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8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一)(1分钟,学生阅读下面的导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佛教、道教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这一时期我国文化成就出现的原因(1分钟,教师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代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可谓家喻户晓主人公唐僧的原型即是唐玄奘,唐玄奘是研究中国传统佛教成就最大的学者之一,又是继承印度正统佛教学说的集大成者他不顾艰难困苦,万里迢迢去天竺寻求佛法,搜集到大量的佛教典籍,进行翻译和讲说,同时撰写《大唐西域记》,不仅深远地影响了东亚文化(包括中国文化、韩国文化和FI本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为东亚文化能在世界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打卜了基础(18分钟,教师以问题引导和精讲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一、结合教材说一说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文艺成就达到高峰的原因【精讲要点】物质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社会条件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人才条件选官制度和官僚政治的成熟多元文化基因民族交融和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等
二、看图说史从上图石像特征分析魏晋至隋唐石窟艺术反映的文化变迁【精讲要点】从佛像的面部特征和表情看,凿刻较早的云冈石窟唇厚、鼻高、目长、肩宽,气势雄健,而龙门石窟造像温和、慈祥、庄严、丰满反映佛教汉化和本土化的特征,是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汲取、包容的有力见证
三、认识魏晋至隋唐的时代特征对书画艺术风格的影响【精讲要点】.魏晋以来的社会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凸显个性的人物画开始出现.隋唐时期,政治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颜真卿的书法便成为一种讲究法度和规范的楷模;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四、读史识史材料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说“历史上,唐代是任何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一个时期”在长安有八千余名外国留学生以及成千上万的波斯、阿拉伯、欧洲商人外国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在朝廷做官,可以和中国人通婚他们带来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给传统的华夏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这种局面的出现是由于唐王朝对外来文化采取了兼容并包的结果一一摘编自魏承恩《论唐代文化政策与文化繁荣的关系》从上述史料概括唐朝时“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表现【精讲要点】.大量外国人留居长安;.外国人受到比较平等的对待;.外国文化受到尊重:与接纳
五、认识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精讲要点】.交流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交往渠道众多,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在交往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4分钟探究、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完善答案探究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材料一随着魏晋时期佛教艺术的传播与佛教中国化历程的开始,壁画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变化的时代隋唐处在这个发展时代的巅峰众多新题材与新手法在官导民倡的宗教热诚中化成了形色格局;而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审美观念与精神期待,也在对形色的造就中影响了佛教艺术于是,新兴的壁画造就了一座中华文化中的佛国殿堂,新兴的壁画艺术影响并造就了一代新的中国绘画之观念与形色一一摘编自陈绶祥《隋唐绘画史》材料二法国著名的史学家、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的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1根据材料一思考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国绘画的突出成就分析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2请你用唐朝绘画艺术发展的史实来论证材料二的观点【解析】第I问第
①小问可从材料一的前两句话中得出,第
②小问可从佛教艺术的传播、言导民倡、固有的审美观念等角度分析第2问应从当时政治、经济、对外交流等角度分析【答案】
(1)成就壁画原因佛教艺术的传播与佛教中国化官导民倡的宗教热诚民族文化吸收外来美术的风格
(2)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统治者政策开明,民族关系融洽,对外交流活跃,绘画题材广泛,兼容并蓄,达到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高峰【探究总结】【典例示范】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0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相抵触【解析】魏晋时期,儒学发展受挫,面临佛教的冲击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都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而题干斥责佛教导致“隔、乖、旷、绝”的后果,说明佛教与儒家伦理相抵触,D项正确A项夸大了佛教传入的影响,说法错误;B、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反映【答案】D(3分钟,根据思维导图对本节课内容和素养进行小结)(4分钟完成课堂检测,2分钟核对答案)
1.晋代葛洪在道教典籍《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这反映了0A.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B.儒道思想的融合C.儒本道末的指导思想D.道教危机的出现【解析】“道教典籍”“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表明这一时期道教典籍中吸收了儒家思想,这反映了儒道思想的融合,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道教的发展情况,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道家学说发展中吸收了儒家思想,不能得出儒本道末的结论,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道教危机的内容,D项错误【答案】BA.民族交融促进市民文化发展B.宫廷文化已推广到民间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D.劳动生活影响诗歌创作【解析】材料中的唐宋诗歌描绘的是人们的劳动场景,这说明当时的劳动生活影响了诗歌创作,D项正确;民族交融在诗歌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题干描述的是基层社会而非宫廷生活,排除B项;社会阶层流动推动文学创作,C项颠倒因果,排除【答案】D
3.(2021•江苏南通高一期末)“社会的动荡、战乱、流离和死亡,形成了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政治上的开明、文化的兼容并包,孕育了李白的积极浪漫主义风格”该评论旨在说明0A.建安文学再现社会真实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七国叛乱导致唐诗衰微D.社会变迁影响文学创作【解析】社会形势不同导致文学创作风格出现差异,说明社会变迁会影响文学创作,故选D项;建安文学属于艺术创作,并不是对社会真实的再现,排除A项;B项没有全面概括材料,排除;唐朝没有出现七国叛乱,排除C项【答案】D.(
2021.福建南平市)唐朝时期,新罗频繁更换年号据考古发现,在庆州雁鸭池出土了“调露二年砖铭”,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发现了“仪凤四年”板瓦铭文,在庆尚南道蔚州郡的川前里发现了“上元二年”和“上元四年”的摩崖铭文这本质上反映了()A.新罗年号借鉴了唐朝年号B.唐朝与新罗存在文化友好往来C.新罗和唐朝往来日益频繁D.新罗接受了唐朝中央政府的册封【解析】材料反映新罗受唐朝的影响,学习和借鉴了唐朝的年号,这是两国政府文化友好往来的见证,故选B项A项反映的是材料现象,不是本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新罗和唐朝往来日益频繁,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新罗接受唐朝中央政府册封的信息,排除D项【答案】B.(
2021.山东泰安高一期末)唐太宗时期,设立十部乐,其中四部来自唐朝境内的少数民族四部来自国外,其中尤以龟兹部最盛由此可知,唐代•乐的发展得益于0A.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B.政治格局的稳定统一C.朝贡贸易体制的盛行D.民族交融与中外交流【解析】材料“其中四部来自唐朝境内的少数民族,四部来自国外,其中尤以龟兹部最盛”体现的是唐朝的音乐发展主要和民族交融与中外交流有关,D项符合题意“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交融与中外交流对音乐发展的推动作用,A项排除政治格局的稳定统一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项排除朝贡贸易体制的盛行是在明清时期,C项排除【答案】D(2分钟,写出你在学习本课后还没有学会的困惑点)疑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