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要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教育具有继承性
②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③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3年考过辨析题,细节还是要看一下教材P3-4)
6、教育的起源学说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内容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代表人物利拖尔诺、桑代克、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内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代表人物孟禄4)劳动起源说内容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
45、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46、教学过程的本质一一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4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习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4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备课的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写好三个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50、上课的具体要求(基本标准)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组织严密6)气氛热烈7)板书有序8)态度从容
51、测验的质量标准(考选择)1)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实施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2)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3)难度4)区分度
52、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实物直观包括观察各种实物、标本、实验、教学性参观模象直观通过各种实物的模拟形象进行的,包括各种图片、图标、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等语言直观注意直观是手段不是目的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3)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要求
①在理解的思岫上巩固
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4)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名言《学记》学不蹬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朱熹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夸美纽斯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段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5)因材施教原则要求
①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②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要求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7)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8)量力性原则
53、国外常用的教学方法1)探究一研讨法(兰本达)2)纲要图示教学法(沙塔洛夫)3)暗示教学法(乔治洛扎诺夫)4)非指导教学法
54、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长考选择题,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把概念背下来,其他的多看几遍书理解1)讲授法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2)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3)讨论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4)读书指导法5)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者进行示范性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6)参观法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己学知识的方法7)练习法8)实验法9)实习作业法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从事一定的工作或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实践活动法欣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题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是学生借助于教师提供的适宜于进行“再发现〃的问题情境和学习内容,积极开展独立的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相应的原理或结论,培养创造能力的方法(布鲁纳倡导的)
55、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考选择)1)个别教学制2)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论述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清政府设立的京师同文馆优越性和局限性p973)分组教学4)设计教学法美国教育学家克伯屈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5)道尔顿制美国教育学家柏克赫斯特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老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6)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56、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作用诊断、激励、调节
57、教学评价的种类按实施功能分1)诊断性评价(开始)2)形成性评价(过程中)3)总结性评价(结束时)按运用标准分1)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性评价2)绝对性评价目标参照性评价3)个体内差异评价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按评价主体分1)外部评价2)内部评价(自我评价)
58、教学评价的原则1)客观性2)发展性3)整体性4)指导性
59、简述新课程中的教学观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意的统一2)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3)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60、感觉的特性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2)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3)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以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4)感觉的相互补偿5)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61、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特性1)理解性2)选择性3)整体性4)恒常性
62、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63、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而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64、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是主动进行的,分散则离开了当前的任务
65、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集中不同的活动
66、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环节
67、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68、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69、回忆对不在眼前的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再认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能识别出是以前经历过的
70、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
71、正迁移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有促进作用负迁移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有阻碍或干扰的影响
72、定势是指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73、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货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见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
74、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
75、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习)
76、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包括推力、拉力、压力推力学生对学业成就本身的追求、学习兴趣等拉力与学习的外在后果有关,对学习起引诱作用压力与客观现实环境对学生的要求有关,对学习起强制作用
77、学习动机的构成1)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学习需要称为学习驱力2)学习期待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学习期待是学习的诱因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心理结构中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的动力,学习需要在学习动机中占主导地位
78、学习动机的功能激发、指向、维持
79、学习动机的分类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2)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3)远景动机和近景动机4)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5)奥苏泊尔成就动机的分类
①认知内驱力
②自我提高内驱力
③附属内驱力
80、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倒U型曲线耶克斯和多得森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个最佳的动机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低,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高
81、学习动机的理论1)行为主义强化理论巴甫洛夫和斯金纳,认为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人具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前四种是缺失需要,后一种是生长需要3)成就动机理论麦克里兰、阿特金森4)成败归因论5)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提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索
①成败经验(最主要因素)
②对他人的观察
③言语劝说
④情绪和生理状态
82、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8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84、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分类1)正迁移助长性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抑制性迁移、消极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2)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举一反三”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3)一般迁移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策略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具体迁移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中4)水平迁移横向迁移,是指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学习内容和后继学习内容之间的影响垂直迁移纵向迁移,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间产生的影响
85、学习迁移的理论1)形式训练说2)共同要素说3)概括化理论4)关系转换理论5)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86、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1)关注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
①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丰富性
②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与组织性
③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2)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①精选教材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87、学习策略的分类1)认知策略
①复述策略划线属于复述策略
②精细加工策略常用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如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图形图像表格);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③组织策略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列提纲、利用图形(流程图、模式图等)、利用表格2)元认知策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元认知包括,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对任务的认识、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分为以下三种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
7、教育的发展历程这部分内容了解即可,在教材的p5-6多读几遍,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原始社会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2)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①终身化
②全民化
③民主化
