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2023年春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期中联考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湖北屈家岭文化是目前长江中游流域最早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屈家岭文化的蛋壳彩陶与彩陶纺轮(如图1所示)和陶塑的红陶小动物,为全国原始文化中所仅有,与其它文化相比具备特有的文化特征,属于一个新的文化系统据此可知()A.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特征B.长江流域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C.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人类文明D.湖北地区较早出现了早期国家.西汉初除中央发行的四铢钱外,诸侯王纷纷私自铸币,民间私铸风气盛行,导致市场货币混乱、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出现;汉武帝先后六次改革币制,统一全国货币形式,禁止私铸,稳定了社会经济,平抑了物价这一变化过程反映出西汉()A.国家治理能力增强B.汉承秦制有所损益C.铸币制度日臻完善D.王国问题得以解决
3.东晋政府曾设置侨州、郡、县安置北方南迁流民,并以“白籍”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不时把属于侨州县的民户编入所居县的户籍,史称“土断”,并向他们征发赋役,这一变化()A.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B.促进了大一统局面形成C.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D.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宋代茶树的栽培地区越来越广,淮南、两浙、荆湖、福建及四川诸路,茶园十分普遍仅两浙、荆湖、福建地区输送政府专卖机构的茶叶,每年就达一千四五百万斤棉花的种植在福建、广东一带逐渐盛行养蚕和种桑、麻的地区比以前也有扩大这说明()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传统经济结构有所突破C.经济重心最终南移D.江南的生产力不断提高.明清时期,特别在18世纪,中国女性尤其是江南女性,”活得很温润很诗意”的不乏其人,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写作群体,统计至少有3000多位女诗人江南的环太湖流域是明清女作家分布最为集中地区明清江南女性创作群体形成反映了OA.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B.理学统治地位已动摇C.社会已成功实现转型D.工商业市镇经济发展.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建行省,巡抚驻地迪化(乌鲁木齐),1913年伊犁并入新疆;1885年台湾建省,巡抚驻地台北,1895年全省割予日本;1907年奉天、吉林、黑龙江改行省,设巡抚这一时期清政府治边政策()A.体现因地制宜的治边策略B.有效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C.源于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D.引发了多种政治势力博弈.19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知识界对“民主”概念多半囿于介绍而缺乏认同感,“民主”一词在文献中数量不多,当时更喜欢用“民政”“民主”的话语使用在
1904、
1906、1909年出现了高峰这一变化说明()A.君主制已退出历史舞台B.救亡图存道路发生变化C.民主思想得到普遍认同D.民主共和政体已经确立.1934年1月,国民党召开四届四中全会,会议提出《确立今后物质建设根本方针案》,其中提出“国家及私人大工业今后避免其集中于海口;道路、航路之开辟,尤须首先完成西向之干线……o1935年2月,蒋介石电令赶筑西南各省公路,并亲赴四川考察这说明当时国民政府()A.集中一切力量“追剿”红军B.发展重心已转移至中西部C.已经考虑到对日作战的需要D.旨在促进工业布局的合理.新中国初期,我国城镇个体劳动者从1949年的724万人,到1953年达到高峰,为898万人,占城镇就业总数的
32.6%至IJ1956年又急剧降至16万人,占城镇就业总数的
0.5%;私营企业就业人数也从1953年的高峰367万人急剧减少至1956年的3万人这反映新中国()A.城市经济遭到破坏B.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C.城乡矛盾逐步缓和D.社会性质正在发生改变.外交话语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核心话语概念,据此可见,十八大以来我国()A.继续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重点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C.逐步放弃了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D.外交彰显理性的大国责任与担当.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将世界历史分成六个时段,表1是其中“第二时代的目录由此可见其内容侧重()第二时代/时段人类社会的组织(约公元前600年至公元600年)核心概念
2.1宗教与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典律核心概念
2.2早期国家与帝国的形成核心概念
2.3跨区域交流网络的形成与互通有无A.世界政治格局变迁B.文明的缘起与演进C.地区与跨区域贸易D.古代文明的多样性
12.中世纪时,人们普遍相信男人比女人要少一根肋骨(《圣经》中,上帝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1543年比利时医生维萨里出版了《人体的构造》,该书驳斥了这一理论称之为“可笑的”并且对人体展开进一步的解剖,挑战了对于身体的形态和移动的古老观念维萨里的研究()A.是西方近代医学的开端B.摧毁了基督教神学统治C.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D.因科学性备受人们追捧
