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文言文专题训练■……王符《潜夫论》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止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亡者,好义而不彰者也昔周厉王好专利,芮良夫谏而不入,退赋《桑柔》之诗以讽言是大风也必将有遂;是贪民也,必将败其类王又不悟,故遂流死于彘虞公屡求以失其国,公叔戍崇贿以为罪此皆以货自亡,用财自灭楚斗子文三为令尹而有饥色,妻子冻馁,朝不及夕季文子相四君,马不饯粟,妾不衣帛子罕归玉晏子归宅此皆能弃利约身,故无怨于人,世享天禄,令问不止伯夷、叔齐饿于首阳,白驹、介推遁逃于山谷,颜、原、公析
①困馍于郊野,守志笃固,秉节不亏,宠禄不能固,威势不能移,虽有南面之尊、公侯之位,德义有殆,礼义不班,*♦挠志如芷,负心若芬,固弗为也是故虽有四海之主,弗能与之方名;列国之君,不能与之钧重守志于一庐之内,而义溢乎九州之外;信立于千载之上,而名传乎百世之际故君子曰“财贿不多,衣食不赡,声色不妙,威势不行,非君子之忧也行善不多,申道不明,节志不立,德义不彰,君子耻焉”是以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弗••厉以诈;劝之以正,弗劝以邪;示之以俭,弗示以奢;贻之以言,弗贻以财是故董仲舒终身不问家事,而疏广不遗赐金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怨故曰♦•无德而贿丰,祸之胎也昔曹羁有言“守天之聚,必施其德义德义弗施,聚必有阙”今或遗赈贫穷,恤矜疾苦,则必可久居富矣《易》目“天道亏盈以益谦”故仁名义费于彼者天赏之于此以邪取于前者衰之于后是以持盈之道挹而损之则亦可以免于亢龙之悔乾坤之愆矣节选自王符《潜夫论》【注】
①颜、原、公析指颜回、原宪、公皙哀.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仁以义费于彼者/天赏之/于此以邪取于前者/衰之于后/是以持盈之道/挹而损之/则亦可以免于亢龙之悔/乾坤之愆矣B.故仁以义费于彼者/天赏之/于此以邪取于前者/衰之于后是以/持盈之道/挹而损之/则亦可以免于亢龙之悔/乾坤之愆矣C.故仁以义费于彼者/天赏之于此/以邪取于前者/衰之于后是以/持盈之道/挹而损之/则亦可以免于亢龙之悔/乾坤之愆矣【白话今译】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文言原文】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潘,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白话今译】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编织作窝,系在嫩芦苇上,风一吹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文言原文】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蜗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白话今译】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肉腐了生蛆,木朽了生虫,忘记做人准则就会招祸太坚硬物体易断裂,太柔弱了又会自身束缚,与人不善会惹来怨恨,干柴易燃,低洼易湿,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射来弓箭,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所以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第二部分阐明正确的学习态度是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文言原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喉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鸳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螟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蟾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白话今译】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蟾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文言原文】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憎惜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腌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日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白话今译】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着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不会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腌蛇没有脚但能腾空飞起,融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生存《诗》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喂养七只幼鸟也能有条不紊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坚所以正人君子的意志必须始终坚定专一【文言原文】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白话今译】古有瓠巴弹瑟,水中鱼儿也浮出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拉车的马会停食仰头而听所以声音不会因为微弱而不被听见行为不会因为隐秘而不被发现宝玉埋在深山,草木就会很滋润,珍珠掉进深渊,崖岸就不会干枯行善也可以积累,哪有积善成德而不被广为传诵的呢!