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缓宁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合的新途径、新方式,支持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开展乡村旅游创业就业,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实现稳定脱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集中精力解决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道路、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标识标牌、游步道等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美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示范村建设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体验农庄等旅游产品.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大乡村旅游发展奖补工作,鼓励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村集体和工商资本等多元投入发展乡村旅游第三节电商扶贫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基点、以市场为导向,围绕解决“农产品进城”的难点,营造发展环境、创新服务模式、规划产业布局、强化资源共享,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和农村电商体系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贫困地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建立电商孵化基地、县级电商服务中心,成立专业电商培训机构,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奖补、小额信贷支持提升贫困地区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第四节资产收益扶贫积极探索财政扶贫资金入股经营模式,将财政投入到村到户的发展类资金转变为村集体或贫困户持有的股金,折股量化到村到户后,入股到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或种养大户等市场经营主体,每年按经营利润享受分红鼓励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合作经营模式贫困户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贫困户将扶贫小额贷款直接委托给企业,项目收益按比例分成,实现扶贫开发由短期“输血”向长期“造血”转变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基金和风险补偿长效补充机制,建立县级扶贫投融资平台深入开展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经营组织方式变革,形成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与农户利益联接的“折股量化”机制确保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益达4万元以上第三章转移就业脱贫一批第一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是加强贫困人口下培训力度整合民办培训机构、职业学校等各类社会培训资源,培养我县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让贫困家庭劳动力学会一技之长,培养一批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创业能手,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二是实施“雨露计划O帮助贫困户“两后生”到各级各类学校参加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对就读于职业类学校的贫困学生做到应补尽补三是加快中职教育发展建立职业教育扶贫助学长效机制和管理机制,加大对中职学生的资助力度,在资助政策上给予倾斜,确保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职业教育学业,不让一个中职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第二节多渠道促进转移就业
一、开展就业培训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根据贫困劳动力意愿和当地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升贫困家庭就业能力鼓励职业中专及其他职业培训学校开展扶贫性就业培训
二、鼓励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鼓励大众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对有创业意愿并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创业人员,给予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政策扶持
三、实施就业援助帮扶贫困劳动力就业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掌握本地贫困劳动力数量、分布等情况,收集贫困劳动力就业状况、就业意向及培训愿望等信息,建立贫困家庭就业台账积极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帮助符合岗位条件贫困劳动力参加招聘,帮助他们上岗就业引导本地电子商务、农产品加工、竹木加工等企业在有条件的乡镇(村)创办加工点,为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按照“政府引导、自觉自愿、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对于生存条件特别恶劣、缺乏基本生产和发展条件的贫困群体,实施易地搬迁第一节精准识别搬迁贫困户
一、搬迁对象范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符合避险搬迁
一、高寒山区搬迁
一、生态搬迁的贫困户
二、搬迁对象确认条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确认条件
①居住在我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对象范围内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②农户自愿申请;
③该对象必须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三、搬迁对象确认搬迁对象经过贫困农户申请、村委会初审及公示、乡镇政府审核及公示、县级政府审批及公告、签订搬迁协议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有经办人、负责人签字并存档备查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安置方式易地扶贫搬迁与同步整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库区移民搬迁等统筹考虑,统一选址、统一推进
一、安置区域适宜性评价安置点应选择在文化较为发达,相关的基础设施设施较为完备小城镇、产业园区等人口较集中地区
二、安置方式主要采取统购统分、统规统建、统规自建、分散自建、分散自购五种方式根据资源环境条件,依托县城及县城规划区、小城镇和产业园区集中安置,对全县扶贫生态移民进行妥当安置第三节促进搬迁群众稳定脱贫根据搬迁群众的需求,以适应就业为导向,通过职业技术培训、自主创业、劳务输出转移等措施,保障搬迁户稳定收入,解决“搬的出,稳得住,能致富”问题第五章教育支持脱贫一批通过结对帮扶和政策扶持,坚决确保贫困户家庭孩子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确保贫困户家庭孩子不因交不起学费和生活费而放弃或中断高中、高职、大(中)专学业,切实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第一节不断提升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推进现代化学校建设,促进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到2020年,学前教育进一步普及,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到95%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70%各级示范性幼儿园人数达到在园幼儿总数的3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8%有学习能力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抓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抓好乡镇薄弱学校改造第二节降低贫困学生家庭负担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各学段全面涵盖的教育扶贫体系,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孩子不失学改善农村中小学校食堂供餐条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县职业中专基础设施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县职业中专教师招聘与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校企合作与联合办学,启动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第六章健康扶贫脱