13.表2是英国进口贸易总额及百分比(1784—1836年)(单位:1000英镑),该表反映了英国()表2A.自由贸易政策确立的必然性B.工业制造能力逐渐下降C.已逐步成为“日不落帝国”D.需要更广阔的海外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普遍高涨,冲击了帝国主义统治,这一时期这些运动()A.皆完成了民族独立的任务B.都以和平谈判的形式进行C.因经济结构差异各具特色D.资产阶级都起了领导作用.表3是苏俄(联)在1921-1923年农民骚乱的部分统计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当时苏俄(联)()表3A.余粮收集制遭到农民的抵制B.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利益C.政权面临被颠覆的严重威胁D.粮食税征收实践中出现问题.1989年的“华盛顿共识”指的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组织所制定,并由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实施该共识包括压缩财政赤字、降低边际税率、实施利率市场化、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放松政府的管制等十个方面据此可知“华盛顿共识”()A.导致全球经济危机程度加剧B.是“新自由主义”的升级版本C.使国家的经济主权受到威胁D.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东亚文化圈与文化自信】(12分)材料一东亚中华文化圈是古代东亚地区以中国为地理中心、以中华文化为文化内核形成的包括日本、朝鲜、越南在内的儒家文化圈东亚文化圈在唐代的最终形成是唐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一大贡献因此,唐对外开放的深远意义在于促进了东亚区域的共同发展,使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有了更坚实的环境依托和文化依托总之,在唐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威远播等诸层表象的背后活跃着对外开放这一积极因素,正是因为唐对外开放,广泛吸纳域外优秀文明成果,才最终孕育、产生了高度发展的唐代文明——摘编自唐刚猛《唐代的对外开放与经济文化的繁荣》材料二隋唐以后,东亚汉文化圈并非是中国一个国家创造的文化,而是东亚国家特别是东方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与中国共同创造的文化东亚各国在接受汉文化的同时,根据本国的需要而有所取舍,总之,在接受华夏汉文化的同时,东亚各国并未失去其文明的个性可以说汉文化的生命力是由汉字文化圈的各个富有个性的文化单元来维系的而华夏文明也从周边各国获得了新鲜的文化血液——摘编自袁行需主编的《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东亚文化圈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2)综合材料
一、二概括东亚文化圈的特点(6分).【法治建设与国家治理】(14分)材料一1902年,清廷设立修订法律馆,着手编纂近代法典从1904年至1911年,在沈家本等人的主持下,以“折中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仍不戾乎我国历代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宗旨,初步制定了数十部法律文本,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商法等多部法律刑律的修订,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的刑罚原则、刑法制度和理论,如正当防卫、罪刑法定、缓刑制度其中对于犯“十恶”等罪的规定仍被保留下来同时,清政府开始法政官制的改革,规定大理院“专掌审判”,不受行政衙门干涉1902年开始的修律与司法改革,遭到不少礼教派官员的强烈反对,最终在革命的枪声中被终止——摘编自严泉《晚清中国——告别“万历十五年”式的传统儒家道德治国》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初创时期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和200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切实贯彻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清末法律改革做出历史解释(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法治建设发展进程并指出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意义(8分)
19.1战后和平与国际法】(14分)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将战争只是政府间的一种争夺的原则破坏无余交战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不仅受到海运限制的影响,而且空袭越来越多地针对居民区人们意识到为了维护和促进国际和平必须建立国际组织和完善国际法——摘编自张加犁《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法发展的影响》材料二1862年,瑞士人杜南描写了1859年法、意对奥战争惨状,唤起世人对战时伤病员救护的注意1863年,杜南发起成立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在该组织倡导下,1864年,瑞士召集法、意、西等12国参会,签署了《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境遇公约》,它规定了军队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中立地位,伤病军人应受到照顾和遣返等在此之上,经
1906、
1929、1949年多次修订,1949年中苏美英法等61国签订关于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病者境遇、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船难者境遇、关于战俘待遇(针对二战德日法西斯虐杀战俘暴行)战时保护平民等日内瓦四公约,1950年生效2014年,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其缔约方该公约是国际人道主义法的重要部分,是约束战争中敌对双方的权威法律文件但同时其功能作用的发挥,一方面要靠各签约国的自觉遵守,另一方面主要依靠国际舆论的谴责监督——摘编自《日内瓦公约》、《我军战俘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维护和平的举措(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内瓦公约》形成的原因并简评《日内瓦公约》(10分)
