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东北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度高考适应性测试
(三)历史参考答案(含解析)B【详解】明清时期各省实行一定的分权,而设总督管理一省或几省的事务,以偏重地方军事治安为主,同时“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目的是为了能做到总理地方事务,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B正确;明清时期除了总督外,还有地方的省级行政机构,都直属中央管理,体现了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A错误,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地方吏治的整饬,故C项排除;D项说法错误,总督体现中央对地方加强管理,不是协调地方与中央关系C【详解】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描写的是明朝九边重镇,是边防安全下的长城守卫系统,C项正确;“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形容的是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局面的逐渐形成,威胁中央权力,排除A项;“乃辨九服之邦国……又其(夷服)外方五百里曰镇服是西周时期的天下观念,排除B项;“地要不成州而当津会者,则为军,以县兼军使;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形容的是宋朝之制,排除D项故选C项C【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末,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建立大批民族工业后,当地的失业率反倒呈现出逐年递增之势.大批失业人口涌入城市并逐渐向内地转移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随着我国大批民族工业的兴起,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致使城市中的失业人口不断增加,C项正确;大批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会使中国工人阶级的人数不断增加,而不是减少,A项错误;随着新兴工业的发展,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会加快而不是缓慢,B项错误;根据材料“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建立大批民族工业后”“大批失业人口涌入城市并逐渐向内地转移”等信息可知,材料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正在发展,而不是没落,D项错误C【详解】根据材料“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通过这一货币体系控制了世界经济命脉,有利于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所以C正确;材料强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意义,没有反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全球化扩张已经完成”,所以A错误;关贸总协定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无关,所以B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不符合材料主旨,所以D错误C【详解】从图中数据可得出,美国对波兰的援助在80年代中期快速增长,这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体现,主要是对苏联施压,C项正确;材料与美国霸权地位无关,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40年代就推行了,排除B项;凯恩斯主义是对本国经济的干预,而不是援助他国,排除D项故选C项A【详解】在唐朝以前,谱系掌握在官府手中唐朝之后,私家为谱科举制是对魏晋以来九品中正制之下,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否定,它打击了士族地主的势力,使庶族地主能够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A正确;三省六部制的设立与家谱没有关系,故B错误;家谱由官修到私修渚口体现家族团结,不是变化的原因,故C错误材料与中央集权没有关系,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了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意在考查学生对选官制度演变的掌握D【详解】从材料中的“把黄宗羲写的书认真抄来,送入宫内以供自己拜读黄宗羲有所感动”等信息来看,黄宗羲有所妥协是因为康熙帝认同儒家文化,因此实质上反映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故答案为D项;A项不符合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政治主导”说法夸张,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项;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但他的思想不是反封建民主思想,排除c项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罗马法在中古时期初期处于衰落状态,从12世纪开始,罗马法逐步被重新发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城市的兴起,西欧的法律现状同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不适应,罗马法逐渐被重视是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中提到西欧各国对罗马法进行研究,未涉及用罗马法反教会,同是,国王不是资产阶级,排除A项;《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并不等同二者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排除B项;《圣经》遭到新兴社会阶层的抛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C【详解】材料中显示士大夫阶层的交游活动多是以文会友的形式,可见当时的社会文气风尚较为浓厚,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官宦的门阀等级现象,排除A项;士人的交游活动植根于市民生活的发展,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B项;士人的交游活动导致了朋党之争的兴起,与事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C【详解】依据材料两幅图片可以看出,《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民间商品经济的繁荣,《流民图》反映的是底层百姓的状况,所以这两幅图片都反映了百姓的生活状况,C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社会转型,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写实,不是写意,排除B项;北宋是完成了局部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B【详解】四战之地,一般具有以下四个基本要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无险可守从欧洲地形看波兰和德国就是欧洲的十字路口,欧洲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处四战之地,故答案为
①③B项;
②④都与材料所材料的内容不符合,排除ACDC【详解】从材料信息看,汉朝的人头税具有明显的不合理性,赋税不是完全以生产资料的占有为条件,体现了以政治权力为前提的一种超经济剥削,C项正确,排除B项;人头税不能起到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作用,排除A项;人头税的出现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答案第2页,共5页【点睛】D【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十月革命后,苏俄几乎同所有的欧洲国家以及亚洲的许多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这一措施密切同世界各国的联系,顺应了世界整体化的发展趋势,D项正确;材料与形成深远的社会发展模式无关,排除A项;经济大危机爆发于1929年至1933年,排除B项;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大跨越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宰相是由掌管杀牛祭祖的宰发展而来的,宰掌管天子公卿家祭祀活动,说明宰相的出现与宗法制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材料意在阐述宰相由来,而非强调古人重视迷信,排除A项;题干并未强调相权与皇权矛盾由来,排除B项;至今祭祀活动仍然存在,排除D项故选CB【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根据材料中的“如果不是由经济核算制来补充经济计划,计划经济运用价值规律就有无法克服的困难”,可知作者没有抵制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计划经济运用价值规律”和“价值规律通过经济计划调节全部经济生活”,可知作者主张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故本题选B作者的想法是要把计划经济体制与价值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价值规律来弥补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足,因此这与左倾思潮的影响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作者的想法依然强调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B【详解】1912年到1919年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队代表的是北洋军阀势力,1919年军队人数远远超过1912年南京参议院规定的人数,体现的是北洋军阀势力的恶性膨胀,B项正确;北洋军阀是帝国主义在华的代理人,北洋军阀势力扩大,不会满足抵抗外来侵略的需要,排除A项;军阀是中国近代反动势力的代表,军阀掌握的军队人数多,不会加速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排除C项;军阀是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军阀势力膨胀,不会导致西方对华政策的破产,排除D项故选B项
