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2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一、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1、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方案、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做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是教育者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二、教育影响三者间的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行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行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测试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历和社会生活经历的基本途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存在需要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历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它就存在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一样,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3教育具有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羟济的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四、教育的独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开展不平衡
五、教育的功能・
1、个体开展功能和社会开展功能
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六、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这教育构造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七、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是广泛的,但常常是偶然的、片断的、分散的,它没有既定的目标,也不能按着既定的方向持续、系统地产生影响
(2)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是自发的、盲目的、既有有利的积极的影响,也有不利的消极的影响
(3)随着儿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其承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过程,而常常是积极的、能动的过程小学儿童的学习
1、学习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历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对比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
2、从学习内容来说,我国学习和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以及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3、从学习结果说,加涅把学习分成五种类型语言信息、智慈技能、认识策略、态度、动作技能4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
5、学生的学习在木质上是由认知因素构成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包括观察、注意、思维、记忆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开展特点
(1)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
(2)儿童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性兴趣一般从三年级开场
(3)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开展着
(4)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5)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从课内阅读开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开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
(6)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在扩大和加深
二、小学儿童的学习指导认知过程的指导,非认知过程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认知过程的指导
1、观察的指导,指导学生应用观察法,应注意
(5)根据学习的要求,有目的、有方案、有步骤的进展观察
(6)观察活动要与动手操作相结合,促进小学生内部智力的开展
(7)引导学生将知觉过程与思维过程相结合
(8)掌握相应的观察方法和技术注意的开展特点
(5)有意注意逐渐开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
(6)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
(7)注意的集中性和楞定性较差⑻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2、注意的指导
(1)不断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生学习的注意品质
(2)采用生动的、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学习最主要的内容•要扩大小学生注意的范围,教师应做到
(1)引导学生对材料有很好地理解
(2)理解时充分运用直观教具
(3)有条理地组织学习材料
(4)知觉对象离学生近一些
3、学习中思维的指导
(1)善于向学生提问,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质疑精神
(2)指导学牛.运用对比、分析、归纳等各种思维方法
(3)开展学生创新意识,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思维活动
(4)对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展训练,指导学生的语言活动
4、记忆的指导指导学生科学的记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提高识记的自觉性,枳极的进展有意记忆
(2)正确使用形象记忆法、图形记忆法、歌诀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对比急依法等记忆方法
(3)掌握记忆遗忘的规律,科学的进展复习•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1)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2)对材料今进展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3)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4)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5)重视复习方式,防止知识遗忘•防止知识遗忘的方法
(1)及时复习,在学习的当天进展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在识记后不久,受习的次数要多一些,时间间隔要短一些
(3)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非认知过程的指导
1、情绪情感的指导,教师要善于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状态,可采用
(1)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活动方式
(2)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启发性提问,使学生产生愿意血学习的情绪情感
(3)使学生理解学习,激发学习的积极状态
(4)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独立性
2、意志指导,对小学生意志的指导可以从以下方面进展
(5)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以及抑制困难的勇气
(6)教给学生方法,培养独立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7)加强学习意志的指导,培养意志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坚持性■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学习方法指导的类型
(1)领悟式指导法⑵迁移指导法
(3)点拨式指导法
(4)反响式指导法
(5)矫正式指导法
(6)比照式指导法
(7)兴趣式指导法
(8)渗透式指导法
二、学习方法指导的原则
(1)针刻性原则,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实际问题,对•症下药指导
(2)整体性原则,指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学习方法与其他学习和整个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
(3)实践性原则,指在学习方法指导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为根基
(4)渗透性原则,指要把学习方法指导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小学生学法指导的内容
(1)学习方案的指导,学习方案内容包括目标与任务、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时间安排与力量分配
(2)听课方法的指导,要注意认真听,注意看,多动脑,主动练,做笔记,善归纳
(3)复习方法的指导,包括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
(4)写作业方法的指导
四、掌握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
(1)指导学生制订学习方案教师要使每•个学生都明白方案对于学习的意义方案的内容包括目标与任务、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时间安排与力量分配等在学习上,既要有长期规划,又要有近期安排
