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01课沁园春・长沙【课内知识点总结】
一、重点词语百舸ge怅chAng寥廓liaokud••••峥蛛zhengrong方遒qiu浪遏e••••.漫江满江漫满、遍.百舸争流舸大船争流争着行驶.鹰击长空击搏击,这里指鹰飞得矫健有力.鱼翔浅底翔这里指鱼在清澈的水中轻快地游动浅底江水清澈,显得很浅.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类一切生物秋天深秋.怅寥廓怅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高院空阔,指宇宙的广阔.谁主沉浮主主宰沉浮事物的盛衰、消长8峥噪岁月稠峥嵯不平常稠多.恰同学少年恰正当、刚好.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书生意气书生青年学生意气意志和概念.挥斥方遒挥斥奔放遒强劲有力.激扬文字激扬激浊扬清.粪土:把看做粪土.击水游泳.浪遏飞舟遏阻止
二、文学文化常识
1、作者简介生平: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作品文章《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诗词《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采桑子•重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评价: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背景解读长沙是毛泽东早年生活、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橘子洲,又名水陆洲,位于湖南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洲,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橘子洲头位于橘子洲的南端,绵延数十里,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形状是一长岛,是长沙重要名胜之一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这年深秋,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
3、常识梳理.配乐歌唱的诗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工词最初是配音乐的,所以又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又称为“诗余”词大致上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含91字)为长调.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又叫词调每种词牌都有一定的格律,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字数、韵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作者按照这种规格作词,叫作“填词”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词题.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粪土当年万户侯•••侯音h6u侯爵,侯门,封侯,诸侯;封建制度五等(公、侯、伯、子、男)爵位的第二等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这些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租税、服劳役食邑万户以上的侯爵,号称“万户侯”,是汉代侯爵最高的一层,其中张良、卫青与霍去病都曾受封万户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作为一个特殊阶层,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关税及自然资源等),代表着地位、财富、权力后来泛指高官贵爵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诗“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唐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诗“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三、重点讲解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任务说明朗诵是一门有声语言艺术这种有声语言艺术属于二度创作,朗诵者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把文字作品转化为带有音韵美的再创作的有声语言形式在朗诵时,可以深刻体会作者的生活环境、心理特征、思想感情等,陶冶了朗诵者的情操,同时也给聆听者美的享受,引起共鸣任务1:聆听配乐诗朗诵,标划节拍和重音,并练习朗读任务2朗读展示,并描述画面和情感
2、整体把握,理清结构任务说明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思考1:概括画面,把握角度,分析手法,明确形式,并绘制出逻辑框架图<独立寒秋图一独立寒秋橘广洲头
3、锤炼语言,曲径探幽任务说明一千多年来的中国诗坛尽管新旧更替,但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却是不同时代的诗人都企盼达到的艺术高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要内涵即是“炼字与炼意”“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品鉴诗词的语言,是鉴赏诗歌之美,品鉴诗人之情的重要方法思考1这首词的语言极富表现力,结合上阕谈谈具体表现在哪里答案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技法点拨一巧用对比【技法指引】在景物中蕴含丰富的情感,把感情蕴含于景物之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写作手法,通过景物抒情能够达到景生情,情生景的效果,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彰显出作者伟大的胸怀这样的写法能使文章含而不露,深切动人这首诗的景,富有吞吐古今的伟大气魄,写到搏击长空的雄鹰,翱翔水中的小鱼,极力地表现出一种要冲破牢笼的力量诗人在景物描写中巧妙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自己的伟大的救国救民的胸怀表现的淋漓尽致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口首先是诗人用了色彩的对比,用冷暖色调的对比衬托出两种不同的革命情怀诗歌的景物描写主要在于讲究意境美,在氛围的营造中抒发情感,为抒情做好铺垫景物的色彩不但构织出景物的主要的色调,更重要的是透露出诗人的情感基调,暖色调主要衬托的是豪迈、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冷色调主要衬托的是沉郁、低沉和哀怨的情感氛围在《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中,“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鲜明的颜色的对比,这两种颜色的鲜明对比把富有生命力的树林和奔涌的江水的气势表现的非常到位,渲染出了诗人的豪迈的情怀,为下文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做好了铺垫□其次是这首词中的动作的鲜明对比如“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口还运用了明比和暗比两种手法,把有激情和革命斗志的“同学少年”与粪土当年的“万户侯”进行鲜明的明比;人民的被压迫和诗中的“万类霜天竞自由”是暗含在词中的对比【效果】对比手法的运用,把诗人心忧天下和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情景和祖国的大好河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展现了人民无法做江山主人的悲哀,诗人的字里行间,充分显露出诗人要改造旧天地,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胸怀一个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至U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土,最后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在心中始终流动着奔涌的鲜血,旨在报国,作为一个青年,能够把祖国放在心中,以天下为己任,在文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思考2《沁园春•长沙》下片的结尾句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刚开始用的是“向工后来改为“到工为什么要这样改动?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口从内容上看,“到包含在的意思,表明击水是在江心,水急浪大,与下文的“浪遏飞舟”相符,而“向则说明是从江岸击水,并未到达江心,这样效果就差了□从节奏感上看,“到”是动词,与“携”“挥斥指点”“激扬”“击”“遇”等动词和谐一致,而“向”是介词,用在此处没有这一效果□从词人性格上看,“到”更能表现出其英雄豪情毛泽东一生在革命风雨中运筹帷握,只有“到中流击水”才能更贴切地表现他的英雄豪情