贫一批遵循省、市、县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大力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基础设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第一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强化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加强后备人才培养,重点争取贫困村订单定向3年制专科层次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医学生毕业后重点安排到贫困村卫生室工作加强在岗村医培训,分批安排贫困村乡村医生进修第二节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提高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对全县贫困参合人口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10%最高限80虬大病保险补偿起付线由12000元减半至6000元,自付费用超过2000元的,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按40%、县外按30%的比例救助第三节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积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重大疾病、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的防治,重点突出解决严重威胁妇女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有效降低贫困地区妇女儿童死亡率和患病率加强全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结合农村污染源治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健康素养水平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定期体检,为贫困农村妇女免费进行“两癌”普查,对贫困慢性病患者进行跟踪管理第七章生态保护脱贫一批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森林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补偿政策,根据国家政策提高补助标准,增加贫困户收入第一节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一、退耕还林工程项目通过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加快我县造林绿化、贫困地区生态建设的步伐,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对我县25度以上坡耕地的非基本农田实施退耕还林重点加强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状况脆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退耕还林建设
二、重大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通过带动贫困户发展油茶、中药村、楠竹等经济林业,在增加森林面积,提高生态保护能力,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的同时,贫困户增收脱贫
三、生态公益林补偿项目构建完备的公益林体系对纳入公益林管理的森林和林地,以多种方式对经营者给予合理补偿,通过公益林补偿机制,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
四、生态扶贫护林员岗位通过对生态扶贫护林员的培训,实施目标考核管理方式,公益林、天然林得到更好的管护对全县范围内有公益林、天然保护林的乡村,有计划有步骤通过设置生态扶贫护林员岗位第二节健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生态保护脱贫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补偿机制,用制度保护生态、保护脱贫的落实.人工造林(退耕还林、造林补贴、长防林、油茶造林、森林抚育和间伐、毛竹丰产培育、中药材基地建设),以农户自筹为主,项目补贴为辅,县财政适当补贴的方式.生态湿地保护(松材线虫病防治、松毛虫防治、湿地保护)以县财政补贴为主,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林农自筹为辅.国家省级公益林、天然林的补偿以国家补偿为主,县级公益林以县财政补偿为主护林员岗位的补偿,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为主,一年一合同,标准统一第三节创新生态建设和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坚持把“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作为生态扶贫的新模式和新方向根据贫困地区实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产业,使贫困地区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八章社会保障脱贫一批健全贫困户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推进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按照上级政策规定适时提高补助标准,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动态下的应保尽保加强乡镇敬老院建设和设施配套,逐步提高五保集中供养水平做好城乡低保相关政策的衔接第一节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一、完善社会救助运行机制健全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科学调整保障标准、推行分类施保办法、坚持实行动态管理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加强基本生活保障与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等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加强社会救助与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扶贫开发之间的衔接配套,促进各相关政策措施在保障对象、保障标准、保障资金、服务管理网络等环节的互联、互动、互补,形成社会救助合力,让困难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和帮助
二、健立和完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建立由政府领导,民政、教育、劳动、卫生、房管、公安、司法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发挥联席会议统领社会救助全局、协调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以此为依托形成统一管理平台,实现救助部门全参与、救助内容全覆盖、救助信息全共享,解决审核工作中存在的难题,确保各项救助措施落到实处
三、增加财政的投入比重,多途径筹集社会救助资金,加大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立社会救助资金的长效保障机制根据本县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抓好资金配套指标落实二是建立健全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调整机制,确保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和补助水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物价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使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财政能力相匹配、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协调、与物价指数变动相衔接、动态增长三是拓宽救助资金筹措渠道继续完善经常性社会捐赠体系,建立公众捐赠激励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推进新时期的社会救助工作,多渠道、多层次壮大救助资金,增强社会救助能力
四、加强基层救助队伍建设完善乡镇一级社会救助工作机构,进一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对社会救助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以提高业务素质为基础,不断规范办事程序,提升服务水平第二节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养老保障水平
一、建立城乡养老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土地保障、家庭赡养和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农民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范围,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不断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不断完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建立符合老年人支付能力的医疗保险政策,加快老年医疗保障服务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护理等一体化服务,确保老年人的医疗需求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加快镇级敬老院建设,鼓励、支持和资助各种社会力量兴办社会养老服务机构