(2)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科学的观察方法是人们在自然条件卜有目的、有方案地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展考察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有利于增加感性认识,获得直接经历3指导学生学会记忆学生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道镌观念只有靠记忆才能在头脑中得到稳固、保持4指导学牛.学会独立思考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是学习不可缺少的5指导学生建设科学的学习程序学习周期中的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环节,需要合理衔接,行止有序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能力差异,主要表达在智力差异上,包括;智力水平的差异,智力类型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智力的性别差异认知方式的差异,认识方式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反思型和冲动型,辐合型和发散型认知方式差异的教育意义认识方式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好坏之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法性格的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忐特征性格差异对教育的意义性格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它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开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一、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1事物本身的特征但凡比照强烈、比照明显、不断变化、带有强烈的新异性与刺激性的事物都会引起人们的兴趣2人们已有的知识经历对于一些不具有新异性的事物,由于其与人的知识经历之间产生了严密的联系,并能满足人们获得新知识经历的需要,也会引起人们的注意3人们对事物产生的愉快情感体验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别人的成认或内在的满足等积极情感体验,对丁•其学习的稳定性而言也会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
二、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1建设积极的心里准备状态2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面枳发学生学习兴趣4改良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有趣的内容与枯燥的内容穿插出现,使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化难为易5依据学习结果的反响,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1设置具体目标及到达目标的方法2设置典范3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4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5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四、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些具体措施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校积极性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充分利用反响信息,有效进展奖惩5合理设置课堂构造,妥善组织学习竞赛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师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注意以下几点1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提问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2教师要熟悉教材,对教材的构造有整体的把握,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3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历及其智力开展水平,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特征1学习习惯的广泛性2学习习惯的实践性,实践性是学习习惯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3学习习惯的阶段性,由学生身心开展的阶段性决定4学习习惯的模仿性,模仿性强是小学牛.重要的心理特征之
一七、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堂中正确的引导3注重鼓励与表扬,对学生进展正强化教育4开展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展个别辅导7建设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若何进展创造性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方法有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方法有
1、持好奇心
2、除个体对打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5、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典范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方法有
1、发散思维训练
2、推测与假设训练
3、自我设计训练
4、头脑风暴训练1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化了的持久的学习行动方式,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2学习习惯包括动作性学习习惯和智慧性学习习惯小学德育态度和品德改变的原动力认知失调态度、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教育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3德育教育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锁房门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一、小学德育的原则1导向性原则,在进展德育是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以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二、小学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方案、系统地对学生进展教育的基木途径2课外、校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局部,她不受教学方案的限制,是香学生进展德育的一个重要手段3劳动,通过劳动,学生容易产生对劳动科学与技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热情与力量,经受思想与行为上的磨练与考验4少先队活动,通过自己的组织进展德育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是全班同学或全校师生参加的活动,能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通过班主任,学校可以有力地管理学校基层学生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小学德育的方法:
(1)说理教育法,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2)典范示范法,用典范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展潜移默化的感染
(4)指导实践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承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5)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展肯定或否认评价,促使其发扬有点,抑制缺点的方法
(6)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展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三、运用语言说服应注意一是耍注意说服的时机,有针对性二是要注意学生的承受能力三是要做好引导总结事实说服法主要包括参观、反问、调查
四、运用事实说服法应注意一是明确目的、制定方案二是做好充分准备三是加强指导四是做好总结工作
五、运用典范示范法应注意
(1)选好学习的典范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典范,获得明确前进的方向与巨大动力2)激起学生对典范的敬慕之情
(3)引起学生用典范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六、运用情感陶冶法要注意
(1)创设良好的情
(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七、运用指导实践法要注意
(1)坚持严格要求有效的锻炼有赖于严格要求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枳极性,才能获得最大的锻炼效果
(3)注意检查和坚持良好的习惯与品德的形成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锻炼的过程
八、运用品德评价法是要注意
(1)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态度
(2)要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坚持标准
(3)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4)把奖惩和教育结合起来,坚持育人为目的
一、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开展相结合原则
(3)尊3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开展原则
二、学生心理辅导的途径
(1)开设普及心里安康教育知识为主的有关课程
(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
(4)结合班级、少先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
(5)开展面向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活动
(6)开展小组辅导
(7)进展对学生家长的心理辅导教育
三、常用的心理辅导方法
(1)强化法,也叫正鼓励,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2)代币将立法,象征性的强化物,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致
(3)行为塑造法,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响,来形成某种较更杂的行为