4、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任务说明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往往将情感注入字里行间或直抒胸臆,用文字畅快的抒发内心的情感;或即事抒怀,在叙述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或咏史抒怀,在古今对比中,寄寓深沉的情感;或托物言志,以物作喻,阐明高洁的志向;亦或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将情感寄寓于环境之中,物我合一,天人化境思考1:融情入理、情景交融是这首词的显著特点,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答案♦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阕的抒情乐章♦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噪岁月稠”,以峥噪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高峻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沁园春•长沙》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词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思考2“自古逢秋悲寂寥”,文学作品中的秋景不少是萧条、肃杀的《沁园春・长沙》描写的秋景具有怎样的特色?为什么?答案秋风萧瑟,万物凋零,古人写秋多愁秋、悲秋,有凄凉、萧条、清冷之意而青年毛泽东眼中的秋,却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美,一种催人奋发给人以力量的美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的、美好的、充满生机的这与词人所处的那个革命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关,也与词人的志向、胸襟、性格密切相关毛泽东是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着博大的胸襟和高远的志向,有着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思考3《沁园春・长沙》一词让我们看到了词人高大的形象,本词是怎样塑造这一高大形象的?答案口词的上阕,主要通过几个动词来表现独立二字,让我们看到了词人的卓然超逸;“看”字领起所写的景物,表现了词人高瞻远瞩、洞察一切的政治眼光;一怅一”问表明词人对革命前途的深切关注和敢于担当的非凡气魄与胆量口词的下阕,主要通过再现“同学少年”的群体形象来表现这里虽无一处写词人自己,但词人的身影却又随处可见,表现了词人早年的革命气魄和精神这样,词人的自我形象在写景、叙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思考4词中“同学少年”是一个怎样的群体?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当时青年一代雄姿英发的风貌与气概,评论国家大事,把权贵视为粪土,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表明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肩负国家兴旺、充满主宰国家命运的壮志豪情总结《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所表现的,不是长沙的秋景,不是他观赏长沙秋景引起的感受,也不是对“中流击水”伟大斗争经历的回顾,而是以长沙秋景的描写表现了强大的斗争精神,以宏大的空间意象表现了博大的心胸,又以“浪遏飞舟”等意象表现了对伟大理想的热烈追求占有宏大空间的博大胸怀《沁园春•长沙》上阙写景部分有两种特征一是大自然“竞自由”的勃勃生机,二是由“万类霜天竞自由”表现出的宏大的意象正是这两种意象特征有着超越所谓一般秋景描写的艺术意蕴:“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的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激情澎湃的主体精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宏大意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而这两者的融合则表现了一种主宰“苍茫大地”的伟大理想追求秋天的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是毛泽东激情澎湃主体精神的艺术符号主宰苍茫大地的伟大理想《沁园春•长沙》下阙“携来百侣曾游”等句,正是对上阙以长沙秋景为符号表达的对空间占有思想的承续那是一种对“往昔岁月主宰苍茫大地”理想追求的满怀激情的回顾:“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在青春年少时,我们风华正茂,激情奔放,以青年知识分子单纯炽热的理想追求,以激烈的文字评论国家大事,批判社会时弊,抨击达官贵人下阙以“直抒胸臆方式回顾的这段文字恰好是对上阙以意象方式隐喻意蕴的直接表白“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其实回答的是“我们:主宰苍茫大地是我们的伟大理想,我们曾经为实现这伟大理想而热血沸腾,我们曾经为主宰这苍茫大地而斗争
5、比较阅读,拓展延伸任务说明同样一个题材,不同作者会选择不同的形式加以表现,不用的语言加以呈现;同一体裁,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情感寄寓和志趣表达文学的“和而不同”的美学观念,从未过时将相关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可以拓宽品读者的情感体验,加深对主题的认识,鉴赏不同的艺术手法思考1《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者B写至U了“山”,请结合写作背景和人物生平,比较一下两首词在写“山”抒情方面的异同答案思考2阅读并回答问题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浦桥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问题两首词的结尾都通过写景来抒情,气象宏大,但所抒发的感情不同试概述其感情的不同之处,并与《沁园春•长沙》所抒发的感情进行比较明确第一首词抒发红军战士越过天险娄山关时的豪迈雄壮之情;第二首词抒发怀古伤今的悲壮之情;《沁园春•长沙》抒发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词句精彩用字表达效果万山红遍万、遍万——山之多,写出了群山的重叠之态遍——红之广,写出了树林红得彻底层林尽染层、染层——写出了林之密染——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秋景红色之深漫江碧透漫、透漫——写出了江水的溢满之状透——写出了江水的碧绿清澈之状百舸争流百、争百——形容船只之多争——写出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击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迅速有力的飞翔身姿鱼翔浅底翔鲜活地刻画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活泼的游动神态同形象生动,气势磅礴,文辞优美异体现了青年毛泽东对世间万物的探索,对山的描写细致入微,“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体现了中年毛泽东的形象将个人和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雄视天下用粗线条审视世界,“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庞然大物在伟人眼中都成了芥子一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