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10辽夏金元的统治
(二)(1分钟,学生阅读下面的导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了解辽、夏、金、元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分钟,教师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崖山之战是宋朝对蒙古进行的最后一次有组织的抵抗,10万余人投海殉难,宁死不降,何其壮哉!南宋虽然覆没,但输得这样悲壮,这样有节烈之气勇士们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拼死抵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自卫而英勇献身,义无反顾,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崖山精神即中华民族精神崖山精神,春秋大义,鼓舞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曾说“崖山这个地方的历史古迹是有意义的,宋朝虽然灭亡了,但当时许多人继续坚持抗元斗争,保持了民族气节’’(5分钟,请你以下面示意图为线索,回顾你预学过的知识)(28分钟探究、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完善答案)探究
一、少数民族的汉化政策材料一契丹人之所以能超越突厥和回纥,建立起来一个现代化的帝国,几乎全靠汉人的贡献,所以辽帝国把汉人当作智慧之源……它的政府组织,完全为迁就汉人而设——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材料二昔者金人草居野处……今也城郭宫室、政教号令,一切不异于中国——摘编自《宋史•陈亮传》材料三金帝国汉化太深的现象之一是政府中繁文缗节,一切以失败在自己手下的宋帝国为蓝图国家阶层唯一的工作是比赛谁更能敷衍……中国历代王朝将亡的各种亡征,一一具备——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⑴根据材料
一、二分析,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政策有什么相同之处?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少数民族政权汉化的必然性⑶材料三表明了怎样的观点你认为是否正确试说明你的理由【解析】第⑴问可从材料中“几乎全靠汉人”“完全为迁就汉人”“一切不异于中国”等信息得出其相同点第⑵问可从汉族文化先进、友好往来、巩固统治等角度分析第⑶问可从材料三中“一切以失败在自己手下的宋帝国为蓝图”得出该学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观点不正确,可从汉化的积极性及金灭亡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答案】
(1)
①任用汉人;
②学习汉族政治制度;
③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2)
①长期以来,汉族文化比少数民族文化先进;
②民族间的友好往来促进了少数民族发展及民族交融趋势的出现;
③巩固统治的需要;
④统治者对先进文化的仰慕⑶观点金朝汉化太深导致金的灭亡不正确理由金实行汉化政策推动了女真族社会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金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统治阶级的腐朽【探究总结】
一、“蕃汉分治”制度(南面官、北面官制度).背景辽建立后,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境内民族众多,习俗各异;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目的有效地对境内人民分别进行管理.内容辽政权采取“因俗而治”的做法,其统治原则是“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在中央有两套统治机构,南面官统治汉人,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北面官统治契丹人和汉族以外的其他各族人,均由契丹人担任这就是两面官制度,其实质是民族分治的政治制度
二、辽和西夏政治统治的特点以及原因.特点(D都较多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内容,如辽和西夏都沿用唐代官制;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推行科举制度⑵对本民族和汉人实行不同的统治方式,如辽统治者采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的政治制度.原因辽、西夏统治的北方地区,民族和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生活方式存在差异,为了适应不同情况而采取因地制宜(或因俗而治)的管理方式
三、元朝时期的民族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特点元朝民族关系具有浓厚的民族歧视、民族压迫色彩和急速的民族大交融并存的特点.原因⑴政治上“四等人制”的形成使元朝法律有着其阶级性独具的特点,在军事征服过程中,根据征服的先后顺序和投降与否而给予被征服人民不同的政治地位⑵元朝少数民族属于游牧民族,生产力往往落后,故设置等级制度以强调自己的政治权利优越⑶巩固和加强统治的需要【典例示范】辽建国后,针对契丹“草居野处,无有定所的现状,实行“分营置部”“凡民(男子)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隶兵籍工太宗(耶律德光)既得幽云十六州,乃采唐制这说明辽实施了()A.民族分化政策B.民族歧视政策C.“蕃汉分治”制度D.汉化政策【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辽对契丹原地采取一种统治制度,对幽云地区采取“唐制”,这显示了辽因俗而治的“蕃汉分治”制度,所以答案为C项【答案】C探究
二、行省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2021.河南洛阳高一期末,改编)元代行省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重要山川边界,如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行省的这种划分原则()甲方扩大了元代的疆域乙方提高了行政效率丙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丁方加剧了民族隔阂【解析】根据“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重耍山川边界”可得出元代行省的设置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地方割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丙方正确;材料与疆域扩大无关,排除甲方;乙方、丁方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排除【答案】丙方【探究总结】
