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6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1.分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三个特性
1.)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是指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为一个整体,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
2.)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说,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3.)受益的非排他性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2弊端引起通货膨胀,诱发社会动乱.举借公债1做法通过举借公债来取得公共收入政府可以债务人的身份,依据有借有还的用原则,向国内外发行政府债券来取得响应公共收入2缺点以还本付息支付一定代价为条件.政府收费1做法政府可以通过收费的形式来取得公共收入它可以像一个贸易性企业那样,对公共场院所或公共设施的使用者或享用者按照特定标准收取相应的费用,以所收费用来满足政府用款的需要2不足政府收费数额有限,不足以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是公共收入的补充形式.课征税收1做法政府通过课征税收的办法取得的公共收人,实质是人民将自己所实现的收入的一部分无偿地转移给政府支配2优点★不会平空扩大社会采办力,引起无度通货膨胀;★政府不负任何了偿责任,也不用为此付出任何代价,不会给政府带来分外担负;★税收是强制征收的,政府普通可以制定法律向其管辖规模的任何人或任何行为课征任何数额的税款,故结论在各种可供选择的公共收人形式中,税收为最佳形式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税收是公共收人的主要支柱
3、公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公债的基本功能是弥补财政赤字.)增加税收★影响经济正常发展(财源枯竭,适得其反)★立法程序制约(或遭至反对,或时间较长).)增发货币★通货膨胀★存在约束条件难以办到.)发行公债社会资金使用权的暂时转移(大多为闲置资金)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不会产生通货膨胀取得资金迅速不会招致纳税人不满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结论弥补财政赤字是公债最基本的功能第八章:税收原则
1、名词解释税收额外负担额外负担是指由于课税引起的私人对消费、生产和投资动机及行为的改变,因而减少了课税以前经济选择所能取得的经济福利第九章:税种分类与税制结构
1、名词解释拉弗曲线普通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跨越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谋划本钱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2.税制布局设计包括哪些内容?具体应该怎样进行安排?
一、税种的配置.各个税种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主体税种的建立1当今世界各国的税制结构中,往往有主体税种与辅助税种之分,主体税种就是在一国税收中所占比重较大,对经济运行有重要影响的那些税种2现代各国税收制度中的主体税种,不是商品税就是所得税大体说来,发达国家以所得税为主体税,发展中国家以商品税为主体税
(3)普通说来,商品税以销售额或营业额为税基,征税简便,所得税税基(即应征税所得额)的计算就比较繁杂,因而从税收本钱角度看,商品税优于所得税;但从公平原则看,所得税以征税能力为根据,商品税税额几何与征税能力不直接挂钩因而所得税优于商品税
(4)所得税更符合效率与公平原则,但它对征管条件和征管手段有较高的请求,发展中国家往往不具备这样的请求,只能以商品税为主体税跟着征管条件和征管手段的改良,主体税种也会实现由商品税向所得税的转变
二、税源的选择
2.税源一般确定为各种收入如工资、利润、利息、地租这样税收即使过重,也不会伤及税本财产有时也可当税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房产税,房产是税源,但房产过热,要征房产税
三、税率的安排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确定税率水平税率不是随意确定的(想定多少定多少---无限),而是有限度的、合理的目标
(1)无限课税说(错误)
(2)有限课税说(较有指导意义).确立税率形式1比例税率效率如流转课税2累进税率公平如所得课税、财产课税第十一章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税收转嫁有哪些形式?按照经济交易过程中税收转嫁的不同途径,可以把转嫁归纳为如下四种形式、前转顺转1定义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由其提供的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该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2进程厂商一提高出厂价一转嫁给批发商一一转嫁给消费者提高批发价一零售商提高零售价★前转是税收转嫁的最典范和最广泛的形式,多发生在商品或服务课税上
2、后转逆转1定义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压低生产要素购入价格或延长工时、降低工资等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提供者负担2进程零售商转嫁给生产厂商一一压价购进商品一转嫁给批发商一压价从厂商进货一压价购进原料、降低工资、延长工时等办法一转给原料供应商和工人3原因税收的转嫁表现为后转,一般是由于市场供求条件不允许纳税人以提高商品销售价格的办法,向前转移税收负担★混转散转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税收的转嫁更多地表现为“混转”或散转即一部分税款通过前转转嫁出去,另一部分通过后转转嫁出去
3、消转纳税人通过改进技术或强化管理来补偿其纳税损失,使税负在生产率提高中自行消失★没有特定的负税人是一种特殊的税收转嫁形式
4、税收资本化资本还原1定义生产要素采办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付的税款,通过压价购进的形式在采办时预先扣除,把税负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出卖者,是后转的特殊形式
(2)过程政府征收土地税一开发商压价购进土地一将土地税负担转嫁给土地出售者.★具有税收后转的性质,只是后转的方法不同,是一种后转的特殊形式第十二章公债的运用与管理
1、试述公债新哲学论基本观点.主要观点以公债支持赤字财政可扩大有效需求,消除失业和危机;公债是经济危机时刺激经济的必需条件;公债具有生产性,公债不是政府债务而是国家资产.公债的还本付息不会增加下一代负担;公债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现代公债的运用原则是什么?•当经济面对有用需求不足的衰退时,政府应当以举债作为弥补因实施刺激需求措施而引发的财政赤字的手段.•公债应否偿还或偿还多少,应视整个经济形势的需要而定.公债的偿还决策,不能仅仅考政府的经济活动规模市场失灵的领域,等于政府经济活动的规模,或政府发生作用的规模,只需有社会公共需要,即为政府的职能规模普通为.)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及其必要性
一、资源配置职能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职能的原因.)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外部效应的存在.)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原因.)客观上存在分配不公现象.)客观上要求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市场机制的框架内,有效的再分配很难完成原因1)市场机制与公平分配机制相悖2)社会上存在的私人慈善机构作用有限,缺乏统一性,有时
