建筑应参照明插座用电、空调用电、动力用电、特殊用电(如信息中心、洗衣房、厨房餐厅、游泳池、健身房等)4个分项独立设置计量装置;宜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物业归属、运行管理等情况分项、分区或者分层、分户设置计量居住建筑的电能计量应分户计量居住建筑的电能计量除满足当地供电部门要求外公共照明、电梯、水泵、空调等设备宜设置分计量装置,该装置可设置于配电房或者配电箱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应设置能耗管理系统,中小型公共建筑宜设置能耗管理系统系统应具有监测建筑内各类能耗并具有实时统计、分析与管理等功能,且应具有能耗数据远传功能暖通空调的计量应满足本导则
9.4条有关要求智能化专项宜根据建筑物规模、性质、物业管理等因数,设置合理定位的智能化系统智能化系统设计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有用可靠,系统应具有开放性与灵活性智能化系统设计应根据建筑设备及系统的操纵工艺与运行管理要求,制定优化运行操纵策略;智能化子系统可根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I4附录A〜J选配大型公共建筑应具有对公共照明、空调、给排水、电梯等设备运行监控与管理的功能,并宜设置建筑设备管理子系统及智能化系统集成其他应优化配电设备与线路布置,减少供电线路长度电气设备、管线的设置应能便于维修、改造与更换11景观环境设计通常规定景观环境设计应遵循经济、环境与社会三方面整体可持续进展的设计原则,符合规划设计要求,与场地内建筑群体、道路相协调景观环境设计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场地现有地形、水系与植被进行统一设计,达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的绿色建筑设计的目的景观环境设计总平面布局应综合考虑优化场地的风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空气质最、视觉环境、嗅觉环境等,各类景观要素设计需相互联系景观照明应使用高效照明光源、灯具及节能附件绿化应充分保护与利用场地内现状树木不砍伐、破坏建设场地内树龄大于5年或者树径大于10cm的具有一定生态价值树木,当确实不能避免时,应对树木进行移植种植设计应选择习惯区域气候与土壤条件的本地植物,本地植物指数不低于
0.7选择耐候性强、易养护、对人体无害的植物本地常用植物种类可参见附录A.O.1种植设计应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配植,宜满足下列要求1多种植物合理配植木本植物种类丰富程度见卜表;表
11.
2.4-1木本植物种类丰富度要求2应使用以植物群落为主,乔木、灌木、草坪、地被植物相结合的兔层绿化方式;3绿地内宜多栽植乔木、灌木,减少非林下草坪、地被植物种植面积,每百平方米绿地内乔木数量不宜少于3株乔木中棕檎科比例不宜大于30%屋顶绿化宜选择生长较慢、抗性强的植物,不宜选择根系穿刺性强的植物公共建筑可上人屋面的绿化面积占屋面面积比例宜大于30%屋顶绿化植物种类可参见附录A.O.2垂直绿化宜以地栽、容器栽植藤本植物为主,可根据不一致的依附环境选择不一致的植物,对建筑外墙、场地围墙、围栏、棚顶、车库出入口、地铁通风设施、道路护栏、建筑景观小品等处进行垂直绿化实上绿化场地宜使用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内的种植设计宜选择耐水湿的植物种植设计宜有利于改善场地声环境,宜在噪声源周围种植高大乔木及灌木,形成植物隔声屏障种植设计宜有利于提高场地光环境质量,宜满足下列要求1种植高大乔木,降低建筑立面反射光引起的眩光污染;2活动场地周边栽植落叶阔叶乔木种植设计宜有利于优化场地热环境,宜满足下列要求1道路、广场与室外停车场周边,与室外停车场内部宜种植高大落叶乔木,为场地遮荫;2建筑东、南、西三面宜栽植落叶阔叶乔木,有条件时可设计垂直绿化;3宜利用植物形成风环境,以有利于冬季室外正常行走,有利于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绿地宜使用疏林草地为主景观住区绿地率应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应不低于1ml并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在设计中应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地形地貌及水系,减少对原有场地的改变,避免对原有场地的破坏景观材料宜选用本土材料,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II34铺装1室外硬质地面铺装材料宜选择透水材料公共建筑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宜小于40%;2室外场所应进行无隙碍设计;3室外停车场的设计应考虑遮阳、减噪、视觉效果等因素;室外停车场的地面铺装应具有渗水功能
11.
