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长春市宽城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健康宽城建设,推动宽城区全民健身事业深入发展,进一步提高宽城区城乡居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吉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和《长春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长春市宽城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围绕健康城市、文明城市、幸福宽城、长春北部核心区建设,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居民素质、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宗旨,加快宽城区基层公共体育建设,拓展全民健身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协调发展,优化体育资源配置,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不断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区城乡居民身体素质显著提高,健康生活理念成为新常态;各项指标保持全市前列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组织、健身活动、健身指导的普及和提升,完善惠及全区人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逐年以10%的速度递增——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更加完善全民健身场地数量达到400多个(约每万人1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
2.0平方米以上力争建有1个体育馆、1个体育场、1个体育公园(健身广场)实现社区(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公共体育设施和具备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根据市里规划,在保证正常工作秩序、教学需要和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为城乡居民健身提供更多、更好的场地条件——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更加健全建有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并确保有专职人员、办公场所和必要的经费建立和完善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类体育协会所有街道(乡镇)建立综合文体站、设有体育活动室、配有专(兼)职人员,建立专项体育代表队所有社区(行政村)成立健身俱乐部或体育兴趣小组,健身站(点)达到220个以上(约每万人5个以上)启动社区体育组织“1+5〃工程一一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唱响“全民上冰雪〃、〃全民健身百日行〃、〃健康宽城体育先行〃、〃繁荣群众体育建设幸福宽城〃主题每两年举办一次全民健身运动会,年全民健身活动60项次以上;社区(行政村)适时开展贴近生活、群众喜爱的健身活动;基本实现全民健身活动项目、时间、地域、人群全覆盖——科学健身指导水平不断提升加快“体医结合〃进程,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深入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完善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和智能化管理服务平台,增强科学健身意识,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水平——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000人以上各社区、行政村1名以上,经常服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1千以上,上岗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弘扬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着力提升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规模和水平,逐步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长效化机制——全民健身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更加凸显让全民健身在促进素质教育、文化繁荣、社会包容、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健身消费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充分发挥,使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形成服务大局、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二、主要任务
(一)提高体育锻炼人口比率通过开辟专栏、设立专题讲座、发放健身宣传手册、举办各种体育赛事活动等方式,大力推广大健康理念,特别是利用健身群体与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载体,引导、带领宽城区百姓热爱体育,进而走进体育,最后成为运动人口,使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逐年递增
(二)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科学布局,实现便民体育设施全覆盖建设布局合理、规模适当、项目齐全、互为补充、面向大众的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三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网络,巩固提升城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严格执行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
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
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或现有场地设施未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因地制宜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2完善“五个一工程”,有效扩大增量资源在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健身站(点)基础上,拓展健身场地、完善设施功能及无障碍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将适合老龄人活动的乒乓球、羽毛球、门球、健身操、柔力球等项目列为建设内容,满足老龄人及特殊人群的健身需求在有条件的公园、广场规划建设体育健身活动场地,重点打造海棠体育公园、君子兰公园、宽城区文体街、长春北城水上乐园等冬夏并举的综合性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实现体育公园化、体育园林化、体育景观化、公园体育化.落实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政策确保公共体育设施和具备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和教学的情况下,向公众开放公共体育设施每天开放6小时以上各种经营性的体育健身场所,对老年人、残疾人和青少年等实行优惠或者在规定时段免费开放
(三)健身制度,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加强体育社会组织管理制定《宽城区体育类社会团体管理暂行办法》、《宽城区体育类民非办企业单位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向独立法人组织转变,推动其向社会化、法治化、高效化发展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扶持和壮大体育社会组织,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增强服务功能,提升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逐步建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网络.健全全民健身组织建设,推进体育社会组织依规运行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全民健身工作加强体育总会作为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建设,带动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创新社区体育服务内容和形式,深入推进体育社团〃1+〃工程探索实现社区体育组织〃1+5〃模式,通过〃1+5〃模式,打通社区体育〃神经末梢〃,让社区体育组织〃建起来〃,社区体育资源〃活起来〃,社区体育健身〃动起来〃
(四)着力打造群众性品牌健身活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城乡居民体育生活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举办宽城区全民健身大会和各类群众体育赛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者〃五进〃系列活动,走进社区、乡村、广场(公园)、学校、军营,传递〃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天天健身、天天快乐〃的全民健身理念,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与群众体育事业相结合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高辖区居民综合素质为目标,着力打造运动与文化结合的新典范,新格局、谋求新发展有效促进了群众健康水平和强身健体品味的提升.打造群众品牌特色元素以〃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以〃一区一品牌、一街一特色、一校一传统〃为主线,采取〃五结合〃(大型与小型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趣味与竞技相结合、传统与新型相结合、城市与农村相结合)方式,开展遍布城乡、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特点的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打造〃运动宽城〃、〃活力宽城〃的城区名片