4.公共财政具有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条件1征税2转移性支出三.增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原因.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政府作为市场上一种经济力量,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节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名词解释:社会公共需要含义: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它指的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或以整个社会为单位而提出的需要社会公共需要与私人个别需要共同构成人类需要不可或缺第二章;外部效应.什么是外部效应?外部效应就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当应有的本钱费用或没有取得应有待遇的现象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应的经济交易本钱或效益.什么是外部效应内在化?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即外部效应的边际价值(成本或效益)被定价了就负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成本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从而使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就正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效益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之上,从而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矫正性税收与财政补帖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矫正性的税收的作用(以纸张生产为例).)将外部边际本钱加计到私人边际本钱之上,以此增加纸张的生产本钱和售价,进而将纸张的产量减少至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本钱相等的最佳水平;.)将部分收入从纸张生产者手中转移给遭受纸张生产所带来的负的外部效应之害的个人或厂商(企业)和需要的政府提供服务的个人或厂商(企业);.)将负的外部性减少至可以容忍的水平(但不克不及减少至零,除非外部边际本钱趋近于无限大,不克不及足以通过税收给以抵偿,只能停产)矫正性的财政补贴的作用.)将外部边际效益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之上.)增加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需求,并降低消费者为其支付的净价格,进而将其产量调解至社会边际效益同社会边际本钱相等的最佳水平.)增加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益,从而鼓励这类物品或服务的消费第三章:公共物品和服务.名词解释:林达尔均衡含义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在公共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第四章:公共选择
1、名词解释:政治均衡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和响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所谓的政治均衡
2、若何理解中间投票者定理?中间投票者当所有投票者按照各自偏好的结果进行排列时,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结果的中间状态的投票者如果所有投票者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曲线均呈向右下方倾斜状态,那么,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就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在公共经济学中,它被称作“中间投票者定理1)简单多数规则下的反映中间投票者意愿的那个提案会最终获胜2)不能保证51%的投票者将获得他们最偏好的结果,只有中间投票者可获得其最偏好的结果3)多数规则所能保证的是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和最终达成的政治均衡的偏离度最小(这种决策符合资源配置的效率)4)中间投票者定理告诉人们,任何一个政量的选票,必须使自己的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第五章:公共支出
1、名词解释公共支出公共支出,也称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反映了政府为公民和企业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实质是政府执行其决策的成本公共支出数额的大小,反映了政府介入经济生活的规模和深度和公共部门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2、简要解析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现象(公共支出的四种理论观点)
一、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瓦格纳法则)十九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Wagner)提出其主要内容是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也日益攀升,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可避免的长期趋势瓦格纳认为公共支出不断扩张的原因有两个
(1)社会的发展需要政府更多的介人,以纠正市场失灵和外部性
(2)政府活动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
二、公共收入增加引致说由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Peacock)和怀斯曼(Wiseman)提出他们认为公共支出之以是会不竭扩张仅仅是因为公共收入的增加,而非别的原因,公共收人的增加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英国经济学家伯德(Bird)对瓦格纳法则做了进一步的补充A.公共经济对私人经济的替代性增强;B.需求带动对教育、娱乐、文化、保健和社会福利服务的支出增长;C.私人垄断力量的上升需要政府去抵制和消除
三、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发展阶段论由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R.A.Musgrave和罗斯托Rostow提出,他们认为公共支出的内涵是随着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而变化的,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支出重点如下表所示
四、非均衡增长模型劳动生产率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廉・鲍莫尔W.Baumol提出,他是从公共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偏低的现象着手分析公共支出增长原因的他认为.国民经济存在下述两类部门.生产率不竭提高的部门由于手艺进步,劳动生产率明明不竭上升,这类部门主如果制造业等,大多为私人部门.生产率无明明提高的部门缺乏或没有手艺进步,劳动生产率无明明提高的的部门,主如果公共部门,出格是政府
2、上述两个部门的工资水平根据劳动生产率上升的幅度而增加;低生产率部门的本钱延续上升,高生产率部门本钱下降;对低生产率部门的需求下降,其产出越来越少乃至停产
3、为了维持低生产率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一定比例,政府必须多投入,以勉励劳动力的流入因此公共支出的增加是必然的第六章:公共预算:决策及经济分析
1.名词解释公共预算含义也称国家预算,是指政府部门在每一个预算年度的全部公共收支布局一览表简言之,公共预算是政府部门的公共收支计划
2、公共预算的原则有哪些?完整性1)统一性2)年度性3)可靠性4)公开性第七章:公共收入
1、名词解释税收、公债.税收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人的一种形式公债公债是政府举借的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依据用原则,有偿、灵活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
2、为什么说税收是最佳的公共收入形式?
1.增发泉币
(1)做法政府可以通过直接增发货币来取得公共收入政府拥有货币发行权,它完全可以视财政需要而印发相应数量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