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8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二)(1分钟,学生阅读下面的导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佛教、道教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这一时期我国文化成就出现的原因(1分钟,教师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代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可谓家喻户晓主人公唐僧的原型即是唐玄奘,唐玄奘是研究中国传统佛教成就最大的学者之一,又是继承印度正统佛教学说的集大成者他不顾艰难困苦,万里迢迢去天竺寻求佛法,搜集到大量的佛教典籍,进行翻译和讲说,同时撰写《大唐西域记》,不仅深远地影响了东亚文化(包括中国文化、韩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为东亚文化能在世界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打下了基础(5分钟,请你以下面示意图为线索,回顾你预学过的知识)(28分钟探究、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完善答案)探究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材料一随着魏晋时期佛教艺术的传播与佛教中国化历程的开始,壁画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变化的时代隋唐处在这个发展时代的巅峰众多新题材与新手法在官导民倡的宗教热诚中化成了形色格局;而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审美观念与精神期待,也在对形色的造就中影响了佛教艺术于是,新兴的壁画造就了一座中华文化中的佛国殿堂,新兴的壁画艺术影响并造就了一代新的中国绘画之观念与形色摘编自陈绶祥《隋唐绘画史》材料二法国著名的史学家、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的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1)根据材料一思考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国绘画的突出成就分析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
(2)请你用唐朝绘画艺术发展的史实来论证材料二的观点【解析】第⑴问第
①小问可从材料一的前两句话中得出,第
②小问可从佛教艺术的传播、官导民倡、固有的审美观念等角度分析第
(2)问应从当时政治、经济、对外交流等角度分析【答案】
(1)成就壁画原因佛教艺术的传播与佛教中国化;官导民倡的宗教热诚;民族文化吸收外来美术的风格
(2)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统治者政策开明,民族关系融洽,对外交流活跃,绘画题材广泛,兼容并蓄,达到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高峰【探究总结】【典例示范】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相抵触【解析】魏晋时期,儒学发展受挫,面临佛教的冲击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都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而题干斥责佛教导致“隔、乖、旷、绝”的后果,说明佛教与儒家伦理相抵触,D项正确A项夸大了佛教传入的影响,说法错误;B、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反映【答案】D探究
二、三国至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2021•浙江宁波高一期末)佛教中的“飞天”源于印度神话,它也是敦煌壁画的常见艺术题材下表是敦煌壁画中不同时期的飞天艺术形象这主要反映了0时期十六国(北凉)唐代舞者性别光头半裸的男性形象身体婀娜的女性形象服装饰品身披长巾,头戴印度宝冠长裙贴身,飘带环绕甲方三教合一促进人物画发展乙方中外文化交流推动艺术创新丙方“以形写神”绘画理念普及丁方唐代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升【解析】材料“光头半裸的男性形象”“身披长巾,头戴印度宝冠”体现的是中外文化交流对当时壁画的影响,故乙方正确;甲方、丙方与材料无关,排除;唐代的妇女仍然是男权的附庸,丁方排除【答案】乙方【探究总结】唐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发展.发展条件政治上——隋唐时期,国家安定统一和军事力量强大提供了安全保证经济上——唐朝生产工具进步,农牧业高度繁荣,为贸易发展创造了条件管理上——唐朝设置专门管理周边民族关系的机构,如鸿胪寺、互市监和市舶司思想上——唐朝形成了“兼容并包”的文化特征,有利于文明之间的交流交通上——便利的交通工具及国家的配套设施,为经济交流提供保障.主要形式互派使节、互市贸易、“朝贡贸易”、民族战争、僧人传播、书籍往来.交流内容物质交流中国传入西方——丝绸、纸张和农作物西方传入中国——象牙、犀角、狮子、犀牛和金属器具等科技交流天文历法、制糖法、医学药典、制陶技术艺术交流胡服、饮食、音乐和舞蹈【典例示范】下图是一张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与该图对应的朝代是()甲方西汉乙方唐朝丙方清朝丁方明朝【解析】注意从图上所标示的地理名称判断,如天竺、大食、新罗等,这些是唐朝时期对这几个国家的称呼再结合教材上的知识点可知隋唐时期我国对外交通发达【答案】乙方(3分钟,根据思维导图对本节课内容和素养进行小结)(4分钟完成课堂检测,2分钟核对答案).