3.4设施及小品1室外道路、广场应考虑设置遮阳、遮风、遮雨等设施;2亭、廊、榭等景观构筑宜使用轻质装配式结构;3室外的设备用房及设备设施、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与收集点、居民存车处、居民停车场(库)、等宜在不影响其功能与警示的前提下,进行遮护、围挡、或者美化设计
11.
3.5给水排水及水景1场地内原有自然水体如湖面、河流与湿地在满足规划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化设计;2利用自然水体作为景观水体的设计应注重季节变化对水景效果的影响;3人工景观水体水源宜充分利用非传统水源,不应使用市政自来水与地下井水,在无法提供非传统水源的用地内不宜设计人工水景;4景观水体应循环使用硬质池底的景观水体宜使用物理化学处理方式对水体循环利用柔性池底、天然水体宜以对水体进行自然生态修复、净化为主,物理、化学、生物(微生物制剂)处理为辅的方式对水体循环利用;5绿化浇洒使用微喷灌、渗灌与滴灌等节水型浇灌方式;6景观水体设计应结合场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源条件、雨水利用方式、雨水调蓄要求等,综合考虑场地内水量平衡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结合雨水收集等设施确定合理的水景规模;7场地雨水的组织,宜结合浅沟、渗渠、渗管、渗井等措施,增加雨水入渗;8景观河道在不影响通航及泄洪的情况下,宜分段使用河道曝气等充氧设施,增加水体含氧量,提升水体自净能力;9无市政排水管网的公园、绿地景观内的公厕等的排水,应就地使用相应处理方式处理回用,实现零排放的目的
11.
3.6电气设计1应根据景观用电中断可能造成的影响及缺失,合理的确定负荷等级、选择供配电系统方案;2应根据景观用电的容量合理的选择供电电压等级、变压器的容量与台数,变压器宜靠近负荷中心设置;3当景观用电单独设置变压器时,应满足本导则
10.
4.1条有关要求;4景观用电线缆截面选择应符合本导则第
10.
2.6条要求,线缆走向应符合
10.
7.1条要求;5景观用电应设单独计量装置,有条件时可根据情况分类设置分计量,但广告照明、LED广告屏应单独计量;6应根据照明场所的功能、性质、环境区域亮度、表面装饰材料模等,合理确定照度或者亮度标准广告与标识照明的平均亮度不大于《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规定的最大值;7建筑物立面夜景照明的功率密度值应满足《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相关规定;8景观照明应分组、分时段集中操纵,应使用光控、时控、程控、智能操纵等节能控制措施,并同时应具备于•动操纵功能;9景观照明的灯具、光源及灯用附件应使用高效、低耗、性能稳固的产品,气体放电灯灯具的线路的功率因数不应低于
0.9;10景观照明应采取防止产生光污染与造成眩光的措施,并满足《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有关规定11景观照明应考虑生态与环保要求,避免长时间照射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不应对珍稀名木古树近距离照明12电气设计应时水景观用电采取节能操纵措施.12室内装修设计通常规定装修设计应遵循高效、健康与适宜的原则,所使用材料、部品的质量、规格、品种与有害物质限量、燃烧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与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既有建筑装修设计,严禁擅自改动建筑主体、承重结构或者要紧使用功能,不得改动机电设备终端的位置,不得影响建筑设备的效能办公、商业类等建筑室内空间宜使用灵活隔断,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与垃圾产生成品住宅率应符合地方标准要求,并提供套餐式装修方案室内装修设计宜选择工业化、装配化成套部品设计要求室内装修设计不应减弱房间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确保原有建筑围护结构的建筑节能措施根据需求做好防霉、防蛀、防腐、防锈的处理室内装修设计不应影响自然采光与通风室内装修设计应严格保持有防水部位的可靠性室内装修照明设计应满足本导则第
10.
1.
2、
10.3条规定室内装修设计宜使用绿植、适宜的水景等措施以改善空气质量与调节室内温湿度室内装修设计应设置及保留机电设备检修口装修材料室内装修材料的有害物质含量中甲醛、苯、氨、氨等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
18580、《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混凝土外加剂释放氨的限量》GB
18588、《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与《民用
198.4非传统水源利用199暖通空调设计21通常规定21冷热源22输配系统4操纵与监测2410建筑电气设计26通常规定26供配电系统26照明26电气设备27能耗计量28智能化专项28其他2811景观环境设计30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操纵规范》GB50325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及四川地区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一的有关规定室内装修宜选用可循环材料与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材料装修部品的选用应符合室内空间的功能要求、互换性与通用性要求,提高标准化与装配化的水平使用集约化生产的建筑材料构件与部品,咸少现场加工室内装修宜选用耐久、蓄能、自洁、除醛、抗菌、调湿等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性材料室内装修中宜选用速生的竹、木及其合成的高强复合材料在保证装修效果的基础上,尽量使用本地材料附录A成都市常用植物有关资料A.
