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特殊提问方法专练思想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决定了诗歌意象的甄选、语言的锤炼和手法的选择而诗人苦心孤诣的目的也在于以合适的意象、贴切的语言和巧妙的手法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古典诗歌的阅读教学依然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新课标中要求,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感情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让学生“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是诗歌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思想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初衷所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很多时候,诗人在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不是单一呈现、单向发展的当内心思潮涌动、千回百转时,诗人所创作出的诗歌往往也包含着复杂多样的思想情感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时,要学会结合诗人和诗歌的具体情况,着重辨析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变化性和矛盾性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除了基本的对思想感情的直接提问外,出题人还会从其它角度进行,以更好地考察学生的读题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语言能力
(一)思想感情特殊提问大酉甫
①[唐]杜审言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祓服
②照江东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火德
③云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注]
①本诗是一首应制诗,作于公元690年(天授元年,武则天改唐为周);大酉甫聚会宴饮帝王降赐,民间三日聚饮后指大规模庆贺
②祓服艳服
③火德以五行相推武周是火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起句从多地连缀的空间视角切入,以“通”字串联,构成一个恢宏辽阔的意境,发端别致,气象不俗B.颔联,分别从听觉视觉两方面,真实再现百姓在海上“伐鼓撞钟”,江东民众“新妆袪服”的景象C.颈联“残雪”与“好风”相对,冬去春来,梅花飘落,柳叶新发,有辞旧迎新之意,含万象更新之旨D.尾联结语,扬颂武则天顺乎天道,文武群臣时运亨通,祈祷国运长久,百姓富足丰登,首尾呼应,自然浑成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王守仁谪居履在陈,从者有愠见山荒聊可田,钱铐还易力、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运用孔子“在陈绝粮”的典故,表现自己谪居时的生活窘状B.作者向农人学习种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甚至还幻想出丰收后的场景C.末两句尤能表现作者对农事活动的投入,可见其隐居决心之坚定D.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轻松地袒露个人内心,给人以不疾不徐之感
16.该诗作于王守仁“龙场悟道”时期,生动地体现了儒家“道在伦常日用之中”的观念诗中体现了哪些“道”?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时蔡未弭,故见于篇末刘禹锡汉家族节付雄才,百越南溟统外台身在绛纱
①传六艺,腰悬青绶亚三台
②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闻道楚氛
③犹未灭,终须旌施扫云雷1注]
①绛纱犹绛帐,对师门、讲席的敬称
②三台星名,指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古代以星象征人事,称三公为三台
③楚氛指敌寇作恶的气势.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大夫才能卓著,被委以重任,远赴南海,对辖地进行管理,为君分忧,为国担责B.马大夫学识渊博,身份高贵,在辖地亲自教导学子,传播文化,非常重视德治教化C.颈联“连天”对“映日”,“浪静”对“帆多”,对仗工整,前后勾联,意义相关D.诗人听闻海域边疆敌寇尚未完全平定,担心友人的安危,心中牵挂,作诗劝勉鼓励.与刘禹锡同时代的白居易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本诗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中吕]喜春来•四节无名氏海棠过雨红初淡,杨柳无风睡正酣杏烧红桃剪锦草揉蓝三月三,和气盛东南垂门艾挂狰狰虎,竟水舟飞两两凫浴兰汤斟绿酹泛香蒲五月五,谁吊楚三间?天孙一夜停机暇,人世千家乞巧忙想双星心事密话头长七月七,回首笑三郎
①杳橙肥蟹家家酒,红叶黄花处处秋极追寻高眺望绝风流九月九,莫负少年游注释
①三郎唐玄宗李隆基向有“三郎”雅号.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曲写三月初三上巳节,所选意象典型丰富,都是暮春时的景物B.第二首曲是当时端午民俗风情的写真,旨在写人们对屈原的深切怀念C.第三首曲从天上写到人间,从平民写到帝王,给我们以广阔的想象空间D.这四首小令以月日数字相重者为节,写出了民间风俗,很有生活气息.“重阳”是唐宋文人喜好的题材,如“每逢佳节倍思亲”“满城风雨近重阳”“人比黄花瘦”等,请谈一谈这些诗句中描写的“重阳”和选曲描写的“重阳”有什么不同?
