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第四章现代幼儿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目标的意义、依据和价值取向
一、教育目标的界定
二、学前教育目标的意义
三、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
(一)首先是儿童
(二)其次是社会
(三)最后是学科
四、学前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
(一)目标的社会取向
(二)目标的教育取向
(三)目标的发展取向第二节学前教育目标的层次和结构
一、学前教育目标的层次
(一)学前教育目标的计划性、目的性
(二)学前教育目标适用的范围和层次
(三)学前教育目标的可操作性程度
二、学前教育目标的结构
(一)学前教育目标的不同结构
(二)布鲁姆的学前教育目标的分类第三节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
一、清末《奏定蒙养院章程》中的学前教育目标
二、建国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第四节世界幼儿教育目标的发展历史和国外幼儿园保教目标介绍
一、世界幼儿园保教目标的发展历史
(一)以保育为主的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
(二)促进幼儿潜能发展的阶段(19世纪中叶至本世纪50年代)
(三)以智育为主的阶段(本世纪40年代至本世纪80年代初)
(四)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阶段(本世纪80年代至今)
二、国外幼儿园保教目标介绍(-)法国学前教育目标
(二)苏联及俄罗斯学前教育目标
(三)美国学前教育目标
(四)日本学前教育目标第四章现代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目标的意义、依据和价值取向
一、教育目标的界定学前教育作为人类的有意活动,目的性是其首要特征学前教育目标是整个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4)为顺应时代的要求,国家教委于1996年6月1日公布实施新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该《规程》规定保教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该保教目标比较具体、全面,有利于幼儿保教工作者全面、科学地把握目标的内涵,使幼儿保教的各项具体工作能为之服务该保教目标与1989年的保教目标相比,主要有如下优点第一,新目标强调要培养幼儿“爱科学”,这符合我国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二,新目标首次提出要培养幼儿“自信”的品质,并在《规程》后文中进一步强调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这表明我国已开始重视培养幼儿独立自尊的个性第三,新目标明确规定要培养幼儿“初步”的动手能力这比原来的目标只是笼统地提出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更切合实际第四,新目标不仅要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还要培养幼儿相应的能力,这较之原来的目标也更具全面性总之,较之以前的幼儿园保教目标,新的幼儿园保教目标更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更切合时代的要求,也更加全面以上四个学前教育目标分别反映了我国解放初期、拨乱反正时期以及深入改革开放时期对学前教育目标的认识、建构其中可以明显地看到知识观、教师观、儿童观、教育观的变化从我国学前教育的实践来看,学前教育目标的侧重点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较多地强调知识教育发展到强调能力培养,从知识、能力并重发展到强调个性发展,强调情感发展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幼儿发展认识的全面和深入第四节世界幼儿教育目标的发展历史和国外幼儿园保教目标介绍
一、世界幼儿园保教目标的发展历史
(一)以保育为主的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大工业的发展使大批的妇女走进工厂,这些妇女的幼儿无人看管,放任自流,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慈善家们从人道主义、维护社会治安、利用妇女劳动力、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等意图出发,兴办了一些幼儿教养机构这些幼儿教养机构的主要目标就是保育幼儿,有的也辅以少量的道德或宗教教育
(二)促进幼儿潜能发展的阶段(19世纪中叶至本世纪50年代)福禄倍尔于1837年在德国的勃兰根堡创立了幼儿园及其教育体系,从而使世界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发生了转变现代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有两个目的,一是生物目的,即帮助个人的自然发展;另一个是社会目的,即个人能适应并利用环境而教育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都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目标的核心实际上也是促进幼儿内在潜能的自然成长以发展幼儿的潜能、天性和神性为主的幼儿园保教目标,一直盛行到本世纪的50年代
(三)以智育为主的阶段(本世纪40年代至本世纪80年代初)本世纪40年代末,苏联以乌索娃为首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幼儿园进行教学实验,以提高幼儿园的智育和德育水平成功的实验结果,使苏联教育部决定在幼儿园进行较系统和较完善的知识教育智育开始作为幼儿园保教的主要目标