0.1成都地区居住区及公共建筑常用植物宜按照表A.O.1选择表A.
0.1成都地区常用植物列表A.O.2屋顶绿化植物宜按照表A.
0.2选择表A.
0.2推荐成都地区屋顶绿化部分植物种类表A.
0.3具有特定生态功能的植被种类宜按照表A.
0.3选择表A.
0.3具有特定生态功能的植被种类
11.1通常规定30I
1.2绿化
3011.3景观3112室内装修设计34通常规定34设计要求34装修材料34附录A成都市常用植物有关资料
361.
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落实成都市政府《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工作方案》的进展战略要求,促进建立完善绿色建筑区域性技术标准体系,规范成都市绿色建筑设计,制定本技术导则
1.
0.2本导则适用于成都市域新建民用建筑绿色设计
1.
0.3建筑绿色设计时,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满足建筑功能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表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与谐统一;应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实现人、建筑与自然与谐共生
1.
0.4建筑绿色设计应表达成都市地域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特点,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进展L
0.5建筑绿色设计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与四川省、成都市现行有关标准
1.
0.6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2术语
2.
0.1绿色建筑greenbuilding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与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与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与谐共生的建筑
2.
0.2建筑绿色设计greendesignofcivilbuildings在民用建筑设计中表达可持续进展的理念,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与高效的使用空间.
2.
0.3建筑全寿命周期buildinglifecycle建筑从建造、使用到拆除的全过程包含原材料的获取,建筑材料与构配件的加工制造,现场施工与安装,建筑的运行与保护,与建筑最终的拆除与处置
2.
0.4被动措施passivetechniques通过优化规划与建筑设计,直接利用阳光、风力、气温、湿度、地形、植物等现场自然条件,来降低建筑的供暖、空调与照明等负荷,提高室内外环境性能,而使用的非机械、不耗能或者少耗能的措施
2.
0.5主动措施activetechniques为提高室内舒适度,实现室内外环境性能,使用消耗能源的设备、技术措施
2.
0.6绿色建筑增量成本incrementalcostofgreenbuilding因实施绿色建筑理念与策略而产生的投资成本增加值或者减少值
2.
0.7可再生能源renewableenergy从自然界获取的、能够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含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与海洋能等
2.
0.8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watersource不一致于传统地表水供水与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含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
0.9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material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者通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2.
0.10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material对无法进行再利用的材料通过改变物质形态,生成另一种材料,实现多次循环利用的材料
2.
0.1I常用植物plantincommonuse对本地气候与环境条件具有较好习惯性且常被用于园林景观用途的植物
2.
0.12湿地wetland湿地是指天然或者人工、长久或者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者流淌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含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域
2.
0.13透水地面permeableground包含自然裸露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地面、透水混凝土与镂空面积大于或者等于40%的镂空铺地(如植草砖)
2.
0.14人工景观水体用水waterforscenicenvironmentuse用于营造城市人工景观水体与各类水景构筑物的用水总称
2.
0.15飘水率driftraleofwaler冷却塔出风口飘水量与冷却塔进塔冷却水量的比值
2.
0.16采光系数daylightfactor在室内给定平面上的一点,由直接或者间接地接收来自假定与已知天空亮度分布的天空漫射光而产生的照度与同一时刻该天空半球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产生的天空漫射光照度之比
2.
0.17自保温墙体材料selfthermalinsulationwallmaterial具有良好热工性能,且构成的墙体主体符合建筑自保温墙体热工性能指标的墙体材料3基本规定
3.
