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16《赤壁赋》课时2
(二)
⑥咛学目标】(1分钟)L品味《赤壁赋》形象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体悟《赤壁赋》的哲理意蕴,感悟苏轼旷达淡定的人生态度,理解中国文人在人生遭遇挫折时的自我救赎(1分钟)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月出》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此情此景,苏子与客展开一番探讨,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赋”的文体知识“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有时虚设主客,通过“主客问答”的方式阐述观点赋有三个特点
1、语句上以
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
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排偶和藻饰是赋的一大特征种类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
二、熟读并背诵《赤壁赋》1-2段活动探究(30分钟)探究
一、朗读感知,理解文意
(一)学习第3段.本段描写的历史人物,他们当年怎么样呢?明确气势豪迈,威风凛凛——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一气呵成,语速快)战船相连千里,旗帜遮蔽天空,场面何等壮观,在江面上洒酒祭奠,端着长矛吟诵诗篇,一代枭雄何等气魄.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我辈!“我”们是什么人?明确天地间一个打渔砍柴的,坐着小小扁舟,喝喝小酒的小老百姓.天地如此浩瀚无边,而我们就像只有数小时生命的蜉蟾,寄托在这茫茫的天地间,长江那么绵远无边,而我们就像沧海中一粒米一样渺小,前面在历史,在时间和空间的面前,人是渺小的;想要和飞仙,明月这样美好的事物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只能把这种对理想和现实这种不相符合的无奈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之中所以,以上“三悲”体现了苏轼在失意时怎样的思想?明确消极的人生观他认为历史英雄人物终归化为陈迹,世间万物不过是过眼云烟都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风流云散,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虚无面对广阔的时间与空间,我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短暂,客在这里流露消极悲观的人生观,同时否定历史、否定人生,否定一切,流露道家的虚无主义思想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茫之中虽为客语,实际反映了作者本人思想中的消极面
(二)学习第4段
1.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明确
(1)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借水的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人个体生老病死,总在变化可是人类代代相承,又是永恒的(变换角度)
(2)物各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摒弃贪欲)
(3)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及时行乐).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客人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明确“喜而笑”,转悲为喜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要像享受清风、明月那样,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达观处世,进退坦然,随遇而安,顺从自然.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明确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世界;而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但也有负面因素,主张随遇而安也可能导致斗志的消减但苏轼是在走出牢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旷达和强烈的生活信念,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主流1苏轼这番话看起来很超脱,但骨子里仍然有人生空虚之感,所以所谓的听任自然,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2苏轼的人生观应该是乐观旷达的,因为当时他被流放到偏远的黄州,又几乎丧失人身自由,但他不讲丧气话,不甘陷于苦闷而力求解脱,这很不简单3听任自然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客观形势对自己最不利时,苏轼不是意志消沉,不去幻想,而是顺乎自然积极去适应现实,在现在竞争社会中,要立足于社会,我们同样要积极地去适应现实,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4《水调歌头》,苏子已经告诉我们“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要学会面对浮沉不定的人生,少一份哀伤,多一份豁达.结合全文,应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你认为当时真的有这样一场主客答问吗?学生畅谈感受,讨论作答【解析】小组讨论明确主和客的对话其实体现的是苏轼矛盾思想的两个方面采用这种形式,一则主客问答形式是赋体传统的形式,二则就好像两个苏轼在斗嘴、自说自话,正是如此,才会有被排挤、遭贬谪的苦闷,却在这轻松的对答中得以消解、缓释,这其实是作者一种心理调适明确苏轼借此抒怀,有无真正的客人并不重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客的苦闷就是苏子的苦闷,文中“客”和“我”的对话是从前的苏子和现在的苏子进行的一场超时空的链接“主”“客”实为一体,客的回答,正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的苦闷与迷惘的写照,在《念奴娇》词里也曾慨叹“人生如梦”问答的过程其实就是苏轼自身思考、排遣的过程,诗人解决了自己矛盾痛苦,最终升华到乐观旷达的精神状态“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三学习第5段第5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内容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作用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探究
二、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赤壁赋》呈现的美是多方面的,请你就语言方面来简单谈谈本文的美明确语言方面包括用词、句式、修辞等1骈散相间形成句式参差之美如《赤壁赋》第1段,句子有整句,有散句整散之间,错落有致,体现了语言的参差美2比喻连缀形成情感流转之美如作者予以全力刻画的箫声一一“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婺妇”六个比喻连缀而下,将抽象而不可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3反问叠用形成文势起伏之美“何为其然也?”主人的发问引起了客人的滔滔议论该段议论中三个反问句蝉联叠用,结构上形成排比,文笔一气呵成,纵横驰骋,全力以赴铺陈曹操英姿勃发、踌躇满志的形象4关联相扣形成音节铿锵之美客人的议论自然引发了主人的人生感慨在这段本该枯燥的议论性文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而”“盖”“则”“且夫”“苟非”“虽”等关联词语,营造了一种回荡的气势5前后呼应形成文脉贯通之美文末“客喜而笑”的“喜”和“笑”,与前文“饮酒乐甚”的“乐”,以及“怨”“慕”“泣”“诉”“愀然”“哀”“羡”等描写感情变化的词语是联属一气的此乃全文情感发展的线索,直贯通篇课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写出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表现出作者“乐一一悲一一乐”的感情变化这也是课文的感情线索文章合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苏轼最终在哲学的领域中寻求到了他精神的永恒解脱,在大自然的山水中寻求到了他真正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从他多次遭贬的怀才不遇中突围出来苦难是一笔财富江水东流、明月长存,而我们的生命如此短暂,那么就让我们珍惜眼前、把握今天,微笑面对挫折,乐观面对困难,创造生命的价值,在历史的天空中留下飞过的痕迹!陶课堂达.苏轼在《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心情的句子是【答案】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中“,J三句,用拟人手法,描写客人箫声的悲伤、幽怨【答案】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苏轼《赤壁赋》中从侧面写出乐声凄婉动人的句子是【答案】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蔑妇.在《赤壁赋》中,苏轼用“J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答案】钟胪千里旌旗蔽空.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答案】寄蜉嵋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仙人同游,与明月长存的句子是“,O【答案】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疑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