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阶段提升练
(四)(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河北衡水二调)宋神宗在元丰年间推行新政,“以尚书令之贰左、右仆射为宰相而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以行侍中之职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行中书令之职而别置侍郎以佐之则三省互相兼矣:这有助于()解析:C本题考查宋代三省制的演变和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以“三省互相兼”的方式可以减少相互间的制约与扯皮,在尚书令协调下推动政务的统一,故答案为C项A、D两项材料没有反映,故排除;这种方式与原来三省相互配合、相互牵制相比决策的科学性应该有所下降,故B项错误“州”的地方行政长官称“知州”“知”是兼任、代理的意思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解析:A结合题意及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知州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体现了“反唐之弊”、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的特点A项正确B、D两项是唐末出现的现象与宋代不符排除宋代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故C项错误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之不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J他强调科举取士的主要作用是()解析:B据材料可知科举制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主要作用是巩固统治的需要故B项正确;A项从属于B项C、D两项中的“读书风尚”“选拔程序”材料未体现(2018•河北衡水二调)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解析:B由“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可知,宋代土地买卖频繁,需要用法令规范,这反映了宋代“不抑兼并”土地市场化加强,故B项正确A、C、D三项中的“税制”“自耕小农”“经济结构”与材料主旨无关,故错误(2018•河北衡水二调)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解析: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桑蚕业中出现了较细的分工,说明桑蚕业生产有专业化的倾向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产品商品化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重心南移的信息D项错误(2018•湖南怀化一模)元代时,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其根源是中国()解析:A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使小农经济中的女织发展,有利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更加稳定这阻碍了生产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中国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而英国织布速度的提高推动了纺纱技术的改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根源”南宋时期中国把瓷器、丝绸、印本书籍输向海外,输入物品有金沙、木材、珠宝、高丽参、药材等这一外贸的产品对比可以说明()C.中国在各领域世界领先解析:B题干中南宋外贸产品的对比,可以说明中国的出口产品在当时是蕴含一定技术的产品而输入产品基本上是土特产品技术含量低说明了南宋的经济文化水平较高B项正确A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C项表述过于绝对;材料没有反映进出口产品的数量对比与财政收入的比例变化所以D项不准确(2018•北京石景山区测试)《析津志》所载元大都城内外商业行市即达30余种其中,米市、面市、缎子市、皮帽市、穷汉市、鹅鸭市、珠子市、沙剌市(即珍宝市)、柴炭市、铁器市,皆在今北京积水潭北的钟、鼓楼一带这是因为南方来的漕运船只皆停泊在积水潭上的缘故这一商业布局体现出()元大都城解析:A据材料可知,北京积水潭是元大都城内外水运交通的枢纽,同时也是南方来的漕运船只在北京的唯一物资集散地,促进了南货北销元大都城内外商业行市种类繁多可见一斑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政府政策变化及水资源是否丰富,故B、C两项错误;材料主题是元大都城内外商业即国内贸易故D项错误(2018•河北石家庄质检)宋朝时,范仲淹为商人鸣不平欧阳修力主“使商贾有利而通行”,苏轼反对“与商贾争利”,主张“农末皆利: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反对道学家空谈性命,志存经济,主张经世致用据此可知,上述思想()解析:D根据材料可知,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的主张都体现出对商业的重视这与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相违背符合宋代商业繁荣的现实符合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反传统倾向与务实重用特征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几个具体人和学派的主张并非封建士大夫的普遍诉求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整个封建社会均在坚持重农抑商政策由材料无法判断是否为开始故排除c项(2018•广东广州二模)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了“义庄”等这些做法有利于()解析:D根据材料及所学,宋代宗族组织是按照儒家伦理重新确立的宗族秩序从材料“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可知国家政权渗透到地方宗族组织内部朝廷逐渐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有利于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渗透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土地兼并故A项排除;宗族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种基层管理模式与选官制度无关故排除B项;材料主要论述地方宗族制度方面的建设与世俗文化发展关系不大排除C项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因没有政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也广泛加入书画消费行列;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这种现象表明()D.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建构的重要手段解析:D宋代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是不符合材料和史实的,故A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的是通俗类书画的发展,故C项错误;宋代的官僚士大夫将书法名画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和工商业者阶层,急需社会对他们的身份认同而通过书画消费,即模仿士大夫阶层超越一般人的消费来显示自己的财富和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故D项正确(2018•山东潍坊一模)宋室南渡之后,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加强了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学特色()解析:C所谓的“庙堂”情怀是指关注国家大事所谓的“义理”倾向是指在文学作品中阐释儒家思想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说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影响