(4)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现的范例,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市要方式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性强化
(5)暂时隔离法,在某种特定时间不反不良行为给予强化,同时转移情境,使行为不良者对新的情境产生厌恶的方法
(6)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展自我分析、自我监视、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7)惩罚法,负鼓励,其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
一、班级对学生的成长有三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
(2)有利于•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开展
(2)有利于提升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
二、班集体的开展阶段
(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班集体的主要任务大都来自于教师个体自身的要求是班主任工作最繁忙的时期
(2)形成时期的合作群体阶段班干部开场发挥核心作用,班级的凝聚力开场显现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干部可以独立组织班级活动,班主任主要起主导作用.
(3)成熟的集体阶段班级已有明确的共同认可的奋斗目标,班级已形成坚强的核心,班干部已有了独立主持班务的能力,学牛.已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班主任已成为班级领导者
三、成熟的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目标为组成的共同活动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影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安康的舆论的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开展
四、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五、班级管理的内容
(1)班级组织的建设
(2)班级H常管理
(3)班级活动的管理
(4)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六、班级管理的模式
(1)常规管理
(2)平行管理
(3)民主管理
(4)目标管理
七、班级管理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全面管理原则
(3)自主参与原则
(4)管教结合原则
(5)全员鼓励原则
(6)平行管理原则
八、班级管理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
(2)目标管理法
(3)情境感染法
(4)标准制约法
(5)舆论影响法6)心理疏导法7)行为训练法
九、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有效性原则
(3)可承受原则
(4)冷处理原则
十、班级突发时间处理的方法
(1)沉着冷静面对2)机智果断应付
(3)公平民主处理
(4)善于总结引导
十一、结合实际,谈谈若何才能创造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展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安康开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培养班级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实行班级管理的民主化、细致化4)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
(5)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十二、小学班主任工作主要内容有八方面的工作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设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工作方案和总结
十三、组织和培林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具体来说要做到1)确立班集体的开展目标
(2)建设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设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建设学生档案四环节收集一整理一鉴定一保管班会主要包括班级例会和主题班会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班主任工作总结•般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一、班级活动的功能
(1)满足交往功能
(2)学习开展功能
(3)个性开展功能
(4)班集体建设功能
(5)班主任专业提升功能
二、班级活动有满足交往功能
(1)班级活动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2)班级活动满足学生的心理开展需要
(3)班级活动有利于提高班级生活质量
三、班级活动有个性开展功能
(4)班级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5)班级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
(6)班级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律水平
(7)班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
(8)班级活动有利于学生心理安康开展
四、班级活动有班集体建设功能
(9)班级活动有1利于班集体的形成
(10)班级活动有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11)班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注意精神
五、班级活动的班主任专业提升功能
(12)班级活动有利于班主任熟悉和了解学生
(13)班级活动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14)班级活动有利于促进班级自主管理15)班级活动有利于提高班主任活动指导水平班队活动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者引导下,由班级学生或少先队成员共同参与互,在学科教学以外时间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班队活动是进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方式,是促进学生身心安康开展、形成良好个性的主要途径班队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教育性原则
六、班队活动的原则班队活动原则就是指为了保证班队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在设计、组织和开展活动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班队活动知道过程的客观规律.包括一下基本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自主性原则
(4)多样性原则
(5)方案性原则
(6)生活化原则
七、少先队活动的特点1)教育性,教育性原则是少先队教育活动的第一原则,一切活动都是为到达教育和自我教育目的
(2)自主性,是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自主性要求少先队员自己出主意、想方法、定方案、做事情,自己管理自己做少先队组织的主人
(3)组织性,少先队教育的基本特性是队的组织性
(4)趣味性,指在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过程中,要遵循小年儿童的年龄特点5)实践性
(6)创造性文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语文教学策略的评价建议
(1)评价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
(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定型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4)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进展设计教学设计主要研究教和学的基本规律,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把学生具体情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3)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的学习为目的,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设计工作的出发点
(4)重视评价整个设计过程及教学效果
(5)使学习者都处于教学设计的优势之中教学设计师实现教学目的的可靠保证,是连接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是使教学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主要途径教学设计的原则
(1)教学设计要以目标为中心
(2)在教学前明确学习者具有的能力
(3)教学水平应与学习者的承受水平相一致
(4)帮助学习者在学习中构建“理想的模式”
(5)对复杂的学习内容进展分解
(6)运用多种教学活动方式7)创造对学习有利的环境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5)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根基和基本技能
(6)开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实践能力
(7)开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安康水平
(8)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开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学生进展全面开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历叮间接经历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开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的规律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稳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我国小学教育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直观性原则
(3)启发性原则
(4)稳固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量力性原则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自学指导法,实验法
一、掌握小学课堂教学总结的基本方法