20.1理论和实践的环形链】(12分)材料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选集》第1卷第241页)理论所以重要,就是在于它来源于实践,又能正确指导实践,而理论到底是不是正确地指导了实践以及怎样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一点也离不开实践的检验——摘编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依据材料提取一个观点(整体或局部均可),并结合所学中外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来论证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晰)2023年春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期中联考高二历史参考答案A(中华文明起源)根据材料,湖北屈家岭文化的蛋壳彩陶与彩陶纺轮和陶塑的红陶小动物,为当时原始文化中所仅有,具备特有的特征,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多元特征,故A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B、C项,排除;材料信息难以证明屈家岭文化具备早期国家的特征,排除D项A(西汉国家治理)据材料西汉政府为解决民间私铸风气严重的问题,采取了改革币制的举措,并取得了稳定社会经济、平抑物价的效果,这反映了西汉政府国家治理能力的增强,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主要说明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与铸币制度的完善无关,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魏晋南北朝社会治理)材料中由“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到将侨州县的民户编入所居县的户籍并征收赋役,这有利于缓和政权与南迁人员、南方土著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赋役征发,巩固统治,C正确;A、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宋朝农业发展)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茶、棉、桑、麻均属于经济作物且种植普遍,说明这一时期传统以粮食种植为主的经济结构已有所突破,B项正确;A、C、D不符合材料主旨D(明清社会变化)根据材料明清时期,中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女性写作群体,且江南的环太湖流域分布最为集中,根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女性创作群体形成,故选D;A项无法体现,排除;这一时期理学的统治地位并未动摇,排除B;C项不符合史实C(晚清政区改革)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晚清对新疆、台湾和东三省等地的行政区划改革与近代西方对三地的侵略有密切关系,这反映了近代西方列强侵华加剧和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故选C;从材料信息可知,晚清政府将原边疆政区行政区划一律改为与内地相同的行省制度,没有体现出因地制宜的策略,排除A项;“1895年(台湾)全省割予日本”,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近代民主政治)根据材料“‘民主’的话语使用在
1904、
1906、1909年出现了高峰”可知,这体现出甲午战后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兴起,救亡路径发生转变,B项正确;A、C、D不符合史实,排除C(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根据材料中时间和《确立今后物质建设根本方针案》这一方案的内容,表明当时国民政府在设计经济建设计划时,顾及抗战大局,考虑到对日作战的需要及向西部发展的问题,筹备转移沿海大工业,建设西南大后方,故选C;A、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改变工业布局不是国民政府的主要目的,排除DD(新中国初期经济)根据材料中“我国城镇个体劳动者到1956年急剧降至16万人占城镇就业总数的
0.5%;私营企业就业人数也从1953年的高峰367万人急剧减少至1956年的3万人”可知这一时期正在进行三大改造,逐步建立起生产资料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故选D项;城市经济是否被破坏,城乡矛盾是否缓和,无法体现,排除AC;国民经济调整不发生在此时,排除Bo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由材料可知,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核心话语概念,反映出中国致力于世界的和谐发展,彰显了大国责任担当,故选D项;材料中未体现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A;并未体现重点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排除B;我国外交始终坚持独立自主,排除CoB(世界古代文明)根据题干信息“人类社会的组织”“宗教”“文化”“典律”“早期国家”“跨区域交流网络”并结合时间可知,第二时代/时段人类社会的组织内容侧重“文明的缘起与演进”故选B项;未涉及政治格局变迁、跨区域贸易、文明的多样性,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C(欧洲思想解放)题干中维萨里出版了《人体的构造》驳斥了《圣经》中关于人体构造学说,称之为“可笑的”并且对人体展开进一步的解剖,挑战了对于身体的形态和移动的古老观念可知维萨里的研究重新认识了人的身体,关注人本身,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故选C项;未体现是西方近代医学的开端,排除A;维萨里的研究并不能摧毁基督教神学统治,排除B;也未体现受到人们追捧,排除DoA(工业革命)根据图表可知,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对于粮食原料的进口大幅度增加,说明英国工业革命对殖民地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种状况会影响英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因而需要改变传统的贸易保护政策而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故选A项;表中所示时间是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制造能力处于上升时期,排除B;“日不落帝国”的建立早在18世纪上半期已完成,排除C;材料反映进口情况,不能体现是否需要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排除Do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因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斗争方式,走上不同的斗争道路,呈现出不平衡性和差异性,故选C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D(苏联(