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文章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故此拟采用讨论法教学,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教学辅助手段用幻灯片演示三峡风情,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本课教学中,强调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以学生诵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三峡》一文构思巧妙,用词精准,特别是能准确的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要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还得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强的词语等,以及多种修辞的运用素养提升《三峡》中的修辞手法.并提为了使句子紧凑、文笔简练,古人常用并提法行文,把本来应该写成两个短语或两个句子的话,合并为形式上的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把相同的语句成分放在一起并提,但表意上仍然必须按照两个短语或句子的组合关系来分别相承,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并提这种句子翻译时应分为两句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亭午”“夜分”是两个不并存的时间,“曦”和“月”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合起来是讲不通的,这句话应理解为“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句和上句一样,应理解为“素湍回清,绿潭倒影”(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2.引用引用的目的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引用的类别有三引言,引事,引文引言就是引用那些不见之于书本的格言、俗语、谚语、歌谣等,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篇文章就运用引用中引言的修辞手法,如“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用当地流行的渔歌作结,“泪沾裳”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写出了三峡寒秋凄清悲凉的气氛
3.代称事物本身有自己的约定俗成的名称,有时为了修辞上的需要,作者不用该事物的固有名称,而临时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内在联系的词语作为称谓,叫作代称如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字这里动词作名词,指“飞奔的马”“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字这里形容词作名词,指“清波”以上两个例句中,都是用事物的特征来代替本体事物,也就更加突出了本体事物的特征,如例
(1)句中的“奔”突出马“奔驰、快捷”的特点,更突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例
(2)句中的“清”突出了春冬之时水的清澈
4.互文为了避免行文的单调平板,或适应文体表达的某些要求,把一个意思比较复杂的语句有意识地分成两个(极少数也有三个)形式大致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使这两个(或三个)语句的意义内容具有彼此隐含、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关系,这种修辞手法就叫互文这种句子翻译时应并成一句如
(1)“隐天蔽日”,意思就是“隐蔽天日”(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林寒涧肃”,意思就是“林涧寒肃”(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o
5.对仗课题
10.三峡总课时3课型新授课备写人授课时间第6周基于教材的备写教学目标.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感受三峡雄伟的气势和奇丽的景色.领会课文运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特点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课文分析《三峡》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八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诗文单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古代诗文的美;激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本文在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学生通过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同、相反或相关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群对称地排列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就是对仗如课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上下词性相同,语意相对,是一句工整的对仗句这句对仗句着重刻画了三峡群山的高峻还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也是一句工整的对仗句,突出了江水的迅疾
6.夸饰夸饰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夸张课文中,作者为了表达生动形象,也用到了这种修辞手法如“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夏季三峡船行的速度有时比骑着骏马、驾着疾风的速度还快,这是夸张作者在比较时运用夸张的手法,更显水势之迅疾,写出了夏季三峡江水暴涨、一泻千里的特点这篇文章语言骈散相杂,恰当地、巧妙地运用了这么多古汉语修辞手法,文辞简练、生动,文采飞扬,全文只有155个字,却生动道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形象描绘出三峡四季的美好景色,确是值得后人代代传诵的山水游记之佳作阅读推荐李白《早发白帝城》袁山松《宜都记》盛弘之《荆州记》刘大杰《巴东三峡》余秋雨《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