(五)提升群众科学健身指导水平深入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建立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和智能化管理服务平台,探索国民体质监测站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合作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加快〃体医结合〃进程,以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增强科学健身意识〃为目标,加快〃医体结合〃进程,邀请体育健身医学、营养学等方面的资深人士及专家,开设〃健康大讲堂〃,创新健身指导方式,让市民掌握科学健身方法和运动技能,增强科学健身意识,不断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六)打造特色冬季市民运动营结合北方城市季节特点,以国家承办冬奥会为契机积极推动〃全民上冰雪〃活动,全面推广冰球运动,广泛开展大众冰雪运动将充分开发公园、广场、公益冰场等资源,搭建广泛的群众活动参与平台,组织开展具有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滑冰、抽冰猴、冰爬犁、雪地足球等群众性冰雪体育活动,积极倡导和鼓励市民走出家门,走上冰雪,形成我区浓厚的全民上冰雪活动氛围计划动员宽城区大型民营体育场所提供室内健身场地,开办市民冬令营,组织开展健身操舞、太极拳等活动,解决东北地区冬季运动受限的瓶颈问题
(七)围绕我区扶贫攻坚,开展“健康脱贫精神脱贫”活动采取〃体育+健康〃的体育扶贫举措,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专家、理论培训专家深入扶贫村,推广科学健身知识和科学健身技能,培养村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常规扶贫工作,侧重送器材、送图书、送技能”的体育三下乡活动,打造我区全民健身健康乡村”典范,让困难群众享受到体育发展的〃红利〃,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八)提升智慧体育服务水平通过社区体育网格智能服务终端的全覆盖,全盘掌握社区体育实时状况,及时就设施维护、活动开展、体质监测、健身指导等作出科学决策,推动全民健身服务智能化,实现工作管理科学化、高效化、信息化,使全民健身工作全面提档升级保持与长春市全民大数据中心紧密联系,利用数据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引导我区城乡居民积极参与健身
(九)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推动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紧密围绕创建长春北部核心区、〃健康宽城〃建设等发展战略,注重全民健身的顶层设计和谋划发展,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对体育产业的推动作用,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与养老、助残、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旅游等事业融合发展,
(十)构建“体校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体校结合是结合体育、教育资源而实施的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措施,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培养和选拔优秀体育后备人才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开展体校结合〃运动技能培训项目宽城区将与更多学校深入合作,把更多更优秀的体育项目带入学校,让学生接触学习更多的体育项目,促进全面发展,实现体校结合〃共赢共享的局面
(十一)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着力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把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积极倡导〃全民健身从娃娃抓起〃,培养青少年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吸引社会力量支持青少年体育培训活动进一步发挥长春师范大学等高校人才和场地的优势,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巩固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增加国家和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比例提高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水平,增加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比例.加大老年人体育服务供给加强社区、乡镇公共体育设施与养老服务设施的功能衔接,将适合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场地设施纳入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内容加强各级老年体育协会和多种类型的老年体育组织建设,加强老年人科学健身指导.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工作有效开展发挥各级工会的作用,切实加强职工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有条件的单位建立和完善各级职工体育协会、俱乐部、健身团队,配备必要的专(兼)职体育干部,加大对职工体育骨干的培训力度实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间操制度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职工体育健身展示和竞赛活动.大力发展冰雪全民健身运动利用筹备和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契机发挥我区冰雪资源优势,推动冰雪运动进公园、进商场、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部队、进农村充分利用公园、湖等水域资源开辟天然滑冰场积极发展各类冰雪运动社会组织,营造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对青少年冰雪运动的推广和普及.加快发展足球运动实现社会足球的普及,着力加大足球场地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小型、多样化的足球场地积极倡导和组织行业、社区、企业、部队、残疾人、中老年等开展五人制、七人制等形式多样的民间足球活动;举办多层级赛事,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促进足球运动蓬勃发展推动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深入开展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法律政策保障根据经济社会和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实际,运用法治思维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各项工作,深入实施《吉林省全民健身条例》和《长春市全民健身条例》,进一步推进依法治体,提升全民健身法制化水平,使全民健身事业有法可依、健康发展
(二)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县级以上政府要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持相应增幅且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也单位和服务机构的日常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确保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人均经费每年达到1元对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的日常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三)创新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向社会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机制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方式,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范围、数量和规模,鼓励、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全民健身事业,逐步将公益性全民健身体育活动交给社会力量去办积极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体育健身需求
(四)强化全民健身科技创新突出科技创新,推进〃互联网+全民健身〃,完善和发挥社区体育网格智能终端作用接轨移动互联,打破全民健身的时空限制,通过智慧体育网格覆盖与长春市大数据中心,对体育设施及健身服务进行有效整合,保障群众更安全有效的体验健身设施,为市民健身休闲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并为体育部门完善全民健身政策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五)建立全民健身综合评价体系制定全民健身工作规范和评价标准,进一步明确全民健身发展的核心指标、评价标准和测评方法利用全民健身大数据中心,建立客观、全面、科学反映我区全民健身工作的立体评价体系,实时指导我区全民健身工作健康发展
(六)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体工程,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培训基地作用,结合我区全民健身工作人才队伍现状,科学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加强社区体育管理员岗位培训、考评;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各项管理服务工作,每年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体育管理员、文体活动站长等培训2期以上;完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
(七)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全民健身实施计划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把相关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落实任务,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各部门、各行业要结合实际,制订系统内的全民健身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八)严格过程监管与绩效评估将全民健身纳入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社区、校园)等文明创建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考评内容进一步明确全民健身工作的财权和事权,合理界定职责分工,并做好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综合评价体系,适时对实施成效进行检查督导和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