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为重点,以慈善事业为补充,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和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健全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机制,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制定出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建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数据互通共享信息平台,实现动态监测、工作机制有效衔接逐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养2016年目录第一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二章发展产业脱贫一批第一节特色产业脱贫第二节乡村旅游扶贫第三节电商扶贫第四节资产收益扶贫第三章转移就业脱贫一批第一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第二节多渠道促进转移就业第四章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老保险水平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改善供养条件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基本保障制度,提高残疾人托养公共服务水平扩大公益性养老院抚养范围,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业,政府定向购买养老公共服务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养老保障水平
三、社会保障兜底扶贫行动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保障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按照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原则,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政策,切实解决扶贫建档立卡人员中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将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人口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残疾人救助政策,落实对重点优抚对象、低保户、五保户的大病医疗救助政策第三节健全“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管理机制逐步加大对农村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壮大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或就近就业对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进行摸底排查,建立详实完备、动态更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农村“三留守”人员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和突发事件要进行及时干预特别要对受到侵害的留守妇女和儿童及时进行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让其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建立农村“三留守”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制要加大对“三留守”和残疾人人员关爱服务的投资力度,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加强资金监管民政、教育、文化、妇联、团委等部门在组建服务队伍和开展活动方面要密切配合,形成解决“三留守”和残疾人问题的合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长期参与到对“三留守”和残疾人的关爱服务中来加大对侵害留守妇女和儿童权益的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保护留守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
三、加快建设农村“三留守”和残疾人关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托儿所、儿童福利院等救助保护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社区儿童之家等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家庭、学校、基层组织、政府和社会力量相衔接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健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低收入家庭重病重残等困境儿童的福利保障体系加强残疾人康复和就业服务设施及机构建设,加大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特殊教育、技能培训、托养服务实施力度针对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工作第一节开展对口帮扶与扶贫协作不断完善挂钩定点帮扶制度,对全县所有贫困村实行县级领导联点、部门支持、工作队驻村帮扶机制倡导、鼓励和动员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定点帮扶贫困村,按照能力大小和意愿,自主选择以村、组、贫困户作为帮扶对象,以帮扶项目的实施为载体,开展定点帮扶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全县扶贫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扶贫开发机制第二节驻村帮扶对全县所有贫困村实行派驻工作队帮扶制度,工作队长兼任所驻贫困村第一支部书记工作队常驻贫困村,驻村工作队任务为“12+3”,“12”即水、电、路、业、房和环境整治“六到农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养老政策、低保政策、五保政策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六个落实”,“3”即基层组织建设、广播电视户户通村村响、所驻贫困村精准脱贫,所有贫困农户必须明确帮扶责任人使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村支两委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贫困群众致富能力明显增强第三节企业帮扶鼓励企业通过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合作共建、捐资捐助等形式,开展村企共建动员企业积极参与帮扶贫困村活动一是合作开发现代农业项目由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管理,共建村提供土地、劳动力,共同开发规模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项目二是建立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企业通过合同定购、下乡采购等形式,在贫困村建立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贫困村通过专业合作组织等形式,组织农户发展油茶、青钱柳、蔬菜、畜禽等农业生产,为企业提供原材料三是发展配套产品加工在符合全县产业发展规划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在贫困村通过产业转移、来料加工、定牌生产等形式,发展家庭作坊式的配套产品加工第四节社会力量帮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引导社会扶贫力量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实现社会帮扶资源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组织在春节等重要节日向贫困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积极对接“希望工程”、“春蕾计划”、“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等公益平台帮助贫困妇女和儿童发挥好全国扶贫日社会动员作用,构建社会化“大扶贫”格局第十章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能力充分发挥行业部门扶贫攻坚的骨干作用,围绕解决贫困地区的突出问题,加大精准扶贫工作力度,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强化脱贫攻坚的基础支撑第一节改善基础设施
一、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实现贫困村村村通水泥路,力争打通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优先安排合并村之间的连接线,农村公路“窄改宽”优先向贫困村集中地区倾斜,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中小危桥改造提高贫困村公路服务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补助群众修建机耕道和林道实现行政村通畅、自然村通达..
