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游山西村》教学设计篇
一一、教学目的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二、教学过程(-)作者及背景简介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
(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二)理解诗的意境
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足”,“足够”“豚”,小猪,这里泛指猪
2、“山重水复疑无乳,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纤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载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游山西村》教案篇
二一、说教材教材简析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这一组课文选择的文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因为这一课包含有两首古诗,需要两课时进行教学,所以,我在这儿,用十五分钟的时间,只能简单谈谈《题西林壁》这一首古诗的说课大家都知道《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隐天蔽日,从近处看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重峦叠障;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这里的幽,是幽谷的幽)诗人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他在第
三、四行诗中解释道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现在,我再来说说教学目标.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这里,我需要说明的是,在语文课程标准里边儿明确指出,关于识字写字的教学,有十分清楚的要求即,在某一阶段,有些汉字只要求会认,不要求会写,而且对识字写字的要求是下要保底,也就是要保证一个最基本的底线,上不封顶).体会诗人在庐山观察时,因为地点和角度的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3、重点难点本诗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教学的难点是体会诗句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时所拍摄的视频或图片资料学生准备查找有关苏轼的资料,预习课文
二、说教法、学法先说教法阅读感悟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设计有目的、有层次的阅读实践
三、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课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生活中的事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题西林壁》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产物,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看同学们通过读与悟、通过观察与思考,能够收获什么,能够发现什么?我觉得,老师的导语特别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2、初读感知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古诗,读通读正确,然后抽查读的情况,请同学简单谈谈初读感受和自己的发现,并提出不好认和不好写的字教师在上课之前的备课,既要备教师的教,更要备学生的学生,这一点特别重要教师不光要关注自己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这一环节的设计,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了生成的依据这里的生成是指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生成的
3、理解诗题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的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2结合注释理解题目的意思
4、理解诗意
(1)先自读自悟,这首诗大致写的是什么再分组合作学习,并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注意在分组合作学习之前,老师必须引导同学们复习、讨论学习古诗的步骤、方法(那么,在这儿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一个环节呢?因为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学生没有正确的方法,那么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通过讨论,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迅速总结出学习古诗的一般步骤初读感知一查阅资料一理解诗题一理解诗句一品读明理一熟读成诵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是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这样,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和方法后各自试着读诗句、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2)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出示课件、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我认为,朗读,既是理解内容的方法,又是体会感情的方法,更是积累语言的方法,因此,不管是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还是在全班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或者是在品读感情的过程中,教师都要重视读的过程
5.品读领悟启发谈话领悟意境同学们,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且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呢?逐步引导同学明白原来是因为一一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什么呢?一一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6、诵读巩固.反复练习诵读古诗.指名朗读或背诵,读后评价说板书横一岭侧一峰远一近一高一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各不同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同时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篇
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4个生字,了解“山西村、腊酒、豚、疑”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感受村民的淳朴以及蕴含的哲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难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并尝试加以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苏轼在游历西林山寺有感而发,题诗写词,而流传至今,而在宋朝同样也有这么一位诗人,在游历一座村落时,也写下了千古绝唱!这位诗人他是谁呢?又留下了怎样“绝唱”?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下《游山西村》
(二)初读感知
1、读过标题你是否有疑问?预设山西村在什么地方?过渡山西村只是一个小山村,作者去这个山西村游玩会有什么收获呢?
2、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读音和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解决生字词指导学习生字“豚”,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写法上左窄右宽
4、学生齐读,思考概括诗歌大意
(三)深入研读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四句诗都是什么意思?
2、作者这次出游到底收获了哪些呢?(小组合作)收获一村民的热情
(1)从哪里看出来村民热情好客?明确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要笑话农民朋友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十分充足山民招待客人时的情景,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够客气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从“莫笑”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叫大家不要笑这里的酒菜虽然简单、淳朴,但包含了村民对诗人的深厚情谊)
(2)再次齐声朗读,读出情感收获二人生哲理
(1)从哪句诗获得哲理?明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喑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2)在山重水复,作者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他眼前一亮,看到了什么?这里景色怎么样?
(3)这句诗看出了怎样的哲理?明确对自己眼下困顿遭遇表示乐观豁达提出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的人生哲理
(4)诗人此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欣喜,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四)巩固提高诗人出游获得了很多收获,那么经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小结作业小结回顾本课所揭示的哲理,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结束课堂作业
1、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制作“陆游小档案”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包括作者的生活年代、代表作品等,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