(四)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阶段(本世纪80年代至今)片面强调智育给幼儿教育工作带来了种种不良的影响1985年6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也强调要纠正幼儿教育中的偏重智能发展的倾向,呼吁从“智能中心”转向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个性认为幼儿教育不能仅从智力发展方面为未来做准备,发展儿童的智能决不能以牺牲儿童的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为代价从此,许多国家的幼儿园保教目标开始重视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
二、国外幼儿园保教目标介绍
(一)法国学前教育目标教育原则——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个性为主学前教育的作用——教育作用、补偿作用、诊断和治疗作用、与小学的衔接作用幼儿教育的总目标——幼儿在体力、社会性、智力、艺术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幼儿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作准备不同年龄班的教育目标(见教材102)
(二)前苏联学前教育的基本目标幼儿教育的总目标——把学前儿童培养成为“个性全面协调的发展,能符合新社会的发展要求,有创造性,并且具有一系列对今后整个生活有重大意义的品质优良的儿童”具体的教育教养工作由三个纬度展开具体的教育教养工作儿童生活的组织与作业教学节日和娱乐
(三)美国幼儿园的保教目标美国全国州长协会于1990年2月底在华盛顿会议上正式通过,在由布什总统签署的全美教育目标的报告》中提出了迈向大教育世纪的全国6个大教育目标和21个具体要求,全国教育目标开头准备部分,即目标一提出到2000年,美国的所有儿童都要进学校学习其具体要求为所有贫穷儿童都要接受帮助他们入学的高质量的、合适的发展性学前计划所提供的教育;家长应是儿童的启蒙教师,他们每天都应抽出部分时间帮助其子女学习同时、家长应接受必要的训练和帮助;儿童要得到营养和保健护理,以便能以健全的心智和健康的身体进学校学习,并建立有效的胎儿保健体制,使胎重偏低的婴儿数大大减少此外,世纪年代初,全美最大的群众性幼教组织一一全美幼儿教育协会简称,NAEYC在其制岁儿童定的《适宜于3-8岁儿童的课程内容与评价指南》中就提出应当使儿童在各方面,包括社会性、情感、认知和身体等方面得到发展,使儿童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应当在帮助儿童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应当激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是使儿童变得消极被动;应当给儿童提供一定的选择机会;应当重视儿童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应当重视发展儿童思维推理、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重视社会性交往对学习的作用,提供同伴间互相学习的机会;应当满足儿童对活动、感官刺激、新鲜空气、休息、健康和营养或代谢等的需要;应当在满足新生儿童生理需要的同时,促进儿童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不要把剥夺这些需要作为对儿童的惩罚;应当给儿童以心理安全感,即让儿童觉得轻松、愉快、舒适,而不是不参与、恐惧、担忧或有压力感;应当让儿童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能增强儿童的成就感及对学习的兴趣与好感;寺有美国幼儿教育实行地方分权的管理体制,因此,各个幼儿园的保教目标并不相同,但许多州与地方教育当局都为制定幼儿园工作大纲作了方向性的指导,其指导目标主要包括
1、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以儿童个体发展的水平为基础,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鼓励他们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2、鼓励儿童与别人相互作用,帮助儿童学会友好地与同伴交往,能够相信成人,并能对成人的各种要求做出反应,拥有责任感
3、帮助儿童理解并尊重他们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其他儿童的种族文化
4、鼓励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需要,学会与人分享和合作
5、提高儿童肢体动作的准确性、手眼动作的协调性,发展儿童的独立精神和探索精神
6、培养儿童学习的技能,如前读写算的技能,但不要强迫他们去学习,使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成长速度来进行学习
7、通过游戏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并帮助儿童对知识经验进行总结、分类;增进儿童的友谊,发展儿童的自尊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四日本幼儿园的保教目标1990年3月,日本公布的《幼稚园教育要领》明确规定,幼儿园保教目标包括如下五个方面1培养健康、安全、幸福的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生活习惯和态度,打好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2培养对他人友爱与信赖之心,启迪自立与同他人合作的态度及良好的道德品质3培养对自然界与周围事物的兴趣与关心,启迪丰富的情操和思考问题的能力4激发在日常生活中对语言的兴趣与关心,使幼儿养成积极听、说、问的态度以及对语言的感受力5通过多种多样的体验,增加丰富的感性知识和培养创造性能力此外,在法国哈比教育法中还明确规定,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启发儿童个性;消除儿童由于出身和家庭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成功机会的不平等;早期发现和诊治儿童智力上的缺陷和身体器官上的残疾;帮助儿童顺利完成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保教工作的依归,因此,在研究学前教育活动之时,首先必须明确学前教育目标为了准确把握幼儿保教目标的概念,首先必须正确区分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这三个概念
