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常识古代思想在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有着众多的学派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是其中最著名,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四个学派自古至今,四大学派一直受到人们重视,成为统治国家和学术研究的重要依据和对象除此之外的兵家、阴阳家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想要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思想
(一)儒家儒家是春秋时期出现的一个重要学派,战国“百家争鸣”中的“显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其思想核心是“仁”他在政上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以六艺为教育内容,仁义礼智信为标准教导学生修己爱人,达到人格的完善他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礼”调节,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这是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后,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的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儒家思想在孔子之后出现不同分支战国中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君子要修“浩然之气”修内在之仁,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穆次之,君为轻”君王应行“仁政”“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以使天下归心战国末期的代表人物是苟子他以“性恶论”为哲学基础,认为君子可以通过“学”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并提出了“君舟民水”关系的观点苟子对孟子学说曾有过激烈的批判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到许多统治者的尊重,但在当时动荡的社会形势下,儒家的理念很难施行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儒家发展陷于停滞等到汉武帝“罢删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从此被尊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被视为封建统治的根本它担“天下教化之先声”具有“以一号百”的影响力之后,随着科举制的发展,儒家思想不仅士人必修,它几乎成了全社会维护社会道德、凝聚力量的最庞大的文化核心,其影响波及整个东亚儒家思想核心概念: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涕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也是整个儒家思想最核心的概念义:原指“宜”即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礼: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包含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各类行为准则、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仪节等智:亦作“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忠巳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包含对君主、对朋友等各类关系孝:孔子认为孝梯是仁的基础,它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更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梯:儒家的伦理范畴,指敬爱兄长,顺从兄长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苟子等代表作品《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苟子》等
(二)道家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主要的学派之一它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等哲学思想,并以此说明宇宙及社会万象的本质、根源、构成及其变化,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同样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春秋时期,楚国人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写成《道德经》一书标志着道家思想的正式成型老子的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主张恢复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庄子是一个隐逸者,不愿为仕,著有《庄子》一书,又称《南华经》(一般认为内篇是其本人所作)他将老子思想进一步发展,认为“道”是先于天地而生的“非物”他认为无论大小、长短、贵贱、美丑等一切差别性实际上都是不存在的,提出“齐是非”“齐万物”甚至“齐物我”主张“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对后世尤其是历代士人寻求精神解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战国时期道家分化为若干学派,其中黄老之学、庄子之学、杨朱之学和宋尹之学最为著名道家思想一直以来给历代人提供了智慧的启示,作为统治阶级的政治策略而参与政治,比如,汉初“文景之治”即以黄老学派的无为而治为指导,其影响之深,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干之一儒道两家思想互为表里,时而相依共存,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两千余年的核心文化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管子等代表作品《老子》《庄子》等
(三)墨家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子,其学术来源实出于儒墨子出身农民,做过工匠,善于制作守城军械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反对当时各国之间的不义战争他反对儒家提倡的礼乐,从下层民众的角度出发,主张“非乐”“节葬”在治国方面墨家一则主张“尚贤”即应当打破贵贱等级选拔人才做官,二则主张“尚同”即通过天子来统一人们的思想,防止天下混乱止匕外,墨家还提出了“天志”“明鬼”“非命”等思想《墨子》一书是记载其主要学说的典籍,其文章文学性弱而逻辑性强,体现出墨家朴素的思想观念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组织,其首领称“矩子”其成员称“墨者”必须服从拒子的领导,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傣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墨子不但注重言传,也注重身教,身体力行墨家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墨家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相比其他各家,墨家思想代表着下层庶民的思想前期墨家在战国初期有很大影响,与杨朱学派并称“显学”几乎与儒家学说具有同等显要的地位后期墨家分化成两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疑为墨家弟子的郭家朱解之流对民间影响广泛,加之墨家内部自有一套完整的赏罚制度,不受政府立法的影响,因此在汉景帝时期遭到弹压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更是三次镇压墨家,墨家子弟的活动从此走向地下和衰落代表人物:墨子代表作品《墨子》《胡非子》等
(四)法家法家是中国历史上以提倡法治为核心思想、对法律最为重视的重要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其思想源头可上溯至夏商时期的理官春秋、战国亦称之为“刑名之学”经过管仲、李惺、吴起、商鞍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法家思想早期的代表人物为申不害、商鞍和慎到,这三人也代表了法家的三种不同的倾向,申不害主张“术”也就是君主用来控制臣民的政治权术;商鞍重“法”也就是为维护统治秩序而公布于世的法律制度「慎到重“势”,也就是君主用于统治百姓的权力威势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和代表人物,他将法家的“法”,,术”,,势,,三者结合成为一套完整的法治思想体系,他认为这三者对于统治而言缺一不可,而其根本在于“法”法家提倡变法革新偏重务实,韩非子提出了“法后王”的进步历史观,主张统治者应根据形势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法家是战国时期平民的政治代言人,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战国末年,法家成为“显学”在儒家思想屡屡碰壁、不被君主采纳的情形下,法家的重要人物多为君主所用,如秦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秦孝公任用商鞍变法,赢政采取韩非子、李斯之策,富国强兵,横扫六国,结束了几百年的乱世,而使天下一统法家思想观念为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法家以“性恶论”出发的人人之间均由于利益而联系而互相利用的观点也有着严重的弊端,因而难以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秦王朝也因为严刑峻法矛盾丛生,而在农民起义和隐藏的列国矛盾中走问末路然而之后的封建统治阶级,无不重视法家思想,外儒内法,用法治调节社会矛盾,安定社会秩序法家思想中以法治国的主张,到现在仍有巨大影响代表人物:商鞍、李斯、韩非子等代表作品《韩非子》《法经》等此外,在历史的发展中,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在“百家争鸣”之后相互学习,彼此促进,共同奠定了中国古代优秀思想文化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