一、行省制的特点.具有双重性,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主辅结合,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解决了地方势力过大的积弊,有利于中央集权.领导体制是一署多员与长官节制相结合的制度,有利于官员的相互制约
二、行省制的作用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这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影响巨大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沿用至今,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典例示范(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甲方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乙方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丙方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丁方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解析】元朝通过设置“郡县”“行中书省”“宣慰司”等机构,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故乙方正确甲方表述错误,丙方、丁方本身叙述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答案】乙方(3分钟,根据思维导图对本节课内容和素养进行小结)(4分钟完成课堂检测,2分钟核对答案).(2021・安徽滁州高一期末)辽的疆域辽阔,居民有突厥诸族、女真人及汉等,为了治理人口构成复杂的国家,创立南北面官制度,其设立的原则为“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说明辽朝()A.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B.强化南北分裂对峙政治局面C.建立起因俗而治的行政体制D.实施分化相权的三省六部制【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得出辽朝建立了南北面官制,这是一种因俗而治的行政体制,C项正确;南北面官制并不是民族压迫政策,也不是为了强化南北分裂,排除A、B两项;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答案】C.(2021•山东德州高一期末)宋神宗对辽和西夏的评价“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这反映出辽和西夏()A.军事实力远超前代B.统治方式更加成熟C文明程度高于中原D.对外政策趋于防守【解析】根据材料“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可知,宋神宗的意思是辽和西夏兼有农牧两种经济,与汉、唐时期仅有单一游牧经济的北方民族政权相比,更加难以对付,这反映出辽和西夏的统治方式更加成熟,B项正确;宋神宗的话反映出这一时期辽和西夏民族政权兼顾游牧、农耕,没有强调辽、西夏的军事实力,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和西夏是少数民族政权,其文明程度不如中原地区,因此“文明程度高于中原”的表述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辽和西夏的统治方式更加成熟,没有体现其对外政策情况,无法得出其对外政策趋于防守的结论,D项错误【答案】B.(
2021.安徽高一期末)公元977年,北宋在镇(今河北正定)、易、雄、霸(今属河北)、沧(今沧州东南)五州设“榷务”,“辇香药、犀、象及茶与交易”但是,榷场贸易时开时闭与此直接相关的是0A.商品经济的发展B.宋辽之间关系变化C经济重心的迁移D.民众需求的季节性【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是北宋北部的少数民族政权,宋辽边境设立榷场进行商品贸易,材料中榷场贸易时开时闭,严重影响宋辽之间的关系,故选B项;材料现象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排除A项;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不是榷场贸易时开时闭的主要原因,排除【答案】B.(
2021.山东聊城高一期末)一个王朝奉行何种民族观及民族策略,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最高统治者的意志、能力;二是当时的客观政治环境;三是国家的综合实力两宋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所处的客观环境甚为不利对北宋而言,形势最严峻的时期应是()A.10世纪末B.11世纪初C.11世纪末D.12世纪初【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2世纪初金朝攻灭辽朝以后随即南下,此时北宋面临着新兴的金朝的威胁,并在1127年被金朝攻灭,所以北宋最严峻的时期是12世纪初,故选D项;综上所述可知,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答案】D.元朝时期,“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九中原之士“西游昆仑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对上述历史现象理解最恰当的是()A.元朝时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B.元朝时边疆和内地民族联系加强C.元朝重建大一统,疆域辽阔D.西域民族政权派人学习中原文化【解析】根据材料“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中原之土,西游昆仑圃”可知,元朝时中原与西域间互有人员往来与交流,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故A项正确【答案】A(1分钟,写出你在学习本课后还没有学会的困惑点)疑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