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语用试题专题训练……叙述人称的表达效果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行走在空旷而且广阔的田野之上,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踏实和安宁那松软的泥土,注入我心中的是,正在蓬勃生长着的希望这希望,如同那些刚刚探出的小草一样,倔强而又调皮,正鼓动着我,大步地迈向那早已等候着我的一座座山脉田野之上的空气无比清新,如同天上的蔚蓝,总会带给我一个又一个惊喜远处,不时地有老农们赶着牛车往自己的田地里送肥料他们,仍然用自己积攒了一冬的农家肥,堆成一个又一个圆形的土丘待到土地饥饿得张开口时,再把这些农家肥撒开他们,用祖祖辈辈沿袭的耕作方式,细心地服侍着大地,就像服侍自己的亲人一样因为,老农们心里最清楚,你对土地用心,土地也会对你用情!那一望无际的田野,是他们最为心安的地方啊!有了老农们的陪伴,冷寂了一个冬天的田野便不再孤单,仿佛也久久地沉浸在那无边的喜悦之中,连同那些小草,共同演奏着春天的交响乐!.文中画横线两处使用了第二人称“你”,这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雪还没有化尽,便迫不及待地上了石弓山,去拜访你据说这里就是你被杀的地方,一山瘦峭的石头,石头中间绝少新鲜的树木,只是零星长着些灰色的榆树地面上细碎的石块儿也硬硬地扎着人的脚,让人想起你佯狂下砸不断、压不弯的骨头终于到了南麓的那座墓了,平平常常的一个坟头儿,高不过一尺朋友从行李包里取出一瓶酒,给你斟上一杯,缓缓地洒在地上一切都显得那么肃穆,正像是你被司马氏的禁军押解而来的那个早晨吗?你潇洒地走在队伍的前头,衬得后面那些人像是一群—乌合之众了那天的阳光也像今天的一样灿烂吗?面对死,你又一次想到了生这也是你反反复复思量过多少遍的问题,你不想死,是的,活着多好啊!只要活着,只要可以弹弹琴、喝喝酒,就足够了可就这些,他们也不让你心满意足!在冬日里,你墓前的那些榆树枝柱指向干冷的天空,黯淡的树皮刺进人们的眼眶这些树不正是你的写照吗?它们不想像奇花异草一样生长在高高的朝堂之上,只愿自由地生长在这山林野洼里,吸着流逝的辰光,让盈盈的生命在风中汛潮般起伏(摘编自《嵇康墓前的榆树》).选文运用了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如果你有这样的机会多好——天天来到这小湖边,你就能亲眼看到冬天究竟怎样退去春天怎样到来,大自然究竟怎样完成这一年一度起死回生的最奇妙和最伟大的过渡但开始时,每瞧它一眼,都会换来绝望这小湖干脆就是整整一块巨大无比的冰,牢牢实实,坚不可摧;它一直冻到湖底了吧?鱼儿全死了吧?灰白色的冰面在阳光反射里光芒刺目,小鸟从不敢在这寒气逼人的冰面上站一站逢到好天气,一连多天的日晒,冰面某些地方会融化成水,别以为春天就从这里开始忽然一夜寒飙过去,转日又冻结成冰,恢复了那严酷肃杀的景象若是风雪交加,冰面再盖上一层厚厚雪被,春天真像天边的情人,愈期待愈迷茫一天,湖面一处,一大片冰面竟像沉船那样陷落下去,破碎的冰片斜插水里,那么你从这冰面无缘无故的坍塌中是否隐隐感到了什么……刚刚从裂开的冰洞里露出的湖水,漆黑又明亮,使你想起一双因为爱你而无限深深又脉脉的眼睛尽管水面重新结冰,但在阳光的照耀下又很快融化洞开冬的伤口难以愈合冬的黑子出现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手法和第二人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间四月,芳菲争艳星期天,我们也去看花不错,一路同去看花的人可多着哩进了公园门,步步登山,摩肩接踵,人就更多了向高处看,隔着密密层层的绿荫,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大家都一口气地攀到最高峰,淹没在海棠花的红海里“千朵万朵压枝低”,每棵树都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微风中枝头上颤抖着说出自己的喜悦“喷云吹雾花无数,一条锦绣游人路”,真可谓花天花地可是,这些说法都不足以说出花的动态“四厢花影怒于潮”,“四山花影下如潮”,还是“花潮”好你不要乱跑,你静下来,你看那一望无际的花,“如钱塘潮夜澎湃”,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像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而且,你可以听到潮水的声音,谁知道呢,也许是花下的人语声,也许是花丛中蜜蜂嗡嗡声,也许什么地方有黄莺的歌声,还有什么地方送来看花人的琴声、歌声、笑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再加上风声,天籁人籁,就如同海上午夜的潮声大家都是来看花的,有人走累了,拣个最好的地方坐下来看,不一会,又感到这里不够好,也许别个地方更好吧,于是站起来,既依依不舍,又满怀向往,慢步移向别处去;有人很大方,只是驻足观赏;有人贪心重,伸手牵过一枝花来摇摇,或者干脆翘起鼻子一嗅,再嗅,甚至三嗅……(本文作者李广田,发表于1962年,有删改).