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四单元单元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3.下列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他们在争论一些很弱智的问题,我真是不屑置辩B.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郑重其事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C.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俩的感情与日俱增D.他演讲时那别具一格的气焰,听得台下的人都嗤之以鼻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他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都乐于为他人服务,他们的行动都闪耀着共产主义的光辉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努力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C.只要及时发现、筛查和治疗,就能及时切断新冠肺炎传播途径,防止病毒传播D.能否找到小茅屋的主人,是揭开秘密的关键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2分)A.文学的条件很简单有话值得说,说得恰到好处有话值得说,内容才充实;说得恰到好处,形式才完美B.雪花六角,晶莹且轻盈,可谓天之魂魄,雨之精灵自高天降落,即是一生;雪者,天下之奇也C.风大起来了,湖畔的树木花草开始摇动起来树叶的摩擦声响起来,一直响到整个世界都充满它们的喧哗、呼啸D.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缤纷多彩的如果你愿意去寻找,去感受,它就会时时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胸.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人如一棵树,总会有斜出的枝
①修身养德,学会做人,就要学会剪弃不肖之友
②而狐朋狗友不仅会败坏你的声誉,影响你的事业,还可能断送你的前程
③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交好友终身受益
④通过修剪自然会茂盛成长,绿叶蕨蕤
⑤与有品位之人为朋,挚友可成为自己的心灵知音,困难之时在身边相伴,得意忘形之时良言相劝,激励自己不断进步A.
④②③①⑤B
④①③⑤②C.
②④①⑤③D.
②④③⑤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春夜洛城闻笛》中集中抒发闻笛感受的诗句的句子是
(2)“歌以咏志,诗以传情”岑参《逢入京使》中的抒写了诗人远涉边塞时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王维的《竹里馆》中“传达出诗人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韩愈《晚春》中的“”运用拟人手法借杨花、榆英写出对春天的留恋.综合性读写“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你参加班级开展的“孝心伴我行”的主题活动(7分)
(1)【表敬意】“感动中国”人物--磐安语文老师陈斌强,用一条布带将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紧紧地绑在自己身上,从磐安县城的家中,骑着电瓶车,赶往30多公里以外的学校上班五年来,1800多个日夜,无论酷暑严寒、刮风下雨,陈斌强就这样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感动了金华城,感动着整个中国请你仿照下列网友跟帖的样式,给自己取个昵称,然后跟帖表达你对他的敬意(3分)一江春水陈斌强老师,不仅是中学里的语文老师,更是我们每一个作为儿女的好老师夕阳更红许许多多普通的事,难就难在是否能日复一日的坚持!陈老师最可贵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昵称
(2)【说行孝】
①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不仅是你赡养着父母,你们家的马和狗你都养着它们,能说“孝”吗?若不尊敬父母那和养牲口有什么区别?
