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大学之道》导案【学习目标】.积累文学常识.理解文意,准确翻译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重点难点】.理露文盛,准确翻译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区自主预习
1.介绍作者及作品.《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大学之道”出自《礼记》,是《礼记》四卜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宋代以前,《大学》一直从属于《礼记》朱熹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把它们编在一起,做《四书章句集注》,经此,《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并被确立“四书之首”的地位
3、介绍曾子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战国初鲁国武城人孔子弟子,儒家主要学派一“曾子子思孟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后世尊其为“宗圣”,与孔子、孟子、颜子合称“四圣”
4.题解“大学之道”,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大学”,在古代指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已治人”的学问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第二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采分点:(.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亲民:亲近一说是“新民”使人弃旧因新弃恶扬善止:至到)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采分点:(知止:知道目标所在静心不妄动安:所处而安性情安和虑思虑精详得处事全宜)译文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采分点、:(本:根本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译文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第三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采分点、:(治:治理)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采分点:(.齐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译文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采分点:(修其身:修养自己的德行)译文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第四区.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采分点:(致其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译文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认识最真的本心.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冶而后天下平译文通过伏灭革除内心不好的私欲、物欲,而彰显明德,认识本心,表里如一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卜.才能太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采分点(庶人:普通百姓壹是:一律一概木:木源、根木)译文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第五区(-)第一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指出大学的宗旨,提出了大学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首先,《大学》对儒学作了一个高度概括,提出“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项,即宋代儒家们所说的大学“三纲领”这一概括非常准确地揭示了儒学的基本精神,也道出了《大学》的主旨《大学》是讲治国平天下的学问,但是它按照孔子思想,不就事论事,而是将人的精神的弘扬和品德修养置于首位“明明德”是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亲民”即“新民”,就是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在儒家看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奠定精神基础“止于至善”就是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二)第一段的三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第
二、三句承接上文对如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为下文引出八条目做准备
(三)第二段重点写了“八目”,包括哪些内容?第二段提出“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六区
(四)“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格物、致知”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的功夫;“诚意、正心、修身”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修的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第三步,对应的是用的功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齐有、治国、平天下”是安人
(五)“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三纲”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六)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论证结构严谭,条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浑然一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运用排比、顶其手法,论证力强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课堂检测:
(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3)《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
(4)《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答案】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
(4)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