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四年的战况.学习本课应重点学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习
1.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目
2.从马恩河战役到凡尔登战役交战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标
3.美国参战和苏俄退出战争使胜利的天平倒向了协约国集团一方
4.德奥集团的战败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理清•知识线索清单化梳理学案式设计学习更高效清单一第一次世界的导火线萨拉热窝大事120世纪初,纷纷插手巴尔干,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桶2奥匈帝国视塞尔维亚为向巴尔干扩张的障碍
2.过程1914年6月28日,奥匈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街头被塞尔维亚爱国者刺杀身亡,这就是萨拉热窝大事
3.影响1在德国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2俄、法、德、英等欧洲大国相继宣布参战,一战全面爆发[深化认知]萨拉热窝大事是一个突发性的历史大事,具有肯定的偶然性,为奥匈帝动一战供应了“借口;但是,一战的爆发是由于资本主义开展不平衡,导致列强之间各种冲突空前激化的产物,具有历史的必定性清单二旷日长久的消耗战从马恩河到凡尔登英、法和德国交战的西线;俄国与德、奥交战的东线;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交战的南线
2.第一阶段1914年1西线马恩河战役是一战中的首次重役它宣告了速战速决幻想的破灭,开头了旷日长久的堑壕战⑵东线德、俄互有胜败,处于僵持状态
3.其次阶段1915〜1916年11915年战斗重心转移到东线,德国想一举击溃俄国,但未到达目的,德国方案再次落空21916年战斗重心由东线转移到西线;战斗的主动权渐渐转移到协约国;双方陷入旷日长久的消耗战
①凡尔登战役:一战中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惨烈的战役
②索姆河战役:英首先使用了坦克清单三第一次世界的转折参战和苏俄退出战斗1战斗初期
①政策中立
②缘由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扩展贸易,大发战斗财2战斗后期
①政策参与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
②缘由与协约国有着亲密的经济联系,如贸易、贷款等俄国退出战斗对同盟国有利,会损害自己利益;与英、法存在着亲密的历史文化联系;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供应契机;捞取战利品和猎取战后世界领导权是其根本缘由
③影响转变了战斗双方的力气比照;在其影响下史国等国对德宣战,一战进入全球规模阶段
2.苏俄的退出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坚决退出一战1标志1918年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2缘由俄国的经济贫困落后;战斗激化了冲突,爆发了革命;为了稳固新生苏维埃政权[深化认知]参战,除了经济方面的考虑外,还有政治方面的考虑,即当时交战双方都筋疲力尽,认为此时参战有利于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世界霸权清单四第一次世界的结束德奥集团的战败11918年9月,同盟国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相继宣布投降21918年11月,德国基尔港水兵发动起义德皇被迫退位,新成立的德国政府与协约国签署了停战协定,一战结束.缘由1德奥集团在经洗实力方面不如协约国集团2两线作战使德奥集团力气受到牵制
3、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国家的参战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阵营.评价第一次世界是一场没有成功者的战斗[深化认知]第一次世界是同盟国和协约国集团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性质的非正义战斗■为探究•重点难点由感性到理性I由史料得结论I认知更深刻I探究点一第一次世界的进程[史料探究]材料一两年半以来,世界的一大局部正在患病着历史上最可怕的战斗的破坏……盟是为了保卫它们的生存和民族开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斗的愿望,它们建议现在马上开头和平谈判,它们确信它们所提出的以保证它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开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长久和平的根底的——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和平建议1材料一中,德国是怎样自我标榜其和平建议的动身点和目的的?[答案]“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斗的愿望”“保证它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开展为目的“材料二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剧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斗责任推到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成功……建议还企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峻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乏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的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2材料
一、二中,双方对当时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哪一方的观点比拟符合实际?[答案]德国认为同盟国已取得了很多成功,显示了不行摧毁的力气;协约国认为同盟国方面经济困难,即将“分崩离析〃后者的观点比拟符合实际[结论形成]第一次世界的进程.1916年是一战中关键性的一年⑴从双方企图看,交战双方都想在这一年给对方以致命打击,赢得战斗⑵从战斗形势来看,这一年发生了三次重役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战和索姆河战役战斗变得更加剧烈和残酷3从双方投入看,双方动用了大量兵力和最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和毒气弹4从战斗结局看,交战双方特殊是德国元气大伤,战斗主动权开头向协约国一方转移.