第三部分阐明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诗》、书、礼、乐、春秋等儒家著作【文言原文】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兮,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白话今译】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尚书》入手到《礼经》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长期积累才能深入探究出其中的奥秘,学到死方能后已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毕业,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文言原文】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蟆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H傲、非也,H、非也;君子如向矣【白话今译】君子学习,要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倾注全部的心血,表现在一言一行,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于他的七尺之驱呢?古人学习是自身的需求,现在的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罗嗦;浮躁罗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文言原文】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白话今译】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礼经》《乐经》有法度但嫌疏略;《诗经》《尚书》古朴但远离现实;《春秋》简略但不够周详;仿效良师学习君子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文言原文】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设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推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白话今译】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其次那就是崇尚礼仪了若上不崇师,下不尚礼,仅读些杂书,解释一下《诗经》《尚书》之类,那么充其量不过是一介浅陋的书生而已要穷究圣人的智慧,寻求仁义的根本,只有学习礼仪才能做到就像提起皮袍的领子,用五指梳理皮毛一样顺理成章如果不究礼法仅凭《诗经》《尚书》去办事情,就如同用手指测量河水,用戈矛舂黍米,用锥子扎铜壶一样是费力不讨好的所以,崇尚礼仪,即使不太透彻,也算是礼仪之±;不尚礼仪,即使聪颖善辩,也不过是一介散漫不羁的书生而已【文言原文】问楷者,勿告也;告楷者,勿问也;说梏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白话今译】如果有人前来向你请教不合礼法之事,不要答理;前来传播不合礼法之事,别去追问;在你面前评论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参与;态度野蛮的,别与他争执所以,一定要是合乎道的标准,才给予礼遇;不按道的标准,就回避他;因此,对于恭敬有礼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宗旨;对于言辞和顺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内容;有明显感应的人,才可与之论及道的精深极致所以,跟不可与之交谈的交谈,那叫做浮躁;跟可与交谈的不谈那叫怠慢;不看对方回应只顾滔滔不绝长谈的叫盲目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谨慎地对待每位前来求教的人《诗经》说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天子所感激的说的就是这回事第四部分阐明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有始有终,止于至善【文言原文】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白话今译】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从千里之外驾驭车马只差半步却停下了,这也不能算是善驾;对各类事物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不能坚守如