0.1建筑绿色设计务必符合成都市城市规划与项目选址的有关要求.2建筑绿色设计应结合项目具体情况,执行规划阶段制定的规划指标、落实有关建筑指标、实现预定的绿色建筑目标.3建筑绿色设计应遵循地域性、高效性、自然性、健康性、经济性5个原则1地域性原则指建筑绿色设计应因地制宜地结合成都市的地理气候条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与人文特质,科学的借鉴传统建筑应对资源与环境的设计策略,选择匹配的方法与技术;2高效性原则指建筑绿色设计应着力提高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对资源与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减少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与垃圾生成量;3自然性原则指强调在建筑外部环境设计、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原生态系统的保护,避免与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破坏;4健康性原则指建筑绿色设计应通过对建筑室外环境营造与室内环境调控,构建有益于人的生理舒适健康的建筑热、声、光与空气质量环境,马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的空间场所与氛围;5经济性原则指基于对建筑全寿命周期运行费用的估算,与评估设计方案的投入与产出,建筑绿色设计应提出有利于成本操纵的、具有经济运营现实可操作性的优化方案进而根据具体项目的经济条件与要求选用技术措施,在优先使用被动式技术的前提下,实现主动式技术与被动式技术的相互补偿与协同运行
3.
0.4在设计过程中,规划、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燃气、电气与智能化、室内设计、景观、经济等各专业应协同工作本导则要紧起草人员涂舸郭艳贺刚刘民陈佩佩秦盛民章i萍隗萍王家良王瑞廖楷余斌邹秋生革非徐斌斌王曦付韵潮胡斌杜毅威程永前刘源付雅艺何兵陈益明祝书丰王继红高静王璟何昕白中奎严君黎力本导则要紧审查人员储兆佛刘小舟于忠黄平李健方长健方汝清孙钢李波戎向阳罗于龙恩深高波熊泽祝刘秦生黄志强徐小伟罗志强田智华董靓张国强熊咏涛居住区规模(万n)居住区应达到的木本植物种数W545种5~1050种21055种种类物列表乔木银杏、香樟、桂花、楠木、黑壳楠、皂荚、秋枫(三叶木)、玉兰、广玉兰、梅花、大叶樟(银木)、黄椭兰、梢木、擦木、栾树、朴树、喜树(千丈树)、榆树、枫杨(麻柳树)、蓝果树、杨树、柳杉、水杉、樱花、合欢、械树、香椿、臭椿、雪松、灯台树、石楠、紫叶李、象牙红、杜英、青桐、垂丝海棠、木瓜海棠、西府海棠、柿树、苹果、桃花、李树、核桃、梨树、枇杷、罗汉松、红豆木、羊蹄甲、柳树、女贞、刺槐、国槐、二球悬铃木、黄葛树、小叶榕、天竺桂、鹅掌相(马褂木)、杂交鹅掌楸、无患子、天师栗(七叶树)、枫香树、红枫、青枫、乐昌含笑、峨眉含笑、四川润楠、重阳木、银桦、川楝、披针叶卫矛、杜仲、樱花、无花果、花石榴、三角械、鸡爪械、中弊械、桧柏(园柏)、侧柏(扁柏)、鱼尾葵、蒲葵、苏铁、木芙蓉、楂桐霍木红叶石楠、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紫荆、紫薇、海桐、茶花、茶梅、腊梅、桅子花、黄杨、大叶黄杨、小叶黄杨、金弹子、含笑、红花楮木、火棘、蝴蝶树、木绣球、海仙花、迎春、柑桔、甜橙、月季、柑鹃、黄花决明、伞房决明、双荚决明、