(一)教育目的什么是教育目的呢?所谓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人们的教育活动不是无意识的、盲目的,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也就是说,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先,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人们其所以进行教育活动,也就是要引起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形成他们的个性,使他们成长为合乎社会需要的人这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目的在一定的社会中,凡是参与或关心教育活动的人,如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企业家、军事家和教师、家长等等,对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都会有各自的期望,也就是说都会有各自主张的教育目的受教育者对于自己应成长为什么样的人,随着经验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发展,也会有愈来愈明确的追求,即自我教育的目的人们的这些教育目的有共同之处,也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教育学研究教育目的,不能不关心人们对教育寄予的希望,但并不是罗列人们的这些目的,而是要研究社会的总体上的教育目的,或在一定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带有某种普遍性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可能是由某个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或国家机关制定推行的,是各个阶段、各个性质和各种形式的教育(即各级各类的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的总的要求,它对个人的教育目的、对社会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都起着指导、调节和统摄作用
1、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1957年,毛泽东首次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第一次明确表述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1982年《宪法》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83年景山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四有、两热爱、两精神)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1990年,是对我国新时期教育目的完整概括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各级各类学校要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为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⑴方向社会主义
(2)总要求培养“劳动者”
(3)素质要求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4)根本宗旨、重要使命提高全民族素质
(5)基本使命、基本要求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回答了“为谁服务?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一教育目的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体发展的方向,是我国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幼儿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理应服从这一教育目的的统一指导
(二)教育目标教育的目标有两种不同的涵义
(1)培养受教育者的总目标,亦称“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人们普遍认同有关教育目标的第二种解释教育目标是在国家教育目的的统一指导下,各级各类学校和各专业依据自身特点而制定的本校、本专业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培养目标)可见,教育目标是一种给教育活动、教育过程设定的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反映的规格指标,它陈述的是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也就是说教育目标是一种对教育活动结果的规定性国家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即是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的教育目标学前教育目标就是托幼机构依据自身特点、幼儿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具体培养要求《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我国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总目标是对幼儿园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具体内容表述如下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幼儿园保教目标的确定,规定了幼儿培养的规格和要求它为幼儿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教育过程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依据,也为检查和评价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衡量标准由此,大家可以看出,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就功能和起止而言,教育目的是动因,起发动教育或教育发生的作用,是起点,而教育目标是规范教育的行为和过程,起校正作用,是终点;教育目的达到与否,由教育目标实现与否为标志,但教育目标的实现,并不一定意味着教育目的的达成,这一分离表明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之间尚缺乏有机、完整的联系