(1)不足之处取消资本家、富农等剥削者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缩小了民主革命的力量,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
(2)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联合;民主协商(任答一点即可)意义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与威望,扩大了中共影响;为中共执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任答两点即可)
(3)趋势政治日益民主化;社会日益法制化(任答一点即可)认识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详解】
(1)不足之处根据“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得出取消资本家、富农等剥削者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缩小了民主革命的力量,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
(2)特点根据“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得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联合;根据“即在政权机构中,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土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额得出民主协商(任答一点即可)意义结合抗战的内容可得出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与威望,扩大了中共影响;为中共执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趋势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邓小平复出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等著名论断“可得出政治日益民主化;根据“2004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得出社会日益法制化(任答一点即可)认识综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
(1)新文化运动兴起,陈独秀胡适等倡导民主与科学,对传统文化进行激烈批判,引发部分知识分子的不满
(2)对民主的认识不同记者认为民贵君轻可以作为民主主义的基础,而陈独秀则认为这只是民本主义,跟民主精神想去甚远;对纲常名教的认识不同记者认为纲常名教可以与民主政体相融合,而陈独秀则认为两者无会通余地;对政体与政治原理的关系认识不同记者认为政体虽改而政治原理可以不变,陈独秀则认为政体改变政治原理亦应随之变化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答案1能将陈独秀作为文化解读的对象提出观点陈独秀对中西文化的解读是基于自身文化救国的理想,是其将自身的理想与信念投射于文化的结果答案2能够跳出文本,将文本内容与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提出观点陈独秀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基于当时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答案3就文本本身内容提出观点陈独秀对中西文化有绝对化之嫌答案4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陈独秀主张全盘西化等评分项二史实答案1:能提取文本提供的信息,并将其与文本解读者所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答案2能从本文中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答案3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的信息答案4没有使用文本信息评分项三论述答案1能够进行由表及里的论述答案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答案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答案4回避问题评分项四组织答案1叙述成结构答案2叙述连贯通顺答案3仅能罗列史实【详解】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出处《新青年》及材料所述陈独秀与记者之间的论争内容可知是关于封建的纲常名教君道臣节等与民主共和的政体是否能相融合的问题,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前期这个时间,所以结合新文化运动答案第4页,共5页前期批判封建文化即引发的结果去回答即可⑵根据材料中的“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与“现代之民主主义”可知是对民主的认识不同;由“以君道臣节名教纲常为基础之固有文明,与现时之国体,融合而会通之”与“今日名共和而实不至之国体而论,亦与君道臣节名教纲常绝无融合会通之余地”可知是对中国的纲常名教的认识不同;由“伊古以来之政治原理”与“是所谓蒙马以虎皮耳,换汤不换药耳”可知是对政体与政治原理的关系认识不同
(3)这一题考查的能力要求较高,考查知识迁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和语言表达等诸多能力解答这一题需要考生现根据材料提炼出想要论证的观点,然后围绕自己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相应的背景、思想主张等史实作为论据,还要在答案中将史实和观点之间建立起充分的逻辑联系,并用历史性语言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考点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青年》
(1)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
(2)共同特点三权分立、议会制、多党制政体民主共和、君主立宪优势选举使政权更迭以和平方式进行,有利于政局稳定;选举是选民行使民主权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保证人民的权利;选举是一次对美国内外政策的大讨论,有利于人民了解参与国家的政策选择等弊端费用高昂,富人的游戏;驴象之争,两党垄断政坛【详解】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间依据材料一中““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的美国共和制特点来归纳回答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三权分立,、“议会制”、“多党制是西方民主制度的主要特色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代议制形式结合所学从“民主共和、君主立宪回答;第三小问优势依据所学从“举使政权更迭以和平方式进行,有利于政局稳定;选举是选民行使民主权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保证人民的权利;选举是一次对美国内外政策的大讨论,有利于人民了解参与国家的政策选择等”回答;弊端依据材料中“美国的竞选费用不断上升美国总统选举是典型的金钱政治”并结合所学回答即可考点欧美代议制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特点
(1)安史之乱的爆发;藩镇割据的形成;吐蕃连年东渐的边防危机;唐朝政府试图重建中央集权统治⑵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稳固唐朝政权;巩固了唐朝的边疆安全;一定程度扭转了安史之乱后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宦官集团长期专权【详解】
(1)背景根据材料“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形成和吐蕃连年东渐的边防危机”可归纳出安史之乱的爆发、藩镇割据的形成及吐蕃连年东渐的边防危机;根据材料“使唐王朝急需建立一支强大可靠的中央武装”可知,唐朝政府试图重建中央集权统治
(2)影响根据材料“在平叛期间,护卫皇帝,随入长安,神策军从此成为禁军此后,神策军承担长安防务,并备御吐蕃,出征藩镇”和“造成宦官集团长期专权的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稳固唐朝政权、巩固边疆安全、一定程度上加强中央集权及造成宦官集团长期专权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第6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