一、当然不能算是善学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至致的事情,学一阵又停一阵那是小人才犯的低级错误涂巷之人中间好的少,坏的多,像桀、纣、拓就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人,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才算得上是个学者【文言原文】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白话今译】我们已经知道了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要常用朗读和训释去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用寻师访友来把握,从而达到排除所有干扰去潜心修炼使眼不再看不该看的、耳不再听不该听的,嘴不再说不该说的心不再想不该想的,以达到完全醉心于学习的理想境地如同眼好五色,耳好五声,嘴好五味那样,一门心思就只想着如何造福天下如果做到了这般地步,那么,在权利私欲面前你就不会有邪念,人多势众你也不会屈服的,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你的信念活着是如此,到死也不变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不移然后才有随机应变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变,那就是完美的人生了到那时上天会为你显现它的光明,大地会为你显现它的广阔,君子最应该珍惜的就是自身德行的完美了备注1:荀子《劝学篇》赏析《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驾驭不好,是很容易正襟危坐,流于枯燥和单调的但这篇文章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如文章开首,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四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值得指出的是,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这些仿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从形式上看,《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阐述观点,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不积陛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总之,铺锦列绣,无所不用所以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相反,随着用比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劝学》在写作上的再一个特点是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文章一开始就是一组排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样的排比句式在文中举不胜举,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甚或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流动在其中同样,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劝学》也很有特色如在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作者先后以〃骐骥与弩马、朽木与〃金石作对比,说明弩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充分显示出不舍”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在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作者又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八跪而二螯,却非蛇蟾之穴无可寄托道理何在?就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心躁也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铺陈扬厉,说理透辟;行文简洁,精练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选自《中外散文名篇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有删节)备注2:荀子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车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着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D.故仁以义费于彼者/天赏之于此/以邪取于前者/衰之于后/是以持盈之道/挹而损之/则亦可以免于亢龙之悔/乾坤之愆矣.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面,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B.“申道不明”的“申”,与“又申之以揽苣”《离骚》中的“申”含义相同C.“德义不彰”的“彰”,与“而闻者彰”《劝学》中的“彰”意思不同D.家事,原指家族或家庭内部的事务,文中指的是家庭的资产、家业.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以周厉王、虞国的君主、公叔戍为例,指出他们都是因为过于注重积聚财富而使自己最终覆灭丧身B.斗子文三做令尹而家人挨饿,季文子辅佐四位国君而生活简朴,这种选择与《孟子》中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相似C.真正的君子不应因外在的财物、吃穿声色、威力权势等而忧虑,而应追求如何做好事、如何坚守道德仁义等D.没有德行而财物丰富,是祸乱的根源,所以培养子孙的德行,远比留给他们丰厚的家产重要.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昔周厉王好专利,芮良夫谏而不入,退赋《桑柔》之诗以讽2今或遗赈贫穷,恤矜疾苦,则必可久居富矣.