1、教师中心的方法如讲授、提问、论证等运用这类方法时,教师最基本的责任是向全体学生传授知识此时,教师的语言交流是单向的,即从教师到学生
2、师生相互作用的方法,如班级讨论,小组讨论,小组设计法和同伴教学法等,这种方法充分利用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对于认知领域较高水平的学习和所有情感领域的学习特别有效
3、个体化的学习方法,如程序教学,单元教学和计算机教学,这类方法适应学生学习的不同速度,有规则地、及时地提供反响信息以促进学习进程
4、实践的学习方法,如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这类方法区别于前述三类方法的唯一特征是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或带有刺激性的场所参与实际工作,可用于认知、情感、技能三个领域的学习
二、理解已有的生活经历、知识和能力、学习经历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小学生之前是否具备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是开场新学习的根基教学要遵循学生学习“量力性原则”、”可承受性原则”小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历是新学习的重要资源或途径
1、学习新的内容,已有的知识起着‘中介作用,以旧引新”,通过前后的知识之间的某种联系或逻辑使学生粗略地了解新学知识的背景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某些相似性进展类比,帮助学生迅速找到理解知识的“支撑点”
2、设置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社会情景,调用学生已有的牛.活经历,使新的学习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3、学牛.已有的学习经历可作为先行组织者,深化对新知识、新方法的理解~
4、生活经历作为新的学习内容的延伸学习资源简述杜威的教育观点
(1)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历中心”
(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3)教育即经历的改造这是其教育思想的根基与核心
(4)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5)提出教育无目的论夸美纽斯的教学观点
(1)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开展的原则
(2)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
(3)教学思想泛智教育一一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
(4)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5)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稔冏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赫尔巴特的教学观点
(1)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根基
(2)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3)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将教学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
(4)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成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裴斯泰洛齐“教育教学化”的含义
(1)就教育目的或教育结果的意义而占,要求教育教学应使人固有的、内在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开展
(2)就教育的活动或过程的意义而言,要求教育教学应与儿童身心开展的特点和规律协调一致,使儿童在获取知识、开展智力和道德情感等方面都处于自然主动的地位陶行知的教学观念
(1)生活即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反响的联结从而获得新的经历的过程强化在刺激一反响联结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作用理论,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剌激泛化与分化能引起条件反响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第一信号系统能引起条件反响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第二信号系统
1、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3J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做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八、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
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教育开展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文化影响教育目确实实立笫二,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第三,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对文化开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第二,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第三,教育具有更新和创新文化的作用
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1教育本身是一种文化力量2教育本身是•种特殊的文化力量
3、学校文化小学教育
一、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
2、小学教师的特点•小学教育的特殊性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开展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的根基,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名族的开展起着奠基作用2小学生的开展可能性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2、小学教育的根基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开展的根基2J小学教育是个体开展的根基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据有根基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1国家有设有学校以及使人民享受教育的义务2父母或监护人有使学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就学的义乌3全社会有排除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的种种不良影响和障碍的义务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小学教师的特点劳动特点,素质
一、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1夏杂性教师劳动不仅有体力付出,还有脑力付出,是复杂的脑力付出豆杂性表达在首先,教育目的全面性其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最后,劳动对象的差异性2创造性表达在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和教师的“教育机智”三个方面3示范性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2)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正强化和负强化,惩罚,消退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主要是观察学习班杜拉把强化分成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二、认知学习理论学习是主动在头脑内部构建认知构造,不是通过练习和强化形成的反响习惯,而是通过顿悟和理解获得期待1)苛勒的完整一顿悟学习理论(黑猩猩)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蓝图),完形是一种心理构造,是对食物关系的认识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1)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学习的目的性是人类学习区别于动物学习的主要标志期望是托尔信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
(2)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学习的最终结果是在对环境综合认知的根基上形成的认知地图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学习发现理论又称构造学习理论,布鲁纳是发现学习的创始者,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构造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构造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构造学科的基本构造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2提倡发现学习3掌握学科基本构造的教学原则A动机原则,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B构造原则,任何知识结果都可以用动作、图像、符号三种表象形式呈现C程序原则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承受学习论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构造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奥苏伯尔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具体应用的技术一一先行组织者策略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学习内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极为重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开展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安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
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
