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初期的主要内容是民族联邦理论此后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构建了“单一制”框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最终确立了以民族区域自治为补充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由此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立足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C.继承发展了民族联邦理论D.保障了国家统一和人民当家作主.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事关民族工作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应填入()A.“肝胆相照、荣辱与共〃B.“三个离不开〃C.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D.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被写入中共十九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其意义在于()A.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B.推动了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C.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解决了民族工作发展中的问题.据报道“从建国至今,各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全部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期间,中央政府在西藏投资312亿元人民币,建设117个项目以上两则材料表明我国政府真正贯彻落实的是()A.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B.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C.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政治平等D.民族团结各民族经济平等.以下是2010〜2011年我国开展的一些重大外交活动,其中属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A.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圆满完成维和任务,并于2010年5月6日胜利归国2011年3月13日,中国国际救援队赴日本地震海啸灾区实施救援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之后;C项开始于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均早于第一个转折点开始的时间“1965年〃,故排除;农业科技的发展是西藏粮食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的客观原因,与设问要求“主要原因〃不符,故排除D项A【详解】试题分析实施“兴边富边行动〃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故A项应选;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故B项错误;国家的支持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外部条件,自力更生才是根本原因,C项错误D从题中无法体现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意在考查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准确理解求同存异〃主要用于处理外交事务,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B项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政治协商制度的指导思想,C项错误通过唐/明/清的历史经验可知D项正确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选C【点睛】A【详解】试题分析联邦制不一定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所以
②说法错误,再结合材料信息,
③④说法正确故选A项考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主要措施设立专门机构加强行政管辖;派驻军队,完善边疆防御体系;任用当地首领,笼络和安抚少数民族上层;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任答两点即可)政治智慧对前代的继承创新;政策的灵活多变(因俗而治);尊重各民族历史传统;坚持大一统的原则,加强中央集权;构建边疆防御体系(任答两点即可)⑵原因抗击日本侵略,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增强民族凝聚力巩固根据地政权;对少数民族基本状况的认识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整体性意识增强(任答两点即可)意义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积极抗战;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提供了经验;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详解】
(1)措施根据材料作为负责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和边疆机构,其发展过程经历了萌生、完善和规范三个时段〃可得出设立专门机构加强行政管辖;根据材料“汉承秦制,中央继续设“典客〃,并以长城为主,设置了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边防体系”“清朝边政最先是着力完善国家行政建制,派军队驻守边疆〃可得出派驻军队,完善边疆防御体系;根据材料“隋朝沿袭秦汉羁縻制,任用当地民族首领为羁縻郡、州长官〃可得出笼络和安抚少数民族上层;根据材料“唐王朝还在边陲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可得出加强经济文化交流政治智慧根据材料隋朝沿袭秦汉羁縻制〃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边疆治理重视吸取前代经验教训,即对前代的继承创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灵活多样,设置机构、派驻军队,笼络当地社会上层等均适时而用,即政策的灵活多变(因俗而治);综合材料允许以土产代纳租税,进行相对宽松的统治〃并结合所学可知,边疆治理尊重各民族历史传统;根据材料“明朝委派流官管理少数民族地区清朝边政最先是着力完善国家行政建制〃可得出坚持“大一统〃的原则,加强中央集权;根据材料设置了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边防体系〃可得出构建边疆防御体系
(2)原因根据材料抗战时期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初步探索阶段,不仅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讨,而且大大调动了少数民族抗战积极性〃可得出抗击日本侵略,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多位于少数民族生活地区,加上抗战的大背景,所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巩固根据地政权是探索原因之一;另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其中关于民族工作的理论有助于我党当时探索民族区域自治;随着工作实践的发展,我党对少数民族基本状况的认识不断深化,这也促进了对民族区域自治的探索;根据材料创建民族自治政权政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众志成城、浴血奋战的抗战时期〃可知,抗战时期,我党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全民族抗战,所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整体性意识增强也是原因之一意义根据材料大大调动了少数民族抗战积极性”可知,抗战时期的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积极抗战;根据材料“为之后该制度的推广奠定了重要基础〃可得出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提供了经验;根据材料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各项权益〃可得出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示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根据实际不断优化边疆治理体系、提升边疆治理效能,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标题)边疆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广阔,资源丰富,中国的边疆治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中国的边疆不仅具有边疆性、多元性特征,更具有基础性与战略性特征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对边疆地位的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不断扩展陆地边疆治理的范围,明确了海洋边疆的重要地位,积极构建新形态边疆,提出“加强边疆治理,推动兴边富农”的时代要求,合理划分边疆治理主体,细化边疆治理规划与政策,深化兴边富民行动(中国的边疆治理政策)边疆治理政策的明确与扩展,表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实现祖国统