伯夷、叔齐等能够“守志笃固,秉节不亏”,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语曰“人惟旧,器惟新昆弟世疏,朋友世亲”此交际之理人之情也今则不然多思远而忘近,背故而向新;或历载而益疏,或中路而相捐,捂先圣之典戒,负久要之誓言斯何故哉?退而省之,亦可知也势有常趣,理有固然富贵则人争附之,此势之常趣也;贫贱则人争去之,此理之国然也夫与富贵交者,上有称举之用,下有货财之益与贫贱交者,大有赈贷之费,小有假借之损今使官人虽兼桀、跖之恶,苟结驷而过上,士犹以为荣而归焉,况其实有益者乎使处子虽苞颜、闵之贤,苟被褐而造门,人犹以为辱而恐其复来,况其实有损者乎?惟有古烈之风,志义之士,为不然尔恩有所结,终身无解;心有所矜,贱而益笃诗云“淑人君子,其仅一兮,心如结兮”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世隘然后知其人之*笃固也俗上浅短,急于目前,见赴有益则先至,顾无用则后背是以欲迹之徒,竞推上而不眼接下,争逐前而不这恤后是故韩安国能遗田蚣五百金,而不能赈一穷;翟方进称淳于长,而不能荐一士夫安国、方进,前世之忠良也,而犹若此,则又况乎末涂之下相哉?此奸雄所以逐党进,而处子所以愈拥蔽也非明圣之君,孰能照察?••富贵未必可重,贫贱未必可轻人心不同好,度量相万亿许由让其帝信,俗人有争县职,孟轲辞禄万钟,小夫贪于升食是以伯夷采薇而不恨,巢父木栖而自愿由斯观诸,士之志量,固难测度凡百君子,未可以富贵骄贫贱,谓贫贱之必我屈也节选自王符《潜夫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此A交B际C之D理E人F之G情H也I今J则K不L然M多N思O远P而Q忘R近.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举荐东汉时期实行察举制,故时人热衷结交富贵之人,以求推荐入仕.褐,粗布衣服,指普通百姓的衣服“解褐”意为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为官C.诗,特指《诗经》,与《论语》“不学诗,无以言”中“诗”字含义一样D.所以,与“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所以意思不相同.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朋友交际,世代都可以亲密往来,时间越长,了解越深,所以说“朋友世亲”这就是交际的道理,但现实中,很多人违背这一原则B.俗人不看重交往对象的道德水准,因为这些人本着势利观念处理人我之间的交际,与富贵之人交往能带来切实的利益C.贫贱之人与世俗之人不同,他们像松柏一样,环境越恶劣反而越坚贞,不以利益为交友准则,坚守道义,对待友情始终如一D.作者批判了封建世俗社会交际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可见作者卓越的气魄与胆识,这种观念对当今社会仍有意义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士犹以为荣而归焉,况其实有益者乎?2未可以富贵骄贫贱,谓贫贱之必我屈也.本文论证方式多样,请结合文本分析参考答案:
1、D句意所以人因为道义而在那个方面花费了,上天就会在这个方面赏赐他;靠歪门邪道在从前猎取了,就会在后来衰落因此,保持富足丰满的办法,是抑制并减损它那才可以避免至高无上煮的灾祸以及明阳的失调了“天赏之于此”,“于此”是“赏”的后置状语,不可断开,排除AB;“取于前者”“衰之于后”结构对称,各自成句,排除CBA.正确B“申,含义相同,错误“申道不明”的“申”,申诉,讲述;句意讲述正确的思想学说不明白“又申之以揽苣”的“申”,指责;句意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苣兰C.正确“德义不彰”的“彰”,彰明;句意道德仁义不能彰明“而闻者彰”的“彰”,清楚;句意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B”这种选择与《孟子》中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相似”错误原文“此皆能弃利约身,故无怨于人,世享天禄,令问不止”,文中举他们的例子,是为了阐述节约俭省的重要性1从前周厉王喜欢独霸财利,芮良夫进谏而意见不被采纳,回去后作了《桑柔》这首诗来委婉劝谏2如果有人赈济贫穷的人,怜悯困苦的人,那么一定可以长久地处于富裕的地位了
①不受尊贵荣耀高官厚禄的束缚
②不畏惧威力权势
③捍卫礼制道义,绝不违背道德仁义参考译文从古到今,上面从皇帝开始,下面到百姓为止,没有贪图财利而不灭亡、爱好道义而不显扬的从前周厉王喜欢独霸财利,芮良夫进谏而意见不被采纳,回去后作了《桑柔》这首诗来委婉劝谏说这种大风啊,必将有通道;这种贪婪的人啊,必将败坏他的宗族厉王还是执迷不悟,所以最终流亡在外而死在彘虞国的君主屡次求取宝物以致丧失了自己拥有的国家,公叔戍积聚了财物因而造成了罪过这些人都是因为财物而使自己逃亡在外,因为财物而使自己覆灭丧身楚国的斗子文三次做令尹而有挨饿的脸色,妻子儿女受冻挨饿,早上不能考虑到晚上吃什么季文子辅佐四位国君,马不给它吃粮食,小妻不让她们穿绸缎子罕拒绝接受宝玉晏子拒绝接受新居这些人都能抛弃财利而使自己节约俭省,所以没被人们怨恨,世世代代享受天赐的福分,美好的声誉流传不息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白驹、介推逃避在山谷,颜回、原宪、公皙哀在野外贫困得连蔬菜和野菜都吃不上,他们坚持志向十分坚定,坚守节操毫无欠缺,尊贵荣耀高官厚禄不能束缚他们,威力权势不能改变他们,即使有处在君位上的尊贵、公爵侯爵的高位,如果道德仁义受到危害,礼制道义不能辨明,委曲像白芷一样的志向,违背像香花一样的意念,那就肯定不干所以,即使是拥有天下的天子,也不能和他们比名声;即使是诸侯国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们受到同样的尊重他们坚守志向于一间简陋的房屋之内,而德行影响到九州之外;他们的真诚确立在千年之前,而名声流传于几百代之间所以君子说“财物不多,穿的吃的不富足,音乐女色不美妙,威力权势不能施展于天下,并不是君子担忧的事做好事不多,讲述正确的思想学说不明白,节操志向没确立,道德仁义不能彰明,对这些君子感到耻辱”因此,贤能的人、明智的人对于子孙,在意志方面磨炼他们,而不锻炼他们欺诈;勉励他们正直善良,而不鼓励他们为非作歹;把勤俭节约的事迹拿给他们看,而不让他们看到奢侈浪费的行为;将至理名言留给他们,而不将财产留给他们所以董仲舒一辈子不过问家业,而疏广不把皇上赐给自己的养老财物留给子孙子孙如果贤能,不依靠家产之多就能富裕;如果他们不贤能,就会因为家产多了而招致怨恨所以说没有德行而财物丰富,是祸乱的根源从前曹羁说过这种话“要保住上天赐予的积蓄,必须施行那道德仁义道德仁义不施行,那积蓄一定会有缺失”如果有人赈济贫穷的人,怜悯困苦的人,那么一定可以长久地处于富裕的地位了《周易》说“上天的规律是减损满的来增加虚的”所以人因为道义而在那个方面花费了,上天就会在这个方面赏赐他;靠歪门邪道在从前猎取了,就会在后来衰落因此,保持富足丰满的办法,是抑制并减损它那才可以避免至高无上煮的灾祸以及明阳的失调了