2、学生中心的教学观,表达在真实;尊重、关注和接纳,移情性理解
四、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皮亚杰构建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构造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构建主义学生观,强调学生羟历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构建主义知识观,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构建主义社•般强调第一,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第二,知识并不能准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第三,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这学生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经历背景而构建起来构建主义学习观的教学含义探究学习,支架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教学道德开展的基本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开展理论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开展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权威阶段,3可逆性阶段,4公正阶段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开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开展理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影响个体身心开展的理论内发论代表人物及观点
(1)孟子,“人之初,性本善”
(2)佛洛依德,
(3)威尔逊,“成熟势力说”认为成熟机制对人的开展起决定作用,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
(4)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5)高尔登“优学生”代表人物外银论代表人物几观点
(1)荀子“人之初,性本恶”
(2)洛克“白班说”3)华生,“给我--打安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状况若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4)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乃至复杂的人格都可以通过外在的强化或惩罚手段加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记忆.“不愤不启,不俳不发最早出自《论语机.乐正克的《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侬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前苏联教育家凯逢表的且直生L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诞生.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写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尸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他的《普通教育学》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把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视为教育派的代表,是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教育理论专.赫尔巴特所说的教育与教学的统一就是要将知识与道德感情的教育相结合因此,这个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结合的过程.桑代克尸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此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桑代克本人也被誉为姜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英国洛克的《教育漫画》、法国卢梭的《爱弥儿》、法国爱尔维修的《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瑞士装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镌国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学论》、美国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和《学校与社会》.夸美纽斯代表作是《大教学论》,赫尔巴特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杜威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主张以“儿童中心主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口号..活动课程代表人物杜威.康德,教育学作为-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装斯泰洛齐西方教育史上笫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世界上最早公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福国.英国于1870年公布《初等教育法》.班级授课制首先于16世纪的欧洲由芍美纽斯提出中国最早于1862年在北京的京师同文馆使用.邓小平于1983年向全国发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号召.加里宁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于德国主要代表人物有维特海默考夫卡与苛勒.教育起源论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生物起源论代及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桑代克.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袅人物是美国教育家而昧《教育史教科书》.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开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学校的产生,一般地说,是在奴隶社会.现代教育的实质是以适应社会生产需要为主体的4层次的教育体制它的根基是现代科学技术.“随手抓来的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陶行知.顺序性——维果斯基“最近开展区理论,跳一跳,摘个桃”.洛仑兹发现了“关键期”理论.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莫斯个体身心开展顺序性的含义个体身心开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开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开展阶段性的含义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开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这不同的开展任务.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历和社会生活经历的基本途径.学校文化的概念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局部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动方式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地位,表达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教师反思的概念,是指教师以H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认知对象,有意识地对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方式和教育行为方式进展批判性地分析和再认知,从而实现自身专业开展的个过程.感觉是认知的起点,是•切知识和经历的根基,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它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一致过程密切联系,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它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件.记忆的概念,记忆是过去与的经历在头脑中的反映,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历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但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象乂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言语的概念,言语是人们运用言语交流思想,进展交际的过程.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侦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的最基本形式,是构成人类知识的最基本成分.判断,用概念去肯定或否认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推理,从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可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观察是人的一种目的的、有方案、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乂叫“思维的知觉”.想象的概念,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展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情绪的概念,情绪一般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响.情感的概念,情感•般指个体意识到H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而后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响.意志的概念,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埼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需要足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他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要求的反映.