(三)教育任务教育任务则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应完成的工作和应担负的责任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教育任务,是其教育目标具体化的结果为达到教育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必须确定其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相应的职责要求,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我国幼儿教育的任务即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J(双重任务教育幼儿,为家长服务)
二、学前教育目标的意义
(一)学前教育目标具有对幼儿教师思想和观念的规范作用幼儿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是教育活动方向的把握者用学前教育目标影响教师,使之具有明确和正确的目标意识,并以这种意识去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设计教育环境因此,可以说对教育活动起真正指向作用的是扎根于教师意识中的教育目标(-)学前教育目标对教育过程的指导和控制作用学前教育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又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教育环境、教师、幼儿三者之间经常需要协调,班级环境、园内环境、园外环境(包括家庭环境)之间也要进行协调,这种协调是增效的过程,是对与学前教育目标不一致的因素的排斥和控制的过程因此,教育过程的调控器还是学前教育目标,它能使教育过程都围绕、指向教育目标
(三)学前教育目标最本质的意义是对幼儿发展具有规范、评价(标准)作用学前教育目标指明了幼儿发展的领域和基本范围,描绘了幼儿发展的蓝图正如美国当代课程专家瑞夫泰勒所言,“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活动,而在于学生的行为范型中引起某种重要的变化”同时,教育目标也是衡量教育成效的尺度,是衡量幼儿发展的尺度因此,学前教育目标也是学前教育评价体系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如前章所述,无论是从“个人本位论”出发,还是从“社会本位论”出发来确定教育目标都是有缺失的,都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科学性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必须摒弃本位论,从众多相关因素中组织教育目标瑞夫•泰勒提出了学前课程目标的五个生长点,这对我们讨论学前教育目标的确立是有一定价值的这五个生长点是学习者本身、当代校外生活、学科专家的建议、哲学、学习心理学其中,学习者本身,就是受教育者一一儿童;当代校外生活,也就是社会;学科专家的建议就是相关的学科及其有结构、有系统的知识、能力、情感体系;哲学则是价值判断,是宏观的、指向的力量;学习心理学是微观的、具有调节功能的因素因此确定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主要是前三者(-)首先是儿童教育目标最终是要以儿童在教育影响下的发展表现出来的,只有研究和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需要和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儿童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和步伐由此可见,了解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是确定教育目标必不可少的工作
(二)其次是社会主张“社会本位论”固然不科学,但无视社会因素也是不现实的因为每一个社会都是有一定的社会宗旨的,这一宗旨要在各个领域里贯彻落实未来的一代应塑造成什么样的人,便是这一宗旨在学前教育领域中的反映所以学前教育目标总要反映社会的要求和愿望,并关注社会的变化,甚至还应该关注社会的未来,世界的未来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某些观念上甚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幼儿,有些影响对幼儿可能是健康有利的,也有些影响可能是消极有害的,而作为幼儿园,不应袖手旁观,听之任之,必须针对这一现实作出教育上的调整,有的可能是低层目标的调整,有的可能是总目标的调整在社会性与情感教育中强调节俭、无偿地助人等品质关注社会的未来并不意味着要提升教育目标,只是引导幼儿对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了解、推测及关心如,森林火灾会造成什么影响?气温越来越高怎么办?人口越来越多怎么办?为什么会下黑雨?水不够用会怎么样?等等有的问题是幼儿关心的,有的问题是幼儿乐于参与解决的(如节约用水),这些问题都涉及对人类的未来有重大影响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人口问题