6、EIM句意这是交际的道理,也是人之常情而现在却不是这样,人们大多思慕远方的人却遗忘近旁的人“此交际之理”是判断句,应在宾语“理”后断开,即E处断开;“人之情也”承前省略主语,也是判断句,在句末语气词“也”后断开,即I处断开;“今则不然,,中“不然,,是句子的谓语,后面没有宾语,应在“然”后断开,即在M处断开
7.DA正确B.正确C.正确诗,特指《诗经》,句意《诗经》里说/不读《诗经》,就没办法说话D.错误二者用法和意思相同,均表原因,译为……的原因句意这就是……而高洁处土则愈加被遮蔽的原因啊/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发生C由“惟有古烈之风,志义之士,为不然尔”可知不是贫贱之土,而是有德行之土1土人仍然会以此为荣而归附他,更何况实际上还有好处呢?2不可以凭借富贵傲慢对待贫贱的人,认为贫贱的人一定会屈从于自己
①引用论证,引用了俗语和《诗经》的内容,论述交友应该坚持的原则;
②对比论证,将不同德行和地位的人进行对比,论证世人交友看重利益而不注重德行;
③举例论证,举韩安国和翟方进的例子,论证当今人更加看重利益参考译文常言道“人要旧的好,物要新的好兄弟之间世代疏远,朋友之间却世代相亲”这是交际的道理,也是人之常情而现在却不是这样,人们大多思慕远方的人却遗忘近旁的人,背离老朋友而奔向新朋友;有的人经过数年而渐渐疏远,有的人在半道上就互相抛弃了,他们违背了先哲的遗训,背弃了长久约定的誓言这是什么原因呢?回头仔细想想,也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形势的发展有其固定的趋向,情理有其固有的规律富贵之人,人们争相去攀附,这就是形势固定的趋向;贫贱之人,人们争相离去,这就是情理固有的规律与富贵之人交往,从长远看有被称誉举荐的好处,从眼前看有金钱财货方面的好处和贫穷卑贱的人交往,从大处看,有救济借钱方面的花费,从小处看,有借出物品的损失现在假如官员即使兼有夏桀和盗跖的恶行,如果他乘着豪华的车子去拜访土人,土人仍然会以此为荣而归附于他,更何况实际上还有好处呢?假使处士兼有颜渊和闵子骞的贤德,如果穿着粗布衣服去拜访人,人们仍然会以此为耻辱且害怕他再来,更何况实际上还有坏处呢?只有那些古直刚烈、高义远志的贤人才不会这样他们的恩情一旦结交,便永远不会松懈;尊重之情一旦生于心中,即便贫贱也会愈加坚定《诗经》里说“那些善良的君子,他们坚守道义始终如一用心坚定犹如绳结”所以说天地寒冷才知道松柏的坚毅秉性,世道险恶才知道人性的坚定执着庸俗的士人目光短浅,急于眼前的利益,看到对自己有利的就争着上前,看到对自己无利的就转身离去因此急功近利的人,争相攀附上面显贵的人却无暇接待下面穷困的人,争相追逐前面权重的人却无暇体恤后面贫贱的人因此,韩安国能够送给田蚣五百金,却不能救济一个穷困之人;翟方进称赞淳于长,却不能举荐一个贤才韩安国和翟方进,都是前朝的忠良之臣,他们尚且如此,更何况如今这褒败之世那些才能低劣的国相呢?这就是奸诈之人争相结党以上位,而高洁处上则愈加被遮蔽的原因啊!除非圣明的君主,谁能够明察这些呢?富贵未必值得尊重,贫贱也未必可以轻视人心各有所爱,气度量识也相差甚远许由辞让帝位不受,俗人却争夺区区一个县职;孟轲能够辞去万钟的俸禄,小人却贪恋升斗的官粮因此伯夷采薇而食毫无悔恨,巢父甘愿在树上结巢而居由此看来,士人的志向和气度,确实很难估量所有做官的人,不可以凭借富贵傲慢对待贫贱的人,认为贫贱的人一定会屈从自己《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品,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全文共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而以“学不可以已作为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第一部分阐明学习可以使人增长知识才干,修养品性,全身远祸【文言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麟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棘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白话今译】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文言原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白话今译】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惯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老是想着安逸认真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巨大的幸福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薰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文言原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跤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