想象的榻念,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展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情绪的概念,情绪一般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兔中宜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响.情感的概念,情感一般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而后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响.意志的概念,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困难和挫折,实现侦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动机是指激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推动力量.动机产生的条件需要和诱因,.需要是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诱因是引起动机的外部条件.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机机制.动机是指激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推动力量动机产生的条件需要和诱因,需要是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诱因是引起动机的外部条件.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种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泼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兴趣和好奇是内部动机最核心的成分.兴趣是动机的一种,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学习动机包括推力、拉力、压力三要素.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诱因.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感动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奥菱幽浊为一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最稔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以求知作为目标,是学习的内部动机.自我提高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的酶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1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2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3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他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表现,它依赖于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4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是一个人区别于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5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6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展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
一、和谐7人格由能力、气质、和性格组成拄格是人格的核心成分8气质的类型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符合其需的协助和服务的活动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学会调适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标准组织起来的,由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的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做组成的活动共同体班集体是班级的高级形式1品德评价通常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2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3学习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历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对比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4从学习内容来说,我国学习和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以及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5从学习结果说,加涅就爱那个学习分成五种类型语言信息、智誉技能、认识策略、态度、动作技能6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7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8能引起条件反响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第一信号系统9能引起条件反响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第二信号系统10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11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正强化和负强化,惩罚,消退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自我概念是指儿童对自己的特征、能力、态度、信念、价值观的总的认识角色意识的建设,标志着儿童的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开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
1、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方案、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表达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这一活动的基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开展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资源,主要对象是学生,管理的主要手段有方案、组织、协调和控制
2、学校管理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教务工作管理、总务工作管理
3、学校管理三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
4、学校管理的过程方案、实施、检查、总结
5、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1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表达普及性、根基性、开展性2教师专业开展的特点漫长性、生长性2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地位表达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5)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教育影响据有滞后性
(6)系统性教师劳动的系统性是指由教育的系统性和人的身心开展的连续性决定的
二、小学教师的素质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2)教师的知识素养
(3)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
(4)教师的心里素养
三、教师专业开展的内容背(背过)
(1)专业理念教师专业理念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标准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提升自我的内在品格和德性教师的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
(2)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内容
(3)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指教师在•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历根基匕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和心智活动方式
四、教师专业开展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展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历
五、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根基和基本技能
(2)开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实践能力
(3)开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安康水平
(4)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六、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
1、根据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开展水平,允许他们进展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让他们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
2、培养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展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外表特征开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不断地向小学生提出要求并即使提示,使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得到开展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3、使小学生了解学习在人的一生中的重大价值,培养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优良的学习品质