(三)最后是学科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学科是很重要的目标生长点但对学前教育来说,其重要性要低一些因为学前教育更强调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注重个性的养成,知识学习、能力锻炼只是幼儿发展的一个方面但不管如何,学科还是一个重要的参照事实上,身心发展的许多方面都是与有结构、有系统的学科相关的所谓“学科专家的建议”,无非是相关学科的专家对于相关学科及其核心点的针对性陈述而教育目标涉及的认知、能力系统更是与相关学科有关的人为地破坏学科的系统性、结构性是不明智的因为系统性、结构性不但反映了一定的程度序列,同时也体现了知识和能力的相关当然,这并不是说系统性、结构性的保持唯有学科参照,近十年的学前教育实践表明,除了学科参照,其他形式(主题、单元等)参照也能在很大的范围内体现系统性和结构性在考虑以上三方面教育目标依据时,应注意正确处理可能性目标和适宜性目标的关系问题从儿童、社会、学科三个教育目标依据出发,无论那一方面均可列出许多的教育目标,经过三者的平衡,即经过“学习心理学”的筛选,仍可保留众多的教育目标假设家长强烈要求让幼儿学英语,社会其他方面也给幼儿园以压力,迫使教师业余时间学英语,然后教幼儿英语,3年以后,每个幼儿都会说5-20句句不等的英语,还认识大部分字母这可以证明一点,让幼儿学英语的简单句是可以的,幼儿能掌握权称这经过了“学习心理”的筛选即是可能性目标问题是这样做有必要吗?每周用三个单位的时间学英语和玩游戏到底哪一个更有价值呢?这就要经过“哲学”的价值取舍只有经过价值取舍,才能确定适宜的目标
四、学前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目标的社会取向在任何社会里,有关教育的一系列价值取向其实是社会对其未来成员期待的一种折射社会本位的幼儿保教目标,就是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需要作为制定幼儿保教目标的主要依据幼儿保教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均是社会幼儿保教的过程就是用社会要求影响幼儿的过程如我国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幼儿教育,是为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为解除干部的后顾之忧而设置的其教育内容主要是思想品德教育,训练幼儿的民族意识、对生产的认识,以及发扬团结友爱和互助守纪的风尚整个幼儿教育带有浓厚的社会政治色彩和阶级观念现代学前教育机构不仅肩负着保育的任务,而且要本着为家长服务和教育幼儿的双重工作它所起的社会作用有以下几点.学前教育机构在幼儿人格与所有社会因素的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卓越的作用.学前教育发挥重要作用的另一层面,是使幼儿为接受下一阶段的义务教育而进行社会准备
(二)目标的教育取向教育所追求的最终价值是什么?我们认为,从一个角度看应该为第一位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认知的兴趣、探索的欲望;第二位是提高学生认知的、审美的能力;第三位是传授必要的、基本的知识从另一个角度看,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价值在幼儿阶段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含义是远期发展价值,即终身发展的价值第二层含义是中期发展价值,它指幼儿为学校学习所做的能力方面的准备第三层含义是近期发展价值,指当前的发展价值,即在活动中幼儿当时的发展幼儿期的教育包括特定社会与成人按照其文化价值取向和社会发展现状,为使幼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国家与社会来进行统一而全面的协同活动学前教育必须致力于提供连接幼儿与自然界及人类世界的一切种类的交流
1、专供幼儿进行的各种类型的活动与游戏,都可以促进幼儿的感觉与运动器官得到发育和增强
2、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与其生活环境、抚养者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3、学前教育的目标,不只是为了让幼儿接受来自环境的信息,而且还要向幼儿教授如何使用交流手段的方法
(1)幼儿可以运用自己的身体器官,这是幼儿本身具有的最简单、最方便而且最完整的表达工具
(2)我们出除了考虑幼儿利用运动身体及绘画来进行表达之外,还可考虑利用声音及语言来进行表达
(三)目标的发展取向这一目标即关于幼儿个人本身的目标即依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确定保教工作的方方面面,幼儿保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在幼儿身上保教过程也完全顺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1、幼儿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教师要尊重这个规律
2、发展的定位应是终生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不可以急功近利
3、教育要引导幼儿发展,不能落在其发展的后边但也不能硬灌知识,强行发展
4、幼儿的发展是主动的过程第二节学前教育目标的层次和结构
一、学前教育目标的层次(-)从学前教育目标的计划性、目的性程度上看,可分三个层次
1、学前教育机构的学前教育目标它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具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目的性
2、学前社会教育的其他机构的学前教育目标如儿童中心、幼儿活动室、儿童科技中心、儿童游戏城等,这些机构参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目标,往往是幼儿园、托儿所等正规机构教育目标的补充、延伸或强化但其计划性、目的性程度次于正规学前教育机构
3、学前家庭教育目标学前家庭教育目标从总体上看,往往缺乏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直接指导,目的性、计划性不强,有不少家庭甚至没有明确的学前教育目标,或目标经常变更,随意性大如有的家庭把孩子某些专门方面的发展当作教育目标,且受某些风气的影响,经常变更孩子发展的侧重点,一会让孩子学钢琴,一会学画画,一会又学电脑