②《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做入子女,要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让父母蒙受羞辱,这是孝的第一步根据链接材料,从对待父母和对待自己两个角度说说如何行孝o(4分)
二、阅读理解(43分)(-)古诗文阅读(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缸爱浅缸?.请赏析“春光懒困倚微风”中“倚”字的表达效果(2分).请赏析“可爱深红爱浅红”一句(2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
(4)可以调素琴()•••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A.文章开篇以山水起兴,兴中有比,突出只要主人德行美好,则陋室不陋B.文章从周围景色入手,描写陋室环境优美,宁静而雅致,令人赏心悦目C.文章描写陋室主人人际交往、生活情趣之雅,侧面彰显狂放不羁的个性
(三)现代文阅读(29分)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选段,完成问题(13分)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人,思想和行动,范围太广,我想损之又损,只说说我深知,而且应该受到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语文”方面;这仍嫌范围广,只好再缩小,限于写作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这个像是不成问题的问题说是不成问题,因为一,看历史,似乎早已解决那还是民初高喊文学革命的时候,以前言文不一致,如言,说“我觉得对”,文则要写“余然之”,既增加了无谓的负担,又不容易懂,所以应该合二为一起初有些人,如林琴南之流,不以为然,但这是大势所趋,众意所归,不久就统一了天下,理,认定怎样说就应该怎样写,行,用笔写白话二,看现实,写,都不用文言,而用普通话但这里还隐藏着不少问题由文学革命时期起,就应该有所谓白话指什么(如有孔乙己的白话,鲁迅的白话,北京市民的白话,等等),能不能这样写,应该不应该这样写等问题这且不管,文学革命之后,许多知名的和不很知名的作家,以及广大的能执笔而不成家的,总是这样做了成果呢?我的看法除了少数人、个别文体(如小说、戏剧里的对话)之外,都是只能“不即不离”不即,是与街谈巷议的口语不尽同;不离,是无论如何,总可以算作雅化的精炼化的条理化的口语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值得重视的大问题在现在,流行的文的大多数,从用语方面看,与过去相比,不即的成分显然增加了,从而不离的成分就相应地减少了这表现为冗长,扭曲,修饰,晦涩,不像话不像话,有影响,是不自然,不简明,不易懂这样写,有的来于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来于看什么,学什么;但更多的是来于认识(纵使是不很明确的),以为不这样就不成其为文,甚至不足以称为文有认识为依据,不即而离的文就会发荣滋长,终于成为文风问题叶圣陶先生坚决反对这种文风,他提出正面的主张,要“写话”写话,粗略说是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加细一些说是,所写,从用语方面看,要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话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致付之一笑这里为题目所限,不能牵涉过多,甚至挑起论辩专说我的看法,写话,虽然其中有些细节还需要进一步说明,但大体上说,或当作行文用语的一个高标准看,总是既正确又对症说正确,因为这是坚持文学革命以来求言文一致的老传统说对症,因为时下的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称为文言,是因为只见于书面,嘴里并不这样说新文言,就其难于为绝大多数人轻易了解说,会比旧文言更糟,因为旧文言简短,新文言冗长,旧文言直说,新文言要多绕弯子不简短,不直说,再加上结果的难于了解,就成为症去症要有对症药,那就是写话,写话的主张会碰到两种性质的难易问题一种是执笔之前刚才说过的,认为这样就不成其为文,下里巴人,不屑于认识,属于一念之差,可是变却大不易,要慢慢学,多多比较,细心体会,求速成办不到另一种是执笔之后,我的经验,就说是下里巴人吧,写得简明自然,让下里巴人听着像话不是容易,而是很难这也要靠慢慢学(多念像话的文),多多比较,细心体会;此外还要加上叶圣陶先生提到的办法,写完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决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繁简有时牵涉到内容方面,意思无价值,甚至更坏,当然以不写为是内容还会引来其他性质的复杂问题,这里不管,只说用语用语的可简而繁,近些年来大为流行,种类和花样都很多,几年前我在拙作《作文杂谈》的“累赘拖沓”一题里曾较详细地谈到,这里不能多说我的想法,值得重视的不是多用少用一两个字,而是应该少用而偏偏多用的这种热爱冗赘的心情它扩张,无孔不入,就会成为风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势力越来越大,占据的地盘越来越广,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成为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成为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选文第一段第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3分).