1915、1916年战斗重心转移对一战进程的影响11915年,战斗的重心转移到东线英法在西线根本上处于防备,德国在稳定西线局势状况下,集中兵力进攻俄国,企图一举击垮俄国,结束东线战事,俄节节败退但德国由于战线的延长,无力连续进攻,被迫在东线转为阵地战21916年,战斗重心再次转移到西线,协约国逐步取得战斗主动权通过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同盟国受到了极大地打击,形势渐渐对其不利探究点二参战[史料探究]材料一欧洲战斗刚刚开头时,仍实行超脱的态度,奥匈帝国皇储被刺大事在几乎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8月呼吁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当实行不偏不倚的态度〃1指出材料一中对欧洲战斗的政策是什么?从材料一中找出实行这种政策的优越条件是什么?[答案]中立政策”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材料二到1917年4月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赐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700万美元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冲突之处?这种冲突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答案]材料一宣称实行“不偏不倚的态度〃,而材料二中给协约国和同盟国的贷款差距巨大这种前后冲突的表现正说明统治集团不甘心置身事外,而是打着“中立〃的旗号乐观地参与战斗,表现了的侵略本质材料三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终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作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和要求,我们不想制服别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我们不为自愿的牺牲寻求物质上的补偿——威尔逊对德宣战演说3材料三中的演说词包含的何种意图?参战的目的真是威尔逊所标榜的那样吗?你认为参战的缘由是什么?[答案]预备参与第一次世界不是的参战不是为了保卫人类的权利、维护世界和平实际上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和战后争夺世界霸权[结论形成]在第一次世界中政策变化的缘由及影响.初期中立的缘由1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推动2对外扩张的重心在拉美和亚太地区3得以远离战火,免受战斗的破坏4可利用中立地位,与交战国双方进行火贸易,大发战斗横财.参战的主要缘由1经济利益在尾声参战,有利于捞取战利品,进一步大发战斗财而且与协约国方面有大量经济往来,协约国的胜败直接影响其经济利益2国际形势俄国十月革命对协约国不利;交战双方精疲力竭,难以为继3政治目的攫取战后世界霸权.参战的主要影响1在事上,对协约国直接救济,增加了其取胜的硅码2在财政和需供给方面,更给协约国带来了巨大好处3参战,影响了其他“中立〃国家探究点三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史料探究]材料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爆发,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地觉察到,这场世界是中国转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时机,并正确熟悉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1依据材料一,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参与第一次世界的理由[答案]中国可借此转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局面;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材料二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供应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消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好像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剑桥战斗史2依据材料二,分析同盟国失败的缘由[答案1德国遭到经济封锁,物资匮乏;德国事生产拖垮了本国经济;对协约国供应贷款,协约国在经济实力上占有优势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进一步增加了协约国的实力[结论形成]一战爆发后,同盟国的优势是如何逐步丢失的.战斗主动权转移德奥等国经过充分预备以后发动了世界,把握了战斗的主动权但是由于长途行作战、初期作战失利等因素的影响,主动权逐步转到协约国一方.作战方案落空德国制订了具体的作战方案“施里芬方案“,但由于没有估量到协约国的力气强大等因素,致使方案落空.内部统治同盟国集团内部冲突的加剧比协约国更为明显,内部统治更加不稳定.力气比照变化开头时双方力气比照并无多大悬殊,但是后来意大利倒戈,参战,协约国阵营逐步扩大,越来越不利于同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