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一先秦单元整合备考提能.知识纵横贯通/核心素养培优01知识纵横贯通诸子百家思想的贡献与现实价值[对点训练]
1.(2019•贵州思南中学高二期末)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A.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B.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C.只有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谐社会D.诸侯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孔子、孟子、荀子共同强调了社会个体应该重建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促进自身道德的觉悟和完善,这样才能挽救“礼崩乐坏”的社会,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表明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排除B项;C项“只有”表述过于绝对,道德自律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方式之一,排除;材料并非只是针对诸侯国君而言,而是针对社会各成员提出的要求,排除D项先秦时期社会特征表现[对点训练]
2.(2020•福建三明一中返校考)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钱、锄、铲、镰、犁锌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铁制农具甚至整套铁农具,表明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得到很大发展和推广,这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和生产力的提高,故选B项A项“独断经营”,D项“最早出现”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必备品”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对点训练]
3.(2020•福建三明一中返校考)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反映了()A.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B.儒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C.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D.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答案A解析材料“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体现了选官的依据是才能的高低,而在此之前的夏商周时期,选官的主要方式是依据宗族血缘而进行的分封,这反映了依据宗法制的世卿世禄制已经逐渐崩溃,故A项正确儒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是在汉武帝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君臣关系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故D项错误I中外关联一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与古希腊城邦的差异[对点训练]
4.关于美德与智慧的关系,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这说明二者()A.都带有人文的色彩B.都重视教育的作用C.价值取向完全一致D.所处社会环境相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和“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可知都是对人的研究,都带有人文主义色彩,故A项正确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孔子关注的是“天下”,苏格拉底关注的是个人,故c项错误;中国是农耕文明,而希腊是海洋文明,故D项错误02核心素养培优一一时空观念时空观念包括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这两者是历史学科知识的基本要素,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分析解答历史问题时必须运用的工具和借助的手段
(1)时间观念关于时间观念,课程标准将其分为四个能力达标层次
①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表达方式;能够理解它的意义;在叙述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表达方式
②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下;能够利用历史年表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
③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描述和概括,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及其意义
④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间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间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解释历史时间的表达,常见的形式有世纪、年代、历史阶段术语、历史时期、朝代以及古代的种种纪年方式(如帝王年号、干支纪年)等这些是历史学科的常识知识,是历史事件的时间定位,也是分析历史问题不可或缺的要素高中历史教学比较注重把握历史时段特征(也称历史阶段特征),这是历史时间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这种思维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把握了历史时段特征,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时段特征解题法甚至成为一种解题的方法和手段
(2)空间观念
①概念阐释空间概念在史学研究中,主要是以历史地图的形式出现,包括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分布图、交通路线图、经济分布图等
②达标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空间观念,能够使学生了解史事发生、发展的具体地理环境,在具体的历史空间中认识和理解史事的意义,并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典题例证(2019•北京高考)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可知,东周时期已掌握丝织技艺,产品传播范围广泛,故选A项丝绸之路是中西交通的起点,丝绸之路起点是长安,排除B项;“没有交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生活方式趋同”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代表思想现实价值仁政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儒家思想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道家无为思想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法治观、改革观对于当今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来说,具有借鉴意义墨家兼爱、非攻等思想对今天人们所追求的平等博爱、和平和尊重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项口社会特征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并在春秋战国时期向封建社会转型文明形态从采集渔猎到农耕文明政治特征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再到中央集权的演变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文化特征具有自由开放、兼容并包的特征,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活跃局面经济方面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政治方面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奴隶制贵族政治向封建的官僚政治演变文化方面礼乐制度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春秋后期,私学兴起,平民阶层加入了知识分子队伍,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民族关系“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交流中逐渐开始了融合军事方面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过程;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各民族频繁迁徙和交往,推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古希腊城邦政治结构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世界经济发展大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商品经济发达,农、工、商并重政治制度各诸侯国权力日益强大,最终发展为君主专制制度出现共和政体,王权衰微,个别城邦建立较发达的民主政治文化特征依托大河和农耕创造辉煌的文明,文化具备多元化特征,但不能改变封闭和保守的特点依托海洋孕育灿烂的文明,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多元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