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课后集训第三单元7【基础测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o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找到“桃花源”人们把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地进行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陶渊明大怒“我安能为五斗米折腰?”连夜罢官而去从此,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的《桃花源记》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地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得到解脱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答案】B【解析】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海市蜃楼蜃景的通称;比喻虚幻的事物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根底根据后文的“找到‘桃花源选用“按图索骥”,排除A、I)大张旗鼓形容声势和规模很大大刀阔斧形容办事果断而有魄力形容改革,选用“大刀阔斧”,排除C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人们从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中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C.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不同的人对理想家园的理解认知D.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答案】D【解析】画线句主客颠倒,主语应是“不同的‘桃花源”,客体应是“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A、B两项主客体颠倒,C项第二个“不同的”语序不当.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种山水布景、一个社会模式、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B.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个从来没有的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C.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种从来没有的山水布景、社会模式、人生哲学,在后人心中深深地植根D.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答案】D【解析】与前文“政治家”“游记作家”“哲学家”对应,所填语句语序应是“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排除A、C;“从来没有”应修饰“诗人”,不是否定“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排除B.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不超过70个字己出版的作品,需在保持表达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如自16世纪末《论语》被译为拉丁文始,现已有数十种语言的译本,但有影响的很少而林语堂的译本为何深受喜爱?一是他按照西方人容易理解的思维层次,把《论语》内容分门别类重组输出,一目了然;二是注意采纳西方汉学家观点,摆脱生硬的先入为主更关键的是,贯穿始终的比较方法使得西方读者容易产生共鸣其他创下文化交流佳绩的大师,如卫礼贤、辜鸿铭等,莫不如此如果说老子与惠特曼一样怀有宽博的慈爱,庄子则像梭罗一样具有个人主义者的坚强朴质可以说,正是因为贴近,才容易被接受、被扩散据此,“走出去”图书的组稿工作需要编辑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答案】“走出去”图书的组稿编辑应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能力,对已出版的作品,需在保持表达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并能够使用比较方法.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沈德潜说诗“贵在理趣”
①,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
②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述诸诗的形象和语言
③,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答案】
①陶诗便是最富有理趣的
②而是从生活出发
③所以他的诗既有哲人的智慧【阅读提升】
一、诗歌阅读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情诗[魏]曹植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游鱼潜潦水,翔鸟薄天飞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游者叹黍离
①,处者
②歌式微
③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注】
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
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
③式微出自《诗经》,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引发诗人的联想B.
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C.
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者”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D.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
(2)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答案】(DB【解析】“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理解错误,“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表现的是游子有家难归的心情
(2)《情诗》
①抒发了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的情感
②表达了诗人对身处乱离中的人们的深切同情
③表现了诗人有志不得伸,渴望施展才华(或诗人渴望自由,一展抱负)《短歌行》
①表达了时不我待的忧思
②对天下贤才能士的渴慕
③抒发了曹操欲结束战乱、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移居(其二)[东晋]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
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
②,力耕不吾欺【注】
①将岂
②纪经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答案】
(1)D【解析】A.全诗并未生动地描写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情景,而是以描写美好的人际关系为主,最后四句以议论作结B.“有酒斟酌之”一句中“斟酌”应为“倒酒、喝酒”之意,并非“边饮酒边斟酌诗句”C.“披衣起彷徨”分析有误,应为披上衣服起来谈笑