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日本海棠、蔷薇、杜鹃、金丝桃、珊瑚树、洒金珊瑚、四季桂、八角金盘、鸭脚木、红背桂、变叶木、南天竹、十大功劳、榆叶梅、紫叶小集、棣棠、木槿、扶桑、茉莉、丝兰、芭蕉、棕竹、花叶良姜、小琴丝竹卓本及地被麦冬、骂尾、萱草、吊兰、蝴蝶花、吉祥草、沿阶草、紫鸭跖草、马蹄金、三叶草、红花酢浆草、美人蕉、佛甲草、玉簪、葱兰、一叶兰、毛地黄、羽扇豆、鸡冠花、扁竹根、石菖蒲、金鸡菊、石竹、韭兰、马蹄金、狗牙根、细叶结缕草、石蒜、早熟禾、高羊茅、黑麦草藤本植物紫藤、油麻藤、爬山虎、常春藤、蔷薇、七姊妹、迎春类硬头黄、慈竹、黄金间碧竹、孝顺竹、苦竹、斑竹、楠竹、凤尾竹、紫竹、菲白竹水生花卉荷花、睡莲类、莒蒲类、千屈菜、水葱、芦竹、梭鱼草、水棕竹种类物列表乔木日本红枫、桂花、垂丝海棠、樱花、石榴、枇杷、玉兰、紫叶李、紫荆、龙爪槐、黄花槐、罗汉松、鸡爪械、红梅、石楠、银杏(桩头)、桃花、枸骨、苏铁、木芙蓉邓:木及地被紫薇、腊梅、金桔、红桔、茶花、茶梅、火棘、凤尾兰、紫丁香、五色梅、龟背竹、金弹子、黄杨、海桐、迎春、玫瑰、牡丹•、木绣球、荚速、米兰、红花楹木、散尾葵、月季、棕竹、贴梗海棠、三角梅(叶子花)、含笑、扶桑、十大功劳、杜鹃、美人蕉、莺尾、天竺葵、珊瑚树、洒金珊瑚、吉祥草、一叶兰、南天竹、桅子花、花叶良姜、鸭脚木、紫牡丹、金叶女贞、葱兰、麦冬、天鹅绒草、肾薇、景天类水生植物及观赏真伞草、菖蒲、睡莲、荷花、马蹄莲、再力花、芦苇、斑叶芒功能被种类火菌广玉兰、女贞、大花紫薇、大叶黄杨、大叶校九氯CL构树、臭椿、女贞、合欢、银柳、旱柳、枫杨、柑桔、柚子、天竺桂(阴香)、水杉、银杏、桂花、石榴、樱花、紫薇、丁香、无花果、罗汉松、龙柏、桧柏(园柏)、侧柏(扁柏)、枣树、大叶黄杨、小叶黄杨、海桐、夹竹桃、卫矛、忍冬、荚速、桅子花、木槿、山茶、木芙蓉、小叶女贞、九里香、紫藤、蒲葵、棕檎沆氟化氢HF榆树、皂荚、桧柏(圆柏)、侧柏(扁柏)、枣树、女贞、香樟、银杏、无花果、构树,柑桔、广玉兰、石榴、柳树、罗汉松、小叶榕、丁香、天竺桂(阴香)、刺槐、灯台树、二球悬铃木、苦楝、乌柏、泡桐、梧桐、银杏、枇杷、樱桃、桂花、夹竹桃、珊瑚树、山茶、£兰、小叶黄杨、海桐、木梯、扶桑、桅子花、向日葵、月季、美人蕉施二氧化硫so榆树、皂荚、臭椿、银杏、女贞、构树、黄葛树、香樟、刺槐、柳杉、广玉兰、合欢、毛白杨、柳树、山桃、鹅掌楸(马褂木)、玉兰、黑桃、栾树、喜树(千丈)、龙柏、桧柏(园柏)、侧柏(扁柏)、小叶榕、罗汉松、乌柏、柑桔、柚子、珊瑚树、枸骨、海棠、石楠、茶花、山茶、卫矛、红背桂、木芙蓉、海桐、小叶女贞、杜鹃花、桓子花、夹竹桃、含笑、木槿、大叶黄杨、小叶黄杨、金边黄杨、棕梅、假槟榔、散尾葵、紫藤、慈竹、毛竹亢二氧化硫H S龙柏、女贞、二球悬铃木、银杏、桑树、桃树、樱花、苹果、泡桐、无花果、珊瑚树、茶花、海桐、大叶黄杨、小叶黄杨、银边黄杨带尘榆树、毛白杨、泡桐、二球悬铃木、臭椿、银杏、女贞、广玉兰、杜英、香樟、国槐、刺槐、构树、珊瑚树、梧桐、核桃、无花果、黄葛树、小叶榕、桧柏(园柏)、侧柏(扁柏)、紫叶李、石楠、木槿、丁香、卫矛、夹竹桃、棕相、海桐、黄杨、大叶黄杨、八角金盘、紫叶小攀、紫藤施汽车尾气污染二球悬铃木、小叶榕、黄葛树、梧桐、大叶樟(银木)、香樟、核树、刺槐、臭椿、构树、龙柏、女贞、杨树、白蜡树、羊蹄甲、银桦、黄杨、红背桂、夹竹桃、海桐、紫薇、木槿亢旱植物雪松、马尾松、侧柏、广玉兰、核桃、柳树、档木、榆树、乌柏、黄连木、刺桐、合欢、刺槐、皂荚、紫荆、紫藤、羊蹄甲、小桀、构树、桑树、无花果、栾树、樟树、火棘、紫叶李、石楠、红花檐木、蓝果树、毛竹、棕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