一、维护民族团结和确保国家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便于发挥边疆的区位优势,形成面向国内和国际开发合作的新格局,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区域联动发展(边疆治理的意义)强国先强边,就是强调国家治理要重视边疆相对于全国的全局性和战略性进而在加强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边疆,实现边疆的强盛我国根据实际不断优化边疆治理体系、提升边疆治理效能,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结论)【详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随着国家由建设时期向发展时期转变,内外情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边疆观念在适时调整,并在诸多边疆领域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等内容可得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根据实际不断优化边疆治理体系、提升边疆治理效能,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论述时,主要结合中国的边疆政策推行的历史原因、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影响等最后再总结,可得出强国先强边,就是强调国家治理要重视边疆相对于全国的全局性和战略性,进而在加强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边疆,实现边疆的强盛我国根据实际不断优化边疆治理体系、提升边疆治理效能,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2010年11月11日,胡锦涛出席在韩国首尔举行的G20峰会2010年9月9日至25日,中国参加“和平使命一2010〃上海合作组织成员联合反恐军演
6.小明查阅了以下材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据此推测,小明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新中国民族自治区建立历程研究B.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研究C.新中国宪政发展历程研究D.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在今后3-5年内从发达国家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就是所谓的“四三方案〃这一方案推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对外引进高潮的出现,不少项目在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建成投产该方案的出台表明A.西方爆发经济危机寻找新的市场B.中国全面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中国与西方关系有了实质性缓和D.中国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在今后3〜5年内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就是所谓的四三方案〃该方案出台表明()A.中国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美建交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C.中国与西方关系有了突破性进展D.中西意识形态的对立已完全消除.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是历史研究中经常出现的错误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受封诸侯享有很大的独立性,说明西周国家政权由严密趋向松散B.反对禁欲苦行,抨击教会腐败,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思想家对宗教的怀疑C.建国初期,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代会制度的确立,说明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逐渐形成D.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0.2012年以来,国家正式启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这是一项由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财政部、人事部等五部委联合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这一计划的启动说明A.民族自治区自治权从此有了国家保障B.落实民族平等和发展政策须与时俱进C.少数民族地区已率先完成了义务教育D.当前民族政策的贯彻表现为人才培养1L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这一评价适用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2.下图是1959〜2008年西藏自治区粮食总产量及单位面积总产量的变化示意图从政治角度看,图中第一个转折点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13.近年来,我国政府在2万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大力组织实施“兴边富边行动〃,以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A.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B.民族平等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C.国家的支持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原因D.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
14.唐朝在西北边疆设羁縻府州,元明在西南地区采用土司制度,延至清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同时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便形成了“苗疆、回疆、蒙古、西藏〃几大自治区域新中国成立前后,逐步建立起系统完备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材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指导思想B.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的成功结合C.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历史的传承性
15.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立过程,可以得出的结论不包括A.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B.新中国的建立和党的领导是民主制度的基础C.它们都属于建国初期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D.中国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一次讲话中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
②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国情决定的
④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A.
③④B.