(2)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二、信息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材料一: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思想,要求各种审美形式,都以温柔折中为主调,必须要“中和”,不走极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不喜欢“怪力乱神”从《诗经》到《古诗十九首》的一脉传统,集中体现了这种美学需求而在宋、元以后勃发起来的戏曲艺术中,这种美学追求就体现得更为显著了元代戏曲批评家钟嗣成,把“中和美”阐释为“和顺积中”“和顺积中”,就是要如同孔子评《关雎》所言“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在结构上要把握“务使一折之中,七情俱备”(李渔《闲情偶寄》)要通过悲喜交集的手法和大团圆的结局,来使人们的情感得以“中和”求得欣慰如《窦娥冤》的申冤昭雪,《赵氏孤儿》的报仇雪恨,《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祝英台》的蝴蝶双飞,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摘编自师阳《中和美与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材料二儒、墨、法三家在大致相同的时代,从不同的社会地基上破土而出,均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其各自的理论本位是不同的脱胎于殷周家族血缘社会的儒家,因为要守护当时主流社会贵族阶层世代传承的家族利益,所以需要倡导以血亲关系为根据的差等有别的仁爱观,需要制定世代承袭的礼仪制度也需要提倡祖宗崇拜、先圣崇拜在社会治理上坚持德主刑辅,用人上主张亲亲尊尊儒家认可有条件的天命观,对鬼神的存在未置可否,也无非是要表明家族传承的天意神圣,并使人们对先祖保持某种敬畏其所有观念无不反映着儒家从社稷本位出发,在时代变革中有所损益的家族传承意念墨家以下层民众为本位,因为小生产者没有稍微雄厚的物质财富可供享用,也没有世袭的利益需要守护,更多关注的是现实社会的生存与交往,因而要反对奢靡,节用节葬,意在保障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生活社会交往活动中,小生产者只能在对他人利益的维护中才能避免伤害,最终保护自身的利益,所以要破除等级,无差别地兼爱,利人利他频繁战争的最终受害者都是普通民众,只有反对战争才能维护下层民众的利益,所以要倡导“非攻”;墨家宣扬鬼神的存在,认为天的意志不可违逆,是要用某种方式保证人们对兼爱原则的信奉和实行;社会治理上主张崇尚教化,尚贤使能,则反映着下层民众对家族出身的漠视,表达着他们对素质提升的关注和对个人能力的看重;墨家把大禹打扮成摩顶放踵、苦行救世的圣人要人们崇奉效法,正表达了对兼爱精神的打造和推崇法家代表正在成长的权势阶层的利益追求,韩非构建了以君主个人权势为本位的“法、势、术”相结合的政治学说在韩非看来,人的本性都是利己的,君主就要利用人们的利己之心,以物质利益为诱饵,以隐秘的权术为手段,监督臣属和天下人遵照所颁布的法规行事;他反对先圣崇拜,不信鬼神,推崇权势与暴力,就是为了保证君主个人权势意志的伸张儒、墨、法三家的理论本位不同,决定了三家在思想体系的诸多逻辑节点上具有不同的理念,在道德观、天命观、圣人观、生活观、人才观和鬼神观诸多问题上具有不同的见解也决定了它们对爱、德、贤、圣等概念赋予了不同的意蕴和内涵(摘编自冯立鳌《儒墨法观念差异的根源》)材料三近两百多年来,由于对自然界无量的开发、残酷的掠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由于人们片面的物质利益的追求和权力欲望的无限膨胀,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至于残酷的战争由于过分注重金钱的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人类分裂,造成自我身心的扭曲,已成为一种社会病因此,当前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甚至今后还要长期不断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身心”之间的种种矛盾问题,这些无疑是人类面临的最重大课题,其中人们必须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要有自我觉醒我们认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疑为解决上述三大矛盾提供了可供参照的智慧当然,必须注意,我并无意说,上述三大矛盾仅靠儒家思想可以完全解决,真正的较完满的解决还是要靠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人民共同努力,不断地在实践中创造新的理论来逐步解决(摘编自汤一介《论儒学的复兴》)
3.下列关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反映世袭贵族阶层的理念,守护家族利益,注重血缘关系,尊崇祖制礼仪,强调平等仁爱B.墨家维护他人利益,主张节用,倡导非攻,崇尚教化,尚贤使能,这些都表现出对兼爱的信奉C.法家认为人有利己之心,治国应诱以利益,施以权术,让所有人都推崇权势和暴力遵循法规D.中国从宋、元以后的戏曲艺术,更为显著地体现了以温柔折中为主调、“中和”、不走极端的美学追求【答案】D【解析】“倡导以血亲关系为根据的差等有别的仁爱观”,选项中“强调平等仁爱”“崇尚教化,尚贤使能,则反映着下层民众对家族出身的漠视,表达着他们对素质提升的关注和对个人能力的看重”,选项中“崇尚教化,尚贤使能,这些都表现出对兼爱的信奉”“他反对先圣崇拜,不信鬼神,推崇权势与暴力”,选项中“让所有人都推崇权势和暴力”说法不当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传统思想讲究“哀而不伤”,所以《琵琶记》中赵五娘历尽人生种种悲剧的痛苦终在和丈夫蔡伯喈团圆后消解中和B.儒、墨、法三家的理论本位不同,决定了它们的思想体系具有不同的理念,也使其各自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C.儒家为传承贵族阶层的家族利益,墨家为表达对兼爱的推崇,都提倡崇拜先圣,而法家为保证君主的权势反对崇拜先圣D.儒、墨、法三家不仅在道德观、圣人观、人才观等诸多方面有不同的见解,而且对爱、德、贤、圣等概念内涵的理解也不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内容“儒、墨、法三家在大致相同的时代,从不同的社会地基上破土而出,均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其各自的理论本位是不同的”,选项中“也使其各自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前后因果关系不当.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A.赵孟的“作画贵有古意”,和韩愈的散文中“文以载道”的复古理论其实是一个目的B.赵孟是南宋院体向元代文人画过渡的一个桥梁,这也是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性之所在C.“道”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失道则病,得道则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乃至绘画莫不如此D.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传统以及崇尚和谐仁爱的审美理想,在当下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答案】D【解析】D项提到了文人画的审美价值在当下的现实意义,与材料三中主要谈的“儒家思想为解决现实社会矛盾提供了智慧”相吻合.请简要概括材料三的论述思路【答案】首先指出当今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点明儒学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委婉指出复兴儒学对人类贡献的有限性.儒家思想可能为解决文中所提“三大矛盾”提供什么“智慧”?阅读三则材料,结合你对儒家思想的了解加以说明【答案】
①儒学的观念之一是“中和”,对于“人与自我身心”的诸种矛盾,“中和”可以指导人们调节生活获得内心的安定
②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可以引领不同民族、国家在保持个性的基础上和平共处,从而构建和谐的新的社会关系
③儒家“和谐共荣”的思想最终使人类与自然、社会达到高度的相融相合(言之成理即可)。