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练习、选择题
1.目前已发现的汉代牛耕图皆位于北方州郡,这些农耕图像的题材内容从表现人力锄耕逐渐演变为“徙民屯田,皆与犁牛”这反映了汉代()A.农耕文化向北方拓展B.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C.铁犁牛耕技术的普及D.政府推动耕作技术革新
2.宋代踏犁是介于耙和犁之间的耕地农具,踏犁轻便灵活,较好地适应了北宋诸多地区田块狭小、垦殖丘陵山地等复杂多样的农业生产局面,时云“踏犁之用,可代牛耕之功半,比41(撅)耕之功则倍”据此可知,宋代踏犁的应用()A.改变了农业耕作方式B.解决了人多地少矛盾C.解决了畜力的匮乏D.体现了因地制宜特点
3.北宋初年,政府曾劝谕江南以至福建、广东等地种植原北方主要粮食品种粟、麦、黍、豆等;水稻的优良品种也在各地推广,其中最著名的品种“占城稻”从越南引进福建,后又推广到江淮和北方;甘蔗、棉花、茶叶、桑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也较前扩大这说明()A.北宋统一促进农作物品种交流B.北宋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优良品种的推广推动农业发展D.对外开放有利于人民生活改善
4.《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发表于2009年,宣言指出“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由此可见,各国政府认识到()A.粮食安全至关重要B.国际合作解决经济危机C.需要开放贸易市场D.当今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5.15世纪中期,德国人古滕贝格发明了一种可以成批浇铸字模的手工浇铸机,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并建立了印刷厂他的发明很快得到推广,到1500年德国约有60多个城市有印刷厂欧洲已有上千家印刷厂这反映出当时()A.欧洲深受中国科技影响B.科学与技术实现紧密结合C.政治运动推动经济发展D.社会需求助力科技活跃
6.下表是新中国出土的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统计情况表中信息佐证了秦汉时期()功能获出土的比例出土较多的地区A.北方冶铁水平领先全国B.黄河流域农耕工具完备C.铁犁牛耕技术相当成熟D.播种工具生产效率低下.有学者对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进入世界其他地区后的影响展开研究,如表据此可知()西班牙水手在航行途中因食用马铃薯而避免得坏血病马铃薯传入中国后,大量种植,导致大量山坡森林被砍伐殆尽在英格兰,许多制造商尝试用马铃薯取代面粉制的面包,以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工业化进程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的战争,大规模军事动员使马铃薯的食用遍及欧洲广大地区A.食物来源决定人口增长规模.战争促进区域文化交流C.物种交流改变人类历史进程D.人口迁徙推动文化认同.19世纪中期,英国女工对家庭经济的贡献占到
47.1%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打破了两性分工的绝对界限,缓解了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差异妇女们多了工友、同事、上司等社会角色,构建起新的社会关系网络据此可知工业革命()A.极大改变了女性的生活B.使得传统家庭日益稳固C.动摇了传统的价值观念D.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下表反映了清代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概况据此可知()A.美洲作物种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B.农民比较重视对土地资源的利用C.区域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差异大D.轮作技术打破南北农业生产格局
10.2022年北京冬奥会使用了AI自动跟拍机器人、引导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炒菜机器人和送餐机器人等,尽显“冬奥科技范儿: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A.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B.使得社会分工日益严密C.使中国在世界上已全面领先D.将取代人类的生产活动.如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A.小麦、玉米B.玉米、水稻C.小麦、甘蔗D.水稻、甘蔗.18世纪后半期,韦奇伍德的陶瓷不仅迅速占据了英国市场,而且不到20年就将中国瓷器逐渐挤出欧洲L其出口率达到总销量的80%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通用部件标准化生产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C.制陶业工厂制的建立D.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吕氏春秋》记载了秦国盛行垄作制,垄作深耕条播,利于锄草和抗旱防涝当时秦国还流行一种六角形铁锄,刃宽又平薄锄草面大,两端呈六角形,锄草时不会轻易碰上农作物这反映出秦国农业()A.铁农具完全取代石器B.发明垄作生产方式C.呈现精耕细作的特征D.生产关系发生质变.考古工作者在关中地区的富平、陇县、扶风、咸阳、长安、渭南等地,先后发现大批的汉代铁制农具,其中有锌、犁、锄、铲、镰等据此,这能够说明当时()A.冶铁技术得到发展B.铁农具在全国普及C.个体劳作开始出现D.犁耕技术日趋成熟.大约从16世纪开始,玉米等大量高产的农作物品种从海外引进种植,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不论在南方还是在北方,不论山地还是平原,种植都非常普遍,并且很快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玉米的广泛种植()A.解决了人地之间的矛盾B.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布局C.缓和了地主与农民矛盾D.推动农耕经济达到巅峰B
16.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农牧业便造就了现代农牧业它包括普遍使用科学育种,水利、机井机器、动力、化肥,以及各种农药、除草剂、塑料地膜大棚、土壤改良、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等由此可见,现代农业()A.提高科技含量是重要因素B.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C.完全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D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应用、推广及大量出现,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着必然的联系据统计和考证,《山海经》里著名的铁山之中,“秦地即占10处之多”,河南、山西都有铜矿战国早期,出现用退火热处理方法获得的展性铸铁(可锻铸铁),并出现“一范两器”的范具随着铁制农具种类的丰富和形制、功能的创造,农民希望掌握新型工具从事和发展农业生产战国时期,列国诸侯相继变法,铁农具的制造生产在各国“富国强兵”的变法改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摘编自杨玄《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的金属农具研究》材料二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三脚楼车)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楼,皆取备焉,日种一顷(100亩)至今,三辅(陕西中部地区)犹赖其利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二人挽楼,凡用两牛六人,一日才种二十五亩,其悬绝如此——摘编自[东汉]崔富《政论》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大量出现的历史条件(8分)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犁耕技术发展的特征(6分)答案D
2.D
3.A
4.A
5.D
6.B
7.C
8.A
9.B
10.AC
12.C
13.C
14.A
15.B
16.A
17.
(1)历史条件黄河流域具有丰富的金属自然资源;冶铁工艺的创新和进步;大量土地的开发;劳动人民对落后农具的变革要求;列国变法的推动(8分)⑵特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由中原地区向边远地区推广;呈现多样性和地域性(6分)播种工具楼作7%河南中耕工具铁铲、铁锄22%河南收获工具铁镰10%河南地区概况江汉平原石首县旱地以菜、麦和棉花、豆、高粱、芝麻、粟米等轮作;松滋县旱地以麦、豆和棉花轮作鄂西山区在玉米普遍推广之前,多为麦、粟两熟,推广之后则多为麦、玉米两熟湘西山区春秋皆种养麦,一年两熟;其余旱地多为玉米、甘薯、大豆,菜、粮两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