4、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能力,逐步开展他们对道德的理解能力,能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进展初步的分析与思考,逐步学会科学地对待社会和人生问题培养儿童初步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鼓励作用
3、评价作用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三、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一一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2、人的身心开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根据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四、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O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全面开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开展
(3)适应时代开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资本论》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的学说
五、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1)强调教育为社会建设主义社会服务
(2)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开展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规格和素质的要求
(3)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六、确立小学教育的基本依据2012题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人的身心开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标的理论依据
七、素质教育的概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基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早就有理想、有道理、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八、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基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开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开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九、前制度化教育特点
(1)教育主题确定2)教育的对象相对稳定
(3)形成系统的文化传播活动
(4)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
(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十、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1)生产力开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开展状况
(2)社会政治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开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开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课程
一、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相统一
(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
(3)要适合小学生儿童身心开展的特点
二、课程的作用
(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开展人才的保证
(2)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学的依据,是师生联系和交往的纽带
(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确实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根据
(4)课程是国家检查和监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
三、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
四、课程方案,又称教学方案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校安排整个课程检查、衡量学校工作和质量的基本依据
五、课程方案的内容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学周安排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根基
六、课程的类型
(1)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
(2)必学课程与选修课程
(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4)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儿童
七、课程开发的模式
(1)目标模式,泰勒
(2)过程模式,斯腾豪斯
(3)情境模式,劳顿文化分析理论,情景模式的可操作性程序五步骤情境分析,目标表达,制定教学方案,说明和实施,检查、反响、评价和改良
八、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表达课程构造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设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考试制度
九、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表达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设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十、根基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三维目标观,即教学的目标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2)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要更加综合表达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培养学生综合的视角和综合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既分化又综合的现实
(3)内容联系观,既课内容的教学,要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学生已有的经历相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4)学习方式关,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使学生适应社会开展的需要
(5)开展评价观,重视学习的过程评价,通过评价发挥促进学习的作用
(6)校本开展观,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开展
十一、根基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开展
(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十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1)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需要
(2)促进教师专业不断开展
(3)不断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
十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
(3)提出研究假设
(4)制定研究方案,设计研究方案
(5)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6)做出结论
(7)撰写成文
十四、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教育观察法
(2)教育调查法
(3)教育实验法
(4)教育行动研究法
(5)教育叙事研究法
(6)个案法
(7)历史法
(8)对比法
十五、教育行动研究的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2)拟定研究方案
(3)实施行动研究
(4)进展总结评价小学学校管理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是学校管理工作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的行为准则
(2)科学性原则指学校领导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按照党和政府要求,遵循教育的客观性规律和开展趋势,从学校实际出发进展管理的准则
(3)民主性原则°指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之共同参与、监视学校管理工作的行为准则
(4)教育性原则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时时表达教育性的行为准则
(5)标准性原则指通过编制各种管理方案,建设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来组织、协,调、控制学校的常规管理活动,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的行为准则
(6)系统性原则是指以实现学习整体目标为主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到达学校管理最优化的行为准则
(7)效益性原则指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收益的行为准则
(8)动态性原则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根据管理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与方法的行为准则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行政管理法,法律方法,思想教育法,经济方法,学术方法学生指导〔身心开展〕观察的品质
(1)观察的目的性
(2)观察的客观性
(3)观察的精细性
(4)观察的敏锐性意志的基本特征
(1)意志有明确的目标
(2)意志对活动书.调节作用
