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2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选择题.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有《观沧海》《短歌行》等名篇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他们开创的一代诗风,被称为“建安风骨”B.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杰出诗人,我国诗歌史上“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等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D.辛弃疾,字易安,号稼轩与一般的文人词客不同,他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有将相之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他的代表词作.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中常见的,影响广泛而深刻的一种新闻体裁,人物通讯就是用通讯的笔触写的人物报道B.《诗经》又称“诗三百%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C.《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古体诗,和律诗、词等相比,篇幅可短可长,句式灵活,音节格律较自由D.《劝学》选自《荀子》,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荀子,名况,战国末期思想家,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3.许多成语源自《论语》,给人以丰富的教益下列对相关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鼓励大家追求无拘无束、无欲无求的生活B.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启示我们不囿于一技之长,应求“道”C.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周而不比团结而不勾结使人认识到要以公正之心待人,不怀成见及私心,不徇私护短D.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见义勇为见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奋勇地去做启发我们要勇担道义和职责,成为仁义之人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诗歌想象雄奇、情思奔涌,诗风豪放飘逸;杜甫诗艺精湛、众体皆工,诗风沉郁顿挫严羽《沧浪诗话》高度评价道“论诗以李杜为准”B.《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以奇异的故事批判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被誉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工C.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他七位分别为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他们反对骈文,提倡古文,主张“文以明道D.新乐府运动是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强调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5.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理解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B.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理解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C.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理解孔子说“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心地局促忧愁”D.子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理解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因其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如何赡养老人而忧心”.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305篇,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B.李煜,晚唐词人,他的词作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C.荀子名况,字卿,春秋末期思想家汉时避汉宣帝刘询讳称“孙卿”他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作用D.唐宋散文八大家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们先后掀起古文革新浪潮,使散文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下列对《乡土中国》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本色》可以作为全书的总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文章详尽地阐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后文所提到的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土性”B.“差序格局”是作者提出的极其重要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概念,指的是一种社会格局,它在亲属关系或地缘关系中显现出有差等的次序关系“差序格局”会引发中国人的“私”的问题C.《无讼》一文中指出,在乡土社会中,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诉讼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与现行的司法制度虽然产生年代不同,但都基于可施行于一切人的统一规则D.乡土社会是一个男女有别的社会男女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这便使得中国人在感情上,尤其在爱情上矜持、保留,不像西方人一样在表面上流露
8.下列对《乡土中国》文本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乡土社会世代定居是一种常态“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于是在熟人中,我们话也少了,我们‘眉目传情,我们,指石相证,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乡土中国・文字下乡》)材料反映出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有缺陷的,且是不唯一的”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材料表明“礼”和“法”的区别只在于“维持规范的力量””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咱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我见过不少痛骂贪污的朋友,遇到他的父亲贪污时,不但不骂,而且代他讳隐更甚的,他还可以用父亲贪污得来的钱,同时骂别人贪污”(《乡土中国•系维着私人的道德》)材料表明在差序格局的社会体系中是没有统一的道德标准的
9.阅读小说《红楼梦》中的三段描写,根据选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荣禧堂)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城彝,一边是玻璃盒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
②(秋爽斋)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③(怡红院)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A.贾府家具多使用名贵木材,充分表现其生活的奢华、富有B.荣禧堂作为正堂屋,其家具陈设要更加高贵、气派、威严C.秋爽斋的布置典雅、大气,表现出主人的性格和文化修养D.怡红院中四壁布满各种吉祥图案,是为了追求喜庆的气氛
10.《红楼梦》中常用诗词的形式预示人物的命运,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是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判词前两句分别说明薛宝钗的品德和林黛玉的才能后两句则预示了两人不同的命运B.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这是妙玉的判词妙玉美丽聪颖,心性高洁在贾母面前从容自若,不卑不亢,自称“槛外人、机关算尽,有心机C.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是贾惜春的判词惜春从三个姐姐的悲苦遭际中,预感到自己未来也不会有好结果,最终选择遁入空门,出家为尼D.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这是史湘云的判词她虽出身富贵,但父母早逝后两句则借“湘江流逝,楚云飞散”喻指湘云婚后不久夫妻离散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本来,从农业本身看,许多人群居在一处是无需的耕种活动里分工的程度很浅,至多在男女间有一些分工,好像女的插秋,男的锄地等这种合作与其说是为了增加效率,不如说是因为在某一时间里的忙不过来,家里人出来帮帮忙罢了耕种活动中既不向分工专业方面充分发展,农业本身也就没有聚集许多人住在一起的需要了我们看见乡下有大小不同的聚居社区,也可以想到那是出于农业本身以外的原因了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夫妇和孩子聚居于一处有着两性和抚育上的需要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里,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在中国乡下这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檐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
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
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
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
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地方一代一代地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作者认为“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的依据有哪些?请结合文章概括
17.阅读《乡土中国》(节选),完成下列小题教化性的权力虽则在亲子关系里表现得最明显,但并不限于亲子关系凡是文化性的,不是政治性的强制都包含这种权力文化的基础必须是同意的,但文化对于社会的新分子是强制的,是一种教化过程在变化很少的社会里,文化是稳定的,很少新的问题,生活是一套传统的办法如果我们能想象一个完全由传统所规定下的社会生活,这社会可以说是没有政治的,有的只是教化事实上固然并没有这种社会,但是乡土社会却是靠近这种标准的社会也是这种社会,人的行为有着传统的礼管束着教化权力的扩大到成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得假定个稳定的文化稳定的文化传统是有效的保证我们如果就个别问题求个别应付时,不免“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每一段生活所遇着的问题是不同的文化像是一张生活谱,我们可以按着问题去查照所以在这种社会里没有我们现在所谓成年的界限凡是比自己年长的,他必定先发生过我现在才发生的问题,他也就可以是我的“师”To三人行,必有可以教给我怎样去应付问题的人而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握有强制年幼的人的教化权力“出则悌”,逢着年长的人都得恭敬,顺服于这种权力文化不稳定,传统的办法并不足以应付当前的问题时,教化权力必然跟着缩小,缩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而且更限于很短的一个时间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并不能靠经验作指导能依赖的是超出个别情境的原则,而能形成原则、应用原则的却不一定是长者这种能力和年龄的关系不大,重要的是智力和专业,还可加一点机会讲机会,年幼的比年长的反而多他们不怕变,好奇,肯试验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在这种情形中,一个孩子用小名来称呼他的父亲,不但不会引起父亲的呵责,反而是一种亲热的表示,同时也给父亲一种没有被挤的安慰尊卑不在年龄上,长幼成为没有意义的比较,见面也不再问贵庚了——这种社会离乡土性也远了(选文有删改)选文中,作者提到了一个“教化权力(教化性的权力)”的概念,请答出教化权力存在于怎样的社会中,其扩大和缩小与什么有关,有着怎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