二、水利基础设施工程支持贫困村加强“五小水利”设施和山洪灾害防治、涝区治理、农村河道综合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项目建设
三、农村电网提质完成新一轮贫困农村电网改造,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能力,提高群众用电质量有序推进清洁能源建设第二节改善贫困村生活条件完善贫困村建设规划,推进贫困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村庄绿化保护传统村落,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支持农村山水田林路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第十一章重点项目投资与绩效预测第一节重点项目本规划项目实施要紧紧围绕全县脱贫攻坚总体部署重点实施产业发展、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全面提升贫困村整体承载功能和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贫困人口收入,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第二节投资概算与绩效预测本规划涉及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助学培训、改造搬迁、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六大类31个分项目规划共投入400067万元(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7640万元,行业部门资金276052万元,业主投入24590万元,农民自筹71785万元),其中产业发展投入82970万元;社会保障投入21800万元;助学培训投入10300万元;改造搬迁投入14835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49607万元
一、社会效益通过规划项目的全面实施,充分挖掘我县资源潜力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群众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使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提高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和信誉,密切干群关系,保持贫困地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二、生态效益规划的实施,增加全县森林覆盖面积,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提高土地产业效益,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向良性化方向发展,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扶贫效益通过规划项目建设,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经济收入显著增加首先是水、电、路等基础项目的实施,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集中资金、技术、物资、人力等资源,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有效瞄准了弱势群体,提高了扶贫开发成效第十二章保障措施第一节强化规划引领强化规划纲要的依据意识,严格依规划行事、行政利用规划的先导性、预见性来引导全县脱贫攻坚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注重增强脱贫攻坚规划的前瞻性、统筹性,切实发挥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第二节坚持分类推进全面实现绥宁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目标,充分发挥规划的纲领性作用,必须强化规划的执行力,科学分类落实“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目标任务,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建立健全规划体系,在全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框架下,制定和实施年度规划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跟踪监督,适时修订的脱贫攻坚实施机制第三节创新体制机制
一、扶贫机制创新探索扶贫攻坚与生态建设的共赢机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探索生态环境服务转化为市场价值的有效途径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探索合力攻坚大扶贫工作机制,以规划为平台,各尽其责、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各方参与、合力攻坚”工作机制探索扶贫投入增长机制,建立财政资金、信贷资金、社会帮扶资金对片区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户的投入积极性结合土地利用制度创新、林权制度改革和旅游业等产业发展,探索通过市场机制和财政政策将贫困村资源环境优势转变为扶贫投入稳定来源探索金融扶贫机制,增加贫困地区贷款投放,宏观调控释放资金定向用于扶贫开发,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实施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小额信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扶贫产业,扩大扶贫龙头企业融资额度,建立扶贫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以创新金融产品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探索扶贫攻坚瞄准机制,实行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两项制度衔接,加强贫困识别工作,突出重点,差别对待,创新扶贫到户机制,建立健全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要优先惠及扶贫对象,确保最困难的村和最困难人员得到有效扶持
二、协作机制创新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各类企业、科研推广机构等参与帮扶工作,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企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以土地、资金合作等为载体,与农民开展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创新经营机制,大力发展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产业化经营,培育品牌,发挥优势,互利共赢第四节加大政策支持围绕规划目标和任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现有的85个贫困村,均享受国家、省、市、县出台的特困地区特定的扶贫开发政策对深度贫困村实行差别化重点扶持