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从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政策代替了余粮收集制,但还是有多地的农民做出恶劣拒绝纳税的决定,迫使征粮机关采用坚决措施征粮,说明粮食税征收实践中出现问题,故选D项;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苏俄已经不再使用余粮收集制,也没有实行农业集体化,排除A、B;农民拒绝纳税不代表苏俄政权面临被颠覆的严重威胁,排除CoB(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根据材料中“以市场为导向不压缩财政赤字、降低边际税率、实施利率市场化、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放松政府的管制可知华盛顿共识”作主张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倡导自由市场,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这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升级版本,故选B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原因唐朝安定统
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威远播;统治阶级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唐朝的制度创新与思想传承;隋唐以来的民族交融与对外交往;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中华文化长期以来占据世界领先地位(任意三点6分)
(2)特点以中国为地理中心、以中华文化为文化内核(统一性);由东亚各国共同创造;东亚各国保持了其文明的个性(多元性、创新性);在互动交流中共同进步(开放性、包容性)(任意三点6分)
(1)解释晚清的法律改革,属于清末新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清政府挽救统治危机的尝试它受到近代西方法律的影响,推动了法律的近代化,进而影响到国家治理方式的变革;但是改革并不彻底,且由于动荡的时局、反对阻力较大等因素影响使得改革效果受到影响(性质或原因2分;进步性2分局限性2分)
(2)进程50年代,初步确定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90年代,我国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每点1分,共4分)意义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任意两点4分)
(1)举措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政治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初步确立了“集体安全”原则;签订了《非战公约》来阻止和废弃战争(任意两点4分)
(2)原因近代以来世界逐步联系为一个整体,战争频繁;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及战争的残酷性;针对不断出现战争问题,多次修改;二战法西斯的暴行;有识之士和国际社会对战争灾难的反思;对人权的重视(任意两点4分)评价公约是约束敌对双方在战争中行为的法律文件,有利于解决国际争端;有利于保护战争受难者;促进了国际人道主义事业的发展;其对约束和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国际和平力量的壮大),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但主要维护大国利益,缺少权威性和执行力(积极影响任意两点4分,消极影响2分)
20.示例革命理论来源于革命实践,并对革命实践起指导作用(2分)论证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阶级矛盾激化,工人运动不断兴起但早期的无产阶级运动如三大工人运动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均以失败而告终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使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巴黎公社作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从实践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成为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并指导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诞生的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8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理论适应革命的需要而诞生,又指导革命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2分)(上述示例仅供参考,其它如用资产阶级革命(如法国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与启蒙思想、俄国十月革命与列宁主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毛泽东思想等,可同等评分)年份总额制成品(%)粮食(%)原料(%)1784—1786年
20386211410.
5865742.
4958547.11794-1796年
3432624507.
11652048.
21535644.71804—1806年
5061917293.
4244442.
42744654.21814-1816年
647417311.
12760242.
63640856.31824—1826年
569758921.
62056336.
13552062.31834—1836年
7026519262.
72068029.
44765967.91921年9月车里雅宾斯克省在许多地方村社大会上,村民集体做出了拒绝纳税的决定1923年8月后贝加尔斯克省阿克申斯克县农民在村社大会做出拒不纳税的决定,并坚决执行1923年12月捷列克省征粮机关采取坚决措施,省内有5个巡回法庭,有的地方甚至使用武装征粮队题号12345678答案AACBDCBC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DDBCACDB层次一(9-12分)观点明确,史实具体,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层次二(6-8分)观点较明确,史实具体,史论结合,逻辑较清晰层次三(3-5分)观点不够明确,缺乏史实,逻辑不够清晰层次四(0-2分)只有观点,史实混乱或没有观点,论述有一定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