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富贵不能淫【教学目标】.理解文中的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理解孟子在本文中说理的特点【教学重点】理解孟子在本文中说理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
一、课堂导入同学们读下面几则名言,体会人们对大丈夫的认识大丈夫能屈能伸一一晚清小说家李宝嘉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一一唐代诗人李白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明由人们对大丈夫的不同认识,引发学生对大丈夫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富贵不能淫
二、预习检测L检测字词
(1)注音公孙衍(ydn)丈夫之冠(guan)富贵不能淫•••(yin)
(2)理解词语课件出示通假字往之女家(“女”同“汝”,你)*词类活用丈夫之冠也(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富贵不能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贫贱不能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摇)*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设计意图】以检测的形式,督促学生的课下学习要求落实到纸面上,正确率要求百分之百
三、了解作者,感知背景作者及作品背景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
四、朗读课文,悉解文义.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节奏划分示例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多朗读几遍,说说你的朗读感受明确本文朗读时需要注重朗读技巧,首先是文中有不少对比和排比的句式,需要注意朗读节奏鲜明;其次部分语句需要通过重音读出语气,如“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的“诚”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的“焉”字,都应读出重音总之,本文需要一定的朗读技巧,才能把握文本气势磅礴的特点.反复朗读,并结合课文注释,感知文义
(1)注释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社稷;社,土神稷谷神古代帝王或诸侯建国时,都要立坛祭祀社、稷,所以,社稷又作为国家的代称丘众牺牲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粢稷,粟米粢盛既洁的意思是说,盛在祭器内的祭品已洁净了
(2)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一一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一一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一一义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搔,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节气有作为的男子”
五、课文讲解小组合作探究.读完全文,你能说说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怎样的形象吗?交流、明确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文中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何不同?交流、明确“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交流、明确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o.今天我们还需要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吗?交流、明确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六、文章的写作特色.语言含蓄幽默,讽刺深刻尖锐.运用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和感染力(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
七、运用正面论证、对比论证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讲“仁、义、礼”;.坚守“仁、义、礼”原则;.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八、本文主旨本文通过批驳景春观点,具体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什么境遇,做事都要合乎礼义,不失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