一、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以摘帽销号为目标,以减贫成效为导向,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项目为平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的原则,把目标相近、方向类同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农业新技术培训与推广、新品种引进、产业园区建设等.税收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全面落实针对帮扶单位、企业及个人的扶贫捐赠税前扣除、税收减免等扶贫公益事业税收优惠政策参照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支持政策,对在贫困村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帮扶企业,享受同等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信贷支持等相关支持政策.金融政策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多方面拓宽发展融资渠道大力发展扶贫小额信贷,优化金融网点布局,尽快实现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全覆盖完善国家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加大对贫困户进行财政扶贫贴息资金投入,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扶贫贴息贷款的投放力度以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小微企业信贷优惠支持落实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创新金融精准扶贫方式,实现金融知识宣传乡镇全覆盖;鼓励保险机构设立基层服务网点,创新险种和服务机制,发展特色农业保险和小额扶贫保险
二、投资产业政策..
1.投资政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村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专项对贫困村特色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投资,对外来企业投资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在项目核准等方面优先考虑,并给予土地等优惠..
2.产业政策实施差别化产业扶持政策,重点支持旅游业、特色农业、民族文化产业和生态环保型产业发展,在投资管理上予以优先考虑,在用地、信贷等方面优先给予政策倾斜加大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和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
三、土地政策积极开展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及时组建拆除、复垦旧宅基地允许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县域范围内使用,节余指标收益全部用于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四、生态补偿政策继续实施以新一轮退耕还林和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综合治理等为主的生态保护工程,对贫困区域采取将林地划入公益林保护,通过国家层面实行以水土保持和碳汇生态效益为主的生态综合补偿机制,形成以生态为主体的多生态补偿效应,逐步解决“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政策问题
五、帮扶政策加大对贫困村的定点扶贫,实现对贫困村全覆盖实行集团帮扶,制定帮扶规划,明确帮扶任务,落实帮扶资金和措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对贫困村实行定点包干扶贫帮扶单位在产业发展、人员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村的帮扶力度,积极参与贫困村扶贫攻坚,以市场为导向,将帮扶单位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与贫困村的资源、劳动力、市场等优势结合起来第五节强化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绥宁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县扶贫办
二、明确工作职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完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议事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行业部门要建立分工明确、定期协调、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发挥行业和职能优势,认真制定落实好各项扶贫措施的具体实施细则和年度精准扶贫计划方案各乡镇要切实承担起扶贫开发工作的直接主体责任,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选好配强贫困村领导班子,尤其是选好村党支部书记,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一支“永不撤离的工作队”第一节精准识别搬迂贫困户第二节积极稳妥实施搬迁安置第三节促进搬迁群众稳定脱贫第五章教育支持脱贫一批第一节不断提升基础教育水平第二节降低贫困家庭学生就业负担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第六章健康扶贫脱贫一批第一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第二节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第三节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第七章生态保护脱贫一批第一节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第二节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第三节创新生态建设和生态资金使用方式第八章社会保障脱贫一批第一节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三、加强资金筹措采取“扶贫专项资金用活、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农民培训资金切块、部门帮扶资金到位”的方式,县财政筹集资金用于精准扶贫,并视财政状况逐年递增积极向上争取扶贫专项资金,做大资金规模,做优使用方案入严格考核督查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把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年度对市属县直部门、乡镇绩效文明考核评估范围,实行单独考核以贫困村、贫困户年度稳定脱贫任务为考核依据,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巡查办法脱贫攻坚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五、营造良好环境准确把握扶贫宣传方向,大力宣传扶贫开发纲要,各级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展示全县扶贫开发的成就和经验,及时报道和宣传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成功做法和先进典型,全面反映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第二节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养老保障水平第三节健全“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第九章积极开展社会帮扶脱贫第一节开展对口帮扶与扶贫协作第二节驻村帮扶第三节企业帮扶第四节军队帮扶第五节社会力量帮扶第六节国际交流合作第十章