晋代葛洪在道教典籍《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这反映了()A.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B.儒道思想的融合C.儒本道末的指导思想D.道教危机的出现【解析】“道教典籍”“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表明这一时期道教典籍中吸收了儒家思想,这反映了儒道思想的融合,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道教的发展情况,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道家学说发展中吸收了儒家思想,不能得出儒本道末的结论,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道教危机的内容,D项错误【答案】B.(
2021.安徽淮南高一期末)对下表内容解读合理的是0A.民族交融促进市民文化发展B.宫廷文化已推广到民间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D.劳动生活影响诗歌创作【解析】材料中的唐宋诗歌描绘的是人们的劳动场景,这说明当时的劳动生活影响了诗歌创作,D项正确;民族交融在诗歌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题干描述的是基层社会而非宫廷生活,排除B项;社会阶层流动推动文学创作,C项颠倒因果,排除【答案】D.(
2021.江苏南通高一期末)“社会的动荡、战乱、流离和死亡,形成了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政治上的开明、文化的兼容并包,孕育了李白的积极浪漫主义风格”该评论旨在说明()A.建安文学再现社会真实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七国叛乱导致唐诗衰微D.社会变迁影响文学创作【解析】社会形势不同导致文学创作风格出现差异,说明社会变迁会影响文学创作,故选D项;建安文学属于艺术创作,并不是对社会真实的再现,排除A项;B项没有全面概括材料,排除;唐朝没有出现七国叛乱,排除C项【答案】D.(
2021.福建南平市)唐朝时期,新罗频繁更换年号据考古发现,在庆州雁鸭池出土了“调露二年砖铭”,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发现了“仪凤四年”板瓦铭文,在庆尚南道蔚州郡的川前里发现了“上元二年”和“上元四年”的摩崖铭文这本质上反映了()A.新罗年号借鉴了唐朝年号B.唐朝与新罗存在文化友好往来C.新罗和唐朝往来日益频繁D.新罗接受了唐朝中央政府的册封【解析】材料反映新罗受唐朝的影响,学习和借鉴了唐朝的年号,这是两国政府文化友好往来的见证,故选B项;A项反映的是材料现象,不是本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新罗和唐朝往来日益频繁,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新罗接受唐朝中央政府册封的信息,排除D项【答案】B.(
2021.山东泰安高一期末)唐太宗时期,设立十部乐,其中四部来自唐朝境内的少数民族四部来自国外,其中尤以龟兹部最盛由此可知,唐代音乐的发展得益于()A.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B.政治格局的稳定统一C.朝贡贸易体制的盛行D.民族交融与中外交流【解析】材料“其中四部来自唐朝境内的少数民族,四部来自国外,其中尤以龟兹部最盛”体现的是唐朝的音乐发展主要和民族交融与中外交流有关,D项符合题意“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交融与中外交流对音乐发展的推动作用,A项排除政治格局的稳定统一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项排除朝贡贸易体制的盛行是在明清时期,C项排除【答案】D(1分钟,写出你在学习本课后还没有学会的困惑点)儒家独尊汉武帝时,确立“儒家独尊”的地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佛教东传东汉初期,佛教传入,汉明帝重视其发展,于洛阳修建白马寺道教发展东汉末期,道教在民间开始形成并发展,如五斗米道、太平道等儒道合流魏晋之际,道家思想上浮,与儒学合流,形成崇尚老庄道家的玄学思潮佛道交融南北朝时期,佛道首先交融,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佛教盛行三教合一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二教合归儒二家交融唐朝统治者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发展迅速;武则天时尊崇佛教,佛教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复兴儒学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出现了儒学复兴运动五官形象直鼻大眼,大耳大嘴五官匀称,眼睛秀丽诗人诗句杜甫(唐)“渔人漾舟沉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刘禹锡(唐)“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翁卷(宋)“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苏轼侏)“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疑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