(二)从学前教育目标适用范围来看,可分三个层次.由国家制定并通过法规或其他行政文件颁布的,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指导价值的目标如《幼儿园工作规程》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对全国学前教育机构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目标这一层次的目标,概括性强,较为宏观,可操作性低,它是一种较为原则性的目标如“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这一目标较为笼统,必须对此进行分解和具体化.考虑本地发展现实而确定的对本地学前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学前教育目标如各地教育科研所、各地区学前教育研究会制定的培养目标我国是个幅员广大、文化差异较为显著的国家,要使国家的学前教育目标真正得到贯彻执行,地方性教育目标的制定就极为重要即在制定目标时必须考虑某一地区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现实,以及师资及学前教育设施的状况,确定适合本地特点的、对本地的学前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学前教育目标.针对幼儿园实际确定的适合特定幼儿园的学前教育目标这种目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幼儿园教育的实际及幼儿园所在社区的自然、人文环境确立的适合特定幼儿园的学前教育目标它能体现幼儿园教育的宗旨,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园教育的首要工作是确定学前教育目标
(三)从学前教育目标可操作性程度上看,分五个层次学前教育目标的层次不同,其可操作性就有区别越是具体的、下位的目标越具有可操作性上位目标一定要分解为下位目标,才能得以实施
1、幼儿园教育总体目标国家的法规和文件规定的幼儿园教育的总体目标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总体目标是根据有关的法规及地方性学前教育目标所确定的幼儿园目标,它是对某一幼儿园教育的一些原则性目标,较为抽象,还不能据之开展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
2、幼儿园课程目标它是幼儿园总体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总体教育目标在相关领域中的落实,故它与领域目标的内涵相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把幼儿园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例如科学领域的课程目标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幼儿园年龄阶段目标它是把课程目标落实到幼儿园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因此幼儿园的年龄阶段目标是由相互连接的、逐渐递进的三个不同的年龄目标组成的,即课程目标落实到幼儿园小、中、大三个年龄阶段例如小班上学期科学教育目标1对感知活动有兴趣,愿意利用感官认识事物,有好奇心和探究兴趣2喜欢参与各种科学游戏,能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快乐的情绪3爱护动物、植物、喜欢亲近大自然4能初步运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探索的结果和感受
4、单元目标单元目标是年龄目标的具体化及分段性目标,年龄目标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逐步递进的单元目标构成有两种划分单元目标的方式一种方式是以内容单元的形式划分把相关内容组织起来构成单元主题例如“可爱的动物”主题目标1观察、感知动物的特征,了解动物与人类密切的关系以及动物的有趣的活动;2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以及探索动物知识的兴趣;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敢于大胆表现另一种方式是以时间单元的形式划分根据教育目标及教育内容的特点,把年龄目标划分为月目标、周目标等,分科教育较多地采用时间单元的形式划分目标
5.教育活动目标,也称教育行为目标它是指某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所引起的幼儿行为的变化它是单元目标的具体化,是一种最具有操作性的目标往往是以行为目标的方式表述,即以幼儿外显的行为描述活动目标学前教育目标只有变成了教育活动目标,才能贯彻到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才能落实到幼儿的发展上例小班《鸡的一家》教育活动目标1通过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鸡的一家有公鸡、母鸡和小鸡2能按照要求有顺序地观察鸡的一家的明显特征,简单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3能用游戏和绘画方式表现鸡的一家五层目标从抽象到具体,从统一到多样,组成了学前教育目标的金字塔系统总的教育目的要通过不断的具体化,才能转化为面对幼儿的可操作的发展要求保证幼儿园教育目标落实到每个儿童身上
二、学前教育目标的结构如果说学前教育目标的层次主要是从教育目标的纵向作分析的话,那么,学前教育目标的结构则主要从横向来分析学前教育的目标由于学前教育目标的横向扩展是从课程目标开始的,最先涉及目标的结构问题,便是课程目标的制定这一环节,因此,这里主要从课程目标的层面对学前教育目标结构作分析从课程目标的层面看,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确定学前教育目标,使学前教育目标形成三种不同的结构
(一)学前教育目标的不同结构
1、从教育的基本内容的角度确定学前教育目标即把学前教育的目标分为体育的目标、智育的目标、德育的目标和美育的目标这四育的目标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形成了学前教育目标的基本结构
2、从学前教育相关的学科或领域表现目标的现实媒体一一相关的学科或领域表现教育目标相关的领域表现的教育目标有健康领域的目标、自然领域的目标、社会领域的目标、艺术领域的目标、语言领域的目标等等这些目标形成一种领域目标结构