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3分).作者是怎样说明叶圣陶先生注重文风简洁的?(3分).说说作者在选材方面的特点和作用(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陋室幽香王忠民
①一天下午,我带两位年轻编辑去北京木樨地一处老居民楼拜访文老文老者,年近九旬的文洁若女士也,著名翻译家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日本作家的作品,很多都是经由她翻译才呈现在我国读者面前的她与丈夫萧乾晚年合译了巨著《尤利西斯》,可以说已是文坛盛事、译界壮举,至今无人能与之相媲美
②这样的一位翻译家,原本以为她一定居于宽敞明亮、富丽堂皇的屋子,可是当她微驼着背,慢慢开门请我进去后,我暗暗吃惊当下居然还存在如此简陋的居室一张简易的铁腿沙发,几把早已过时的带靠背的铁腿椅子,以及一张有裂缝的书桌和几个破旧的书框,这就是文老全部的家具了狭小的客厅给人感觉只是一个杂乱的储物间,只不过到处堆放的全是书籍而已
③这是两年前我拜访文老时的情景再踏进她的家门,感觉书更多了,屋子更挤更乱了一下来了几个人,连互相错错身都有些困难老人从里屋缓缓地拿出来一把仍然是铁腿的椅子,交给我们,让我们坐,可是那把椅子在我们几个人的手中传了一遍,始终没能挤出让它落脚的地方
④家虽乱,但是文老记忆清晰,说话清楚,思维一点也不显凌乱她一边说“我要给你们每人送一本书”,一边就去里屋拿书我们都自觉地给她让出一条通向里屋的“小径”她仍然是缓缓地进去,不一会儿,怀抱一摞书又缓缓地出来一时间,我们都缄默了,只是静静地盯着这个慢慢腾腾却又是稳稳当当移动的身躯我忽然觉得她仿佛不是从逼仄得连身都挪不开的客厅穿过,而是行进在异常宽阔的人生大道上,而且走得气定神闲,无所畏惧
⑤看她坐定在书桌旁,从一摞萧乾先生所著的《此情堪忆》中,有条不紊地抽一本写一本每一本上都极工整地写上姓名、年月日,再并排铃好她和丈夫萧乾俩人的印,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她写被赠人姓名时,不管你的另一半在不在现场,都必要写上夫妻双方的大名,郑重如一项仪式她沉静地与人书,握笔的手一点儿也没有颤抖的样子她凝视专注,一丝不苟,那份认真,由不得你不感动她脸上的那种“纯天然”的表情,没法不在你的心底留下长久的印记轮到给我题写时,老人误把在场的李建华先生的夫人闫晶当成了我的夫人,工工整整地题了“王忠民闫晶伉俪惠存”两行字身边的年轻编辑小周轻声提醒我“文老好像写错名字了耶!”我冲她使个眼色,让她不要声张,以免坏了老人兴致没想到老人很快发现错误,赶紧拿起胶带纸,贴在“闽品”两字上费事地去粘又翻找出涂改液,在粘过的地方轻轻地涂抹,之后才小心翼翼地写上我爱人的名字我的心再次被深深地打动了!这样的一个细节,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不能不让人肃穆;这样的一个细节,于心灵的荒原上不啻是一声春雷!我想,如果小说家要描写这样一个细节,那得花多少时间去苦思冥想?如果表演者要表演这样一个细节,又要花多长时间去搜寻生活?可是于文老而言,只是她不经意、习惯性的一个动作,仅仅是她一以贯之的处世态度而已,犹如长河中随时溅起的一朵浪花、表盘上不间断的一声嘀嗒一般寻常!
⑥和文老谈话,纯粹坦荡,舒畅自然,丝毫感觉不到居高临下的冰冷或虚于应付的敷衍;面对着文老,你会觉得诸多复杂的东西都被滤去了,层叠伪饰的东西都被剥净了,剩下的,只是她的简单一一皇皇巨著下的素颜,深邃思想中的本真,如有幽香氤氟在我们心中
⑦走出这间简陋的居室,我不禁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诚如是!(选自《北京文学》2017年第2期).结合第
②段,简要概括文老的居所陋”在何处(3分)19第
④段画线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20第
⑤段作者详写了什么内容?(3分).联系全文,谈谈题目“陋室幽香”的妙处(3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综观全文,说说作者眼中的文老有哪些美好品德(4分)
三、写作(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难过的事,被忽视、被误解、被伤害,但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相遇一场,是命中注定的幸运嗨,别沮丧啊!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请以“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①字数不少于600字
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注意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