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能力第一节改善基础设施第二节改善贫困村生活条件第三节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第十一章重点项目投资与绩效预测第一节重点项目第二节投资概算与绩效预测第十二章保障措施第一节强化规划引领第二节坚持分类推进第三节创新体制机制第四节加大政策支持第五节强化组织实施第一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脱贫攻坚总体思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以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的退出为目标,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与生态保护并重,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作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二节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同时要发挥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积极争取发达地区的对口帮扶和经济合作,加快脱贫和经济发展进程
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原则以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为重点,实施产业扶贫到户、金融扶持到户危房改造到户技术培训到户、兜底保障到户、干部帮扶到户等“六个到户”,重点突出水、电、路、业、房、环境整治与教育、医疗、养老、低保、五保、村集体经济“六个落实”坚持脱贫攻坚到村到户的方针,始终坚持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户为基本对象,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在积极稳妥做好全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脱贫攻坚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的基础上,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实现全面扶持政策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健康扶贫、生态保护和社会保障扶持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步伐
三、分类扶持、绿色发展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培育市场,统一规划、有序开发的原则,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帮扶、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分类扶持贫困村和贫困家庭发展基础较好的村,重点推进特色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村,着力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减贫脱贫;对于不适宜、不利于居住的高寒山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区及生态脆弱区区内的居民,稳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四、问题导向、改革创新原则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精准扶持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生态保护扶贫、教育培训、医疗救助、社会保障兜实现全县640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探索资产收益扶持制度,通过土地流转、扶持资金折股、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让贫困人口分享更多资产收益
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原则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自强不息,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特别是要调动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积极性,鼓励先富帮后富,引导他们克服“等、靠、要”思想,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激发内生动力第三节发展目标确保到2018年贫困县摘帽,85个贫困村有序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第二章发展产业脱贫一批第一节特色产业脱贫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思路,大力推进“百千万”产业精准扶贫工程,培育壮大基地规模,放在品牌市场优势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助力贫困人口脱贫重点抓好以下几大产业.
1.杂交水稻制种根据贫困农户家庭情况及发展条件,通过改善生产条件、资金扶持、订单收购、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通过种植、销售杂交水稻种子,辐射、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脱贫.优质稻通过改善农田水利、生产性基础设施等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技能培训、技术推广、资金扶持等带动贫困人口发展优质稻,增加收入.油茶产业采取油茶新造、低改,改善油茶基地基础设施,加强技能培训,支持做大做强油茶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参与油茶产业发展增加收入.野山椒通过培优做大加工企业,改善生产条件,加强技能培训和资金支持等方式,带动贫困人口参与野山椒发展增加收入.青钱柳通过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改善青钱柳基地基础设施,加强资金扶持、订单收购、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农户参与青钱柳产业增收脱贫..
6.养殖根据全县养殖业发展规划和农业产业扶贫的总体要求,突出资源优势、特色优势,进大力发展生猪养殖、黔邵花猪养殖、肉牛羊养殖、家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等
7.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培育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其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实施“互联网+农业”工程培育知名的“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牌企业,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支持贫困户开设网店、土特产店建立健全电商服务站点,有效解决农村信息服务瓶颈在重点抓好以上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充分挖掘贫困人口和贫困村优势,推进各类特色产业发展第二节乡村旅游扶贫围绕“一圈多点”总体布局,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乡村旅游有机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