④多元化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
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3)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p
88、教育学的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1)《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的主要内容也是常考点
①“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学与政治的关系
②“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强调了教学相长
③长善救失
④“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⑤“学不躅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乱坏而不修体现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2)孔子
①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把人培养成为贤人和君子
②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基本科目六艺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学而知之〃,因材施教
③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俳不发
④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3)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4)苏格拉底
①计划策略
②监控策略
③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旱的策略
①时间管理策略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②环境管理策略
③努力管理策略
④资源管理策略
88、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试误说人物桑代克饿猫逃出迷笼实验观点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一逐步减少错误一再尝试形成的2)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人物巴甫洛夫铃声和给狗喂食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3)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人物斯金纳小白鼠•迷箱-食丸正强化(实施奖励)负强化(撤销惩罚)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4)社会学习理论人物班杜拉甲乙两组儿童打玩具娃娃实验观点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包括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89、认知学习理论观点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卜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1)完形-顿悟学习理论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基本内容
①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②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2)认知-结构学习论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该理论又称认知一一结构论或认知一一发现说学习观
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②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教学观
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态度和方法
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③提倡发现学习即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等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不是为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提供能够独立探究的教学情境3)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奥苏泊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据此可分为机械的学习和意义的学习;另•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据此可分为接受的学习和发现的学习辨析题接受学习必然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的错误无论接受还是发现都可能是机械的,也都可能是有意义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的已有知识进行了练习在学校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应该以接受学习为主,发现学习往往浪费时间,一般不宜用作大量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实现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4)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
90、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2)学生中心的教学观主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
91、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代表人物皮亚杰、维果斯基、奥苏泊尔、布鲁纳1)内容
①知识观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②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③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④教学观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主动构建新的知识经验.2)应用
①探究学习
②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外部环境,帮助他们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然后逐步撤去支架,让学生独立探索学习
③情境教学
④合作学习3)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①知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
②学习具有构建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③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9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认知发展是一个构建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1)认知发展的机制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同化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平衡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2)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3)认知发展的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
②前运算阶段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③具体运算阶段思维可以逆转,去自我中心主义
④形式运算阶段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灵活性
93、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实现的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心理发展观3)内化学说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一一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i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94、情绪状态分类1)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2)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3)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违纪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
95、情绪理论1)詹姆士-兰格理论情绪是源于身体的反馈2)坎农-巴德学说情绪的产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3)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4)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生理唤醒和认知性的唤醒5)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6)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96、人格人格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功能性、社会性
97、人格的结构1)气质与性格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里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冲动易怒、热情忽高忽低,喜欢新环境带来刺激的学习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适应性强,明显外向,粗枝大叶黏液质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自制力强(性格坚韧)、话少,有些死板,块乏生气抑郁质行为孤僻、不善交往、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力差,容易疲劳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在个性心里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2)认知风格场独立性-场依存性冲动型-沉思型同时型-继时型
98、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分为5个时期1)口腔期出生到12-18个月2)肛门期12-18个月到3岁左右3)性器期3到5岁4)潜伏期5到12岁5)生殖期12岁到成年
99、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1)婴儿期(0-
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儿童早期(
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3)学前期(3-
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学龄期(
6、7岁-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5)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7)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8)成年晚期(50岁到死亡)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100、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1)过渡性2)闭锁性3)社会性4)动荡性
101、如何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1)胆汁质首先讲明道理,然后耐心说服,教育他们要遇事沉着,做事持之以恒,学会自制2)多血质严格要求,有计划、有目标,保持稳定兴趣3)黏液质教师要理智、热心、耐心,鼓励主动探索,防止墨守成规、谨小慎微、固执己见,鼓励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合作能力4)抑郁质多给予关心帮助,不要在公开场合批评指责他们,鼓励其参加活动的勇气,使其在交往与活动中树立自信,消除胆怯和害羞心理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102、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1)强化法又称为操作条件疗法,是应用强化手段增进某些适应行为,以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方法2)系统脱敏法3)认知疗法4)来访者中心疗法5)理性-情绪疗法
103、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2)道德情感就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3)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4)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推动卜,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实际行为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104、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1)依从2)认同3)内化
105、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把儿童的道德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种水平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5-8岁)“他律期〃3)可逆性阶段(8-10岁)“自律期”4)公正阶段(10-12岁)
106、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三水平六阶段理论1)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2)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以人际关系和谐为导向,谋求大家赞赏认可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第七章中学德育
107、德育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狭义的德育则指学校德育,由政治教育(方向)、思想教育(基础)、法纪教育(保障)和道德品质教育(核心)四个部分构成
108、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1)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2)理想和传统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纪律和法制教育6)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109、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110、中学德育的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知行统一原则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8)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注意有时间也要记一下各个原则的含义和具体要求,有可能考简答
111、中学德育的途径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班主任工作