3、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确定学前教育目标可以从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确定目标,如身体发展的教育目标、认知发展的教育目标、情感发展的教育目标等等这些目标也构成了领域目标结构,只是它是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出发的不管从那一种结构出发,教育目标的最终归宿必然是儿童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出发确定教育目标是一种较为直接的确定教育目标的方式,也可以说,从儿童发展的角度上确立的学前教育目标结构是一种与儿童的发展更“靠近”的目标结构但儿童的任何发展总是与教育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脱离教育而独立存在的发展目标
(二)布鲁姆的学前教育目标的分类当今在教育目标分类方面很有影响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了以情感、认知、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的个体发展构架来确定相关的教育目标,其实质是教育目标心理化”,以人的身心发展整体结构为出发点和归宿情感、认知、动作技能的分类如下
1、情感领域
(1)接受(注意)一一觉察;愿意接受;有控制的或有选择的注意
(2)反应一一默认的反应;愿意的反应;满意的反应
(3)价值评价一一价值的接受;对某一价值的偏好;信奉
(4)组织一一价值的概念化;价值体系的组织
(5)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一一泛化心向;性格化在布鲁姆的著作中,情感领域教育目标的每一条目都有例证性教育目标
2、认知领域
(1)知识——
①具体的知识;术语的知识;具体事实的知识
②处理具体事物方式方法的知识;惯例的知识;趋势和顺序的知识;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准则的知识;方法论的知识
③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原理和概论的知识;理论和结构的知识
(2)领会
①转化;
②解释;
③推断
(3)运用
(4)分析
①要素分析;
②关系分析;
③组织原理分析
(5)综合
①进行独特的交流;
②制定计划和操作步骤;
③推导出一套抽象关系
(6)评价
①依据内在证据来判断;
②依据外部准则来判断;例证性教育目标略
3、动作技能领域
(1)反射动作一一
①分节反射;屈肌反射;肌伸张反射;伸肌反射;交叉伸肌反射
②节间反射;合作性反射;竞争性反射;相继感应;反射体态
③节上反射;伸肌图直反射;可塑性反应;姿势反射
(2)基本一基础动作一一
①位移动作;
②非位移动作;
③操作动作握抓;灵巧
(3)知觉能力一一
①动觉辨别;身体觉察;身体意象;身体与空间中周围物体的关系
②视觉辨别;视觉敏度;视觉追踪;视觉记忆;图形、背景辨别;知觉恒常性
③听觉辨别;听觉敏度;听觉追踪;听觉记忆
④能觉辨别
⑤协调能力眼一手协调;眼一脚协调
(4)体能
①耐力肌肉耐力;心血管耐力
②力量
③韧性
④敏捷性改变方向;停止与启动;反应时间;灵巧性
(5)技巧动作一一
①简单适应技能初级的;中级的;高级的;精湛的
②复合适应技能初级的;中级的;高级的;精湛的
③复杂适应技能初级的;中级的;高级的;精湛的
(6)有意沟通一一
①表情动作;姿势与仪态;手势;面部表情
②解释动作;审美动作;创造性动作第三节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
一、清末《奏定蒙养院章程》中的学前教育目标本世纪初,清朝政府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一一《奏定蒙养院章程》,这个《章程》提出了3-7岁幼儿保育教育的要旨,即保育、教育目标
(1)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育其身体,渐启其心知,使之远于浇薄之恶习,习于善良之轨范;
(2)保育教导儿童,当体察幼儿身体气力之所能为,心力知觉之所能及,断不可强授以难记难解之事,或使为疲乏过渡之业;
(3)保育教导儿童,务留意儿童之性情及行止仪容,使趋端正;
(4)儿童性情好模仿,务留意示以善良之事物,使则效之,孟母三迁即此意也这一目标较多地注重幼儿身体的保育,注意情感行为得到良好的培养当然此目标的内涵有明显的封建统治者的意愿和要求
二、建国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建国以来,我国在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三个学前教育目标,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和变化
(1)1952年政务院颁发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其中提出了幼儿园教养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基本的行为习惯,注意其营养,锻炼其体格,保证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培养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语言的基本能力,增进其对于环境的认识,以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爱国思想,国民公德和诚实、勇敢、团结、友爱、守纪律、有礼貌等优良品质和习惯;培养幼儿爱美的观念和兴趣,增进其想像力和创造力198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中提出,幼儿园的保教目标为“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为人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1989年,国家教委颁布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进一步具体规定了幼儿园保教目标: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发展智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萌发幼儿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