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问题探讨K思考回答』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K展示填空》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如此R问1单细胞生物是怎样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呢?多细胞生物呢?(思考与讨论)K教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3.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资料分析).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I・、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Na+、Q.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K展示》研究表明,血浆中约有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无机盐(约1%)蛋白质(约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概括地说,细胞外液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命起源于海洋(思考与讨论)K教师提示》其它参考书教学设计方案课程
3.
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模拟人体某方面稳态的维持教学内容分析(必须注明教材版本)人教版结合初中学习的基础以及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学习体液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较容易的,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可以结合课本资料及适当补充加以突破,是本节难点、重点.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知识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模拟人体某方面稳态的维持来说明教学目标.掌握体液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认识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结合自身认识稳态的生理意义学情分析学生非常愿意了解自身生命活动的知识,加上初中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兴趣一定很浓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理化特性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教与学的媒体选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模拟人体某方面稳态的维持课程实施类型偏教师课堂讲授类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备注教学活动步骤序号1认识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认识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关系、认识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认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温度理化性质教学活动详情教学活动1:认识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认识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关系活动目标认识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认识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关系解决问题认识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认识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关系技术资源(相关技术手段与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各类技术资源的目的)相关硬件设施,动画常规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以外的传统教学资源)图片活动概述(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教师展示动画、图片,适当介绍,学生观察、思考完成练习填空血浆组织液淋巴同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肉成人体内存在的部位血管内组织细胞之间淋巴管中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各种血细胞体内各组织细胞淋巴细胞等所含的化学成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蛋白质很少.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酎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CO2+H2OH2CO3H++HCO3-o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反馈评价(对本阶段学生表现的评价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反馈)教学活动2认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温度理化性质活动目标认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温度理化性质解决问题认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温度理化性质技术资源相关硬件设施常规资源图片、表格活动概述教师通过图片、表格引导学生分析教与学的策略(旁栏思考题〕K提示儿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
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
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失水过多会死亡此外,在强酸、强碱及温度过高、过低情况下,细胞也不能正常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会出现这种情况吗?K展示》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过来,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溶液渗透压越低影响渗透压大小的因素:主要与无机盐(Na+和C1-)蛋白质的含量有关酸碱度血液酸碱度的调节,在缓冲物质的调节下始终维持在
7.35-
7.45之间,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一般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稳态反馈评价••••••评价量规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