(二)观点评价特殊提问鹅湖寺和陆子寿
①朱熹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旧学商量
②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注】
①淳熙二年,朱熹曾与陆子寿兄弟在鹅湖寺讨论哲学问题,因意见不同不欢而散,当时陆子寿曾作诗表明自己的观点三年后,朱熹路过鹅湖寺,陆子寿专程从抚州赶来会晤,所以朱熹写下本诗追和陆的前诗
②商量斟酌,思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朱熹对陆子寿道德与义理的称赞,言彼“德义”可见谦逊,“关心”二字更见彼此情谊,出语质朴,言浅意长B.陆子寿自抚州远道而来,一路奔波辛苦前言自己出“寒谷”,后述子寿度“远岑”,以实情实境,补足“关心”之意C.“却愁”写出了作者对与友人辩难无果的担忧,但他始终坚信,古今学者精神内涵是相通的,治学精神是没有区别的D.这首论学律诗,虽然也有争辩情绪,但气态仪度均较和缓,有君子朋而不党、周而不比之致,颇得理学家诗歌的三味
16.朱熹主张“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简要);陆氏兄弟则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无需在读书穷理方面枉费功夫颈联中既有对陆子寿其人的称颂,亦隐含了作者对自己主张的坚持和对陆氏理论的非议,请简要分析风雨中望峡口诸山奇甚戏作短歌陆游白盐赤甲天下雄,拔地突兀摩苍穹凛然猛士抚长剑,空有豪健无雍容,不令气象少淳溜
①,常恨天地无全功【注】
①淳潘(tIngchu):停止不动的样子.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先写了白盐赤甲诸山拔地而起,高入云霄,而威武的猛士手抚长剑,如山般空有豪健而无雍容之态B.当诗人重又看到峡口山色,却改变了以往的印象,但并非人的心境和审美的尺度发生了变化,而是山水处于另一种情景之中C.山水在本诗里具有二重性,山水既是诗中美感关照的主体对象,又是诗人对事物、对世界进行探索的一种凭借D.诗歌以问句结尾,怎样才能有百尺高楼,以便能更充分领略这眼前的壮美风光,表达了诗人深情的向往.宋诗以理见长,陆游的这首诗借观自然山水的不同感受,表达了关于自然、关于人生的哲思,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都是寄赠友人之作,不过李诗侧重抒写自我,而苏诗意在勉励友人B.两首诗中荷之枯萎与《离骚》中“唯草木之零落兮”,均有美人迟暮之意C.李诗以“重城”借指人事的阻隔,而苏诗以“傲霜枝”象征人的精神风骨D.李诗“秋阴不散”与苏诗“橙黄橘绿”色调上一暗一明,反映不同的心境
16.有学者认为,唐诗常蕴含深情,而宋诗常寄寓哲理请结合两首诗歌,对此进行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这首诗歌哪些内容体现了大的特色
15.B
16.
①诗中所涉地域极广毗陵、震泽、九州、万国,背景宏大
②民众极多土女欢娱、普天同庆,场面热闹
③愿景丰富诗歌中蕴含着为百姓祈福,愿国家长治久安,年年岁岁五谷丰登的愿景
15.C
16.
①虽然经历磨难困苦,但仍要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②遇事切忌慌张抱怨,需要以积极的措施解决;
③虽自身处境不佳,仍能关注他人他物的仁爱情怀
15.(3分)D
16.(6分)
①疆域辽阔朝廷对“百越南溟”进行统辖管理,可见疆域之广,虽有敌寇作乱,但必能平定
②经济繁荣颈联提到“帆多宝舶来”,此时唐朝与外邦贸易往来频繁,经济发展繁荣昌盛
③精神昂扬全诗洋溢着欣欣向荣、文明昌盛的大唐气象,开放的姿态,文化的自信,昂扬向上
15.B
16.
①唐宋文人的重阳诗词中,总有一种悲秋,充满伤感;
②这首小令中的重阳写得开朗、明快,情绪高昂
③曲中鼓励人们莫负韶光携带香橙、肥蟹及美酒登高赏景
15.C
16.
①两句称赞陆子寿旧学与新知都在不断讨论砥砺中严密和深化;
②斟酌旧学问,蓄养新知识,才能达到精深细密不浮躁的境界,正合作者“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之意;
③先获得知识而后“商量”“培养”,作者对求知悟得的体验和概括,隐含对陆氏“无需在读书穷理方面枉费功夫”的非议A
16.
①常常在不寻常的环境下,自然的美才能呈现它的完满和极致正如在疾雨横风中,峡口诸山的豪健与雍容才得以完满的呈现
②人如山水,常常在不寻常的境遇中才能表现其卓绝之处正如人的超绝才华与质在特别的境遇中才会出现,平日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
15.B(6分)参考答案
①唐诗常借意象、意境来抒发情感,如李诗借竹坞、秋阴、飞霜、枯荷等意象,描绘出凄清冷寂的秋日听雨图,含蓄深沉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思念
②宋诗常借生活现象来阐发哲理,如苏诗描写秋冬季节有萧条衰败的一面,更有生机勃勃的一面,借此阐发人生虽有不幸也不应消沉,而应乐观向上的道理[每点3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