(3)抑制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以随意动作为根基意志的品质
(1)意志的自觉性,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地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2)意志的果断性,指迅速地、不失时机的采取决定的品质
(3)意志的坚持性,指坚持不懈地抑制困难,永不退缩的品质性格的构造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影响能力开展的因素
(1)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2)早期经历的影响,学龄前是人智力开展的一个顶峰阶段
(3)教育与实践活动的影响起着主导作用
(4)个人勤奋的影响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第一,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第二,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第三,人格开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文化因素第一,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影响第二,社会文化对个人的影响因文化强弱而异笫三,社会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
(3)家庭教养方式
(4)学校教育因素,教师对人格的开展具有指导、定向的作用
(5)个人主观因素
一、影响个体身心开展的因素
(1)遗传,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开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开展提供可可能性
(2)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开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是这种制约作用必须通过人的内部因素来实现
(3)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管能动性是人的只管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学生个体的主管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开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开展的决定性因素
(4)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开展中起主导作用
二、小学生心理开展的特点包括认知开展的特点情绪情感开展特点个性与社会的开展感知觉产展特点注意的开展特点观察力的开展特点认识开展特点记忆巧开展特点想象力的开展特点思维开展的特点语省开展的特点•小学生认知开展特点
(1)感知觉的开展特点
(2)注意的开展特点小学生注意力的开展主要表现在注意目的的自觉性和注意品质的完善程度上
(3)观察力的开展特点
(4)记忆的开展特点
(5)想象力的开展特点
(6)思维开展的特点
(7)言语开展的特点❖注意的开展特点
(1)有意注意逐渐开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
(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小学生观察力的开展特点
(1)观察的目的较差,在观察活动中,易受外来刺激的干扰,常常在受新刺激影响时,注意力就会离开观察的对象;同时观察易受自身的生理状况和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制约
(2)观察缺乏准确性,往往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活动的主要过程,对细小局部则缺乏观察
(3)观察缺乏顺序性,观察时往往只注意事物较突出的特征
(4)观察缺乏深刻性,观察事物时,小学生主要以感性经历为主,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使得观察不够深刻指导学生应用观察法,应注意1)根据学习的要求,有目的、有方案、有步骤的进展观察
(2)观察活动要与动手操作相结合,促进小学生内部智力的开展
(3)引导学生将知觉过程与思维过程相结合
(4)掌握相应的观察方法和技术❖想象力的开展特点
(1)有意想象增强
(2)想象更富于现实性♦想象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思维开展的特点
(1)由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
(2)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情绪情感开展特点
(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
(2)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3)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自我意于的开展•个性与社会性的开展社会性认知上开展・.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开展特点
(1)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开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升高而提升
(2)从对比笼统的评价开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展评价
(3)小学儿童开场出现对内心品质进展评价的初步倾向
(4)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到抽象、由外显行为到内部世界的开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开展
(5)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社会性认知开展的趋势
(1)从外表到内部,即从外部特征的注意到更深刻品质特征的注意
(2)从简单到复杂,从问题的某个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对待问题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
(3)从个人及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关心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4)从弥散性的、连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
二、个体身心开展的阶段性
(1)个体身心开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开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开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开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开展的差异性
1、个体身心开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启示在对儿童进展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此外,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开展区”理论,以及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概括的“跳一跳,摘个桃经历,都值得借鉴
2、身心开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启示教育工作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没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3身心开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启示个体射你想你开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开展的关键期和最正确期所谓开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个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开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开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开展4身心开展的互补性对教育的启示要求教育者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牛•的个性化开展同时,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抑制困难因此,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5身心开展的个别差异对教育的启示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的开展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开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是什么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开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展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开展的各种因素
四、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开展中的主要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开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标准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开展的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根基教育对个体开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开展个性的功能
五、教育在儿童的身心开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有哪些教育在儿童身心开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不是自发出现的,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完成的
(1)教育目标的设计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与社会开展的方向一致
(2)学校教育活动必须有利「学生的个性开展,能满足个体存在和开展的需要
(3)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协调•致,共同开展对儿童的教育作用;
(4)学校教育必须适应或遵循儿童身心开展规律
六、为什么说环境在儿童身心开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