①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机构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商朝作为负责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和边疆机构,其发展过程经历了萌生、完善和规范三个时段商朝中央设置“宾”,掌诸侯朝觐秦朝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中央继续设“典客”,并以长城为主,设置了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边防体系隋朝沿袭秦汉羁縻制,任用当地民族首领为羁縻郡、州长官,轻徭薄赋,允许以土产代纳租税进行相对宽松的统治唐王朝还在边陲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帝师和宣政院机构明朝委派流官管理少数民族地区清朝边政最先是着力完善国家行政建制,派军队驻守边强,监督与管理并发展边疆经济和文化——摘编自谷家荣《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材料二民族问题是关乎国家兴衰的一个重要问题抗战时期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初步探索阶段,不仅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讨,而且大大调动了少数民族抗战积极性,为之后该制度的推广奠定了重要基础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之后,党提出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并作为民族工作的基本政策其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探索我党自己的民族区域自治方式;第二,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各项权益;第三,创建民族自治政权政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众志成城、浴血奋战的抗战时期摘编自刘娜《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族工作研究》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和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大力支援边疆建设和发展,使其长期落后的局面得到扭转,开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不局限于某种文化类型,而是关涉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少数民族的构成及其地理分布具有特殊性,中国政府往往使用“边疆民族地区”的概念,随着国家由建设时期向发展时期转变,内外情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边疆观念在适时调整,并在诸多边疆领域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摘编自杨力源《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进》材料二边疆治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方式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的整理和分析,发现边疆治理的政策根据国家在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呈现出不同的特质,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政权巩固和民族团结、改革开放以来的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新时代的继承和创新发展等边疆治理政策这些特殊的边疆治理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结合每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实际情况而创造性地提出的,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边疆治理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摘自白江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政策概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建立以来的边疆治理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与论述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并未照搬民族联邦理论,而是根据中国国情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的体现,B项正确;材料未具体说明中国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情方面的原因,未提及中国的多元一体特点,排除A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与民族联邦模式不同,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非论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积极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写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赋予了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D项正确;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工作方针,排除A项;三个离不开〃是党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领导民族工作的思想,排除B项;处理民族关系的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实行团结互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实行的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C【详解】根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可得出把民族意识,民族团结写入党章,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项正确;多元一体的格局在中国古代已经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凝聚力,而不是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排除B项;这一修订的内容,并不能就此解决相关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B【详解】根据材料从建国至今,各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全部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可知,我国政府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期间,中央政府在西藏投资312亿元人民币,建设117个项目〃可知,我国政府贯彻落实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B项正确;A、C、D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B项A【详解】试题分析B不对,这是出于国际人道主义;C不对,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D不对,上海合作组织是地区组织,因此都与联合国无直接关系,而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组织的,答案选A考点新中国外交点评新时期外交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3)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D【详解】试题分析根据三部法律文件涉及的相同内容可知小明最可能研究的是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故D项符合题意A不对到20世纪六十年代民族自治区建立完成;B不对,材料涉及的三部法律文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新时期;C不对,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不代表整个国家宪法考点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点评最佳选择题或程度选择题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题干与选项之间不是一种正、误关系或有、无关系,而是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C【详解】“四三方案”出台于1973年,当时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建交该方案建议在今后3-5年内从发达国家引进大量成套设备四三方案〃是中国主动引进西方设备,说明当时中国与西方关系有了实质性的缓和,故选CoC【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依据所学可知,中国真正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时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故A项错误;中美正式建交是1979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1973〃〃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等信息,可以看出随着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后,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有了突破性进展,推动了中西经济交流,故C项正确;从时间来看,当时仍然处于冷战形势之下,“意识形态的对立完全消除〃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拓外交新局面•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C【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研究分析选项,A项中的“由严密趋向松散〃说法错误;B错在“对宗教的怀疑〃;C符合题意;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故D说法错误所以应选C考点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结论B【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国家正式启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主要是新时期如何有效落实民族团结和民主发展的政策,体现出民族政策的与时俱进性,故B项正确;A是建国初期实现;C不符合题意;D是现象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民族区域自治
11.B【详解】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少数民族自治〃“因民族制宜〃等关键信息可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详解】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图中第一个转折点开始于1965年,这应归功于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设立,故本题应选A项;B项发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