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知识点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知识链接】中国古代建立户籍制度的目的1人口的普查、管理与控制人口的普查、管理是户籍管理制度的基础性功能,是对全国人口数据的一种基础性了解,在此基础上把人口控制在土地的范围内,主要作用是保障税收⑵征发赋役的依据户籍管理的真实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统治者征发赋役的情况⑶扩充兵力的基础户籍制度直接管理着人口的数量和区域,具备为统治者扩充兵力提供基础保障的作用⑷保障社会治安和政权稳定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将多数人口控制在一定的区域内,禁止不经官府允许的随意流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治安的稳定,进而保障统治者的政权稳定【知识点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基层组织形态⑴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掌教化;设啬夫,掌狱讼、赋税;设游徼,掌捕盗里设里正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后代沿袭这种乡里制度,稍有变化⑵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⑶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基层社会治理A、演进⑴秦汉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⑵唐宋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北宋王安石实施的保甲制即源于此⑶明朝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要求十家总编为一牌,开列各户姓名,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4清朝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从城市到乡村,以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至此,乡里制与保甲制合一B、特点注重建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知识点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沿革⑴社会救济
①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
②隋唐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
③宋朝以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
④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⑵优抚中国古代一直有优抚老弱贫苦等弱势群体的传统,尊敬与赡养老人,保障鳏寡孤独的生活.原因和作用⑴原因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每逢自然灾害发生时,人民生活缺少保障,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救助⑵作用社会救济为民众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特点⑴历莉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⑵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同时还会疏导和安置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⑶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知识链接】中国古代救济制度的特点1时间久远,源远流长先秦时期的《周礼•地官司徒》中就有“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日慈幼,二日养老,三日振穷,四日恤贫,五日宽疾,六日安富”六条政策,这是我国最早的救济制度的记载⑵政府救济与民间救助相结合:政府主要承担灾害与灾难时的社会大范围救济,民间承担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日常救助,二者相辅相成⑶机构完善并具有法律保障措施:政府救济典型地体现了“为民父母行政”的特征,政府设置不同类型与层级的社会救济救助机构,并制定法律予以保障⑷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宣扬“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主张“仁”“仁政”,倡导救困济难,体现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本质和精神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知识点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古希腊古希腊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村社实行自治,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包括登记公民、抽签选举议事会议员等.西欧封建社会⑴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⑵10—11世纪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⑶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⑴背景随着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理⑵表现
①英国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②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③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二战后⑴表现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实行居民自我管理⑵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20世纪80年代以后⑴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⑵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⑶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使得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知识链接】
1.全面认识西方自治城市的形成1形成原因
①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更多的行业脱离乡村的家庭副业和庄园手工业形态,集中到城市中
②工商业的发展使商品货币关系逐渐在城市扎根,动摇了封建体系对城市的控制
③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市民阶层,他们日益松弛或割断了对土地的依赖,实现了与土地的分离
④中世纪西欧封建领主、教会或国王也是城市建立的推动者
⑤宗教的因素,众多的教堂而各具特色,它们对城市的形象产生了重要作用⑵特点
①斗争以新兴市民阶层为主体
②斗争形式多种多样
③斗争目标是争取自由和法治⑶影响城市是欧洲从中世纪迈向近代进程中的里程碑
①从经济上来讲,随着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加速了西欧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逐渐成为封建制度的破坏因素
②从政治的角度看,市民们在向封建主争取城市自治权的斗争中形成的经验,为形成近代资本主义式的市民社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并构建了基本框架
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发展还在精神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和舆论准备
2.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1基层自治和社区是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⑵各国基层治理的方式有所不同3地方政府享有的自治权越来越大,地方官员和议员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需要对当地选民负责⑷社区主要由居民自我管理⑸各国政府和联合国在实现基层治理方面发挥积极推动作用【知识点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一西方国家程117世纪初,英国颁布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济贫制度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⑷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⑸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2.评价⑴积极性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⑵消极性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二现代中国⑴过程
①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
②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取得了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⑵作用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链接】
1.西方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困境1由于受“福利国家论”的影响,过分强调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政府承担的保障项目过多、水平过高⑵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迅速增长,大大超过了经济增长幅度,政府在保障和福利开支的负担越来越重,并且带着巨大惯性向前滚动,使福利国家面临着经济与福利、负担与稳定之间的两难选择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果继续维持现有的受益水平,那么将会出现两种发展的可能性,一是维持养老金的价值不变,为保持收支平衡就要不断提高缴费率,由在职职工付出更多的供款;二是养老金的价值保持不变,缴费率也维持不变,则公共养老金将由于收不抵支而出现支付危机,最终都将导致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破产
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因1经济改革动摇了原有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⑵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险体制自身存在缺陷,并在实践中造成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⑶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影响战国时期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有户籍、宗室籍、宦籍和市籍等汉朝西汉时,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定期进行人口调查东汉末年,户籍散乱隋朝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元朝按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明朝户籍分民籍、车籍、匠籍等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清朝沿袭明制户籍管理相对松弛乾隆年间,户籍永停编审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