文中写“大家”到公园里看花,画横线的句子却用了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为阻止风沙南侵,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成立,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奋斗,在沙地南缘“种”出一道绿色长城,51岁的刘军就是“林二代”他1993年开始在检查站值守,重要任务是防火1998年,地处偏远但举足轻重的四道沟梁头检查站成立,刘军主动请缪,身为临时工的王娟和他一起上岗,一直坚守到2002年2012年,刘军、王娟夫妇被调到海拔1900米的月亮山望海楼这里先后打过3口井,出水都不太好,也没能找到稳定水源他们只能先保障做饭、喝水,洗菜、拖地就用雪化的水在望海楼瞭望、报告,是一份看似简单的工作可是,假如没有这个岗位,没有众多普通的瞭望员,没有他们的坚守不渝,这片林海的安全便难以保证60年,三代人,百万亩林海,为京津冀等华北地区筑牢生态屏障栽树不易,成林更难,守护也绝非简单的事多少年来,刘军、王娟夫妇周而复始地默默守护,最终成就不平凡的坚守这种简单和平凡背后,是责任,是奉献,更是一种使命和担当.文段使用第三人称,刘军、王娟夫妇的一切,均由全知视角叙述,这样有什么好处?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映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用了什么叙事人称?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如今,新媒体“飞入寻常百姓家”,戏曲演员用个人账号发视频、开直播,对着手机屏幕唱戏,吸引了广泛关注,收获了巨大流量其中,有不少年轻戏曲人,一鸣惊人,一夜成名面对戏曲演员直播的现象,也有人颇有微词,认为戏曲演员对着镜头又唱又舞,一味迎合观众、娱乐至上,过度曝光和商业化,从而失去了艺术家的尊严殊不知,戏曲之危机也不是一两天了,对于大部分的戏曲院团而言,创排新戏乃至巡回演出,基本是靠财政补助,罕有“市场”戏曲,如果只是躺在“财政扶持”的温室里,迟早有一天要走进博物馆如果还担心过度商业化而拒绝一个上佳的宣传手段,实在是因小失大戏曲要遵循传统,但不能故步自封戏曲传播载体的网络化、多元化是大势所趋,没有直播,也会有其他传播手段,我们身在其中,要立足当下把握时代机遇.文中一直用第三人称客观叙述,直到最后一句画横线句子用“我们”,二者表达效果有何差别?请简要说明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年轻人向我感慨不知道将来做点什么时,我会给他们两个建议要么静下心来读点书,要么去赚点钱但一个人如何改造社会呢?通常,我们听到最多的回答是个人_势单力薄,无法与社会抗衡,谈改造几乎不可能而我认为,若是把人的一生当作自己的远大前程,个人是可以而且能够改造社会的不是夸耀这个时代,这个时代虽然还有很多不好的东西,但总还是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做有一句话不是说,你的价值在于你的敌人的分量对于我们而言,我们的价值在于减少这个时代苦难的分量,以及在此基础上我们有多大的改造社会的决心与勇气就个体而言,你是社会的一部分,当你发生改变时,意味着社会也随之改变虽然这种变化微乎其微,但不管有多小,它在客观上都是真实的就社会影响而言,“蝴蝶效应”积聚社会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次微小的改变或者介入,都有可能引发一场摧枯拉朽的小风暴.文段在人称使用上变化较大,有“我”“他们”“我们”“你”,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请加以简析参考答案L
①两处“你”都是泛指,能使读者产生代入感,营造出与读者互动交流的氛围
②用“你”更抒情,唤起人们对土地的热爱之情.选文运用了第二人称来指称“嵇康”,拉近了与抒情对象之间的情感距离,便于抒情,使文章情深意切,富有感染力
①将陷落的冰面比作沉船,将冰面的坍塌比作伤口和黑子,形象地写出冬天即将结束的场景,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②用第二人称,构成对话情境,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期盼之情,读来亲切可感“大家”指所有看花的人,“你”是第二人称,这里指赏花的某一个人,也可以指“读者”用“你将读者带入现场,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更有感染力同时,转换人称也便于抒情
①使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可以将刘军、王娟夫妻守护林海的场景全方位展现出来,让我们能直接客观地认识他们的生活;
②反映现实更加灵活自如,让我们能迅速在场景中跳跃,突出文章的中心,使读者产生共鸣叙事人称第一人称表达效果用“我不知道……”,引出了下文中“我”对“极细小的粉红花”的描述更加凸显出极细小的粉红花的特点,同时寄寓着作者特定的情思和理想,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前文运用第三人称即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能在比较灵活自由表达的同时,又理性地展现客观事实;最后一句采用第一人称,给人的感觉是真实、亲切的,且让每一个读者都感觉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号召力更强“我”是指作者自己,“他们”则指的是发感慨的年轻人,这两个称谓确定了叙述对象;“我们”包含作者和读者在内的人;“你”指的是读者用“我们”这个第一人称时,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产生亲近感和共鸣感;用“你”这个第二人称时,陈述指向了读者使作者的话语对读者具有警醒和劝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