112、中学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实践锻炼法5)品德修养指导法6)品德评价法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13、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114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1)教师的因素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教师的情绪状态2)学生的因素学生对集体目标的认同是良好课堂气氛形成的必要前提;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行成;课堂中的集体舆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都会影响课堂气氛3)课堂物理环境因素
115、课堂纪律的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行成的班级行为规范2)集体促成的纪律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下行成的群体行为规范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
116、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策略1)准确地鉴定、分析课堂气氛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和基础2)时刻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感染学生3)树立典型,利用榜样示范积极引导学生4)妥善处理矛盾冲突,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
1、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1)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3)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5)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6)协调同伴关系7)与家长合作
118、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1)班会2)科技活动3)文体活动4)节口纪念口活动5)课外阅读活动6)其他班级活动教师角色的行成阶段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
120、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产婆术”问答法5)柏拉图《理想国》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6)亚里士多德
①认为追求真理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②《政治学》“教育事业是公共的,不是私人的“
③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7)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教育》),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一一理论一一练习〃三阶段8)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赞誉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主要观点(了解,有可能考选择题)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教学制度班级授课制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教学内容百科全书式课程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9)卢梭《爱弥儿》“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给破坏了,高度尊重儿童康德教育学作为•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育法奠基人〃主要思想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人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121、教学能力包括哪些方面?1)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2)言语表达能力3)组织教学的能力4)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5)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6)教育机智
122、教学效能感定义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23、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124、简述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这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处于这•阶段的•般是新手型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者管理学生2)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此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3)关注学生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在此阶段,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情感和社会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因材施教
125、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法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洛克提出“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主要观点“三中心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阶段教学论”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强调教学过程是知情意统一的过程杜威《民主主义教育》主要观点“新三中心论“儿童、活动、经验”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在做中学“学校即社会五步教学法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人民教育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理论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凯洛夫《教育学》世界.匕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流浪儿”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般发展布鲁纳《教学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发现教学法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活的教育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9、教育的功能1)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显性功能”计划性“隐形功能”非预期性“
10、生产力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性质、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1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
12、个体身心发展动因1)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代表人物孟子”仁义礼智,非由外银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格赛尔提出”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梯实验“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高尔登优生学2)外银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荀子人心本恶洛克白板说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领袖、小偷各种类型的人“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有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学校教育,其中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
14、学制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衔接关系
15、1904年,癸卯学制“是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6、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多种形式并存
17、我国当前学制改革,个人认为《纲要》的内容比较重要,但是真题及模拟懑考点中基本没涉及,有时间了解一下即可p
3318、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普及型、免费性
19、辨析题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p
3520、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激励、评价
21、教育目的的理论1)宗教本位论奥古斯「、托马斯阿奎那2)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3)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4)无目的论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22、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23、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才•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24、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住生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犯赴J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5、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26、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考单选题)观察法、调杳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第二章中学课程
27、课程的分类1)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2)必修课程、选修课程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4)显性课程、隐形课程显性课程亦称公开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主要特征是计划性;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
28、课程理论流派1)学科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代表理论要素主义、结构主义基本观点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2)活动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代表人物粒感、克伯屈基本特征
①主张•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②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学有的经验开始⑶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教发挥协助作用3)社会中心课程论又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主张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金蒂斯、补厄迪强调课程建设要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客观需求,课程学习应深入社会生活中强调课程结构有意义的统一性,深刻认识到社会因素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9、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学生、社会、学科特征
30、课程目标的特征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递进性、时间性
31、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32、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33、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4、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试听材料
35、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P611)目标评价模式(泰勒)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注重课程计划的实际效应)3)CIPP评价模式4)CES评价模式
36、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社会、知识、儿童
37、课程开发的模式1)目标模式代表人物泰勒“泰勒原理〃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2)过程模式斯腾豪斯《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强调课程开发关注的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它不预先制定目标,而是详细说明内容和过程中的各种原理,然后在教育活动中、经验中,不断予以改进修正3)情境模式
3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基本理念1)三维目标观教学的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2)综合课程观3)内容联系观4)学习方式观自主、合作、探究5)发展评价观6)校本观察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关注每一位学生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39、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谢莹内安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研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
40、课程类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41、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第三章中学教学
42、教学的特点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
43、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2)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44、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形式教育注重发展智力,忽视学科内容实用意义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基础官能心理学实质教育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培养智力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