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2018•重庆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环保思想朱熹说“禹之行水,则因其自然之势而导之,未尝以私智穿凿而有所事,是以水得其润下之性而不为害也”据《吕氏春秋》记载“汤此见野张网四面祝日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日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吕氏春秋•义赏》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在环保的措施上商鞅变法规定“弃灰于道者被刑”;秦代《田律》中有“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的禁令;明朝时虞衡(主管环保的官员)的职责有“春夏之交,毒药不施原野”一一严火其《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英国环境污染日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议会在大规模环境调查掌握了大量材料与数据的基础上于1847年通过了《河道法令》,规定授权卫生管理机构对没有实施供水防污措施的机构切断供水1848年又颁布了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不久又颁布了《工人阶级住房法》,改造贫民窟,改善人们居住环境——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的环保思想并简析古代环保思想形成的原因(12分)⑵根据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与近代英国环境保护措施的异同(13分)解析:第⑴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则因其自然之势而导之”得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根据材料一“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得出尊重生命爱惜万物;根据材料一“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得出合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第二小问,从思想、经济等角度分析结合儒家和道家基本思想主张得出儒家强调“天人合一”、道家崇尚“道法自然”的思想;结合中国古代经济状况得出自然经济形成与发展的需求维护统治的需要第⑵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一“商鞅变法规定弃灰于道者被刑”和材料二“《河道法令》”等信息可以看出中英双方都制定相关法律依法治理;根据材料一“明朝时虞衡(主管环保的官员)”和材料二“规定授权卫生管理机构对没有实施供水防污措施的机构切断供水”可以看出中英双方都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根据材料一“弃灰于道者被刑”和材料二“对没有实施供水防污措施的机构切断供水”可以看出中英双方都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不同点,结合中英不同的时代背景从经济、主导方、思想等方面考虑答案
(1)思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尊重生命,爱惜万物;合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每点2分,共6分)原因:儒家“天人合一”、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自然经济形成与发展的需求;维护统治的需要(6分)⑵相同:制定相关法律,依法治理;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5分)不同古代中国以服务农业发展为目的,带有“农本”色彩;近代英国以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为目的,具有“工业化”特征古代中国主要由政府实施;近代英国除由政府主导外,还听取社会人员的建议古代中国受儒、道等传统的思想影响;英国受近代民主法制思想的影响(任答两点即可每个比较点中英各2分,共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升沉演变跟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正是同步的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等都相当接近于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满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金净《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首先概括材料信息,提炼观点根据材料中“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等信息得出观点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根据材料中“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等”等信息得出观点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根据材料中“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满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等信息得出观点科举制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等然后结合史实加以论述答案:示例一观点: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阐述:唐代取士重诗赋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推动了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宋代取士重策论经义,对于宋代文化的繁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明清时期八股取士试卷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作答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推动了理学的发展综上所述,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12分)示例二观点: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阐述: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做官相结合,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主要标准组织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使人才选举逐渐制度化;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抑制了门阀土族;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综上所述,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12分)示例三观点:科举制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阐述:科举制成为统治者控制思想的工具;尤其是明清时期,由于考八股文,使一些知识分子,无法在学术上、思想上进行创新;由于知识分子致力于科考致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停滞不前不利于社会进步综上所述,科举制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12分)考占-J
八、、角度题号宋元时期的政治宋代三省制演变1宋代中央集权的加强2科举制的作用3宋元时期的经济宋代土地私有化4宋代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5小农经济模式制约手工业技术革新6外贸产品折射南宋经济文化水平7元代商业布局8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宋代思想务实特征9宋代地方治理10宋代书画消费与社会身份建构11宋代文学特征12综合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